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自學大全> 方法26 遇見自己想讀的書【書籍探索】

方法26 遇見自己想讀的書【書籍探索】

2024-10-02 03:00:31 作者: (日)讀書猴

  現如今,人們已經可以在MOOC等網絡學習平台上觀看各種類型的課程視頻,但即便如此,尋找和閱讀書籍依然是自學者的必經之路。這是由於在自學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光去使用別人為我們挑選好的教材,沿著別人為我們鋪設好的道路行走,而是必須開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學習之路。

  前文中所介紹的各種參考工具書能夠幫助我們打開通向無窮知識的入口。查閱了百科全書,閱讀了教科書後,如果您心中的疑惑依然沒有得到解答,求知慾依然未能被滿足的話,就只能自己去找其他的文獻來讀了。

  

  讓我們先來想一想如何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書籍。一般來說,尋找書籍主要有三種途徑:「利用關鍵詞來檢索」「按照學科領域來查找」「尋求偶然的相遇」。

  利用關鍵詞來檢索

  ·從網上購買

  尋找書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自己感興趣(想要深入了解或是感到疑惑)的內容轉換為關鍵詞,然後直接在購物平台上搜索。無論您是在家裡,還是帶著手機外出,都可以隨時隨地搜索和購買書籍。

  尋找書籍的方法

  在這些購物平台上,只要我們輸入關鍵詞搜索,就會出現各種標題或內容與該關鍵詞相匹配的書籍,除了書名和封面圖以外,還有銷量等信息可供參考。

  如果我們點進其中一本書的頁面,還能夠看到內容簡介、讀者評價,以及買了這本書的人同時還會購買的其他書籍(與該書相關的書籍)。想要購買的話,可以直接從該頁面購買(若滿足一定的條件,甚至可以當日或次日送達)。

  ·利用圖書館的資料檢索系統(OPAC)

  如果我們能夠將自己感興趣(想要深入了解或是感到疑惑)的內容轉換為關鍵詞,那麼也可以利用圖書館的資料檢索系統(OPAC[33])來尋找自己想看的書。

  當我們輸入關鍵詞進行檢索後,就會出現許多書名或主題詞與該關鍵詞相匹配的書籍。在檢索結果的頁面中,我們不僅會看到書名、作者名等相關信息,還有分類號和作者名等組合而成的「索書號」。其中,分類號是一種非常關鍵的信息。有了分類號,我們就能夠知道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具體屬於哪一個知識類別。

  大多數圖書館都會提供公開的網絡檢索服務,因此無論我們是在自己家裡,還是出門在外,都可以對圖書館內的藏書進行檢索。通過檢索,我們不僅能夠知道圖書館中收藏了哪些書籍,這些書是開架還是閉架,借閱狀態如何,還能直接從網上預約借閱。在前往圖書館前,事先利用OPAC查好相關的信息,可以提升效率,節省時間。

  如果我們在自己常去的圖書館中找到了想借的書(且這本書處於可以借閱的狀態),那麼我們直接去圖書館借閱即可。

  即使該圖書館裡沒有收藏我們想看的書,也可以使用館際互借服務,從周圍的其他圖書館調取過來。

  按照學科領域來查找

  ·去實體書店或是圖書館尋找想要的書

  如果我們對自己感興趣(想要深入了解或是感到疑惑)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或者是通過事先調查知道了這些內容具體屬於哪一個學科領域,那麼查找資料時可以選擇的方式也就多了不少。

  掌握了其所屬的學科領域,我們就可以直接去大型書店和圖書館中對應的書架,以及專業性比較強的二手書店中尋找自己想要的書。

  在英語中,人們將這種直接站在書架前掃視書脊的行為稱為瀏覽(browsing)。

  這種傳統(說得不好聽一點叫作原始)的方法不容小覷。與一座比自己還高的書架相對峙,將書架上密密麻麻的、同屬一個學科領域的書籍盡收眼中。即使是在今天,這樣的知識體驗依然有它的獨到之處。

  在瀏覽的過程中,我們能夠發現一些用我們所想到的關鍵詞搜索不到的書籍,並從中獲得新的想法,發現一個嶄新的世界。

  這些被擺放在同一座書架上的書,在英語中被稱作書堆(books tack或stack)。

  當我們對某一事物或是主題感興趣,想要知道人類都掌握了哪些相關知識時,我們不應該將目光局限在某一本書(a book)上,而是要將關注的範圍擴大到一個甚至幾個book stack(s)上。

