四 學術論文
2024-10-02 04:40:35
作者: 姜濤,卞修躍,虞和平;謝放等
1.李時岳。馬克思主義的再學習和歷史的再認識。史學集刊,1982(2)
2.尹湘豪。歷史研究要以毛澤東思想作指導。江西社會科學,1982(3)
3.瞿林東。毛澤東同志對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傑出貢獻。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82(6)
4.黎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歷史學。歷史研究,1983(2)
本章節來源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5.劉大年。關於歷史研究的指導思想問題——評馬克思主義「過時」論。世界歷史,1983(4)
6.蔣大椿。唯物史觀與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1983(2)
7.白壽彝,瞿林東。馬克思主義史學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紀念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史學史研究,1983(1)
8.葉桂生,劉茂林。中國社會史論戰與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形成。中國史研究,1983(1)
9.周春元。馬克思主義史學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進程中的作用。貴陽師院學報,1983(1)
10.陳光前。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史上的一場爭論——三十年代中國社會史論戰的回顧。東北師大學報,1983(4)
11.皮明庥。毛澤東同志的史學思想。武漢師院學報,1983(4)
12.劉茂林,陳耀輝。毛澤東與中國歷史。歷史研究,1983(6)
13.徐泰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與中國近代史研究。北方論叢,1983(2)
14.皮明庥。馬克思主義的指導與中國近代史科學研究的歷程。江漢論壇,1983(7)
15.祁龍威。毛澤東思想是研究中國近代史的指南——兼評蕭一山《清代通史》。揚州師院學報,1983(4)
16.武克全,鄒榮庚。毛澤東同志對史學理論的貢獻。上海:社會科學,1983(12)
17.瞿林東。關懷和希望——讀毛澤東同志給史學家的幾封信。史學史研究,1984(1)
18.劉大年。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1987(4)
19.徐泰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近代史研究。社會科學戰線,1988(2)
20.謝本書。處在歷史的夾層——毛澤東的歷史觀淺議。山東社會科學,1989(4)
21.周朝民。二十年代在舊史學鬥爭中初建的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歷史教學問題,1989(1)
22.房德鄰。西方史學的傳入與中國近代資產階級史學的創立。歷史教學,1989(4)
23.葉桂生。毛澤東對中國歷史學的貢獻。山東社會科學,1990(1)
24.許凌雲。毛澤東史學理論的傑出貢獻。齊魯學刊,1991(1)
25.馬洪林。毛澤東與中國近代史研究。上海師大學報,1992(4)
26.周新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歷史回顧。江海學刊,1992(2)
27.葉桂生。論毛澤東與歷史科學。中國史研究,1993(3)
28.陸文培。毛澤東和史學。安徽史學,1993(4)
29.王國平。毛澤東與中國近代史研究。雲南學術探索,1993(5)
30.毛佩琦。毛澤東與中國史學傳統。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3(6)
31.宋德華。論毛澤東的歷史觀。廣東社會科學,1993(6)
32.瞿林東。毛澤東重視史學傳統。光明日報,1993年12月20日
33.李侃。毛澤東歷史觀的若干問題淺探。近代史研究,1994(1)
34.李新達。毛澤東與史學。中國史研究,1994(1)
35.劉永洪。論毛澤東對研究中國近代史的貢獻。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94(5)
36.郭世佑。毛澤東的革命史觀與中國近代史研究。社會科學戰線,1995(3)
37.郭世佑。毛澤東的近代史論芻議。近代史研究,1995(4)
38.[美]德里克。革命之後的史學——近代中國史研究中的當代危機。中國社會科學季刊,1995年2月春季卷
39.雷戈。中國近代史與中國革命——試論毛澤東歷史觀之基礎。學術研究,1996(7)
40.姜鐸。關於毛澤東的中國近代史論。上海:社會科學,1997(1)
41.張海鵬。50年來中國近代史研究的理論和方法評析。近代史研究,1999(5)
42.鄭祖鋌。馬克思論近代中國社會的特點與性質。求索,1999(2)
43.張海鵬。試論毛澤東的歷史觀。中共黨史研究,2004(5)
44.劉大年。關於歷史前進的動力問題。近代史研究,1980(1)
45.宋士堂。試論歷史前進的動力問題。近代史研究,1980(2)
