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
2024-10-02 03:28:29
作者: 華杉
武帝元封二年(壬申,公元前109年)
1 冬,十月,漢武帝巡遊雍縣,祭祀五色帝廟;回到長安,祭祀太一神廟,並叩拜土星。
2 春,正月,公孫卿說:「在東萊山看到神仙,他好像說想見天子。」天子於是巡遊緱氏城,拜公孫卿為太中大夫。在東萊住了幾天,據說看見了神仙的足跡,但並沒見到神仙。漢武帝又派遣數以千計的方士求神怪,采靈芝。當時趕上旱災,漢武帝出巡卻沒有冠冕堂皇的名義,於是在東萊城祭祀萬里沙神廟。夏,四月回程的途中,漢武帝祭祀了泰山。
3 當初,黃河在瓠子決口,之後二十多年都沒堵上,梁、楚之地受到的災害尤其嚴重。這一年,漢武帝派汲仁、郭昌兩位高級官員,徵發數萬人堵塞瓠子河堤缺口。自泰山回來的途中,漢武帝親自到黃河決堤處,將白馬、玉璧投入黃河,命令將軍以下的隨從官員都親自去背木柴,這才終於將缺口堵上。之後,漢武帝下令在河堤上修築一座宮室,命名為宣防宮,並疏導黃河北行的兩條水道,恢復大禹治水時的舊河道。梁、楚二地恢復安寧,再也沒有了水災。
4 漢武帝回到長安。
5 漢武帝命令南越巫師祭祀上帝、鬼神,並用雞骨卜卦。
6 公孫卿上書說,神仙喜歡住在樓上,於是漢武帝下令在長安興築蜚廉觀、桂觀,在甘泉興築益壽觀、延壽觀,派公孫卿攜帶皇帝符節,擺設迎神的器具,等候神仙降臨。之後,漢武帝又下令修築通天台,在下面設置祭祠器具;在甘泉宮加修前殿,並對其他各處宮室進行擴建。
7 當初,燕國全盛之時,曾占領真番、朝鮮,設置官吏,修築城堡要塞。秦滅燕之後,這一帶成為遼東郡的邊部邊界。漢朝建立,覺得朝鮮太遠,難以守御,就重新修築遼東故塞,至浿水(朝鮮清川江)為界,屬於燕國。燕王盧綰造反,流亡到匈奴。燕國人衛滿亡命,聚集徒黨千餘人,改穿蠻夷服裝,將頭髮結辮,東走出塞,渡過浿水,在秦朝放棄的空地上定居,逐漸控制了真番、朝鮮當地蠻夷和燕國流亡去的人,自己稱王,定都王險城。
到了漢惠帝、呂后時期,天下初定,遼東太守與衛滿約定:衛滿做漢朝的外臣,保護漢朝邊塞之外的蠻夷部族不對漢朝邊塞進行侵擾;如果各蠻夷部落的首領要入朝見天子,衛滿不得阻撓。因此,衛滿得以兵威壓迫、財物引誘,逐漸征服了周邊的小邑,真番、臨屯都來降服歸順,地方達到數千里之廣。
後來,王位傳至衛滿的孫子衛右渠時,衛氏朝鮮招降的漢朝逃亡之人越來越多,而衛右渠又從來未到長安朝見過漢朝天子。辰國國君想要上書覲見天子,被衛右渠阻擋。這一年,漢朝派涉何為使臣去誘諭衛右渠,但衛右渠始終不肯奉詔。涉何無功而返,到了邊界,在浿水河邊,派替他駕馭車馬的隨從突襲刺殺朝鮮派來送他的小王,然後即刻渡過浿水,飛馳進入邊關要塞,歸報天子說:「斬殺了一名朝鮮將領。」漢武帝覺得這是美名,也就不過問事情經過,拜涉何為遼東東部都尉。朝鮮怨恨涉何,發兵報仇,殺了涉何。
8 六月,甘泉宮齋房中長出一株九莖連葉的靈芝。為此,漢武帝下令大赦天下。
9 漢武帝心憂旱災,公孫卿說:「黃帝的時候,封禪後就會天旱,整整旱了三年時間,是上天為了曬乾封土。」漢武帝於是下詔說:「天旱,是為了曬乾我的封土嗎?」
10 秋,漢武帝下令在汶上建造明堂。
11 漢武帝下令招募天下死罪囚犯當兵,派樓船將軍楊僕從齊地渡過渤海,左將軍荀彘從遼東出擊,兩路大軍討伐朝鮮。
12 當初,漢武帝派王然於出使滇國,用擊破南越的事例和誅滅南夷的兵威,曉諭滇國國王入朝稱臣。滇王有部眾數萬人,滇國附近又有勞深、靡莫等同姓部落相互支持,不肯依附。勞深、靡莫數次侵犯漢朝使者和吏卒。於是漢武帝派遣將軍郭昌、中郎將衛廣徵調巴蜀地區的軍隊滅掉了勞深、靡莫,然後兵臨滇國。滇王舉國投降,請求朝廷派來官吏,並請入朝稱臣。於是,漢朝在滇國設置益州郡,仍頒賜滇王王印,讓他繼續統治滇民。
這時候,漢朝先後滅掉了東越和南越兩國,平定西南夷各部落,新設置了十七個郡,並且都按其原有的風俗來治理,也不徵收賦稅。南陽、漢中等舊有各郡,則各根據其地方相鄰和相近,供給新郡吏卒糧食、財貨、郵傳車、馬匹及配件用具。而那些新郡呢,時不時會發生一些小規模的反抗,殺死官吏。漢政府便徵發南方吏卒前往誅滅,一兩年間,動員一萬多人,軍費都由大農供應。大農借著均輸法,再加上壟斷製鹽和鐵器的收入,所以還能供上。但是大軍所經過的郡縣,當地政府勉強提供所需物資,只是不使匱乏而已,不敢施行軍事附加稅。
13 這一年,漢武帝任命御史中丞、南陽人杜周為廷尉。杜周外表看起來很寬厚,實際用法苛刻入骨,他的做派和張湯差不多。當時,奉詔審理的案件越來越多,二千石以上官員,被拘禁在詔獄中的,前後加起來不下百餘人;一年之中,送到廷尉那裡的訴狀,有一千多件。大案牽連抓捕到案的,有數百人,小案也有數十人;犯人們遠的從數千里之外,近的數百里,被押解到長安關押受審,廷尉府附屬監獄及首都其他部門所屬監獄,全部裝滿,囚犯多達六七萬人。酷吏又繼續牽連,此外又增加十餘萬人。
【柏楊曰】
詔是皇帝的命令,由於皇帝的命令而逮捕的,就是詔獄。在這種案件中,法官的任務只是給不合法的行為披上合法的外衣。韓信、彭越、晁錯、主父偃、周亞夫,都是詔獄的犧牲品。所以可以直截了當地說,詔獄就是冤獄。十六七萬囚犯,是一個龐大的數目,當時長安人口不過五十萬,十個人中,就有三個人坐牢,其中埋藏著多少悲劇。太平盛世,尚且如此,戰亂之時,人更不被當人。
武帝元封三年(癸酉,公元前108年)
1 冬,十二月,打雷,下冰雹。冰雹有馬的頭那麼大!