  在這些書籍的注視(或是俯視)之下,我們選中其中的一本,從書架上抽出來、翻開,然後再次瀏覽整個書架,抽出另一本書,這樣不斷循環往復。

  任何一項知識都無法獨立存在,必定會與其他的知識相互關聯,同樣地,任何一本書的背後,也都會與許多其他的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當我們面對著整整一書架的書時,就能夠真切地體會到這一點。

  ·從文獻目錄中尋找自己想要的書

  站在書架前直接尋找書籍雖然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但也有它的局限性。與某一主題相關的書往往恆河沙數,而擺放在書架上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書海浩瀚,而人類的求知慾也仿佛沒有盡頭。

  有許多人會想要收集與某一主題相關的所有文獻,而他們的勞動成果最終會以文獻目錄的形式呈現出來。

  如果我們感興趣的學科或是主題已經有了對應的文獻目錄,那真是無比幸運。

  無論是範圍多麼狹窄的主題,其對應的文獻目錄都不可能做到毫無遺漏。但儘管如此,絕大多數的文獻目錄都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檢索能力、知識和想像力。無論我們將一個領域調查得多麼徹底,只要拿到對應的文獻目錄一看,就會發現自己竟然連山腳都還沒有走到,想要攀爬的高峰依然還矗立在遠方。

  文獻目錄不僅能夠告訴我們一個學科領域都有哪些相關的文獻、這些文獻的名稱是什麼、作者是誰,有時還會對這些文獻的內容進行概括,並作出評價。掌握了這些信息後,我們就可以通過網絡、圖書館和書店等諸多途徑去尋找自己想要的書了。

  尋求偶然的相遇

  最後,除了從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出發來尋找書籍以外,我還想介紹一下其他與書籍相遇的方式。

  事實上,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與書籍的相遇都是全憑偶然。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聽到別人提起,或是讀了某篇書評後,才能夠得知某一本書的存在。

  還有的時候,我們在書店或圖書館無意間瞟到一本書,就順手將其從書架上取了下來。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外界的刺激和偶然,我們才能夠不被自己有限的知識所束縛,遇到自己感興趣的範圍以外的書籍。

  其中,我比較想向大家推薦的一種方式,就是在圖書館的還書區與書籍偶遇。除了那些已經被其他人預約了的暢銷書以外,不久前剛剛被別人借閱過的書,都會被擺放在這裡。因此,還書區中的書相當於是所有來館者給出的「特別推薦」,也是整所圖書館的生動縮影。

  詢問圖書館參考諮詢服務台的工作人員

  除了上述的這些方式以外,還有一種方式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搜索途徑,那就是直接去詢問圖書館參考諮詢服務台的工作人員。這種方式可以說是尋找書籍的必殺技。

  參考諮詢服務台的工作人員都是查找資料的專家,他們不僅能夠熟練應用前文中提到的各類方法和檢索工具,還會動用頭腦中的各種知識和方法,根據我們感興趣的內容來幫我們查找相應的資料[34]。

  事實上在日本,許多人都不了解,也不會有效地利用圖書館的參考諮詢服務台。

  但是對於那些沒有老師,也沒有前輩領路的自學者來說,參考諮詢服務台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助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幫手。

  例如,當我們找到了一本書,而這本書的內容卻有些過於晦澀難懂時,我們就可以將這本書拿到參考諮詢服務台去,向那裡的工作人員說明具體的情況,包括我們的調查進行到了哪一步,現在遇到了哪些問題等。這個說明的過程本身就有助於提升我們的調查能力。在此基礎上,藉助參考諮詢館員(reference librarian)的力量來進行探索的經歷也會使我們的學習能力更上一個台階。

  書的特質

  伴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們調查研究和閱讀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書依然處於人類所有知識活動的中心(儘管象徵性的意義比較強)。

  一直以來,書都不是知識的最前線。新的知識從誕生到被寫入書中,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因此,書的優勢並不在於內容的更新速度,而是在於信息的穩固累積。

  人類的知識總是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然而書一旦出版,那麼無論時間過了多久,其內容都不會再發生變化。即使是在像今天這樣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書的內容也依然是穩固不變的。

  正是由於書具有這樣的特質,無論人與人在時間或是空間上相隔多遠,都能夠拿起同一本書來品讀。

  處於不同時代、不同地點的人可能會用不同的方式閱讀同一本書,當我正在讀一本書時,可能也會有其他的陌生人正在(或是曾經)與我讀同一本書。這種像大氣圈一樣籠罩在我們的周圍,能夠超越時間與空間將人與人聯繫在一起的公共性,我們稱為「讀書圈」(Reading sphere)。

