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成皇帝上之上

2024-10-02 03:29:27 作者: 華杉

  建始元年(己丑,公元前32年)

  1 春,正月初一,史皇孫的祭廟悼考廟發生火災。

  2 石顯調任長信中太僕(長信宮是太后所居,長信宮中太僕掌管皇太后乘輿和馬匹,不是常設的官職),俸祿級別中二千石。石顯失去了依靠,又被調離權力中樞,於是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張譚,一條一條上奏石顯過去的罪惡。石顯及其黨羽牢梁、陳順都被撤職,石顯與妻子被逐回故鄉,石顯憂鬱憤懣,絕食,死在路上。他之前所結交的,因為攀附他而得到升官的人,全部都被罷免。少府五鹿充宗調任玄菟太守,御史中丞伊嘉調任雁門都尉。

  司隸校尉、涿郡人王尊上奏彈劾說:「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張譚,明知石顯專擅權勢,大作威福,為海內患害,但是,他們在當年不向先帝上奏彈劾,施以懲罰,反而阿諛曲從,心懷邪念,讓國家迷失方向,沒有盡到大臣輔政的責任義務,都是不道之罪!這罪在去年大赦令之前,可以不再追究。但是,在大赦令之後,匡衡、張譚二人彈劾石顯,沒有一句話說自己不忠之罪,反而說是先帝任用傾覆之徒,妄言『百官畏懼石顯,超過畏懼皇上』,卑君尊臣,言辭不當,有失大臣體統!」

  於是匡衡既羞慚,又恐懼,免冠謝罪,交還丞相及侯爵印綬。天子認為自己剛剛即位,不宜重懲大臣,於是將王尊調離,去做高陵縣令。但是群臣都認為王尊說得對。匡衡沉默不能自安,每當有水災旱災,都請求退休讓位,皇上則每每以詔書撫慰,不批准退休。

  3 立已故河間王劉元的弟弟、上郡庫令(掌管軍械庫)劉良為河間王。

  4 孛星出現在營室星座。

  5 赦天下。

  6 二月二十八日(柏楊註:原文誤為正月,根據《漢書》改),封舅父諸吏(加官的一種,凡加此官號者得出入禁中,常侍左右。諸吏可舉劾百官,並與左、右曹平分尚書奏事)、光祿大夫(掌論議應對,在諸大夫中地位最尊)、關內侯王崇為安成侯,賜舅父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爵位關內侯。

  夏,四月,黃霧瀰漫,下詔給公卿大夫:「天變所應何事?不要避諱顧忌,直言回答。」諫大夫楊興、博士駟勝等人都認為:「這是陰勝侵陽之氣,當年高祖約定,非功臣不侯,如今太后諸弟都無功封侯,對外戚的恩典,從來沒有這樣過,所以上天以異變警告。」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

  於是大將軍王鳳恐懼,上書請求辭職退休,皇上優詔撫慰,不許。

  7 御史中丞、東海人薛宣上書說:「陛下至德仁厚,但是嘉祥之氣還是凝滯不通,陰陽不和,這是因為下面的官吏,對人民還有很多苛刻的暴政,到地方上巡察的各部刺史,有的還不能按照規定的條目來檢查,而且隨著自己的喜好,任意指斥,干涉郡縣事務,甚至大開私門,聽信讒佞,去查找官吏人民的過錯,對很細小的地方,都呵斥譴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卻要求別人做到。郡縣地方官吏,在他們的壓力下,也相互苛刻,以至於一般百姓,也都是這種風氣。所以鄉黨之間,也不顧及友情;親戚之間,也忘了親恩,互相幫助救濟的風氣越來越衰,迎來送往的禮節不再有了。人道不通,則陰陽阻隔,如今和氣不通,未必不是這個緣故。《詩經》說:『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胡三省曰】

  失德,是被人謗訕。乾餱,是乾糧。愆,是過失。意思是說,普通老百姓,因為一點乾糧沒有分食給別人,就會得罪於人,被人謗訕,更何況在上位的大人物呢?

  「俗諺說:『苛政不親,煩苦傷恩。』施政太過苛刻,就會傷害親情,措施太過煩苦,就會傷害恩義。陛下最好能在刺史們回京上奏的時候,要他們了解本朝施政的立場和要點。」

  皇上嘉許並接納了他的意見。

  【胡三省曰】

  薛宣所說的刺史們不循守條職,是指朝廷規定刺史巡察地方的「六條」,超過六條要求的範圍,就是任意舉劾,妄為苛刻。《漢官典職儀》規定:

  刺史班宣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以六條問事,六條之外,則不受理。一條,強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強凌弱,以眾暴寡;二條,二千石官員不奉詔書,不遵承典制,背公向私,旁詔牟利,侵漁百姓,聚斂為奸;三條,二千石官員不恤疑獄,風厲殺人,怒則任刑,喜則濫賞,煩擾刻暴,剝削百姓,為百姓所患,山崩石裂,妖祥訛言;四條,二千石官員選署不平,苟阿所愛,蔽賢寵頑;五條,二千石官員子弟恃怙榮勢,請託所監;六條,二千石官員違公下比,阿附豪強,通行賄賂,割損政令。

  8 八月的一天早晨,東方天際出現上下兩個月亮。

  【華杉講透】

  胡三省引用《易傳》註:「君弱如婦,為陰所乘,則兩月出。」這是天象寓示皇后家族越來越強了。

  9 冬,十二月,皇上分別在長安南、北郊祭祀天地,撤除甘泉、汾陰兩地祭壇,同時撤除其他祭壇上的彩色裝飾、女樂、御用專車、棗紅色駿馬、龍馬、石壇等(因為不是古制)。

  建始二年(庚寅,公元前31年)

  1 春,正月,撤除雍縣五畤(五色帝廟)及陳寶廟,這都是匡衡的建議。

  【胡三省曰】

  秦朝在雍縣設祭廟祭祀上帝,有白帝祠、青帝祠、黃帝祠、赤帝祠,漢高帝劉邦又設北畤祭祀黑帝,至此,五帝齊全。

  陳寶廟,是春秋時代,秦文公在陳倉巡遊,獲得一塊「若石」(可能是隕石),命名為「陳寶」,建廟祭祀起來。匡衡認為與禮制不合,建議撤除。

  正月二十三日,皇上開始到長安南郊祭祀天神,赦免承辦祭祀的郊縣及在長安各官府監獄服刑的耐刑罪犯(耐刑是一種輕刑,即強制剃除鬢毛鬍鬚而保留頭髮。耐刑輕於髡刑。髡刑是強制剃除鬢髮鬍鬚)。全國人頭稅減稅四十錢。

  【柏楊曰】

  人頭稅本為一百二十錢,本次減稅四十錢之後,還有八十錢。劉邦時代是三十三錢,史書不斷記載歷代皇帝減稅,結果越減越多。(華杉註:大概加稅的時候沒寫。)

  2 閏正月,在渭城延陵亭開始修建皇帝陵墓。

  3 三月十四日,皇上第一次在北郊祭祀后土。

  4 三月十九日,立皇后許氏。皇后是車騎將軍許嘉之女。當初,元帝哀傷生母許平君在位時間很短,就慘遭霍氏毒手,所以選配許嘉的女兒給太子。

  5 皇上做太子的時候,就以好色聞名,即位之後,皇太后又下詔採選良家女子充實後宮。大將軍武庫令杜欽對王鳳說:「古代禮制,君王一娶就是九個妻子,這是為了多生兒子,才對得起祖先。但是,九個之後,就不再娶了,就算其中有人死亡,也不再補充,這一方面是為了養生長壽,另一方面也是避免爭端。所以,后妃如果品行貞淑,後代就有賢聖之君;制度如果有威儀節制,人君就有長壽之福。如果廢棄了這個古禮,就好色沒有節制;好色沒有節制,就不能健康長壽。男人到了五十歲,情慾還很旺盛,而女人到了四十歲,就已經沒有青春美貌了。以衰退的容貌,去侍奉情慾旺盛的君王,如果沒有禮制約束,必然發生變化。變化的結果就是,皇后失寵而不能自安,而年輕的嬪妃和兒子們就有奪嫡之心。晉獻公聽信讒言,讓太子申生無罪而死,就是這種情況。如今皇上還年輕,沒有嫡子,還在求學的年紀,沒有親自去處理娶後納妃的事。將軍作為輔政大臣,應該抓住這建政之初的機會,設立九位妻子的制度,仔細選擇有品行節義的人家,挑選有德的淑女,不一定要美貌,也不要有什麼歌舞才藝,這才是萬世之法。少年時代,關鍵就是戒色。《詩經·小卞》諷刺周幽王廢申後而立褒姒,廢太子宜咎而立伯服,這些事令人寒心,希望將軍能以這些事為憂為戒!」