2 漢武帝派將軍趙破奴攻擊西域的車師國。趙破奴率領輕騎七百餘人先行,俘虜了樓蘭王,然後大破車師國,並乘勝以兵威圍困烏孫、大宛等小國。春,正月二十七日,漢武帝封趙破奴為浞野侯。王恢輔佐趙破奴擊樓蘭,被封為浩侯。於是,漢朝所建的軍事堡壘、亭障,從酒泉一直延伸到玉門關。
3 漢武帝開始玩角牴戲(一種角力的遊戲)、魚龍曼延(一種魔術雜技表演)等雜技遊戲。
4 漢兵入朝鮮境,朝鮮王衛右渠發兵,堅守險要。樓船將軍楊仆率齊兵七千人先到王險。衛右渠據城堅守,經偵察發現楊仆兵力單薄,便出城襲擊楊仆。楊仆部隊兵敗潰散,遁入山中十幾天,稍稍收集退散的士卒,又集結起來。左將軍荀彘攻擊浿水西岸的朝鮮守軍,未能攻破。
天子認為兩位將軍都沒有戰績,於是派衛山出使朝鮮,用軍事壓力勸衛右渠歸順。衛右渠見到衛山,頓首謝罪說:「願降,但是怕兩位將軍使詐殺了我;如今見了天子符節,再次請求投降!」於是衛右渠派太子入朝謝罪,獻馬五千匹,並饋贈軍糧。
跟隨太子的朝鮮武裝部隊,有一萬餘人之多,正要渡過浿水,衛山和左將軍荀彘擔心他們要變亂,對太子說:「既然已經投降服從,就應該讓你的人放下武器。」太子也懷疑衛山、荀彘要使詐殺掉他(因為前面涉何已經幹過一回,殺了來送別他的朝鮮小王)。衛山要他解除武裝,他害怕舊事重演,不肯渡浿水,帶著兵回去了。衛山回報天子,天子將衛山誅殺。
【華杉講透】
朝鮮太子反悔,責任在漢武帝。上次涉何無故刺殺送他的朝鮮小王,如果漢武帝把涉何斬了,那麼這次朝鮮太子一定放心入朝了,後來就不用動那麼多兵,死那麼多人,花那麼多錢。太子完全有理由懷疑衛山要殺他立功,所以他不敢解除武裝,不敢來,回去了。涉何是自己害死自己,衛山則是被漢武帝害死的。
左將軍荀彘攻破浿水守軍,於是挺進到王險城下,包圍了城西北。樓船將軍楊仆也前往會師,駐軍在城南。衛右渠堅守城池,數月未能攻下。
荀彘手下都是燕、代地區的士卒,強勁彪悍;而楊仆手下的齊兵,曾經遭到敗亡困辱的滋味,士氣低落一些,士卒們心有餘悸,將領們也慚愧沮喪,所以在包圍衛右渠王的時候,總是帶著議和的符節,隨時希望講和。那邊廂荀彘猛烈攻擊,這邊廂楊仆且戰且談,朝鮮大臣們就私底下找楊仆約降。使者往來磋商,還沒有最後決定。荀彘數次與楊仆約定一起發動總攻,但楊仆等著朝鮮這邊和議能成,不搭理荀彘。荀彘也向衛右渠派出使者,要他投降。但朝鮮不肯向他投降,而更願意向楊仆投降。於是漢軍兩位將領開始互相猜忌。荀彘覺得,楊仆之前有打敗仗的罪,如今與朝鮮私底下交好,朝鮮又並未投降,懷疑楊仆有反叛之計,只是還沒有發動。
天子見兩將圍城的作為十分詭異,軍隊許久不決戰,於是派濟南太守公孫遂前往調查糾正,並授權公孫遂便宜從事。公孫遂抵達,荀彘說:「朝鮮早就應該攻下了,之所以沒有攻下,是數次與楊仆約期會戰,他都不約!」然後跟公孫遂講了整個過程和他的看法,說:「如果今天不把楊仆拿下,以後恐怕成為大患!」公孫遂同意他的意見,於是以天子符節召楊仆入荀彘部隊大營議事。楊仆一來,公孫遂就命令荀彘麾下士兵將楊仆逮捕,兼併了楊仆的部隊。
公孫遂將此事奏報天子,天子下令誅殺公孫遂。
荀彘合併兩軍,即刻全力攻擊。朝鮮國相路人、韓陰,尼谿相參,將軍王唊等相互商議說:「之前我們希望向樓船將軍投降,如今樓船將軍被抓起來了。左將軍獨掌兵權,軍情越來越緊急,恐怕我們堅持不住,衛右渠王又不肯投降。」陰、唊、路人都逃亡降漢,路人死在路上。到了夏天,尼谿相參派人殺了朝鮮王衛右渠來降。王險城仍然沒有攻下,因為衛右渠王手下大臣成己又反了,攻擊漢朝官吏。荀彘派衛右渠的兒子衛長、路人的兒子路最勸告說服朝鮮百姓歸順,並誅殺成己。
漢朝因此得以平定朝鮮,並設置樂浪、臨屯、玄菟、真番四郡。漢武帝封尼谿參為澅清侯,韓陰為萩苴侯,王唊為平州侯,衛長為幾侯,路最的父親為了投降漢朝而死,有大功,為涅陽侯。
漢武帝徵召左將軍荀彘到京師,指控他爭搶功勞,嫉妒同僚,給公孫遂出陰謀詭計,抓了楊仆,以此罪名,將荀彘斬首棄市。樓船將軍楊仆率軍先到了列口,本應該等待荀彘到達,再一起發動攻擊,卻擅自先行進攻導致寡不敵眾,給部隊造成巨大損失,論罪當誅,免死,繳納贖金,貶為庶人。
【柏楊曰】
劉徹處理這場戰事的方式,顯示出一個長期統治者的乖張性格。遠征朝鮮,派出兩路大軍,卻不設一個統帥,導致爭端。楊仆犯錯最多,單獨挑戰,吃了敗仗,嚇破了膽之後,又企圖以和平手段包攬全局。最嚴重的是,約定攻擊日期,友軍發動,他卻坐山觀虎鬥。
從史料上,看不出荀彘有什麼不對。他的懷疑是正常的,即使逮捕楊仆,是他的建議,但是決策權在公孫遂,與他何干?萬里之外滅國而還,血汗功勞都在,何至於被綁縛到街市斬首?荀彘的冤獄是一個分水嶺,劉徹的智力開始走下坡,以後越來越昏庸凶暴,只憑自己一時高興或者不高興,完全受自己情緒控制,被左右親信小人物撥弄於手心之上,所以接著殺宰相,殺妻子,殺親生兒子,奪取汗血馬,一團黑暗血腥,除非他死,否則黑暗血腥不止。
【華杉講透】
存天理,滅人慾,作為掌握生殺予奪大權的領導者,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自己任情任性的欲望,不能按自己的喜怒好惡行事。漢武帝掌權日久之後,已經完全任由自己的情緒驅使,為所欲為。君王任性,則天下恐懼。
前面討論封禪泰山時兒寬說過,天子位居中和之極。什麼叫中和之極?《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首要是管理自己的情緒。如果漢武帝完全憑自己的喜怒好惡,生殺予奪,那天下人就無所適從。漢文帝喜歡鄧通,就要他富甲天下,就賜他銅山,讓他擁有私家央行,直接發行貨幣。荀彘惹漢武帝不高興,他就不管你多大功勞,反正「朕不滿意」,就要斬首棄市。
王者建中和之極,致中和,就是領導者的修養。
【班固曰】
玄菟、樂浪,本是箕子的封地(周武王滅紂,將箕子封在朝鮮)。當初箕子居朝鮮,教導人民禮儀、耕種、養蠶、織布。制定的法律,只有八條,主要是:殺人的,即時償命;傷人的,用糧食賠償;偷竊搶奪的,男的罰到失主家做奴隸,女的為婢女;想自己贖回的,繳納贖金五十萬,就算重新做人,成為平民,也會被人瞧不起,結婚都找不到對象。所以朝鮮人民始終沒有偷盜行為,夜不閉戶,婦女也都保持貞潔,沒有淫亂行為。鄉下飲食,都以竹籃盛裝食物,城市裡呢,就仿效官吏,用杯盤碗筷。
郡縣官員,開始時都從遼東引進,那些官吏看見朝鮮夜不閉戶,特別是等到那些商人往來,晚上就去偷東西,這樣慢慢就把朝鮮的風俗也搞壞了。風俗一壞,法令就越來越多,如今已經有六十多條。可貴啊!想想當初箕子的聖賢教化!
不過,東方的蠻夷,天性柔順,與南、北、西方的蠻夷完全不同。所以在《論語》中,孔子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他的道如果在中國不能施行,他就要渡海,前往九夷(箕子朝鮮),這是有他的根據的呀!