46.宋士堂等。關於歷史前進的主要動力及其轉化問題。近代史研究,1980(2)
47.龐卓恆。馬克思主義關於歷史動力的理論及其現實意義。中國社會科學,1980(5)
48.羅榮渠。略論歷史發展的偉大動力與終極原因的內在聯繫。歷史研究,1980(5)
49.黎澍。論歷史的創造者及其他。歷史研究,1984(5)
50.祁龍威。唯物主義的動力論是鑑定近代史研究中兩種「翻案」的準則。揚州師院學報,1984(2)
51.黎澍。歷史的創造者和創造歷史的動力。歷史研究,1986(3)
52.郭瑞祥。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研究,1986(3)
53.趙常林。關於歷史創造者的幾點看法。光明日報,1986年10月8日
54.黎澍。歷史創造者討論中的幾個問題。文匯報,1987年12月15日
55.王也揚。我看關於歷史創造者討論。天津社會科學,1987(4)
56.王才中。「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不可否定——對黎澍同志幾個論點的質疑。阜陽師院學報,1987(2)
57.沈洪。關於歷史創造者——向黎澍同志請教。阜陽師院學報,1987(3)
58.郭世佑。對當前近代史研究理論的新思考——兼論近代社會主要矛盾的內涵和運動形式。河北學刊,1993(3)
59.陳為。淺析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主要動力。社會科學輯刊,1993(5)
60.郭馳。論近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結構特徵及其對社會性質的影響。河北學刊,1994(3、4)
61.曾景中。對民族矛盾為近現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說的質疑。貴州社會科學,1994(5)
62.陸仁權。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矛盾是近代中國最主要矛盾。河北師院學報,1994(2)
63.胡繩。中國近代歷史的分期問題。歷史研究,1954(1)
64.胡繩。關於中國近代史研究的若干問題。學術研究,1981(3)
65.劉大年。中國近代史研究從何處突破。光明日報,1981年2月17日
66.彭明。中國現代史的研究對象問題。學習與研究,1981(6)
67.王廷科。正確估價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地位——關於中國近現代史分期問題的商榷。四川大學學報,1981(1)
68.胡濱,孔令仁等。關於中國近代史基本線索問題(筆談)。文史哲,1983(3)
69.蘇雙碧。關於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線索問題。光明日報,1983年11月9日
70.李新。關於中國近現代歷史分期問題。歷史研究,1983(4)
71.謝本書。「歷史主義」問題爭論述評。貴州文史叢刊,1984(3)
72.蘇雙碧。關於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的幾個理論問題。近代史研究,1984(1)
73.榮孟源。談中國近代史的兩個過程。歷史教學,1984(7)
74.張海鵬。中國近代史的「兩個過程」及有關問題。歷史研究,1984(4)
75.張耀美。也談中國近代史前進發展的線索——與張海鵬同志商榷。歷史研究,1984(6)
76.章開沅。民族運動與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線索。歷史研究,1984(3)
77.謝本書。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與歷史發展的主線。雲南社會科學,1984(4)
78.李時岳。中國近代史主要線索及其標誌之我見。歷史研究,1984(2)
79.苑書義。論近代中國的進步潮流。近代史研究,1984(2)
80.劉耀。論近代中國農民的階級屬性問題。近代史研究,1984(4)
81.戚其章。關於中國近代史基本線索的幾點意見。歷史研究,1985(6)
82.牟安世。中國人民反對外國教會的鬥爭和中國近代史的主要線索。社會科學研究,1985(4)
83.牟安世。試析中國近代史的開始及其上限。學術月刊,1987(2)
84.夏東元。對中國近代史基本問題的再認識。歷史教學問題,1989(1)
85.夏東元。110年中國近代史應以戊戌變法為分段線——兼論中國近代史體系問題。歷史研究,1989(4)
86.張海鵬。中國近代史的「兩個過程」論及其指導意義。高校社會科學,1990(5)
87.夏東元。「兩段論」的一百一十年中國近代史研究體系——紀念戊戌變法一百一十周年。歷史教學問題,1998(1)
88.張海鵬。關於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淪」與「上升」諸問題。近代史研究,1998(2)
89.徐欲齡。論中國近現代史的分期問題。湖南師範大學學報,1998(3)
90.謝增壽。中國近現代史斷限的標誌和分期的有關問題。四川師範學院學報,1998(6)
91.王也揚。從中國近代史的下限說開去。天津社會科學,2000(5)
92.金國平,吳志良。1511年滿剌加淪陷對中華帝國的衝擊——兼論中國近代史的起始。學術研究,2000(7)
93.劉耀。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若干問題的探討。社會科學戰線,1986(3)