  王鳳把這一番話拿去向太后匯報。太后認為之前並沒有皇上後宮只有九個妻子的先例。王鳳自己並沒有魄力設立法度,只是因循守舊而已,這事就過去了。不過,王鳳歷來敬重杜欽,將杜欽安排在自己幕府,國家大事,都和他商議。杜欽也多次推薦名士,補正政治闕失,當世的善政,很多都是杜欽的規劃。

  【華杉講透】

  杜欽所言「少戒之在色」,出自《論語》。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少年戒色,不要縱慾過度。壯年戒斗,不要跟人爭鬥。老年戒貪,不要貪婪,老是想給自己弄點養老錢,或是為兒孫做安排,以至於晚節不保,出現「五十九歲現象」。

  6 夏,大旱。

  7 匈奴呼韓邪單于寵愛左伊秩訾哥哥的兩個女兒,長女為顓渠閼氏,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叫且莫車,次子叫囊知牙斯;小女兒為大閼氏,生了四個兒子,長子叫雕陶莫皋,次子叫且麋胥,都比且莫車年長。還有兩個小兒子,一個叫咸,一個叫樂,這兩個又都比囊知牙斯年紀小。另外,還有其他閼氏所生的兒子十餘人。顓渠閼氏是正宮,身份貴重,且莫車也很受寵愛,呼韓邪單于重病將死,想要立且莫車為單于。顓渠閼氏說:「匈奴亂了十幾年,像頭髮一樣脆弱,勉強維持,幸得漢朝相助,才得以安定。平定的時間還很短,人民都畏懼戰亂,且莫車年少,百姓還未依附他,恐怕又生危亂。我和大閼氏本是親姊妹,不如立雕陶莫皋。」大閼氏說:「且莫車年紀雖小,大臣們可以輔佐他,共持國事,如今舍貴立賤,後世必亂。」

  單于於是聽從了顓渠閼氏的意見,立雕陶莫皋,但約令他死後傳位給弟弟且莫車。

  呼韓邪單于死後,雕陶莫皋即位,為復株累若鞮單于。復株累若鞮單于以且麋胥為左賢王,且莫車為左谷蠡王,囊知牙斯為右賢王。復株累若鞮單于又娶了王昭君為妻,生了兩個女兒,長女嫁匈奴貴族須卜氏,次女嫁匈奴貴族當于氏。

  建始三年(辛卯,公元前30年)

  1 春,赦免天下罪犯。

  2 秋,關內大雨連綿四十餘日,京師人民驚恐,說有大洪水要來,百姓奔走踩踏,老弱號呼,長安城中大亂。天子親自到前殿,召集公卿們商議。大將軍王鳳認為:「太后與皇上及後宮嬪妃可以上御船,然後讓百姓登上長安城牆躲避。」群臣都贊成王鳳意見,只有左將軍王商反對,王商說:「自古無道之國,大水也沒淹沒過城郭,如今政治和平,也沒有兵革之災,上下相安,哪裡會有大水一天之內就要淹沒城牆?一定是以訛傳訛,不要讓百姓上城牆,更加驚擾百姓。」皇上於是作罷。過了不久,長安城中安定下來,經查問,果然是謠言。皇上於是認為王商鎮定固守,數次讚嘆不已。而王鳳大為羞慚,自恨失言。

  3 皇上想要把朝政完全委任給王鳳,於是罷免了許嘉的車騎將軍之職,讓他以「特進侯」身份參加御前朝會。(漢制,留在京師的侯爵,參加朝會時,位置在三公之下。如今許嘉是「特進侯」,位置雖然在三公之下,但是在其他所有侯爵之上。)

  4 御史大夫張譚,因為選舉人才不真實,被免職。

  冬,十月,擢升光祿大夫尹忠為御史大夫。

  5 十二月初一,日食。當晚,未央宮殿中地震。皇上下詔要求舉薦賢良方正能直言進諫之士。杜欽及太常丞谷永上對,都說是因為後宮女寵太盛,受寵之人相互妒忌,都想獲得專寵,並且將要有害於皇上後嗣,引起天變。

  6 越嶲郡山崩。

  7 十二月三十日,丞相匡衡被指控在他的采邑中,多侵占了四百頃土地,又被控他管轄下的主管,盜取公款十金以上,被撤職免爵,貶為庶人。

  建始四年(壬辰,公元前29年)

  1 春,正月二十六日,隕石墜落於亳邑四顆,墜落於肥累兩顆。

  2 撤銷中書宦官,設置尚書五人。

  【胡三省曰】

  五名尚書分工,分五個曹(科室):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事務;二千石曹,主管刺史、二千石官員事務;戶曹尚書,主管庶人上書事務;主客曹,主管外國事務;三公曹尚書,主管斷獄事務。

  3 三月初八,以左將軍、樂昌侯王商為丞相。

  4 夏,皇上召集之前所舉薦的賢良方正及直言能諫之士,在未央宮白虎殿對策。當時,皇上委政於王鳳,遭到很多反對意見。谷永知道王鳳當權,私下裡希望能投靠王鳳,於是上奏說:

  「方今四夷賓服,皆為臣屬,北無葷粥、冒頓之患,南無趙佗、呂嘉之難,三面邊境,晏然平安,沒有兵革之警。國內諸侯國,大的不過數縣,朝廷官吏,足以制服諸侯王的權柄,讓他們不能有所作為,沒有當年吳、楚、梁那樣的勢力。百官相互牽制,親疏交錯,骨肉大臣有申伯之忠,敬肅專謹,小心畏忌,沒有馬通、上官桀、霍禹那樣的亂臣。三個方面,外國、諸侯、朝臣,都毫無事故,可見王鳳秉政沒有什麼不對,不應該把天災的責任推給他。我深恐陛下捨去了其他明顯的過失不提,忽視了天地所垂示的明顯警戒,而把過錯歸咎於無辜的王鳳,改變託付重任的決定,反而失去了天心,這是大大的不可!

  「陛下誠能深切地體察愚臣之言,能解脫沉溺已久的心意,解開專心於一位美女的愛情,奮起男人陽剛的神威,平均天子所施的恩寵,讓所有的姬妾,人人都能得以進身,應該廣納生育能力強的女子,不管她的美醜,也不要管她是不是嫁過人,也不要管她的年紀大小。總而言之,陛下如果能讓身份微賤的女子生下繼嗣男孩,反而是一種福氣,因為主要的目的,是生下繼承人,而不在乎母親的貴賤。所以,陛下也請留意不在嬪妃之列的,後宮的女奴、女僕,有合意的,也不妨廣求於微賤之間,以迎接上天的助佑,一旦生下男孩,也可以慰藉皇太后的憂慮,解除上帝的譴怒,則後嗣繁多,災異平息!」

  杜欽所奏的意見,和谷永相同。

  皇上把谷永的奏書給後宮公開傳閱,擢升谷永為光祿大夫。

  【柏楊曰】

  谷永建議皇上不要專寵一人,因為當時許皇后正得寵,這一句是針對許氏家族而發。「不要管她是否嫁過人」,是為王鳳開脫,因為王鳳把他小妾的已經結過婚的妹妹,送進皇上後宮,正受到抨擊。

  【華杉講透】

  《孟子》說,奸臣有兩種——長君之惡與逢君之惡。

  長君之惡其罪小,逢君之惡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惡,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諸侯之罪人也。

  長君之惡,是助長國君的惡性,所謂助紂為虐。不過,孟子說,長君之惡,那還算是小罪,因為他只是不敢違抗君主,或不捨得因違拗而失去權位,聽命行事嘛。逢君之惡,那才是大罪。朱熹說:「君之惡未萌,而先意導之者,逢君之惡也。」什麼是逢君之惡呢?那國君本來沒想到要去乾的壞事,他引誘國君去干。或者國君想干,但是還不敢幹,不好意思干,因為畢竟良知未泯,知道那樣不應該。而這時候,有奸惡之臣加以逢迎,給國君找出理論依據,幫助他自欺欺人,讓他無所忌憚、理直氣壯地干。這才是最壞的傢伙。

  孟子說,今天各國的大夫,都是逢君之惡的傢伙。所以說,今天的大夫們,都是諸侯的罪人。

  這谷永——「賢良方正直言能諫」的谷永,就是一個逢君之惡的大壞蛋了。把皇上想乾的壞事、王鳳乾的壞事,全都給粉飾得天衣無縫,這又應了那句古話,叫「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他知道皇上好色,並且為群臣所詬病,他就給他粉飾成「為國好色」,後面專門有一句不要只在嬪妃中找,卑賤的女奴也要留意,前人沒有註解,我推測皇上可能也有這方面「事跡」,谷永也給他送上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難怪皇上大為興奮,把他的奏書給後宮傳閱,並且馬上給他升官了。