【華杉講透】
《論語》里還有一句話: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這裡的君子,就是指箕子吧。箕子朝鮮,就是君子之國。
5 秋,七月,膠西王劉端薨。
6 武都氐部落造反,漢政府將他們強行遷徙到酒泉。
武帝元封四年(甲戌,公元前107年)
1 冬,十月,漢武帝巡遊雍縣,祭祀五色帝廟,開鑿及修復通往回中的道路,遂出蕭關北上,抵達獨鹿山、鳴澤湖,從代郡回長安,途中又巡察了河東郡。
春,三月,漢武帝祭祀后土,下令赦免汾陰、夏陽、中都死罪以下囚犯。
2 夏,大旱。
3 匈奴自從衛青、霍去病越過沙漠攻擊以來,很少再南下對漢朝邊境進行侵擾,遠遠地遷徙到北方,休養士卒馬匹,練習射獵,並數次遣使入漢,用甜言蜜語請求和親。漢朝派北地人王烏等出使匈奴,探其虛實。王烏入鄉隨俗,放下漢使符節,進到匈奴氈帳中。單于非常喜歡他,用甜言蜜語哄他,說要派太子入朝為質。
漢政府又派楊信到匈奴,楊信不肯接受匈奴風俗。單于說:「以前漢朝都把翁主(親王女兒)嫁給我們,又陪嫁各種食物綢緞,用以和親。而匈奴也不再侵擾邊境。如今卻反過來,讓我們送太子去做人質,那我們還剩下什麼?」
楊信回來,漢政府又派王烏去。單于又是甜言蜜語,想哄得漢朝更多財物,對王烏說:「我打算親自到長安面見天子,結為兄弟!」王烏回來匯報,漢政府在長安修建單于官邸。匈奴又說:「除非漢朝派尊貴的大人物來,否則我就不說實在話。」
匈奴先派了一位尊貴的大臣來長安,沒想到一來就病倒了。漢政府用盡良醫良藥,還是沒救過來。漢朝派路充國佩戴二千石官印送回靈柩,厚葬,禮物價值數千金。隨行人員介紹路充國說:「這就是漢朝尊貴的大臣。」單于認為漢朝殺了他的使者,就把路充國扣留在匈奴。
以前所說的話,都是單于故意虛言哄騙王烏,並沒有入朝覲見或派太子為質的意思。因此,匈奴數次出奇兵侵犯邊境。漢武帝任命郭昌為拔胡將軍,與浞野侯趙破奴屯兵朔方以東,防備匈奴。
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
1 冬,漢武帝向南巡狩,抵達盛唐(今安徽六安),前往九嶷山遙祭虞舜。又到灊縣,登天柱山,然後從尋陽登船游長江,在江中親自射蛟(一種傳說中的水怪,卵生,像一條巨蛇,有四隻腳,可以吃人),並且將蛟生擒。漢武帝的遊船和護衛艦隊綿延千里,在樅陽時登岸,北上到琅琊郡,沿著海邊前行,沿途祭祀所經過的名山大川。
春,三月,漢武帝在歸途中路過泰山,命人加高祭壇封土。 三月二十一日,漢武帝第一次在明堂祭祀天帝,以漢高祖的神位配享。漢武帝在明堂接受各諸侯王、列侯的朝見,接受各封國、郡交上來的租稅錢糧等帳簿。
夏,四月,漢武帝下令大赦天下,此次巡遊所經過的各縣,一律免除今年的田租、賦稅。 漢武帝回到京師,巡遊甘泉宮,郊祀太一神。
2 長平烈侯衛青薨,漢武帝為他建了一座巨墳,像廬山的形狀。
3 漢武帝攘卻匈奴和南越、東越,開疆拓土,中國版圖大幅擴張,於是在郡之上,再設州,設置交趾州、朔方州,以及冀州、幽州、并州、兗州、徐州、青州、揚州、荊州、豫州、益州、涼州,一共十三州,每州設立一位刺史。
4 漢武帝認為知名的文武將相,死的死,退的退,人才凋零了,於是下詔說:「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良馬可能桀驁不馴,卻能奔騰千里;賢士可能為世俗詬罵,卻能立功成名。那些特立獨行、卓異不俗之士,也看怎麼駕馭他罷了。如今下令各州、郡考察舉薦吏、民有茂才、異能,可以出將入相以及出使遙遠國家的人才。」
武帝元封六年(丙子,公元前105年)
1 冬,漢武帝巡遊回中。
2 春,漢武帝下令修建首山宮。
3 三月,漢武帝巡遊河東地區,祭祀后土神,赦免汾陰地區死罪以下的囚犯。
4 漢朝政府打通西南夷後,新設了五個郡,想找出一條打通大夏國(阿富汗東北部)的道路。每年漢朝都要派出十幾個使團從這些新郡出發,但是全都止於昆明。使者被殺,財物被搶。於是天子赦免京師罪犯和亡命之徒,組成軍隊,由拔胡將軍郭昌率領,攻打昆明,斬首數十萬。之後再派出使團,但還是沒法通過。
5 秋,大旱,蝗災。
6 烏孫國的使者看見漢朝的廣大,回去向國王匯報,國王於是更加敬重漢朝。匈奴聽說烏孫與漢通使,憤怒,想要攻打烏孫;烏孫周邊的大宛、月氏等國,也都已歸順漢朝了。烏孫王擔心匈奴攻擊自己,於是派使者向漢朝求婚,希望得到漢朝公主,使兩國成為兄弟之邦。天子與群臣商議,同意了他的求婚。烏孫以一千匹馬為聘禮來迎娶漢家公主。漢以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劉細君為公主,嫁到烏孫,並贈以十分豐厚的嫁妝。烏孫王昆莫封劉細君為右夫人。匈奴也選派一位女子嫁給昆莫,封為左夫人。
公主自己修建宮室居住,每年不過與昆莫相會幾次,置酒飲食。昆莫年老,又言語不通,公主悲愁思歸。天子聽說了,也很憐憫她,所以每隔一年,總要派遣使節送去帷帳錦繡等用品。昆莫說:「我老了!」想把公主改嫁給他的孫子岑娶。公主不肯,上書向漢武帝匯報。漢武帝回覆說:「你到了烏孫,就按烏孫的風俗行事,讓我國與烏孫聯盟,共滅匈奴。」岑娶於是與公主結婚。昆莫死,岑娶繼位,王號昆彌。
當時,漢使向西越過蔥嶺,抵達安息國。安息國也派出使者,並將鴕鳥蛋及精通魔術的黎軒人進獻給漢朝。其他小國如驩潛、大益、車姑師、杅冞、蘇[img align="bottom" alt="" class="rareFont" src="images/092534318816.jpg" /]等國,都跟著漢使回來見天子。天子大悅。
西域各國派往漢朝的使者此去彼來,絡繹不絕,漢武帝每次巡狩海上,一定把他們全部帶上,遇到大城市或人口稠密的地方,肯定從中間穿過,用金錢、綢緞賞賜他們,準備了豐厚的物品,用以展示漢朝的富饒和寬厚。其間,還舉行了各種大型角力比賽、珍奇的演出,展出各種奇禽異獸,引起很多人聚集參觀,頒行賞賜,酒池肉林。漢武帝還讓外國賓客到處參觀當地倉庫寶庫,以見識漢朝之廣大,讓他們驚駭傾慕。
大宛周圍盛產葡萄,可以釀酒;還盛產苜蓿草,大宛的天馬最喜歡吃。漢朝派使者採集苜蓿種子,種在離宮旁邊,一眼望不到頭,生長非常茂盛。
然而,西域各國靠近匈奴,畏懼匈奴,所以對匈奴使者的恭敬超過漢使。
7 這一年,匈奴烏維單于死,其子烏師廬繼位。烏師廬年幼,人稱「兒單于」。自此之後,匈奴更向西北遷徙,其東邊的兵力只到雲中郡,西邊的兵力只能到酒泉、敦煌一帶。
