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宏下令鮮卑族改漢姓,自改「拓跋」為「元」
2024-10-02 03:44:54
作者: 華杉
2 北魏主拓跋宏下詔,認為:「鮮卑人把土稱為『拓』,把君王稱為『跋』。魏的祖先出自黃帝,以土德王,所以為拓跋氏。土,是黃色,為萬物之元;所以,應該改姓元氏。從代都來的諸功臣舊族,姓氏有重複的,都把它改了。」
於是拔拔氏改為長孫氏,達奚氏改為奚氏,乙旃氏改為叔孫氏,丘穆陵氏改為穆氏,步六孤氏改為陸氏,賀賴氏改為賀氏,獨孤氏改為劉氏,賀樓氏改為樓氏,勿忸于氏改為于氏,尉遲氏改為尉氏;其他改姓的,不可勝計。
北魏主元宏非常重視門第,認為范陽盧敏、清河崔宗伯、滎陽鄭羲、太原王瓊四姓,為衣冠之士所推崇,特別遴選這四姓的女兒,以充實後宮。隴西人李沖,因才識被任用,在朝廷身份貴重,所結的姻親,都是名門望族;元宏也娶他的女兒為夫人。
本書首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元宏下詔,命黃門郎、司徒左長史宋弁評定諸州士族門第排序,多有升降。又下詔,說:「鮮卑人之前沒有姓,也不講究家世,雖然是功臣賢達的後裔,但還是和寒門賤民沒有區別。所以,當官的人就算位極公卿,他們的直系或旁系親屬仍然居於卑下的地位。鮮卑人中,穆、陸、賀、劉、樓、於、嵇、尉八姓,自從太祖(拓跋珪)以來,凡是功勳著於當世,爵位高至王公,天下聞名的,將名冊交給司州、吏部,不讓他們的後代充任低賤的官職,待遇與漢人四姓相同。除此之外,應該列入士族門第世家的,另行制定辦法。
「之前為部落酋長,而建國以來已經三代為官在給事中以上,又被封為王或公爵的,應該作為『姓』;如果本來是卜筮酋長,而建國以來已經三代做官在尚書以上,並被封為王或公爵的,也作為『姓』。是酋長的後代,但是官位不顯赫的,則稱為『族』;如果不是酋長後裔,而官位顯赫的,也稱為『族』。這些『姓』和『族』,都應該嚴格審核,不容偽冒。令司空穆亮、尚書陸琇等詳細評定,以保證公平。」陸琇,是陸馛之子。
【華杉講透】
元宏對漢文化、儒家文化的崇拜,已達到盲目崇拜、照單全收、自我放大的程度。至於把自三國以來已經打爛的世家門第又恢復起來,這似乎是人類一種壟斷的天性,貴族壟斷權力,行會壟斷生意,工會壟斷工作機會。不管哪個階層,都想搞壟斷。
北魏舊制:親王的嬪妃都應娶八族及清修門第的女兒。威陽王元禧卻娶了一個奴隸戶的女兒,元宏深切地責備他,並下詔為六個弟弟娶妻,說:「之前所娶的,可改為妾媵。咸陽王元禧,可聘故潁川太守、隴西人李輔的女兒;河南王元干,可聘故中散大夫、代郡人穆明樂的女兒;廣陵王元羽,可聘驃騎咨議參軍、滎陽人鄭平的女兒;潁川王元雍,可聘故中書博士、范陽人盧神寶的女兒;始平王元勰,可聘廷尉卿、隴西人李沖的女兒;北海王元詳,可聘吏部郎中、滎陽人鄭懿的女兒。」鄭懿,是鄭羲之子。
【胡三省注】
下詔命諸親王將王妃降為妾滕,另娶正妻,實在是大悖人倫。夫妻,就是「齊」,一旦跟對方「齊」,終身不改。富而易妻,一般人也覺得羞愧,更何況是天子的弟弟?此詔一出,讓天下人怎麼看?