  5 夏,四月,雨雪。

  6 秋,桃樹、李樹開花結果。

  7 大雨下了十幾天,黃河在東郡金堤決堤。

  之前,清河都尉馮逡上奏說:「清河郡在黃河下游,土壤疏鬆,容易崩壞,之所以一直沒有遭到什麼大害,是因為屯氏河分出兩條河道,分流了黃河水。如今屯氏河淤塞,靈縣鳴犢口又越來越不暢通,只有一條河道來承受過去幾條河的水量,就算增高堤防,也不能及時泄流。如果有大雨,持續超過十天,河水一定會漫溢。大禹治水時,分了九條河道疏通,那九河故道,如今很難找尋了。而屯氏河斷絕時間還不長,容易疏浚,屯氏河口所處地勢也比較高,便於分流水力,建議重新疏浚屯氏河,為黃河分流,分泄洪水,以備非常。如果不預先修治,到時候北岸決堤,將有四五個郡受災;南岸決堤,將有十幾個郡受災,那時候再來操心洪水,悔之晚矣!」

  馮逡的奏章被交給丞相、御史審議,兩人建議天子派博士許商去巡視。許商考察回來匯報說:「如今國家財政困難,暫且不必去安排疏浚屯氏河的事。」

  三年後,黃河果然在館陶及東郡金堤決堤,河水泛濫兗州、豫州以及平原、千乘、濟南,一共四個郡,三十二個縣受災,淹沒十五餘萬頃土地,最深的地方達到三丈深,敗壞官亭及民房將近四萬所。

  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因為對策方略疏忽大意,皇上痛切地責備他玩忽職守,尹忠自殺。皇上派大司農非調去調配平價糧食,賑濟受災郡縣。又派謁者二人,徵發河南以東船隻五百艘,遷徙人民到丘陵高處避難,一共轉移了九萬七千多人。

  8 二十日,任命少府張忠為御史大夫。

  【華杉講透】

  這又是一個決策故事,背後是人性的三個毛病:一是拖延症,不能及時行動,更不能提前行動;二是僥倖心理,不管問題有多嚴重,他都能自欺欺人認為一時半會兒出不了事兒;三是自用自專,總想推翻別人的意見,按我的意見辦!

  許商犯的是第三個毛病,他不懂治理黃河,但是他無知者無畏,就要推翻馮逡的意見,你認為該疏通屯氏河,我偏認為不需要,最後皇上採納我的意見,我為國家省預算!

  許商所提的不疏通屯氏河的理由,根本就和黃河無關,因為他的結論,不是黃河沒事,而是國家沒錢。疏通河道花錢多,還是水災來了賑災花錢多呢?賑災之後,還得把黃河收拾回去,那要花百倍千倍的錢!這個誤區我們之前說過,所有的決策都有理由,但是很多決策都沒邏輯。但是,從御史、丞相到皇上,都拋棄了有邏輯的馮逡,聽從了沒邏輯的許商。因為許商給了他們決策理由,又正符合了他們的人性弱點——拖延症和僥倖心理。

  事實擺在那裡,但決策者往往會選擇視而不見,這就是人性的弱點。國家大事,也不過如此。

  9 南山(秦嶺山脈)盜賊首領傰宗等數百人為害一方,皇上下詔發兵千人抓捕,過了一年多還抓不到。有人對大將軍王鳳說:「盜賊不過數百人,就在天子腳下猖獗,征討還抓不到,西方蠻夷會怎麼看?必須選拔賢能的京兆尹才行!」於是王鳳舉薦前任高陵縣令王尊(之前因彈劾匡衡被貶為高陵縣令那位司隸校尉王尊,現在稱前任,大概縣令之職又被免了),徵召為諫大夫、京輔都尉,代理京兆尹職權。一個月時間,盜賊肅清,正式拜王尊為京兆尹。

  10 皇上即位之初,丞相匡衡再次上奏彈劾陳湯:「射聲校尉陳湯,以二千石的級別出使西域,在蠻夷中專擅獨行,不能以身作則,盜取在康居所繳獲的財物,還對屬下官吏說:『遠在域外之事,沒人追究。』這件事雖然在大赦之前,但是陳湯不宜再居於高位。」於是陳湯因此被免職。

  後來陳湯又上書舉報,說康居王派到長安的人質不是他的王子。調查結果,是真王子。陳湯下獄當死。太中大夫谷永上書為陳湯辯護說:「我聽說當年楚國有大夫得臣,晉文公為之坐不安席(晉楚交戰,楚軍敗,晉文公仍有憂色,說:『得臣還在,讓我心憂。』後來楚王殺得臣,晉文公才轉憂為喜);趙國有廉頗、馬服,秦國不敢進犯井陘;漢朝當年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靠近雁門;由此可見,戰勝之將,是國之爪牙,不能不重視。君子聞戰鼓之聲,則思將帥之臣。關內侯陳湯,之前斬殺郅支單于,威震百蠻,武暢西海,自從漢朝建國以來,還沒有人有這樣大的功勳!如今陳湯因為舉報不實,被長期關押,久久沒有判決,而執法的官吏,竟然想治他大辟之刑。當初白起為秦將,南拔郢都,北坑趙括,就因為一點小過失,被賜死在杜郵。秦國人民憐憫他,無不涕泣。如今陳湯親執斧鉞,席捲西域,喋血於萬里之外,薦功祖廟,稟告上天,全軍將士,無不嚮慕其義。而因為一句話說得不對,並不是什麼大罪大惡。《周書》說:『記人之功,忘人之過,宜為君者也。』那一條狗、一匹馬,對人有辛勞,還要愛惜它,死了都不忍心拋棄,要好好安葬,更何況是國家的功臣!我擔心陛下忘記了那戰鼓聲聲,沒有留心《周書》的深意,而忘記了埋狗埋馬之義,拿對待一個庸臣的態度去對待陳湯,聽從了那些官吏的死刑建議,那就讓人民有當年秦民之恨,這不是勉勵以死報國的忠臣的做法!」

  谷永的奏書遞上去,皇上釋放陳湯出獄,但是,剝奪了他的關內侯爵位,貶為普通士兵。

  這時,正趕上西域都護段會宗被烏孫兵包圍,驛馬送來求援信,希望徵發西域各國部隊與敦煌邊防部隊前去救援。丞相王商、大將軍王鳳與百官商議數日,議而不決。王鳳說:「陳湯謀略過人,又熟悉外國事務,可以問他。」皇上在宣室召見陳湯。陳湯當初攻打郅支單于時受了寒氣,兩臂不能屈伸,陳湯入見,皇上下詔不必跪拜,把段會宗的求援信給他看。陳湯說:「臣認為這不需要擔憂。」皇上問:「為什麼呢?」陳湯說:「胡兵五個,才能對付漢兵一個。因為他們的武器落後,刀槍不鋒利,弓弩不強勁,如今聽說他們也學了不少漢朝的技術,但也最多三個能打我們一個。兵法說:『進攻的兵力是防守兵力的兩倍,才能相當。』如今包圍段會宗的烏孫兵力,不足以戰勝段會宗,陛下不必擔憂!況且行軍速度,如果輕兵急進,一天行軍五十里;帶著輜重,一天行軍三十里,如今段會宗請求徵發西域各國和敦煌軍隊救援,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到達。如果段會宗真頂不住,也來不及救,去了也不是救急的兵,而是報仇的兵。」皇上問:「那怎麼辦?他自己一定能解決嗎?多長時間能解圍?」陳湯知道烏孫兵是烏合之眾,攻勢不能持久,根據以往的經驗,不過堅持數日,占不到便宜,自己就撤了,於是說:「現在已經解圍了!」又掰指頭數數日子,說:「不出五天,就有好消息送來。」果然,第四天,軍報到,說已經解圍。大將軍王鳳上奏,讓陳湯任大將軍府從事中郎(參謀,俸祿六百石),軍事上的事,都由陳湯決策。

  【華杉講透】

  「記人之功,忘人之過,宜為君者也。」我們要記得別人的功勞,忘記別人的過錯;要多看別人的優點,不要看他的缺點。他的缺點又對你沒什麼用,你看他幹嗎?只有把每個人的優點都發揮出來,才是領導力。如果因為陳湯的毛病把他斬了,後來的軍事疑難問誰呢?