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
【胡三省曰】
初用夏正,以正月為歲首,故改元為太初。
1 冬,十月,漢武帝巡遊泰山。十一月一日凌晨,冬至,漢武帝在明堂祭祀上帝,又東行到海邊,考核各方士入海求神仙的成果,發現沒有一個人的話應驗。但漢武帝沒有停止,而是增派更多人繼續入海,希望能遇到神仙。
2 十一月二十二日,柏梁台發生火災。
3 十二月一日,漢武帝親自到高里山祭祀后土,又到渤海邊,遙祭蓬萊仙島,希望有朝一日能到達蓬萊仙庭。春,漢武帝回到長安,因為柏梁台火災之故,在甘泉宮接受諸侯朝見及接受賦稅帳簿。又在甘泉修築各諸侯王官邸。
越人勇之說:「按照越族的風俗,如果遭遇火災,重新起屋,一定建得更大,以壓服災星。」於是建造建章宮,規劃設計為「千門萬戶」:東有鳳闕,高二十餘丈;西有唐中,有方圓數十里的虎圈,豢養老虎;其北再挖掘人工湖,命名為太液池,湖中有漸台,高二十餘丈,還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模擬海中神山、龜魚形狀;其南有玉堂、璧門及大鳥雕像。另外,建章宮還修有神明台、井幹樓,都高五十丈,各景之間有皇帝專用的輦道相連接。(輦道是輦車走的道,輦車是人力推挽的小車。)
4 大中大夫公孫卿壺遂、太史令司馬遷等說:「曆法太亂了,應該修改正朔(就是元旦)。」漢武帝詔見兒寬和博士賜等一起研究,認為應該恢復夏曆的正朔。夏,五月,又下詔請公孫卿、壺遂、司馬遷等共同擬定《太初曆》,以正月為歲首,以黃色為漢朝象徵,以五為吉祥數字(例如,丞相印為「丞相之印章」,不足五字的,也湊足五字),重新擬定官職名稱,制定皇家和政府所用音樂,制定宗廟祭祀和政府禮儀,定為典章,流傳後世。
【華杉講透】
在《論語》里,孔子建議用夏曆,就是因為夏曆、殷歷、周曆中的正月都不一樣。夏曆,就是我們現在用的陰曆。殷歷呢,改朝換代就改曆法,改正朔,把正月往前面提前了一個月,以陰曆的十二月為正月,為一年的開始。到了周朝,改朝換代,又改正朔,把正月再提前一個月,以陰曆十一月為正月。所以夏商周三朝,春夏秋冬的開始時間都不一樣,各差一個月。夏曆現在叫陰曆,又叫農曆。為什麼呢?它是最適合農業生產的。正月就差不多春天來了,該準備播種了,符合春種秋收的節奏。所以孔子說應該恢復夏曆。不過等秦始皇統一天下,他要和前朝不同,把正月再提前了一個月,到陰曆十月,春夏秋冬全亂了。最後誰聽了孔子的意見呢?漢武帝。到了漢朝,漢武帝,就是這一年,即公元前104年,恢復了夏曆的正朔,以夏曆正月為正月,一直沿用到今天。我們過的春節,正月初一,就是夏曆的正月初一,漢武帝按孔子的意見辦了。所以他把這一年的年號也改為太初元年。
5 匈奴兒單于好殺伐,國人不安,又有天災,牲畜死亡很多。左大都尉派人告訴漢政府說:「我欲殺單于降漢,漢遠,發兵來迎我,我就發動。」漢武帝於是派因杅將軍公孫敖在塞外築受降城,進駐軍隊,準備接應。
6 秋,八月,漢武帝巡遊安定。
7 派到西域去的漢使回來說:「大宛有良馬,在貳師城,藏起來不肯給漢使。」於是漢武帝派壯士車令等持黃金千斤及金馬去換。大宛國王與群臣商議說:「漢朝離我們那麼遠,中間又隔著鹽滷沼澤,連國家使節都屢屢死在路上,從北邊來,有匈奴;從南邊來,一路沒有水草,而且往往都是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沒有食物,漢朝使團數百人來,還經常沒有吃的,死者過半,他怎麼能派大軍來呢?貳師馬,是大宛寶馬,不能給他們。」於是不肯把馬給漢使。漢使大怒,破口大罵,將金馬用鐵錐擊碎,揚長而去。大宛貴族大怒,說:「漢使輕視我大宛!」讓漢使離去,然後下令東邊郁成王攔擊,殺漢使,取其財物。 於是天子大怒。曾經出使大宛的姚定漢等說:「大宛兵弱,如果以漢兵不過三千人,以強弩射之,可以全部拿下!」天子曾經派浞野侯以七百騎兵生擒樓蘭王,所以相信姚定漢的判斷,又寵幸李夫人,想給機會讓她家人封侯,就拜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徵發屬國騎兵六千人及各郡國惡少數萬人,出師討伐大宛。漢武帝希望李廣利能打下貳師,取得良馬,所以稱他為貳師將軍。趙始成為軍正(執掌軍法),原浩侯王恢為嚮導,李哆為校尉,負責軍事指揮。
【司馬光曰】
漢武帝欲寵姬李氏,而使廣利將兵伐宛,其用意無非是不想違背高帝當初非有功不封侯的約定。軍旅大事,國之安危,人民死生之所系,卻不擇賢愚而授之,欲以僥倖之功,以名其私心之所愛。這是遵守高帝無功不得封侯的約定嗎?還不如乾脆就無功而封他侯吧!武帝一心只想著給封侯找名義,卻沒有看到李廣利當不了這個將軍。說武帝這是遵守先帝的約定,我看是有點過分了。
8 中尉王溫舒被控奸詐圖利,罪當滅族。當時兩個弟弟及兩家姻親,也各自因為其他罪行被滅族。光祿勛(宮廷禁衛司令)徐自為嘆息說:「悲夫!古有滅三族,而王溫舒罪至滅五族乎!」
9 關東蝗蟲大起,向西飛至敦煌。
武帝太初二年(戊寅,公元前103年)
1 春,正月戊申日(正月無此日,疑誤),牧丘恬侯、宰相石慶薨。
2 閏月丁丑日(本年無閏月,丁丑日亦不知何日,疑誤),漢武帝任命太僕(掌皇帝的輿馬和馬政)公孫賀為宰相,封葛繹侯。當時朝廷多事,都問責大臣,自公孫弘之後,歷任丞相接連被指控犯罪而死(元狩五年,丞相李蔡有罪自殺;元鼎二年,丞相莊青翟自殺;五年,丞相趙周下獄死),石慶雖然因為謹慎而得以善終,但也數次被譴責。所以公孫賀被引拜為丞相時,不接受印綬,跪地磕頭,痛哭流涕,不肯起來。漢武帝起身而去。公孫賀不得不接受任命,出殿後說:「我從此危險了!」
3 三月,漢武帝巡遊河東郡,祭祀后土神。
4 夏,五月,開始登記徵用吏民的馬匹,補充軍馬。
5 秋,發生蝗災。
6 貳師將軍李廣利率兵西征,過了鹽水(羅布泊),一路上的小國全都閉城自守,不肯供給飲食,漢軍就一路攻城,攻下來的,就能得到食物;攻幾天還攻不下來的,就只好離去,如此到了郁成,大軍只剩數千人,都飢餓疲憊。攻打郁成,反被鎮守郁成的軍隊打得大敗,傷亡慘重。貳師將軍與李哆、趙始成商議說:「一個郁成都拿不下來,還能去攻人家的國都嗎?」於是撤退回國。到了敦煌,士卒只剩十分之一二,派使者向漢武帝上書說:「道路遙遠,沒有軍糧,士卒們不怕戰鬥,卻不能抵抗飢餓,兵力不足,不足以攻下大宛,所以撤軍,希望增兵再去。」漢武帝大怒,派使者馳駐玉門關,說:「軍隊有敢入玉門關的,斬!」李廣利非常害怕,只好留在敦煌。