94.杜經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概念新議。廣州研究,1987(9)
95.張海鵬。也談外國侵略與近代中國的開關。紅旗,1987(6)
96.蘇雙碧。近代資產階級史學方法發展的三個特點。上海,社會科學,1988(1)
97.林增平。中國近代史研究反思。湖南師大學報,1988(6)
98.張亦工。中國近代史研究的規範問題。歷史研究,1988(3)
99.李時岳。中國近代史學科的改造與建設。廣州研究,1988(11)
100.徐泰來。關於中國近代史體系問題。湘潭大學學報,1988(1)
101.陳旭麓。關於中國近代史線索的思考。歷史研究,1988(3)
102.姜鐸。關於中國近代史發展線索之管見。上海:社會科學,1988(2)
103.李雙璧。大文化系統:觀察中國近代史體系的新視角。求索,1988(3)
104.謝本書。重評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88(2)
105.賓長初。關於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幾個問題——兼與杜經國同志商榷。廣州研究,1988(3)
106.林有能。中國近代社會性質的再認識——廣東史學界的一場爭論。學術研究,1988(6)
107.凌峰。李時岳關於近代中國社會性質問題答記者問。學術研究,1988(6)
108.鍾近研。也談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若干問題——與劉耀同志商榷。河北社會科學,1988(5)
109.苑書義。「半封建」淺釋。河北學刊,1988(5)
110.李時岳。關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幾點思考。歷史研究,1988(1)
111.郭世佑。論「半殖民地」與「半封建」的區別和聯繫——兼與汪敬虞先生等商榷。湘潭師院學報,1989(5)
112.陳勝粦。關於近代中國社會形態的重新認識問題。學術研究,1989(2)
113.宋德華。「半殖民地半封建」辨析。廣東社會科學,1990(2)
114.張磊。關於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幾點思考——兼論中國近代社會的性質。學術研究,1991(2)
115.趙立人。有關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幾個問題。學術研究,1991(2)
116.李時岳。論中國近代社會的畸形發展。學術研究,1991(1)
117.聶希斌。對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新認識。學術研究,1992(1)
118.方志欽,趙立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畸形變態。廣東社會科學,1992(1)
119.吳澤。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與「資本主義化」階段。江海學刊,1993(3)
120.劉振嵐。近代中國社會性質討論述評。近代史研究,1994(2)
121.雷頤。「中國農村派」對中國革命的理論貢獻。近代史研究,1996(2)
122.陳金龍。「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形成過程考析。近代史研究,1996(4)
123.陶寄邑。關於「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的首次使用問題——與陳金龍先生商榷。近代史研究,1998(6)
124.張慶海。論對「半封建」「半殖民地」兩個概念的理論界定。近代史研究,1998(6)
125.韓廉。對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認識。湖南師範大學學報,1998(2)
126.林華國。也談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化與半封建化之間的關係——李時岳「兩種趨向」論質疑。北京大學學報,1999(4)
127.倉林中。1840-1949年中國社會性質商榷。安徽史學,2000(3)
128.黃瑋。再談近代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安徽史學,2000(3)
129.倪爾爽,黃靜。中國近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演變。歷史教學,2000(4)
130.方小年。也談「半殖民地」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關係。湖南師範大學學報,2000(5)
131.陳向陽。近年來近世中國社會性質與社會形態問題研究述評。教學與研究,2001(12)
132.李洪岩。半殖民地半封建理論的來龍去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3年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133.胡繩。關於近代中國與世界的幾個問題(1990)。胡繩全書。第三卷。上冊。第一輯。政論(1982-1996)。人民出版社,1998