  但是人性的弱點,總是傾向於對自己正面評價,對別人負面評價。往往是記得我對別人的恩情,他怎麼不知道感激?總是記得別人對我的過錯,他怎麼對我這樣?這正是最需要戒除的毛病。

  河平元年(癸巳,公元前28年)

  【胡三省曰】

  因為黃河決堤,堵塞上之後平定,所以改元「河平」。

  1 春,杜欽向王鳳舉薦犍為人王延世,派他去堵塞黃河缺口。王鳳任命王延世為河堤使者。王延世用長達四丈的竹籠,大概九個人合抱那麼大,裝上小石子,用兩條船夾載著沉下去。三十六天,河堤建成。三月,下詔任命王延世為光祿大夫,級別中二千石,賜爵關內侯,賞黃金一百斤。

  2 夏,四月三十日,日食。下詔公卿百官上書陳述政事過失,不要避諱,並大赦天下。

  光祿大夫劉向上書說:「在四月、五月相交的時候發生日食,從月份來說,和孝惠帝時發生日食的月份相同,從日期來說,和孝昭帝時發生日食的日期相同,日食的警告,是有人危害後嗣。」當時許皇后專寵,其他後宮美人很難得到皇上臨幸,朝廷內外都憂心皇上沒有後嗣,所以杜欽、谷永、劉向等人的奏對,都涉及這件事。

  【胡三省曰】

  孝惠帝時,公元前188年五月二十九日發生日食,如今是四月三十日,接近五月。孝昭帝時,公元前80年七月三十日日食。而孝惠帝、孝昭帝二人,都沒有後嗣。

  皇上於是削減皇后宮椒房(椒房殿是皇后所居宮殿,以花椒和泥塗牆壁,溫暖芳香)及掖庭(嬪妃所居)的開支,包括衣服、車馬、轎輿等,由各官府製造配置給皇后家族和後宮嬪妃的,都恢復到漢元帝時期的規格。

  皇后上書自述說:「時代不同,制度就不同,取長補短,相輔相成,只要不逾越漢制就可以,細微之間,未必一定要和前朝一樣,如果一定要和元帝或宣帝時一樣,元帝和宣帝本身就不一樣,咱們以誰為標準呢?後宮官吏自己也不清楚,只是接到這樣的詔書,讓我什麼也弄不成。比如,我想在某處設一個屏風,他們就說:『以前沒有!』我就弄不成。這詔書把我束縛死了。這樣一定不可行!希望陛下省察!按以前的規矩,我的祖父是用特牛祭祀的,後來,戴侯和敬侯都蒙恩可以用太牢祭祀。如果都要恢復以前的規矩,那又只能用特牛了,希望陛下哀憐他們!後宮官吏剛剛接到詔書,就直接告訴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把後宮當自己私家府邸那樣想要什麼就要什麼了,這才剛剛開始,就如此兇狠,以後恐怕對我的制約,更加有失人理!希望陛下仔細考慮!」

  【胡三省曰】

  許皇后父親許嘉,是敬侯許延壽的兒子,後來過繼給戴侯許廣漢,繼承了許廣漢的爵位。所以,許廣漢和許延壽,都是許皇后的祖父。

  特牛,是只用牛祭祀。太牢,是用豬牛羊三牲祭祀。

  皇上於是將谷永、劉向所言災異應驗在後宮的意思告訴皇后,並說:「官吏們依法辦事,有什麼過錯?至於矯枉過直,矯正彎曲,一定要讓他反轉彎曲,才能變直,這是古今同理,他們做得過了,也是正常。況且這後宮節省,皇后祖父祭祀只用特牛,也是彰顯皇后的美德,讓你得到更大的讚嘆。如果不從根本上剷除災禍,災變接二連三地來,就算皇家祖宗的祭祀,也得不到保障,哪裡還有戴侯的祭祀呢?《論語》不是說:『以約失之者鮮。』(因為勤儉節約而過失的事,那是很少吧!)難道皇后希望過奢侈的生活嗎?如果皇后要奢侈,那我也要學習孝武皇帝了,我如果向漢武帝學習,那甘泉宮、建章宮都要馬上再復興起來!孝文皇帝,才是我的老師,也是皇太后、皇后的效法對象。假如皇太后(王政君)當皇后時,並沒有那麼奢侈,而今天的皇后卻可以隨心所欲,那不是就逾越了太后的制度了嗎?希望皇后節制自己的心志,秉守道德,做一個謙讓節儉的表率,讓其他嬪妃,有個好榜樣!」

  3 給事中(給事宮禁中,常侍皇帝左右)平陵人平當上書說:「太上皇(劉邦的父親劉執嘉)是漢朝始祖,廢除了他的陵寢廟園,不妥!」皇上正憂慮自己沒有生兒子,就採納了平當的意見。秋,九月,恢復太上皇陵寢廟園。

  4 皇上下詔說:「如今,光是大辟死刑的條文,就有一千多條,律令繁多,一百多萬字!還經常有『奇請』『他比』(奇請,是沒有犯法,但是辦案官員申請臨時增設一項罪名來給他治罪;他比,也是沒有犯法,但是辦案官員要比照另外某條法律給他治罪)的申請遞上來,就是專門研究法律的人,也弄不清楚,卻想讓天下人知曉,豈不是太難?用這樣的法網去羅織天下百姓,讓他們陷於死刑之災,豈不哀哉!請各部門討論如何減少死刑,廢除不合時宜的法令,讓法律條文簡明易懂,然後匯報給我!」

  但是,有司官員不能廣泛地宣傳執行皇上的旨意,只是在一些細枝末節上,舉一些毫毛小事,草草地搪塞皇上而已。

  5 匈奴單于派遣右皋林王伊邪莫演等人前來朝貢,定於明年正月入朝。

  河平二年(甲午,公元前27年)

  1 春,伊邪莫演入朝之後,將要回國了,突然要投降漢朝,說:「如果漢朝不接納我,我就自殺,反正也不敢回去了。」漢朝派去禮送的使者匯報上來,皇上讓公卿們商議,有人說:「應該按過去的慣例,接受他的投降。」光祿大夫谷永、議郎(郎官的一種,與中郎相同,高於侍郎、郎中。議郎職為顧問應對,無須輪流當值)杜欽認為:「漢興以來,匈奴數為邊害,所以設金爵之賞以待降者。如今單于屈禮稱臣,列為北藩,遣使朝賀,無有二心。那麼漢朝對匈奴的態度,應該與以往不同。如今既然接受了單于朝貢的賀禮,又收留他的叛臣,這是貪圖一個人,卻失去了一個國家;接納了一個有罪的臣僚,卻絕交了一個慕義的君王。假如他是假意試探我們呢?假如這新單于剛剛即位,想要委身於漢朝,但是不知到漢朝的態度有沒有改變,於是讓伊邪莫演詐降來試探吉凶呢?如果我們接受了他的投降,那我們和單于之間的恩德就虧損了,單于對我們的恩德也沮喪了,於是單于對我們開始疏遠,不親近我們的邊境官吏。又或者,伊邪莫演根本就是一出反間計,想要藉此製造事端,我們接受了,正好中計,讓他們可以理直氣壯地來責備我們的罪過。這正是邊境安危的源頭,軍事動靜的契機,不能不特別慎重!不如不接受他的投降,以昭明我們像太陽、月亮一樣光明正大的信義,阻絕他們陰險狡詐的邪謀,安撫他們親附漢朝的信心,這才是正道!」

  天子接受了谷永、杜欽的意見,派中郎將王舜去詢問調查,伊邪莫演改口說:「我生病發狂,妄言而已。」於是遣送他回去。伊邪莫演回到匈奴,官位如故,只是不讓他再見漢朝使節。

  【華杉講透】

  這又是一個決策故事。思考決策,要始終服務於最終目的。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的目的是兩國和平,邊境安定,一切決策都服務於這個目的,而不是懸在半空中思考,表面上有「決策依據」,實際上是一種目的不明的盲目。

  所謂按過去的慣例而接受他的投降,卻沒有思考,前提已經變了。過去是敵國,當然要招降他的叛臣,他的人投降了,則敵我雙方力量對比他消我漲。現在是藩國,藩國之王,本身就是天子之臣,哪有接受臣子的臣子投降的呢?這根本在邏輯上就不成立。接受了一個人的投降,就破壞了兩國和平。

  但是,皇上還讓公卿們商議,可見西漢君臣內心,還是把匈奴當敵國,而這種情緒壓倒了邏輯,感情壓倒了理性,險些把匈奴再推到敵國位置上去。幸得谷永、杜欽有見識,挽回了這一錯誤傾向。

  2 夏,四月,楚國下冰雹,大的有釜(鍋)那麼大!