7 漢武帝覺得受降城離匈奴太遠,派浚稽將軍趙破奴率領二萬騎兵,從朔方郡出塞,向西北方向推進二千餘里,準備到達浚稽山與匈奴欲投降的左大都尉會師而還。趙破奴到了浚稽山,匈奴左大都尉卻在準備發動兵變時被單于發覺而誅殺。兒單于發動東部兵團攻擊趙破奴。趙破奴迎戰,捕獲斬殺匈奴數千人,然後回師。行軍至受降城四百里的地方,被匈奴八萬騎兵包圍。這天晚上,趙破奴親自出去尋找水源,被匈奴偵察部隊撞上並生擒。匈奴乘勢發動突襲,漢軍軍吏畏懼亡失主將,回國肯定是死罪,都沒人相互勸勉死戰突圍,所以全軍覆沒。兒單于大喜,再派奇兵攻受降城,不能攻下,於是到邊境一帶大掠而去。
8 冬,十二月,兒寬卒。
武帝太初三年(己卯,公元前102年)
1 春,正月,任命膠東太守延廣為御史大夫。
2 漢武帝又東巡到海邊,考察歷年來尋訪神仙的成效,都沒有結果。下令祭祀官祭祀東泰山。夏,四月,返回京師,途中在泰山祭天,在石閭祭地。
3 匈奴兒單于死,因其子年少,匈奴人立了他的叔父右賢王呴犁湖為單于。
4 漢武帝派光祿勛徐自為從五原出塞,近者數百里,遠者數千里,修築城堡、障壁、崗亭,西北到廬朐。又派游擊將軍韓說、長平侯衛伉屯駐其旁,派強弩都尉路博德在居延海邊上築城。秋,匈奴大舉攻入定襄、雲中,殺死和擄掠數千人,打敗好幾位二千石以上級別官員率領的部隊,得勝而去,一路破壞徐自為所修築的城堡、障壁和崗亭;又派右賢王攻入酒泉、張掖,擄掠數千人。軍正任文援軍趕到,右賢王放棄所有俘虜和戰利品,脫身而去。
5 這一年,睢陽侯張昌因為擔任太常(掌祭祀)時,祭祀工作不力,被撤除爵位和封地。
當初,高祖封功臣列侯一百四十三人。當時戰爭剛剛結束,人口凋敝,大城、名都人民死亡離散,戶口只有戰前的十分之二三,大侯不過萬戶,小侯才五六百戶。高祖封爵時立誓說:「如果有一天,黃河乾涸到只有一條衣帶那麼寬,泰山崩毀到只有一塊石子那麼大,你們的封國一樣永存,傳之子孫後代!」這誓言用硃砂寫下來,頒發丹書給功臣作為證明,又殺白馬盟誓。
到了高后時期,對列侯等級位次又重加厘定,藏諸宗廟,並在有關部門收藏副本。
經過文帝、景帝四五代人,流民回鄉,戶口蕃息,人口大增,列侯大的有三四萬戶,小的至少也翻倍了,列侯的財富也水漲船高。子孫驕奢淫逸,經常犯法,以致闖下大禍,喪身亡命,封國也被撤除。到如今,一百四十三個原始封國,只剩下四個。當然,個個都犯法,也是後來法網稍微有點密了。
【柏楊曰】
最後剩下的四個是:酇侯蕭壽成,蕭何後代;繆侯酈世宗,酈商後代;汾陽侯靳石封,靳疆後代;睢陽侯張昌,張敖後代。如今張昌的封爵被撤除,老侯國只剩三個了。
6 全部損失了浞野侯趙破奴的部隊之後,朝廷公卿們都認為應該停止對大宛的軍事行動,集中力量攻打匈奴。但是,天子認為,既然已經出兵攻大宛,如果連區區大宛小國都不能攻下,那麼周邊的大夏等國都要輕視漢朝,而大宛的良馬更加不可能得到了。烏孫、輪台等國,則更容易虐待漢朝使團,讓漢朝成為外國笑柄。於是漢武帝處罰了認為征討大宛不利的鄧光等人,並赦免囚徒,徵發那些品行惡劣的青年和邊境地區的騎兵部隊,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動員六萬多人到敦煌報到,自帶糧食自願從軍的,還不在此列。還有牛十萬頭,馬三萬匹,驢、駱駝也數以萬計,糧秣、武器等各種物資十分充足,以致天下騷動,全都動員起來支援前線,運輸物資給率軍伐宛的五十多個校尉。
由於大宛都城中沒有水井,靠汲取城外河流的水源,於是漢武帝又派水利工程師隨軍出征,準備將城外河流改道,渴死大宛人,並且利用原來的引水渠道攻進城去。另外,增派邊防部隊十八萬人在酒泉、張掖駐防,並在居延、休屠屯兵以護衛酒泉(防備匈奴突襲)。
漢武帝下令,徵發天下有罪的小吏、逃犯、上門女婿、商人,或者曾經做過商人的,或者父母曾經做過商人的、祖父母曾經做過商人的,一共七種人,全部從軍,並載運乾糧給貳師將軍。轉運的車馬人眾,絡繹不絕。漢武帝還任命兩位熟悉馬匹的人,一個做執馬校尉,一個做驅馬校尉,準備攻破大宛之後負責挑選馬。
於是貳師將軍李廣利得到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增援後,再次出征。由於漢軍眾多,沿途小國不敢抵抗,全部開城出迎,給大軍供應飲食。到了輪台,輪台國不肯出降,於是攻城,數日後攻下,屠殺全城。自此之後,無人敢擋,一路平安無事,到了大宛。
抵達大宛的漢兵,有三萬人。大宛出兵迎擊,漢兵萬箭齊發,大宛兵敗,入城固守。貳師將軍想先攻郁成城,又怕部隊留滯不前,大宛得到喘息之機,又生出其他詐謀來,於是越過郁成城,直取大宛首都,先斷絕了它的水源。大宛人憂困不堪,漢軍圍城攻打四十餘日。大宛貴族們密謀說:「都是因為國王毋寡藏匿良馬,又殺死漢使,才招來兵禍。如今我們殺掉國王,交出良馬,漢軍自然就會解圍,即便是不解圍,到時候再力戰而死,也不晚啊!」貴族們達成了共識,於是一起殺死了國王。這時,大宛外城陷落,貴族出身的勇將煎靡被生擒。大宛人大為恐懼,趕緊回城,拿著國王毋寡的人頭,派人向貳師將軍李廣利求和,說:「漢軍如果停止攻擊,我們將盡出良馬,任由你們挑選拿取,而且供應漢軍軍糧。如果不同意議和,那我們將殺死全部良馬,康居國的援軍也將要到了,到時候,康居軍在外,我軍在內,與漢軍誓死力戰。就這兩條道,你們看著辦。」當時,康居見漢軍強盛,不敢進兵。李廣利又得到情報,知道大宛城中得到漢人幫助,學會了打井,水源問題解決了,而且糧食儲備也很多,計議下來,大家認為,我們來是為了誅殺首惡毋寡,如今毋寡的人頭已經送來了,如果不許他們講和,他們一定堅守,而康居一直等著漢軍疲憊,就出動援軍來救,到時候漢兵一定會失敗。於是同意接受大宛的和議。
於是大宛交出良馬,讓漢軍自己挑選,又供應了很多糧食給漢軍。漢軍挑選了最優良的馬數十匹,中等以下的馬三千餘匹,又立大宛貴族中以前比較親漢的昧蔡為大宛王,與他盟誓之後,撤軍回國。
當初,貳師將軍李廣利從敦煌出發西征,兵分數路,分別從南道、北道挺進。校尉王申生率千餘人經過郁成,被郁成王殲滅,只有數人逃脫,逃到李廣利大軍。李廣利下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前往攻打郁成。郁成王逃亡到康居,上官桀一路追到康居。康居聽說漢軍已經擊破大宛,將郁成王交給上官桀。上官桀派四個騎士將郁成王綁送到李廣利軍營。上邽騎士趙弟怕路途生變,拔劍斬了郁成王的頭,追送給李廣利。
武帝太初四年(庚辰,公元前101年)