【華杉講透】
元宏對漢族文化,已經到了盲目崇拜和以自己是鮮卑人而自卑的程度,從改姓到易妻,恨不得自己馬上變成漢族正統。但是他應該知道,漢族皇帝娶奴隸為皇后的有的是,漢武帝的皇后衛子夫就是歌女出身,漢族並沒有這個婚姻規矩。元宏讓弟弟們廢掉正妻,重新娶門第高的女子,那牽扯太大了,原來的嫡子全變成了庶子,要等新的妻子重新生下繼承人。而這些繼承人全都是名門望族的女婿,等於進一步加強瞭望族的勢力,這恰恰是對皇權不利的。
當時趙郡諸李姓,人才輩出,名盛家風,所以世人談論高貴門第時,以五姓為首。(在四姓——盧、崔、鄭、王——之後,再加上李姓。)
眾人又討論,認為薛氏為河東望族。元宏說:「薛氏,是蜀人,豈可列入郡姓?」直閣將軍薛宗起在殿下執戟,從班次中站出來,回應說:「臣之先人,漢末到蜀地為官,二代之後再回河東,如今已傳六世,不是蜀人。就像陛下,本是黃帝後裔,受封於北土,難道說陛下是胡人嗎?如果我不能列為郡姓,活著還有什麼意義?」言畢憤激,將戟撞碎於地。元宏徐徐說:「如此說來,朕是甲,你是乙囉?」於是將薛姓列入郡姓,並說:「你不是『宗起』,你是『起宗』啊!」(起宗,意思是始祖,興起一個宗族。)
元宏與群臣討論官員選調問題,說:「近代將門第高卑出身固定下來,各有常分,效果如何?」李沖回答說:「不知道自上古以來,設置官位,是為了安排膏粱子弟,還是為了治理國家呢?」元宏說:「當然是為了治理國家。」李沖說:「那麼陛下今日為何專取門第,不看才能呢?」元宏說:「如果有過人之才,不怕沒人知道。但是君子之門,就算他沒有才能,不能有用於當世,至少也德行純篤,所以朕任用他們。」李沖說:「傅說(商朝宰相,泥瓦匠出身)、姜子牙(漁夫出身),豈可以在門第中得到?」元宏說:「非常之人,曠世才有一二人而已。」秘書令李彪說:「陛下如果專取門第,不知道魯國三家卿大夫子弟,能不能趕上孔子的四科學生(孔門弟子根據其學業特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著作佐郎韓顯宗說:「陛下豈可以貴襲貴,以賤襲賤?」元宏說:「必有高明卓然、出類拔萃者,朕也不拘泥於此制。」過了一會兒,劉昶入朝,元宏對劉昶說:「有人說唯才是舉,不必拘泥於門第;朕以為不對。為什麼呢?清濁同流,混齊一等,君子小人,名品無別,這樣絕對不行。如今八族以上士人,有九個等級,九品之下,庶族的官員,又分了七個等級。如果真有蓋世奇才,可以破格提拔,起家就做三公。問題在於,賢才難得,不可能因為他一個人,就搞亂我的典章制度。」
【司馬光曰】
選舉之法,先門第而後賢才,這正是魏、晉時期最大的弊端,而歷代因襲,未能改變。君子、小人的區別,不在於是世代官祿還是家世低微。以今天的眼光,無論愚智,都知道這個道理。而在當時,就是北魏孝文帝這樣的賢德君主,也不免有偏見。可見能明辨是非而不惑於世俗者,實在是難得!
【華杉講透】
一個人不管怎麼賢明,都有兩個弱點,一個是認知盲區,一個是個人偏好。當了領導,他就要把國家、城市或公司,捯飭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有時候你覺得他該管的管,不該管的怎麼也要管!那「該管的」,是他的職責;那「不該管的」,是他的個人偏好而已。
3 正月二十八日,元宏改封始平王元勰為彭城王,復定襄縣王元鸞為城陽王。
4 二月九日,北魏主元宏下詔:「君臣除非戰爭時期,允許完成三年守喪。」
5 二月十三日,北魏主元宏下詔:「京畿之內七十歲以上的人,暮春時節赴京師行養老之禮。」
三月三日,元宏在華林園宴請群臣及國老(卿大夫退休的)、庶老(士人及庶人為官退休的),下詔:「國老,黃耇老邁的,加授中散大夫、郡守榮銜;六十歲以上的,加授給事中、縣令榮銜。庶老,加授郡守、縣令榮銜,各賜刻有斑鳩的手杖、衣裳。」(據說斑鳩從不噎食,斑鳩手杖,是祝福老人吃飯不噎著。)
6 三月十四日,北魏下詔:「諸州中正各舉薦其鄉有民望的人,年五十以上,有品德而沒有做過官的,授以縣令官職。」
7 三月十九日,元宏下詔:「乘輿有金銀裝飾的,全部剔除。」