  3 改封山陽王劉康為定陶王。

  4 六月,皇上將五位舅舅全部封侯:王譚為平阿侯,王商為成都侯,王立為紅陽侯,王根為曲陽侯,王逢時為高平侯。這五人是同一天受封,世人稱為「五侯」。太后王政君的母親李氏,改嫁給河內人苟賓為妻,生了一個兒子苟參,太后想參照田蚡的先例(田蚡與漢武帝的母后也是同母異父姐弟),給苟參也封侯。皇上說:「田蚡本身就不應該封侯!」於是任命苟參為侍中、水衡都尉。

  【華杉講透】

  王氏五人同日封侯,劉邦當年「非有功不能封侯」的制度被完全摧毀,王氏家族勢力大漲,最終帶來了王莽篡漢。

  5 御史大夫張忠上奏彈劾京兆尹王尊暴虐倨傲,王尊因此被免職,官吏人民大多稱讚王尊,為他感到痛惜。湖縣三老公乘興(公乘為姓,名興)等人上書為王尊辯護說:

  「王尊治理京師,在紛亂艱難的環境中,撥劇整亂,誅暴禁邪,他的工作成績,是歷史上少有的,各郡國的都尉,都趕不上他。他上任時是代理京兆尹,後來因為他的政績,雖然給他轉正為正式的京兆尹,但是,他並沒有得到任何褒獎和賞賜。如今御史大夫彈劾說王尊傷害陰陽和氣,給國家帶來憂患,說他沒有按皇上詔書的意思辦事,還引用《堯典》的話『靖言庸違,象恭滔天』,說他表面上說話很善良,實際卻和所作所為相違背;說他表面上相貌恭謹,實際上罪惡滔天。這些惡毒的攻擊,究其緣由,是御史丞楊輔一向與王尊有私人恩怨,假公濟私,羅織出這篇彈劾的奏章,增益事端,加以誣陷。臣等非常痛心!王尊修身自潔,砥礪前行,大公無私,刺譏不憚將相,誅惡不避豪強,討平巨賊,解國家之憂,功勳卓著,職事修明,維護了朝廷的威信,這正是國家爪牙之吏,折衝之臣,如今在一朝之間,無辜被制於仇人之手,傷於誣陷之文,既不能以功抵罪,也沒有為自己辯護的機會,就因為一個仇家的一面之詞,就蒙受到《堯典》里指控共工的罪名,還不能為自己陳述冤情。王尊當初,是因為京師廢亂,群盜並興,然後選賢徵用,才得以起家為卿。如今賊亂既除,豪猾伏法,他卻反而因為奸佞之人的誣陷而被廢黜。同樣是一個王尊,在三年之間,怎麼就從賢德變成了奸佞呢?豈不是太奇怪了嗎?孔子說:『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是惑也。』喜歡他的時候,想要他好好地活著;厭惡他的時候,就恨不得置他於死地,這就是迷惑了。又說:『浸潤之譖言不行焉,可謂明矣。』如果那像水一樣滲透的讒言也不能影響你的判斷,那才是明君。希望陛下能讓公卿、大夫、博士、議郎都來一起討論評定王尊的品行,如果真的是『傷害陰陽』,那是死罪,如果真的是『靖言庸違』,那也要判死刑,如果王尊真像御史彈劾指控的那樣,那就算是不誅殺他,至少也要把他流放到無人區去,不能僅僅是免職就算了。而且,當初是誰舉薦王尊的,也不能逃脫制裁,按漢律,選舉而其人不稱職者,舉薦者與之同罪。反過來,如果那彈劾奏章說得不對,是誣陷無辜,那也要誅殺那上奏章的人,以堵塞讒賊之口,斷絕欺詐之路。希望明主仔細參詳,使黑白分明!」

  公乘興的奏書遞上去。天子任命王尊為徐州刺史。

  【華杉講透】

  皇上和了稀泥,公乘興讓他黑白分明,他沒法黑白分明。京兆尹這個官不好干,皇上用他,一要維護朝廷威信,讓國家最高統治階層的官吏們都能服從皇上;二要維護京師秩序,不讓這些人巧取豪奪,欺男霸女,搞得太不像話。所以,他必須「刺譏不憚將相,誅惡不避豪強」,別說御史,丞相府也敢進去抓人。但這樣干,總會得罪的人越來越多,就覺得他「傷害陰陽和氣」了,只能換一個人再來。

  還記得當年的京兆尹趙廣漢嗎?他喜歡任用官家子弟中的新進少年,這些人年輕氣盛,雷厲風行,無所迴避,做事十分果敢,不在乎什麼權貴,也沒有人敢阻攔他們。京兆尹主要要對付的,就是京師權貴,而趙廣漢,最終也因為跟權貴的恩怨衝突,被處以腰斬之刑。

  王尊能外放地方官,已經是平安降落的幸運,酷吏沒有好結局,就是這個道理。

  6 夜郎王興、鉤町王禹、漏臥侯俞舉兵互相攻擊,牂柯太守請求發兵誅滅他們,朝中大臣商議,認為道路太遠,不可行,於是派遣太中大夫、蜀郡人張匡持節前往和解。興等不從命,還刻了一個漢朝官吏的木像,立在路旁,用箭射擊。

  杜欽向大將軍王鳳建議說:「蠻夷王侯輕視漢使,不憚國威,恐怕朝中大臣膽怯軟弱,繼續堅持和解政策,等到事態進一步惡化,牂柯太守又再匯報上來,那幾個月又過去了,蠻夷王侯得以集結各自的部眾,堅定各自的謀略,黨羽眾多,相互又不勝其憤,必定互相殘殺。爾後自知犯了大罪,更加狂悖,甚至發展到殺死當地郡縣守尉,再遠避到煙瘴毒草之地,到那時候,就算是有孫子、吳起那樣的將領,孟賁、夏育那樣的士兵,也像投入水火中一樣,被燒焦或淹沒,智勇都無法施展;而如果屯田長期駐守呢,費用又不可勝計。

  「所以,應該趁其罪惡未成,還沒有疑心朝廷會誅殺他們之時,就秘密下令郡守尉訓練兵馬,大司農預先調集糧草儲備在要害處,選拔新太守前往就職,在秋涼時進兵突襲,誅殺蠻夷中特別狂暴的酋長。如果認為那是不毛之地,無用之民,不值得中原聖王勞師動眾,那就撤銷牂柯郡,斷絕和蠻夷王侯的交通來往,讓他們自生自滅。如果認為先帝平定西南夷的累世之功不可墮廢,那就要在事態的萌芽狀態早做決斷。如果等到不可收拾,再興兵討伐,那百姓就要受苦受難了。」

  於是,王鳳舉薦金城司馬、臨邛人陳立為牂牁太守。

  陳立到了牂柯,立即告諭夜郎王興,興不從命,陳立請示誅殺他,請示還未批覆回來。陳立與隨從數十人出巡各縣,到了夜郎國且同亭,召興來。興帶了數千人前往且同亭,手下數十位邑君(相當於村長)跟他一起覲見。陳立數落責備興,當場斬下他的人頭。邑君們都說:「將軍誅殺不法之徒,為民除害,我們願意出去曉諭士眾!」於是把興的人頭帶出去向大家展示,數千人都放下兵器投降。鉤町王禹、漏臥侯俞震恐,進獻粟米一千斛,以及牛、羊,慰勞吏士。陳立還歸本郡。

  興的岳父翁指與他的兒子邪務收集余兵,脅迫周邊二十二個村莊反叛。陳立上奏,招募各蠻夷部落士兵,陳立與都尉、長史分別率軍攻打翁指等。翁指據守險要山寨,陳立派奇兵斷絕他的糧道,又派出間諜,離間他的部眾。都尉萬年說:「如果不能速戰速決,軍費供不上。」於是引兵獨進,結果敗退而回,逃奔陳立營壘。陳立大怒,下令麾下將萬年打出去!萬年回師再戰,陳立引兵在後增援。當時天大旱,陳立阻斷了翁指的水源。蠻夷村長們一起斬了翁指,拿著他的人頭出來投降,西南於是平定。

  河平三年(乙未,公元前26年)

  1 春,正月,楚王劉囂來朝。二月十六日,下詔說,劉囂一向品行純良,因此特別加以褒揚,封他的兒子劉勛為廣戚侯。

  2 二月二十七日,犍為郡地震,山崩,泥石淤塞長江,以致江水逆流。

  3 秋,八月三十日,日食。

  4 皇上因為宮中所藏圖書散失不少,派謁者陳農向全國徵集失傳的書籍。下詔令光祿大夫劉向校訂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訂兵書,太史令尹咸校訂占卜之書,侍醫李柱國校訂醫藥之書。每完成一部書,劉向就編輯其篇章目錄,寫出內容摘要,奏報給皇上。