134.羅榮渠。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延誤——一項比較現代化研究。近代史研究,1991(1)
135.張家哲。國外思潮對中國史學的三次衝擊。江漢論壇,1992(3)
136.汪熙。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取向問題——外因、內因或內外因結合。歷史研究,1993(5)
137.瞿林東。開眼看世界——中國近代史學開始走向世界的歷程。社會科學戰線,1993(2)
138.胡成。試論中國近代中國歷史轉型過程、特徵及內在矛盾。南京大學學報,1993(2)
139.劉永光。中國近代史上限異說。甘肅社會科學,1994(3)
140.王檜林。對如何深入研究中國現代史的幾點意見。黨史研究資料,1994(9)
141.周積明。中國現代化的分期與早期現代化的涵義。江漢論壇,1994(11)
142.鄭劍順。關於中國近代史研究的理論與現狀——與郭世佑先生商榷。史學月刊,1995(3)
143.張海鵬。「告別革命」說錯在哪裡。當代中國史研究,1996(6)
144.劉大年。中國近代歷史運動的主題。近代史研究,1996(6)
145.李文海。認識近代國情的幾個重大問題。近代史研究,1996(6)
146.程歗。對近代中國發展道路的兩種回顧。近代史研究,1996(6)
147.鄭師渠。近代史研究應該有一個基本的立足點。近代史研究,1996(6)
148.汪敬虞。關於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的殖民主義觀點問題。近代史研究,1996(6)
149.金沖及,胡繩武,林華國。正確認識中國近代史上的革命和改良問題。光明日報,1996年3月12日
150.劉大年。方法論問題。近代史研究,1997(1)
151.董寶訓。中國近代社會階級結構的特點和中國現代化的出路。山東大學學報,1997(4)
152.龔書鐸。近代中國社會變革的思考。歷史教學,1997(11)
153.李文海。對中國近代化歷史進程的一點看法。清史研究,1997(1)
154.鄭師渠。近些年來近代人物評價的若干問題。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7(1)
155.李洪岩。近代接受史學理論試說。學術研究,1997(1)
156.張海鵬。近年來中國近代史研究中若干原則性爭論。馬克思主義研究,1997(3)
157.張海鵬。關於中國近代歷史發展規律的認識和對若干史實的解說。台北:歷史月刊,1998年2月號
158.洪九來。用現代化還原中國近代史的成功範例——評周積明教授的《最初的紀元》。學術月刊,1999(3)
159.陳向陽。現代化研究與晚近中國社會再認識。華南師範大學學報,1999(4)
160.周積明。中國早期現代化進程中的若干衝突論析。學術月刊,1999(9)
161.劉瑩。中國近代社會轉型之我見。人文雜誌,1999(3)
162.何汝泉。中國近代史學方法述論。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99(5)
163.程美東。歷史決定論與中國近現代史研究。人文雜誌,1999(6)
164.李錦全。中國近代社會往何處去——對中國社會現代化途徑和方法問題的商討。中山大學學報,2000(1)
165.張連國。超越中國近代史學範式危機。江蘇社會科學,2000(2)
166.馮鋼。關於中國近代史研究的「現代化範式」。天津社會科學,2000(5)
167.溝口雄山。俯瞰中國近代史的新視角。清史研究,2001(1)
168.馬敏,陸漢文。建構民國時期(1912-1949)社會發展指標體系的幾點思考。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1(1)
169.姜義華。資本主義在中國歷史中的定位。史林,2001(2)
170.吳劍傑。關於近代史研究「新範式」的若干思考。近代史研究,2001(2)
171.郭德宏。中共黨史學的性質、體系、理論與方法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3)
172.楊鳳成。關於中共黨史研究的規範與方法。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3)
173.齊鵬飛。中共黨史學的學術功能與政治功能。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3)
174.侯且岸。論中共黨史學的歷史文化取向。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3)
175.胡繩。關於撰寫《從五四運動到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一書的談話。歷史研究,2001(3)
176.來新夏。要多研究轉型期的歷史:專論中國近代歷史轉型期的某些變化。福建論壇,2001(5)
177.郭德宏。關於中國現代史研究中爭論較大的一些問題。黨史研究資料,2001(10)
178.歐陽軍喜。20世紀30年代兩種中國近代史話語之比較。近代史研究,2002(2)
179.張海鵬。民國史研究的現狀與幾個問題的討論。近代史研究,2002(4)
180.張海鵬。20世紀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問題的探索。近代史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