1 春,貳師將軍李廣利回到京師長安,沿途經過的西域小國聽說大宛城破,都派遣其子弟跟著漢軍入朝進貢,覲見天子,並留下做人質。大軍返回,帶來一千多匹大宛馬。此番第二次出征,軍隊不缺糧食,戰死者也不多,但是將吏貪暴,不愛士卒,侵奪虐待,以致大批死亡。天子認為萬里征伐,不計較這些過失,下詔封李廣利為海西侯,封趙弟為新畤侯,任命上官桀為少府。其他軍官、軍吏位列九卿的有三人,為諸侯國相、郡守、二千石以上官員的一百餘人,一千石以下官員的一千餘人,自願從軍出師的所得的官職都超過了他們的期望,因犯罪而被徵發的一律赦免原罪。士卒們也獲得價值四萬錢的賞賜。
匈奴聽說李廣利征討大宛,想要在半路伏擊,但是看見漢軍盛大,不敢發動,於是派人命樓蘭王攻擊殿後的漢朝使團,不讓他們通過。當時漢軍軍正任文將兵屯駐玉門關,抓到俘虜,知道了他們的計劃。漢武帝下詔命任文帶兵抓捕樓蘭王,押送長安審訊。
樓蘭王說:「小國在大國的夾縫中生存,不兩邊討好,就不能自安,我請求舉國遷徙到漢地居住。」漢武帝認為他說的也是實話,於是放他回國,讓他協助監視匈奴動向。匈奴從此也不再親信樓蘭。
自從大宛國被打敗後,西域各國震懼,派往西域的漢使因此越發順利地完成使命。於是從敦煌向西直到鹽澤,處處建起崗亭、驛站,而從輪台、渠犁等地都有屯田的士卒數百人,設置使者、校尉,以保護及供應外國使者。
之後又過了一年多,大宛貴族們認為昧蔡之前對漢使過於諂媚,才招致兵禍,於是相互密謀,殺了昧蔡,立毋寡的弟弟蟬封為王,並將蟬封的兒子派到漢朝做人質。漢朝於是派使者頒發賞賜,用以安撫。蟬封與漢朝盟約,每年貢獻天馬二匹。
2 秋,漢武帝修建明光宮。
3 冬,漢武帝巡遊回中地區。
4 匈奴呴犁湖單于死,匈奴即立其弟左大都尉且鞮侯為單于。天子乘著討伐大宛的餘威,遏制匈奴,下詔說:「高皇帝給朕留下平城之憂(指當年劉邦在平城被冒頓包圍),高后的時候,單于又送來狂悖無禮的書信。想當年齊襄公報復九世之讎,《春秋》都認為他是伸張大義啊!」且鞮侯單于剛剛繼位,擔心漢朝襲擊他,於是說:「我是兒子輩的,怎麼敢冒犯漢朝天子呢,漢朝天子,那是我的長輩啊!」於是把過去被扣押且堅決不投降的漢使,如路充國等,都釋放回國,又派使者來進貢。
武帝天漢元年(辛巳,公元前100年)
1 春,正月,漢武帝巡遊甘泉,郊祀太一神廟。三月,巡遊河東,祭祀后土。
2 漢武帝嘉獎匈奴單于之通曉大義,派遣中郎將蘇武將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送回,又送上厚禮,答謝他的善意。蘇武與副中郎將張勝以及假吏常惠等一起出使(假吏,又稱兼吏,沒有正式官職,給一個身份,參加執行任務),到了匈奴,向單于送上財貨。單于的態度表現,卻和他之前的話大相逕庭,非常驕傲,完全不是漢朝期望的那樣。
這時候,匈奴緱王跟長水人虞常等人(緱王,是渾邪王姐姐的兒子,和渾邪王一起降漢,後來跟著浞野侯趙破奴出征,被匈奴包圍投降,虞常也是跟他一起投降的將領),以及衛律當年所率領的降將們暗中商議,企圖劫持單于的母親閼氏歸漢。衛律的父親之前是長水的匈奴人,衛律之前和協律都尉李延年關係很好,李延年介紹他出使匈奴,出使回來,聽說李延年家族被誅殺,於是轉頭逃亡,投降匈奴。單于喜愛他,經常跟他商量國家大事,立他為丁靈王。虞常在漢朝時,一向與副使張勝相知,私下找張勝說:「我聽說漢天子非常怨恨衛律,我能夠為漢朝伏弩射殺衛律。我的母親、弟弟都在漢朝,希望他們也能得到賞賜。」張勝同意了虞常的要求,並送給虞常財物。
過了一個多月,單于出獵,只有母親閼氏和部分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餘人準備發動,不料其中一人連夜跑去告密。單于子弟們發兵攻擊,緱王等人被殺,虞常被生擒。
單于派衛律負責審訊。張勝聽說後,恐怕之前的對話會被供出,才把前後事情告訴蘇武。蘇武說:「事已至此,必然會牽扯到我們,等到被逮捕再死,就辜負了國家。」於是要自殺,張勝、常惠一起制止了他。
虞常果然供出張勝。單于大怒,召集諸位貴族商議,要殺漢朝使者。左伊秩訾說:「處罰太重了,他們要殺的是衛律。如果殺衛律是死罪,那萬一有密謀要殺單于的,又怎麼處罰呢?應該叫他們全部投降。」
單于派衛律把蘇武召來問話。蘇武對常惠等人說:「我辱沒了天子符節,又不能完成使命,有什麼面目再回國呢?」於是拔出佩刀自殺。衛律大驚,衝上前抱住蘇武,派人急忙召來醫生,在地上挖了一個坑,燃起炭火,將蘇武放在土坎上,推拿蘇武背部,使淤血流出。蘇武昏厥氣絕,半日之後才甦醒過來。常惠等哭泣,用轎子把蘇武抬回營地。單于很欽佩蘇武的氣節,早晚都派人問候,而將張勝逮捕。
蘇武痊癒之後,單于派人勸諭蘇武,要他投降。正趕上處決虞常,便打算乘此機會招降蘇武。用劍斬下虞常的人頭之後,衛律說:「漢使張勝謀殺單于的近臣,當死,單于下令,如果投降,就赦免罪行。」然後揮劍要斬張勝,張勝請降。衛律又對蘇武說:「副使有罪,正使應該連坐。」蘇武說:「我本來沒有參與這陰謀,又不是他的親屬,幹嗎要連坐?」衛律再舉劍要斬蘇武,蘇武紋絲不動。衛律說:「蘇先生!衛律我之前背叛漢朝,投降匈奴,幸蒙單于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先生今日投降,明天就和我一樣!如果橫屍草野,又有誰知道呢?」蘇武不回應。衛律又說:「蘇先生如果是因為我的話而投降,我就與蘇先生結為兄弟。如果不聽我的話,以後想要見我,還見得到嗎?」蘇武罵衛律說:「你為人臣子,不顧恩義,叛主背親,為降虜於蠻夷,我見你幹嗎?況且單于信任你,讓你能決人生死,你不平心持正、公平審理,反而想挑撥兩國君主相鬥,以觀禍敗。南越殺了漢朝使者,被滅國為九郡;大宛王殺了漢朝使者,人頭懸掛在長安北門;朝鮮殺了漢朝使者,即時誅滅。唯獨匈奴還沒有幹過這種事。如今你明知我不會投降,你想讓兩國爆發戰爭嗎?如果你殺我,匈奴之禍,就從我開始!」
衛律知道蘇武終不會受他的脅迫,只得稟告單于,單于更加敬重蘇武,更想招降他。於是將蘇武關在一個大窖裡面,絕其飲食,天雨雪,蘇武就著雪吞食皮衣上的羊毛,數日不死。匈奴人都認為他簡直是神,於是將蘇武流放到北海(貝加爾湖)無人區,讓他放牧一群公羊,說:「等公羊產奶了,就放你回去。」同樣拒絕投降的蘇武的部下,如常惠等,則被分別安置在其他地方。
3 天上降下白毛。
4 夏,大旱。
5 五月,漢武帝大赦天下。
6 徵發罪犯移民五原屯墾。
7 浞野侯趙破奴從匈奴逃回漢朝。
8 這一年,擢升濟南太守王卿為御史大夫。
武帝天漢二年(壬午,公元前99年)