  5 劉向認為王氏家族權位太盛,而皇上正熱衷於《詩經》《尚書》等古文,於是就根據《尚書·洪範》(洪是大,范是法,洪範就是治理國家的大法),收集自上古以來,經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的祥瑞、災異的記載,指出其中的含義,突出朝政得失,大臣忠奸與天象祥瑞及災異的對應應驗關係,分門別類,各有條目,一共編輯十一篇,命名為《洪範五行傳論》,上奏天子。

  天子心裡明白劉向的意圖和忠心,是針對王鳳兄弟,特意編寫這本書,但始終不能褫奪王氏兄弟的權力。

  【張居正曰】

  劉向,就是劉更生,後來改名劉向。《洪範》是周書中的一篇,箕子以天道告武王的話。成帝本是聰明的人,又多讀古書,知道劉向是為王氏兄弟專權,特起此論。但內製於太后,外製於諸舅,終不能奪王氏之權。其後王立、王商、王根相繼執政。至於王莽,遂篡漢室,而劉向之書,就成為空談了。

  6 黃河再次在平原郡決堤,洪水流入濟南、千乘,災情相當於建始四年那次決堤的一半嚴重。朝廷再次派遣王延世與丞相史楊焉、將作大匠許商、諫大夫乘馬延年(乘馬,複姓)共同負責築堤,歷時六個月完工。再賞賜王延世黃金一百斤。參加治河的士卒,沒有領工資的,折合抵消其他差役六個月。

  河平四年(丙申,公元前25年)

  1 春,正月,匈奴單于來朝。

  2 赦免天下徒刑犯。

  3 三月初一,日食。

  4 琅玡太守楊肜與王鳳聯姻,琅玡郡有災害,丞相王商向楊肜問責。王鳳替楊肜求情,王商不聽,仍然上奏彈劾,要求將楊肜免職。奏書上去,果然被壓下來,沒有批覆。王鳳由此怨恨王商,秘密調查他的隱私,指使頻陽人耿定上書,說:「王商與他父親的近侍婢女私通。王商的妹妹也淫亂,奴僕將她的姦夫刺死,可能是王商指使。」天子認為這種沒有證據的曖昧過失,不足以傷害大臣。王鳳堅持要調查,就把這件事交給司隸校尉(監督京師和地方的監察官)處理。太中大夫張匡,一向奸巧,也上書極力詆毀王商。有司奏請召王商到詔獄。皇上看重王商,也知道張匡的話一向陰險,下詔說:「不要再調查了!」王鳳還是堅持。夏,四月二十日,皇上下詔收繳王商丞相印綬。王商免職三天之後,發病,嘔血而亡,諡號為戾侯。而王商的子弟親屬擔任駙馬都尉、侍中、中常侍、大夫、郞吏等職者,都被下放為外官,沒有一個能留在皇上身邊做給事、宿衛的。有司還繼續奏請撤除王商的侯爵和封邑。皇上下詔說:「王商長子王安繼承樂昌侯爵位。」

  【華杉講透】

  成帝性格的軟弱和意志力的薄弱,由此可見一斑。權力就是意志力,關鍵看執行誰的意志。王鳳意志堅決,一定要把王商搞倒。成帝對王鳳公報私仇心知肚明,卻既不能說破,也不能堅持自己的意志,王鳳一堅持,他就退讓,最終害死了王商。其他官員呢,也洞若觀火,都投靠王鳳,向皇上逼宮。王鳳就成了帝國的實際統治者。

  明明擁有權力,卻沒有行使權力的意志力,這是可悲的,也是典型的。王鳳最後要把王商家族的爵位也剝奪,成帝堅決拒絕了,這也是典型反應。軟弱的人,都有一個「忍無可忍」的底線。欺負他的人,也知道避免「觸底反彈」,逼到這一步,也就不往下逼了。

  逼迫你的人,他是一定要逼到你忍無可忍才停止的,而且一定會得寸進尺,爭取突破,進一步拉低你的底線,為什麼不在第一步就制止他呢?底線會被不斷突破,而每一次退讓,都是削弱自己,最終就發展到王莽篡漢。

  5 皇上做太子的時候,曾跟蓮勺人張禹學習《論語》,即位之後,賜爵關內侯,拜為諸吏、光祿大夫,俸祿級別為中二千石,併兼任給事中,領尚書事(主管宮廷機要)。張禹與王鳳一起領尚書事,心中不能自安,數次稱病請辭,想要迴避王鳳。皇上不批准,對他更加親厚。六月初五,任命張禹為丞相,封安昌侯。

  6 六月二十九日,楚孝王劉囂薨逝。

  7 當初,漢武帝通西域,罽賓國(柏楊註:位於今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距西安航空距離三千公里)自以為道路絕遠,漢朝軍隊不可能打過來,所以不歸順漢朝,數次劫殺漢使。後來,漢使文忠與罽賓國容屈部落王子陰末赴合謀,攻殺罽賓國王,立陰末赴為罽賓王。再後來,軍侯趙德出使罽賓,和陰末赴意見不合,陰末赴將趙德鎖起來,殺死他的副使以下七十餘人,派使者到長安道歉。漢元帝因為罽賓遠在域外,難以懲處,也不接受他的道歉,把他的使者放逐到縣度,斷絕來往。(柏楊註:縣度是山的名字,因為山道險惡,需要「懸繩而度」,所以叫縣度。山在今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西南四百里。)

  到了成帝即位,罽賓王又遣使謝罪。漢朝準備派使者答報,並且護送他的使者回去。杜欽對王鳳說:「以前罽賓王陰末赴,本來是漢朝所立,後來卻叛逆。對人最大的恩德,莫過於立他為王;對一個國家最大的罪行,莫過於殺死他的使者。罽賓王之所以不報恩,也不懼怕誅殺,是因為知道道路絕遠,我們的軍隊去不了。他有求於我們的時候,就卑辭來求;無求於我們的時候,就驕傲怠慢,始終不可能臣服於我們。漢朝之所以與蠻夷交通往來,並且厚待他們,滿足他們的欲求,是因為我們和他們接壤,不要他們來邊境騷擾劫掠。如今我們和罽賓國之間隔著縣度山,他的軍隊也翻不過那山,不能來漢朝邊境劫掠;而就算他臣服於我們呢,對西域的安定與否也無關大局。之前罽賓王親自冒犯漢使,惡名傳遍西域,所以我們和他斷絕關係。如今他悔過而來,派來的使者也不是他的親屬、貴族,無非是一些行商賤民,想要通商貿易,而以朝貢為名。如果我們把這樣的人,也護送到縣度,恐怕是被他們欺騙。遣使送客,是為了保護他們,防止寇盜,過了皮山之南,要經過不臣屬於漢朝的國家四五個,斥候兵士百餘人,入夜後分為五個班次,敲打刁斗警戒,還經常被盜賊襲擊。驢馬載負糧草不多,還需要沿途各國供應飲食,才能自足。如果遇到貧窮小國供應不上,或者桀驁不馴不肯給,那我們的人,就是拿著強漢的符節,忍飢挨餓於山谷之間,連乞討都見不到人,只需要一二十天,那就人畜都餓死在曠野之中,回不來了。沿途還要經過大頭痛山、小頭痛山、赤土阪、身熱阪,讓人暑熱失色,頭痛嘔吐,驢馬也受不了!又有三池盤、石阪道,最狹窄的山徑只有一尺六七寸寬,而長達三十里。下面就是萬丈深淵,行者和馬匹互相扶持,繩索相連,走兩千多里,才到縣度。牲畜如果失足墜下,還沒跌到谷底,已經粉身碎骨;人如果墜下去呢,那是收屍都收不了!這一路的險阻危害,不可勝言。當初聖王將中原分為九州,制定五服,目的在於國內安定繁榮,而不在於對外擴張。如今遣使者帶著天子的詔命,去護送蠻夷的商賈;勞中原士眾,涉危難之路。疲敝我們的人民,去做那沒用的事,這不是長久之計。如今使者已經派了,也不能收回,建議就送到皮山為止!」

  王鳳聽從了杜欽的意見。

  罽賓國貪圖漢朝的賞賜和貿易,隔幾年就派使者來一回。

  【柏楊曰】

  關於九州和五服:夏朝建國時,將全國劃分為九個州:冀州、兗州、豫州、青州、徐州、荊州、揚州、梁州、雍州。五服,是以首都為中心,五百里以內稱甸服,一千里以內稱侯服,一千五百里以內稱綏服,兩千里以內稱要服,兩千里以外稱荒服。