8 南齊皇帝蕭鸞一心追求節儉。太官曾經供應粽子,蕭鸞說:「我一次也吃不完,可以切成四份,剩下的留著晚上吃。」有一次使用皂莢(當肥皂用),把殘餘的渣滓交給左右說:「這些還可以再用。」太官在元旦上壽,有銀制的溫酒器,蕭鸞打算把它銷毀。王晏等人都稱頌皇帝盛德,衛尉蕭穎胄說:「朝廷盛禮,莫過於元旦。這個溫酒器既是舊物,不算是奢侈。」皇帝不悅。後來,蕭穎胄有一次參加後宮的宴會,銀器滿席。蕭穎胄說:「陛下之前要銷毀那個溫酒器,恐怕應該把重點轉到這些器皿上。」蕭鸞大為羞慚。
蕭鸞躬親細務,十分細密,於是郡縣事務及六署(尚書左右僕射、左右丞所掌管的除署、功論、封爵、貶黜、八議、疑獄等六項工作)、九府(太常、光祿卿、衛尉、廷尉、大司農、少府、將作大匠、太僕、大鴻臚等九卿府)日常事務,官員們都不做決策,而是向皇帝匯報,由皇帝下詔裁決;文武勛舊,都不歸吏部;親戚朋友,互相通風報信,鑽營求進,皇帝的事務過於繁密。南康王侍郎、潁川人鍾嶸上書說:「古代明君選拔人才,頒布政令,然後量能授職,三公坐而論道,九卿努力工作,完成任務,天子只是南面而坐而已。」奏書遞上去,皇帝不悅,對太中大夫顧暠說:「鍾嶸是什麼人,想阻撓我處理國事!你認識他不?」顧暠回答說:「鍾嶸雖然位末名卑,而所言或許也有可以採納之處。況且繁碎職事,各有相關部門處理。如今人主全都攬到自己身上,那是人主愈勞而人臣愈逸,正所謂『替廚師宰肉,幫木匠伐木』了。」皇帝顧左右而言他,轉移話題。
9 夏,四月十一日,北魏廣州刺史薛法護投降南齊。
10 北魏入寇司州,櫟城戍主魏僧珉拒戰,擊破北魏軍。
11 五月二十四日,北魏在河陰營建方澤(祭地的方壇,因建於水澤中,所以稱方澤)。又下詔,漢、魏、晉諸帝陵,百步之內,禁止砍柴割草。
五月二十五日,北魏主元宏在方澤祭祀地神。
12 秋,七月,元宏廢黜皇后馮氏。當初,馮太后為了讓自己家族顯貴,將馮熙的兩個女兒選入掖庭,其中一位早逝,另一位得到元宏寵幸,但不久之後,因為生病,回到娘家,削髮為尼。馮太后崩殂之後,元宏立馮熙的小女兒為皇后。不久,她姐姐的病好了,元宏思念她,又迎還入宮,拜為左昭儀,皇后就漸漸失寵了。昭儀自以為年長,並且先入宮,不行妾禮。皇后頗為愧恨,昭儀於是向元宏誣陷,廢黜了皇后。皇后素有德操,於是住進瑤光寺,修煉戒行為尼姑。
13 北魏主元宏因為久旱不雨,從七月二十二日到二十四日,絕食三天,群臣都到中書省請見。元宏在崇虎樓,派舍人拒絕,並問他們來做什麼。豫州刺史王肅回答說:「如今四郊的雨已滋潤周遍,只是京城微少。庶民沒有停止一餐,而陛下輟膳三日,臣下惶惶,不知如何是好。」元宏命舍人回應說:「朕不食數日,上天仍然沒有一點感應。近來宮廷內外的大臣和差役,都說四郊有雨,朕懷疑他們是為了讓我寬心罷了,未必有實。正要派人去察看,如果是真的,即當進膳;如其不然,朕還活著做什麼?當以身為萬民承擔天罰!」
當晚,天降大雨。
14 北魏太子元恂不好學,又身材肥大,苦於河南地熱,常思北歸。北魏主元宏賜給他漢人衣冠,元徇常私底下穿著鮮卑服裝。中庶子、遼東人高道悅數次直言極諫,元恂厭惡他。
八月七日,元宏前往嵩高,元恂與左右密謀,準備徵召牧馬,輕騎奔還平城。元恂親手在宮中殺了高道悅。領軍元儼下令關閉城門,禁止通行,騷動情勢,入夜乃定。第二天一早,尚書陸琇飛馳向元宏報告,元宏大駭,但保密其事,仍繼續前行,走到汴口才回來。
八月二十三日,元宏入宮,引見元恂,數落他的罪狀,親自與咸陽王元禧輪流杖打他一百多棍,扶曳出外,囚於城西;養了一個多月,才能起身。
15 八月二十六日,北魏相州刺史南安惠王元楨去世。
16 九月八日,北魏主元宏在小平津閱兵;九月十三日,還宮。
17 冬,十月八日,北魏主元宏下詔:「軍士從代都來的,都作為羽林軍、虎賁軍。司州(京畿地區)人民,每十二個男丁徵調一人,充當官府及官員家裡差遣勞役。」
18 北魏吐京胡造反,元宏下詔,命朔州刺史元彬兼任行汾州事,率并州、肆州州兵討伐。元彬,是元楨之子。元彬派統軍奚康生攻擊叛胡,擊破,追至車突谷,又擊破,俘獲雜畜數以萬計。元宏下詔,任命元彬為汾州刺史。胡去居等六百餘人據守險要,不肯投降,元彬請兵二萬以討伐,有司上奏請批准,北魏主元宏大怒,說:「小寇何有發兵之理!可隨宜討治。若不能攻克,必須朝廷派大兵,那就先斬刺史,然後發兵!」元彬大懼,督率州兵,身先將士,攻打胡去居,平定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