1 春,漢武帝巡遊東海,又巡幸回中地區。
2 夏,五月,遣貳師將軍李廣利以三萬騎兵出酒泉,擊右賢王於天山,斬首和俘虜一萬餘人而還。回程時被匈奴大軍重重包圍,大軍缺糧數日,死傷眾多。假司馬隴西人趙充國率領數百人敢死隊衝鋒陷陣,貳師將軍引兵跟隨,這才突圍出來。漢軍死亡十分之六七,趙充國受傷二十餘處。貳師將軍向漢武帝奏報情況,漢武帝召趙充國到行在所,親自接見,並查看他身上的傷,嗟嘆不已,拜趙充國為中郎。
漢武帝再派因杅將軍公孫敖出西河,與強弩都尉路博德在涿塗山會合,但一無所獲。
當初,李廣的孫子李陵,為侍中,善騎射,愛人下士,漢武帝認為他有李廣之風,拜為騎都尉,帶領丹陽、楚人五千人,在酒泉、張掖駐防,加強射擊訓練,以備匈奴。
等到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擊匈奴,漢武帝詔見李陵,想讓他給貳師將軍負責後勤輜重部隊。李陵叩頭請求說:「臣所將屯邊者,都是荊楚勇士,奇才劍客,力能扼虎,射能命中,臣願自帶一軍,到蘭於山南以牽制單于,不希望跟著貳師將軍。」漢武帝說:「將領們都這樣嗎?不願意跟著別人?這次動員部隊人太多,沒有多餘的馬給你。」李陵說:「不用馬,臣願以少擊眾,率步兵五千人直搗單于王庭!」漢武帝讚賞其豪情壯志,同意了,又下詔讓路博德將兵在半道接應。路博德也羞於給李陵打下手,上奏說:「現在正是秋天,匈奴馬肥壯,不可出戰,希望李陵將軍能等到春天再出征。」漢武帝怒,以為是李陵自己後悔說大話,不敢出兵,又教路博德這些話來糊弄,於是下詔命路博德引兵擊匈奴於西河。又下令李陵九月出擊,從遮虜障出發,到了東浚稽山南的龍勒水邊,徘徊搜索,如果看不見敵人的蹤影,就回到受降城休整。
李陵於是將步兵五千人,從居延出塞,北行三十日,到浚稽山紮營,一路繪製所過山川地形圖,派麾下騎兵陳步樂帶回匯報。漢武帝召見陳步樂,步樂說李陵能得軍心,將士們都願效死力,漢武帝十分高興,拜陳步樂為郎(宮廷禁衛)。
李陵到了浚稽山,與單于大部隊遭遇,匈奴三萬騎兵將李陵包圍。李陵紮營在兩山之間,以大車環繞為營,李陵帶著士兵出營外列陣,前隊持戟、盾,後隊持弓、弩。匈奴人看漢軍人少,直接向前攻營。李陵迎戰,千弩齊發,匈奴人應弦而倒,退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千人。單于大驚,召東部兵團和西部兵團共八萬餘騎兵攻打李陵。李陵且戰且退,向南移動,數日,到了一個山谷中,連續作戰,士卒們都中了箭傷,身上有三處傷的坐車,有兩處傷的駕車,有一處傷的拿著兵器繼續作戰,又斬殺匈奴一千餘人。
李陵引兵沿著前往龍城的舊道,向東南而行,走了四五天,到了一個大水澤的蘆葦叢中,匈奴人在上風口縱火,李陵讓士兵們先燒掉周圍的蘆葦自救,再往南行到南山下。單于在南山上,派他的兒子率騎兵攻擊李陵。李陵軍在樹林間步戰,又殺了匈奴數千人,又發連弩射單于,單于下山躲避。
這天,漢軍抓獲匈奴俘虜,他們說:「我們聽單于說:『這是漢軍精兵,一直拿不下來,又日夜引著我們南行,靠近邊塞了,莫非是有伏兵?』諸位當戶君長都說:『單于自將數萬騎兵,拿不下漢軍幾千步兵,以後還怎麼號令屬國?也讓漢朝輕視匈奴。我們應該在這山谷間力戰,再追四五十里,到了平地,如果還不能消滅他們,再退軍不遲。』」
當時李陵軍情緊急,匈奴騎兵多,一天接戰數十回合,又殺死殺傷匈奴二千餘人,匈奴作戰不力,準備撤退。這時候,恰巧李陵部隊的軍侯(斥候、偵察兵)管敢,被他的上級校尉侮辱,逃亡投降匈奴,說:「李陵部隊沒有後援,箭快射光了,實際能作戰的,只有李將軍麾下以及校尉成安侯韓延年,各有八百人為前鋒,他們分別使用黃旗和白旗,只要派精銳騎兵射殺這兩支部隊,很快就可拿下!」
單于得到管敢,大喜,派騎兵一起攻擊,大呼:「李陵!韓延年!快投降!」於是阻攔道路,急攻李陵。李陵在山谷中,匈奴人在山上,四面射箭,箭如雨下。漢軍且戰且走,繼續向南,還沒到鞮汗山,一天之中,射光了五十萬支箭,於是拋棄輜重車,繼續撤退,士卒還剩三千餘人,刀槍都折斷了,士兵們砍下大車的輻條當武器,軍吏們拿著短刀,退入一條峽谷。
單于從後面追上來,又從山上滾下巨石,漢軍士卒死傷慘重,無法前進。黃昏後,李陵身穿便衣,獨自步行出營,制止左右說:「你們不要跟著我,大丈夫當孤身獨取單于!」出去了很長時間,回來了,長嘆說:「兵敗,死矣!」於是將旌旗全部砍斷,把珍寶埋入地下,李陵又嘆息說:「如果手上再有數十支箭,也足以脫身回去呀!如今咱們兵器都沒了,明天再戰,只能坐而受縛,現在只能各自作鳥獸散,還能有人逃回去歸報天子的。」於是下令軍士每人帶兩升糧食、一片冰(路上當水喝),約定到遮虜障會合。夜半時分,擊鼓出發!結果戰鼓也破了,敲不出聲音。李陵和韓延年都上馬,壯士從者數十人,匈奴數千騎兵在後追擊,韓延年戰死。李陵說:「無面目報答陛下!」於是投降。
漢軍士卒分散逃亡,回到邊塞的有四百餘人。 李陵最後戰敗投降的地方,距邊塞僅百餘里,邊塞將領上奏漢武帝。漢武帝希望李陵死戰,後來聽說李陵投降,漢武帝大怒,責問陳步樂,步樂自殺。群臣都說李陵有罪,漢武帝問太史令司馬遷。司馬遷極力為李陵辯護說:「李陵是個大孝子,對士卒也講信義,總是奮不顧身以救國家之急,一向有國士之風。如今一次舉事不幸,那些窩在家裡保全自己和妻子兒女的大臣,就牆倒眾人推,指責別人的短處,這真是讓人痛心!況且李陵只帶了不到五千步兵,深入滿是戰馬的匈奴腹地,抵擋數萬敵軍;匈奴被打得連救死扶傷都顧不過來,將全國所有能拉弓射箭的人全部調來圍攻李陵。李陵率部轉戰千里,箭射光了,士兵們張著空弩,冒著敵人的白刃,還跟著他和敵人死戰,這不正是說明他能得到士卒們的死力報效嗎?就算古代的名將,也不過如此吧!他雖然身陷敵營,但是他的戰績也足以轟動天下。他之所以不死,是找機會再報效國家啊!」
漢武帝認為司馬遷誣罔,是要詆毀貳師將軍,為李陵遊說,下令將司馬遷處以宮刑。
過了很久,漢武帝後悔沒有派援軍接應李陵,說:「應該在李陵出發後,再下令路博德去接應。怪我預先下詔給路博德,讓這老傢伙別生奸詐,上奏胡說!」於是派使者慰問賞賜李陵部隊逃回來的人。
【王夫之曰】
司馬遷寫史,是夾帶著他的私心。李陵之降,罪行昭著,不可掩飾。說他孤軍深入,無援而敗。他帶五千步兵去打單于,是漢武帝派給他的任務嗎?是他自炫其勇。說他留下性命,等待有朝一日報效國家,後來李廣利征匈奴,李陵率三萬騎兵追擊漢軍,轉戰七日,那又怎麼說?司馬遷為李陵掩飾過失,就像他稱道李廣,都是背棄公義,彰顯他的死黨,司馬遷的《史記》何足信哉!