  陽朔元年(丁酉,公元前24年)

  1 春,二月三十日,日食。

  2 三月,赦免天下徒刑犯。

  3 冬,京兆尹、泰山人王章被關進監獄,死在獄中。

  當時大將軍王鳳專權用事,皇上謙讓,遇事都不能按自己心意處理。左右近臣向他推薦劉向的小兒子劉歆,博學通達,有奇才。皇上召見劉歆,劉歆誦讀詩賦,皇上非常喜歡他,想要任命他為中常侍(加官,可以出入禁中),官服衣帽都拿來了,就要正式任命,左右都勸說:「還沒有讓大將軍知道!」皇上說:「這種小事,哪需要大將軍知道!」左右叩頭堅持,皇上於是向王鳳報告。王鳳認為不可!於是作罷。

  王鳳的子弟,都是卿、大夫、諸曹,分別盤踞有實權的官職,滿布朝廷。杜欽見王鳳專權太盛,勸誡他說:「希望將軍您學習周公的謙遜戒懼,減少魏冉的威風,放下田蚡的欲望,不要被范雎之流抓到把柄,離間君臣!」(魏冉在秦國專權,被范雎彈劾而罷免。)

  王鳳不聽。

  當時皇上沒有後嗣,身體也多病,定陶恭王劉康來朝,太后與皇上,承繼先帝對劉康的偏愛,對他非常親厚,賞賜十倍於其他親王,並不因為當初先帝曾經想用他換掉太子而記恨,把他留在京師,不要他回去。皇上對劉康說:「我還沒有兒子,人命無常,一旦有什麼變故,咱們倆就不能再相見了,你就留在京師,和我作伴吧!」之後天子身體轉安,劉康就留在京師的藩國賓館,朝夕侍奉皇上,皇上對他非常親近看重。

  大將軍王鳳不希望劉康留在京師,正趕上日食,王鳳就對皇上說:「日食,是陰盛之象,定陶王雖親,在禮制上應該在藩國守職,如今留在京師,違背正理,所以天象警告,應該把定陶王遣返藩國!」皇上被王鳳逼迫,不得已批准了他的意見。劉康辭別,皇上與他相對涕泣而別。

  王章素來剛直敢言,雖然是王鳳舉薦了他,但是他對王鳳專權,很看不慣,並不親附王鳳,於是上親啟密奏說:「日食之咎,都是王鳳專權引起的。」

  皇上召見王章,請他解釋。王章說:「天道聰明,保佑善的,懲戒惡的,用天變作為見證。如今陛下沒有繼嗣,親近定陶王,是為了承宗廟,重社稷,上順天心,下安百姓,這是正議善事,應該有祥瑞,怎麼會有災異呢?災異之發,是因為大臣專政所致。聽說大將軍將日食之變歸咎於定陶王,建議將他遣返歸國,這是要讓天子孤立於上,而滿足他專擅朝政的私心,不是忠臣!況且日食,是陰侵犯陽,正是大臣侵奪君王權力之咎。如今政事大小都由王鳳決定,天子都插不上手,王鳳不檢討自己,反而歸咎於善人,把定陶王推走。

  「況且王鳳的誣罔不忠,也不是一件兩件事了。之前樂昌侯王商,本來是宣帝舅舅王武之子,品行篤正,有威望,位歷將相,是國家柱石之臣,其人操守正直,不肯屈節依附王鳳,就被王鳳用閨門隱私之事罷免,憂鬱而死,大家都憐憫他。還有,王鳳明知自己侍妾的妹妹張美人已經嫁過人,從禮制上說不能再配給君王,他卻假說她能生子,獻給皇上,實際上是他自己的私心。那張美人,如今也沒有生子啊!況且羌人和胡人,還要殺掉婦人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叫作洗腸(嫁過人的婦人新來,第一個兒子可能是之前別人的),以保證血統的純正,更何況是天子娶了已經嫁過人的女子呢?這三件,都是大事,是陛下親眼所見,也就可以推知其他您沒有見到的了。不能讓王鳳再專政了,應該將他罷退回家,另選忠賢以代之!」

  自從王鳳罷免王商,又逼走了定陶王,皇上心中一直憤憤不平,聽了王章的話,天子感悟接受,對王章說:「不是京兆尹直言,我都聽不到社稷大計!唯有賢者,能知道賢者,請您給我推薦一位可以輔佐我的大臣吧!」於是王章又上親啟密奏,推薦信都王劉興的舅舅、琅玡太守馮野王,忠信質直,智謀有餘。皇上還在做太子的時候,就經常聽說馮野王的大名,於是想用他替換王鳳。王章每次被召見,皇上都屏退左右,和他密談。當時太后的堂弟、侍中王音,就躲在一旁偷聽,王章的話他全聽到了,轉告王鳳。王鳳聽到消息,十分憂懼。杜欽讓王鳳出宮回家,上書請求退休,辭職信寫得十分哀憐。太后聽說後,哭泣絕食。皇上從小就依戀王鳳,不忍心將他罷廢,於是優詔挽留王鳳,強迫他回來上班。王鳳於是起而視事。

  皇上指使尚書彈劾王章,說:「明明知道馮野王是親王舅父,不宜身居九卿之位,才被外放為地方官,卻以自己的私意,舉薦馮野王,想讓他在朝中掌權,這是阿附諸侯王!又,明知張美人侍奉天子,卻妄稱什麼羌人、胡人要殺掉婦人所生的第一個兒子來洗腸,這不是該說的話!」於是將王章逮捕下獄,交給有司審訊。廷尉將王章判了大逆罪,判決書說:「將君上比作夷狄,想要讓天子絕嗣,這是背逆天子,私心是為定陶王。」王章竟死獄中,妻子兒女流放到合浦。

  從此公卿們見到王鳳,都側目而視。

  馮野王恐懼,不能自安,以致生起病來,病了三個月,皇上准許了帶職養病,與妻子歸杜陵就醫。大將軍王鳳指使御史中丞彈劾:「馮野王獲准帶職養病,卻私行方便,將虎符帶出郡境回家,這是奉詔不敬。」杜欽對王鳳說:「二千石級別的官員,報告後被批准回家養病,這是有先例的,說養病不能離開郡境回家,這卻沒有相關法令。《傳》說『賞疑從予』,對賞賜有懷疑時,就應該賞賜,這是為了廣施恩德,勸勉立功,又說『罰疑從去』,對處罰有懷疑,就不要處罰,這是為了謹慎用刑,以免造成冤情。如今不遵循有先例的故事,而處以沒有法律規定的罪名,這就違背了『罰疑從去』的精神。就算是因為二千石官員駐守千里之地,有軍事職責,責任重大,不宜離開本郡,那也應該是現在定規矩,管以後的事,那馮野王的罪就在立法之前了。刑賞是國家信用,不可不慎!」

  王鳳不聽,竟然將馮野王免職。

  當時百姓多覺得王章冤枉,而譏議朝廷。杜欽希望能補救其過,又對王鳳說:「京兆尹王章,處理得機密,京師的人都不知道他到底犯了什麼罪,更何況全國其他地方。恐怕天下人不知道王章確實有罪,而誤以為他因為直言進諫而被殺,那就堵塞了諫爭之原,損害了皇上寬厚英明之德。我認為應該就王章的事,舉用敢直言極諫的人,加上現任的郎和從官,讓他們暢所欲言,比以前更加寬鬆,以明示四方,讓天下人都知道主上聖明,不會因言獲罪。如此,則流言自然平息,疑惑自然消釋。」王鳳向皇上匯報,執行杜欽的策略。

  【胡三省曰】

  杜欽之罪,甚於谷永,因為他替王鳳文飾過失。

  【華杉講透】

  成帝的悲劇,是一個心理學故事,他就是一個被母親控制的孩子,一生都沒有成年。王章一上奏,王鳳就恐懼請辭,可見王鳳並沒有力量對抗皇上。從王鳳處理政事來看,他也是個沒見識沒主意的人,沒有什麼雄才大略。但是,太后一哭泣絕食,皇上就投降了。然後王鳳就開始肆意報復,而皇上呢,也徹底投靠王鳳,指使尚書彈劾,處死王章,甚至都不用王鳳動嘴,而是皇上迅速給舅舅交上的投名狀!