  黑格爾將「讀報紙」看作近代人的「晨間禮拜」。有了報紙,同一個國家的人就能夠在幾乎相同的時間段內閱讀幾乎相同的信息。以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為首的諸多學者認為,這種帶有自覺性的行為與國民意識的形成有關,使一個國家的國民能夠被看作單一的共同體。以前,大家在見面聊天時都會默認對方已經讀過了當天報紙上刊登的大新聞,沒有讀過的人甚至會感到羞恥,找藉口說「今天起晚了所以沒時間讀報紙」。

  相比之下,讀書的人就不會產生如此緊密的同步關係。報紙上刊登的新聞全都大同小異,但書中的信息卻各不相同,除了一些極受歡迎的暢銷書以外,大多數擁有同一本書的人連彼此的面都沒有見到過。

  「總有人在遠方和我讀同一本書」。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無法親眼見到他們,但只要我們的手中拿到了一本書,就說明遠方一定也有人在閱讀同一本書。

  書無法讓我們搶在他人的前面得到知識,但卻能夠讓我們與他人共享同樣的知識。這就是書這種知識載體所具備的特質。

  書會讓不變的事物在原地等待

  即使是面對同一本書,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解讀方式。

  正是因為來自不同時代的人也可以閱讀同一本書,這些不同的解讀方式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並且能夠隨著時間的流逝積累下來。

  當人們對一本書有了各種不同的解讀方式,並且這些解讀方式的積累又進一步催生出了新的書籍,我們就可以滿懷敬意地稱這本書為「經典作品」。

  如果一本書只是單純流傳的時間比較久,或者是內容很優秀,那還稱不上是經典作品。

  這就又牽扯出一個新的角度。

  人文類學科的任務就是將人們忘記了的事物(或是想要忘記的事物)存儲下來,等到了需要的時候再進行讀取,還原出一個與現實不同的世界。而書籍等文字資料不僅是人文類學科的對象與素材,還是其永恆的盟友。

  因此,人文類學科的各種研究成果也大多是以書籍的形式出版。

  如果一個人所在的專業領域變化比較快,必須時刻獲取最新的信息,那麼這個人自然而然地就會離書籍越來越遠。甚至有很多時候,連論文出版前的同行審查都顯得有些過於漫長,因此他們會選擇通過論文以外的其他的途徑來獲取信息。

  一個人越是想要走在時代的最前沿,就越會覺得書籍毫無用處。

  然而事實上,對人類來說,「過去」並非毫無用處,而是支撐著「現在」的重要基礎。當我們迷失在浮躁之中失去了根基,或者是看不清自己前進的方向時,那些落後於時代、永恆不變的書籍就能夠助我們一臂之力,讓我們重回當下,紮實地踩在地面上。

  即使人類社會中的一部分在追逐未來,剩下的部分也仍然會保持原狀。而書籍就能夠讓這些不變的事物停留在原地,等待我們將其重新拾起來。

  雷·布拉德伯里筆下的「書的意義」

  雷·布拉德伯里曾經寫下過一個關於書的最美的故事[35],隨後又在另一部短篇小說中借人物之口給「愛」下了這樣一段定義。

  我在前文中提到的人文類學科的任務——「將人們忘記了的事物(或是想要忘記的事物)存儲下來,等到了需要的時候再進行讀取,還原出一個與現實不同的世界」——也是從這段話中獲得的靈感。我覺得這本書的作者也是想通過這段話,來告訴我們書存在的意義,以及書對我們來說有怎樣的價值。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我們已經忘記,或是即將忘記的事物。有時,為了能夠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中生存下去,我們也不得不捨棄一些東西。一本書只要寫成,就不會再發生變化。因此,書能夠幫助我們將這些碎片拾起來,永久地保存下去。

  當我們需要重新找回這些過去時,當我們被自己堅信的事物背叛時,當我們從甜美的夢境中幡然醒悟時,當我們想要向曾經放棄過的可能性重新發起挑戰時,書就會將它所收藏的這些碎片重新交到我們的手上。

  「大家的一言一行,我都會像寶物一樣珍藏起來。有些事情,你們一家人或許已然忘記,但它們卻依然留存在你們心中的某個角落,組成了我。

  「我可以幫助大家回想起那些已經遺忘了的事情。愛,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可能再過千年萬年也不會有定論。或許有一天我們會突然醒悟,原來愛就是他人身上的一種力量,這種力量能夠讓我們重新找回曾經的那個自己。他們一直注視著我們,將我們所做的一切都銘刻在了記憶里。當我們迫切地想要找回過去那個更好的自己,但卻無法鼓起勇氣時,他們就會助我們一臂之力。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突然意識到,這些人才是我們在尋找的『愛』……」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