以名譽動人以取將帥,是國家大忌!軍事將領,是人民死生、國家存亡之所系,萬人讚譽,也補救不了他一朝之喪敗。就像當年李廣,認為李廣沒有得到主戰任務而遺憾的,也是流俗漫談。李廣一生無功,是偶然嗎?他也是以名譽動人。三軍之事,進退之機,都在主帥操之一心,事情干成了,到底怎麼幹成的,那謀略還是沒人知道,哪裡是動嘴皮子的人曉得的呢?李廣的名譽,所謂家無餘財,所謂和士大夫們關係好,這算得了什麼?以笑貌相得,以恩惠相感動,士大夫的流俗褒貶,就是這些事兒吧!可以拿這些事在一生一死之際,和天地爭存亡,與敵人爭勝敗嗎?
【華杉講透】
王夫之正解。
兵法要義,首先是知勝,戰前要計算清楚,有沒有勝算,有勝算才能打,沒有勝算不要打,《孫子兵法》說:「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帶五千步兵,千里奔襲,去找單于主力部隊,這既不是多算,也不是少算,正是無算——完全沒有勝算。
《孫子兵法》說:「勝可知而不可為。」打之前就知道能不能贏,贏不了的仗,強求不來,五千步兵遇到八萬騎兵,要想勝利,這一點,全國婦孺皆知,但是李陵不知,漢武帝也不知。為什麼李陵不知,武帝也不知呢?他們的智商也是正常的,但是有了僥倖心理,一廂情願,而僥倖這一人性的大弱點,能讓人忘記一切基本邏輯,失去所有智商。
李陵不是一個合格的將領,還有一個管理問題,服從命令,比勇敢要重要得多!吳起帶兵和秦國作戰,兩軍對陣,還未合戰,有一個軍士不勝其勇,自己先衝上去,斬了兩顆首級回來。吳起就把他斬首。有軍吏進諫說:「這是人才啊!讓他戴罪立功吧。」吳起說:「軍令沒有分誰是人才。」武帝給李陵安排了貳師將軍帳下輜重部隊的任務,但是他要做老大,要自己干。這樣的人,就是組織里不能用的人!而武帝「壯而許之」,壯其言,就是感情用事。
《孫子兵法》說:「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真正善戰的人,沒有名譽,也沒有什麼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就像王夫之說的:「事成而謀不泄,悠悠者何足以知之?」所以史書寫李陵的事跡,也是長篇大論,因為故事確實精彩啊!人人都愛看!而真正的英雄,沒故事給你寫。真正的英雄,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是英雄,而小人書上的英雄大多是誤會。
3 漢武帝用嚴苛的法令來駕馭下屬,尊崇任用酷吏,所以各郡和封國二千石以上官員,大多殘酷暴虐。但是,法令越嚴苛,官吏越殘暴,吏民卻越來越輕視犯法,東方盜賊蜂起,大群的到數千人,攻打城邑,取出倉庫里的兵器,釋放監獄裡的死囚,捆綁侮辱郡太守、都尉,殺戮二千石官員;小群的也有數百人,擄掠鄉里,不可勝數,以至於道路不通。漢武帝開始時派御史中丞、丞相長史負責督察,不能禁絕。於是派光祿大夫范昆以及前任九卿張德等穿著表示尊崇的彩繡衣服,持著天子符節,調兵的虎符,發兵鎮壓,大郡斬首有的達到一萬多人,加上依法誅殺一些和匪徒交通往來、供應飲食的連坐百姓,各郡中也有數千人。
過了幾年,抓獲了大部分匪首。但那些被打散的土匪,往往在山川險阻又聚集成群,無可奈何。於是,漢武帝命人制定了《沉命法》,規定:「有了盜賊,官員沒有發覺,或者發覺了,而捕捉達不到標準的,從二千石以下一直到基層小吏,全部誅殺。」這之後,小吏們畏懼被誅殺,雖然有盜賊,也不敢上報,怕報上去,又抓不到,連累上級郡府官員跟自己一起被殺。郡府官員呢,也怕連坐,下令他們不要上報。於是盜賊越來越多,上下相互隱瞞,以虛文往來,逃避法網。
【華杉講透】
漢武帝這個領導當得有點問題。如果領導要辦什麼事情,只需要制定考核指標、獎懲辦法,下屬做成了就賞,做不成就罰,那做領導豈不是太容易了!
《論語》說,風行草偃,「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有什麼樣的君王,就有什麼樣的人民,漢武帝殘酷暴虐,又尊寵任用殘酷暴虐的酷吏,那人民就也變得殘酷暴虐。他自己就是天下盜賊蜂起的原因。《大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武帝如果像文帝那樣修養自己,仁厚愛民,天下怎麼會有盜賊呢?他把天下財富、人力都搜刮乾淨,用於滿足他的征服貪慾,百姓生不如死,又怎麼不上山為盜呢?《孟子》說:「君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讎。」漢武帝正是典型的視臣如草芥,所以變民抓住太守,不僅要殺,而且要加以侮辱泄憤,原因就在這裡了。
問題解決不了,武帝不反省自己,反而認為是殘酷得還不夠,竟然要所有官員連坐。而這個考核標準,給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從此「天下無賊」了,官員們都假裝沒看見。KPI會帶來你意想不到的結果,所以,謹慎對待KPI。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有的公司要去KPI化。要去KPI,你要找到新的理念體系,不是靠考核獎懲,而是修禮為王,靠自己的修養和領導力。
什麼是領導?什麼是領導力?什麼是一個領導人的修養?《中庸》說:「唯天下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與天地參矣。」唯有天下至誠之人,能充分灑脫地發揮出自己的最大能量,同時,也能讓團隊裡所有人都能充分灑脫地發揮自己。這是領導者的職責,從成就自己到成就他人,讓團隊中每一個人都盡性,都得到充分灑脫的發揮。一個公司的領導者,要讓全公司每一個人都盡性,都能充分灑脫地發揮自己。一個小組的領導者,要讓小組的每一個人都盡性,都得到充分灑脫的發揮。那麼,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呢,他的職責就是讓全國每一個人都盡性,都得到充分灑脫的發揮,沒有一個人憋屈扭曲。由人再到物,使天下萬物,都能各遂其性之自然,山川河流、草木鳥獸、地球環境,還有空氣,都得到最好的發揮。這樣的至誠之人,從盡己之性、盡他人之性到盡萬物之性,則可參贊天地之化育,與天地並列為三:天、地、我。這就是天人合一,就是厚德載物,就是聖人了。
所以成功者是盡我之性,成就自己。領導者要盡人之性,成就他人。偉人是盡天地萬物之性,厚德載物,化育天地。
唯天下之至誠,誠,是最大的領導力。王者的仁心,就是真心想讓大家都好!如果一件事沒辦好,就連坐把所有人都殺掉,人都死了,國家還有什麼意義呢?領導者要自己承擔責任,如果天下還有一個人在挨餓,那是我的責任;如果有一個人在溝里,那是我把他推下去的!這樣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文帝有這份心,武帝沒有。文帝有謙卑,武帝只有傲慢。
當時,暴勝之擔任直指使者(直指,直指其事,類似專案組特派員),經他之手處死的二千石以下官員尤其多,威震州郡。暴勝之到勃海郡,聽說當地人雋不疑有賢德,請來相見。雋不疑容貌尊嚴,衣冠甚偉,暴勝之沒有穿好鞋就趕出去迎接。登堂坐定,雋不疑雙手按地,俯身表示敬意,說:「我生在海邊,久聞暴公子大名,今天承蒙您接見,並和您交談,但凡做官,太剛強,就容易折斷;太柔弱,又容易罷廢。威嚴之後,應該再施之以恩,然後樹功揚名,永享天祿。」暴勝之接納了他的告誡,回到京師之後,上表推薦雋不疑,漢武帝召見雋不疑,拜為青州刺史。
濟南人王賀也曾擔任繡衣御史,負責抓捕魏郡群盜。王賀寬厚,救活了很多人,結果被考核為不稱職,被罷免了。王賀嘆息道:「我聽說救活一千人的,子孫必有封爵。我救活的少說有一萬人吧!這麼說,我的後代必有人興起!」(胡三省註:這為王氏子孫以外戚篡漢埋下伏筆,就是王莽篡漢。)
4 這一年,封匈奴投降的介和王成娩為開陵侯,率領樓蘭國軍隊攻打車師。匈奴派出數萬騎兵救援車師,漢軍作戰失利,退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