  如果當時有心理醫生,他會去分析成帝的童年,分析他的原生家庭。可是啊!天子哪有什麼原生家庭,每一個皇上,都成長在殘缺的家庭,都有不幸的童年,要皇上心理健康,那是小概率事件。

  成帝身體不好,又一直沒有子嗣,他可能也有很強的自卑心理。這自卑啊,也是一種心理疾患,並不因為他是天子,他就不自卑。掌握大權而後自卑的人,可能表現為加倍兇殘,也可能表現為軟弱,成帝是後者。

  太后王政君呢?她控制皇上,一心要讓自己娘家的勢力最大化,這是她保護自己權位的本能。但是,她的不幸,是她活得太長,親眼看見自己斷送了自己子孫的江山,落入王莽之手。那時候,她才知道後來武則天知道的簡單道理——兒子比外甥親啊!

  4 這一年,陳留太守薛宣任左馮翊(三輔之一,漢時將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稱三輔,即把京師附近地區歸三個地方官分別管理,相當於郡守)。薛宣為郡守,一向有聲譽,他的兒子薛惠做彭城縣令,薛宣曾經經過彭城,知道兒子沒有工作能力,所以根本不問他行政工作方面的事。有人問薛宣:「你為什麼不教教他呢?」薛宣笑道:「為官之道,以法令為師,這一問就可以知道。至於有沒有才能,那是天資,怎麼能學得到呢?」眾人傳誦稱道他的話,認為是至理名言。

  【胡三省曰】

  當時的人都認為薛宣說得對,實際上未必對!

  【華杉講透】

  薛宣這一手,故弄玄虛,他為什麼不問兒子政事,或許是不想讓他當眾出醜,卻搞出一套所謂才能是天資,學不來的說法。群眾為什麼認為他說的是至理名言呢?這就是典型的毛病:「舍其易者而不行,究其難者以為學。」容易做的事,他不做;專找那難的,拿來當學問。眾人傳誦他的故弄玄虛,也是跟著故弄玄虛,說他「高」,顯示自己懂得他的「高」,也跟著「高」了。這就跟喝酒喝高了差不多,是一種「自嗨」。

  任何工作都需要學習,都需要訓練,都需要經驗。問幾件主要的、經常遇到的事,做一個案例分析,案例學習,教教他怎麼做,為什麼不呢?

  史書上對這種故弄玄虛的做派,有四個字經常出現,叫「以惑下愚」,就是愚弄群眾。

  陽朔二年(戊戌,公元前23年)

  1 春,三月,大赦天下。

  2 御史大夫張忠卒。

  3 夏,四月二十七日,以侍中、太僕王音為御史大夫。於是王氏家族,權勢更加鼎盛,郡守、封國丞相、刺史,都出自王氏門下,王氏五侯的兄弟們,爭相奢侈,金銀財寶從四面八方湧進王家大門。王家的人,都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好士養賢,傾其財力施予他人,結交朋友,所以賓客滿門,競相傳播他們的美好聲譽。劉向對陳湯說:「如今災異頻現,而外戚日益興盛,一定會危及劉氏社稷,我幸得為劉氏家族成員,累世蒙漢室厚恩,身為宗室遺老,前後侍奉三位皇帝。皇上因為我是先帝舊臣,每次覲見,對我也優禮有加。如果我不站出來說話,哪還有說話的人呢!」

  於是劉向上親啟密奏,極力進諫說:

  「臣聽說,沒有一個君王不盼望安定,但是卻經常處於動盪之中;沒有一個君王不想國家長存,卻常常滅亡;為什麼呢?都是因為沒有統御臣下之術。如果大臣掌控權柄,操持國政,沒有不危害國家的。所以《周書》說:『臣之有作威作福,害於而家,凶於而國。』(臣子作威作福,就會給家族造成災難,給國家帶來兇險。)孔子說:『祿去公室,政逮大夫。』(君王不能支配俸祿,政事全由大夫決定。)這就是危亡之兆。如今王氏一門,乘坐朱輪華轂的,有二十三人(朱輪華轂,紅色車輪,彩繪輪轂的車子,只有二千石以上官員才有資格乘坐),青、紫、貂、蟬充斥在朝堂(侯爵印信配紫色綬帶,二千石官員印信配青色綬帶,凡是能親近皇上的官員,如侍中、中常侍等,帽子上以貂尾為標識,還繡上蟬的圖案),像魚鱗一樣密密麻麻地羅列在皇上左右。

  「大將軍王鳳,秉事用權,獨斷專行;五侯驕奢淫逸,僭越顯盛,作威作福,恣意妄為。行為污穢自私,卻都包裝成是為了國家,干盡假公濟私、公報私仇之事。依靠著太后的尊位,藉助和皇上甥舅之親,取得巨大的權力,尚書、九卿、州牧、郡守皆出其門,執掌宮廷樞機,朋黨滿朝。稱譽他們的人,就得到升官;忤逆他們的人,就被誅殺治罪。幫閒分子到處替他們遊說,實權官吏個個替他們辦事,排擠宗室,孤弱皇族,皇族中有智能的人,尤其被他們毀謗非議而得不到進用。遠絕隔離劉氏皇族成員,不讓他們在宮中和皇帝接近,怕他們分割了自己的權力。數次跟皇上講說以前燕王和蓋主謀反的事,讓皇上防備劉氏宗室,但是,從來不講呂氏、霍氏的故事。

  「在他們的內心,和周朝時的管叔、蔡叔一樣,叛逆之心已經萌芽,卻把自己包裝成周公那樣的忠臣。以他們兄弟的權勢,其宗族在朝廷的盤根錯節,從上古到秦漢,外戚僭越尊位之盛,還從來沒有達到王氏這種程度的!

  「權勢太盛,一定會有非常之變,出現各種徵兆。孝昭帝時,泰山上的大石頭自動起立,上林苑枯倒的柳樹復甦重生,而後孝宣皇帝即位。如今王氏先祖在濟南的墳墓,樑柱上忽然生出枝葉,甚至伸出戶外,再往下垂,深入地面,長成樹根。就算是當年的立石起柳,也沒有如此明顯。事勢不兩大,王氏與劉氏也不能並立,如果王氏有泰山之安,劉氏就有累卵之危,陛下為人子孫,守持宗廟,而令國祚移於外戚,使自己降為卑賤之人,就算您不為自己,您又怎麼對得起宗廟呢!

  「婦人應該親近丈夫家的人,疏遠娘家的人,皇太后卻反著來,這不是她的福氣啊!當初,孝宣皇帝不讓他的舅舅、平昌侯王無故掌權,就是為了保全他。明智之人,起福於無形,消患於未然。我建議,皇上應該發明詔,起德音,援近宗室,親近接納他們,黜遠外戚,不要再授給他們權柄,這樣,效法先帝的行為,讓外戚得到厚待和平安,保全他們的宗族,這也應該是皇太后的本意和外家的福氣吧!王氏永存,保其爵祿;劉氏長安,不失社稷;這才是劉、王兩家和睦,子子孫孫享受無疆的大計。如果不行此策,那當年田氏篡齊,六卿分晉之事,將重現於今,為後嗣帶來憂患,這事態已經再明顯不過了,望陛下深留聖思!」

  奏書遞上去,天子召見劉向,嘆息悲傷,同意他的看法,說:「你不用再說了,我會好好考慮。」然而,終究不能有所行動。

  【華杉講透】

  劉向這份親啟密奏,遞上去的時候,他就應該知道不會有任何結果吧!皇上性格軟弱,沒有意志力,沒有行動力,被母親控制,並且有嚴重的拖延症,他能給你的最大支持,就是陪著你一起流一會兒眼淚,這已經很明顯了。

  有時候忠臣看起來為國負責,實際上沒負責。這種奏書,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只是把問題擺出來,責任再推給皇上而已。回去再哀嘆:「沒有辦法啊!」實際上是自己沒有用心,沒有殫精竭慮去想辦法。

  要想辦法,有兩條路,一是想太后的辦法,你有沒有辦法讓太后警醒,就像觸龍說趙太后一樣,把太后說明白。太后醒悟了,她自己就知道控制,皇上就能得到她的支持。沒有太后的支持,皇上啥也幹不成。

  第二條路,是要給皇上具體行動方案和路線圖,你明知道他幹不了,還是空談說你一定要干,不知道是白說嗎?一定是你自己有具體方案,慢慢滲透,扔石頭,摻沙子,埋伏筆,一小步一小步地幫皇上干,這需要劉向自己的雄才大略,下級要有領導上級的領導力,如果沒有這個本事,也就只能悲憤了。

  4 秋,函谷關以東發生洪災。

  5 八月初十,定陶恭王劉康薨。

  6 這一年,改封信都王劉興為中山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