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自學大全> 方法15 一起讀書,形成知識共同體【共讀】

方法15 一起讀書,形成知識共同體【共讀】

2024-10-02 02:59:30 作者: (日)讀書猴

  ① 發起人選擇一本書,邀請大家共讀

  本章節來源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共讀,是指多個人同時讀一本書。可以先決定好讀哪本書,再邀請大家共讀,也可以等湊齊幾個人後再選書。

  ② 所有成員在共讀會開始前將書讀完

  發起人定好舉辦共讀會的時間和地點。

  ③ 在共讀會上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讀過的內容

  在參加共讀會前,可以先寫一寫內容的梗概,或將有疑問的地方記下來。

  舉辦共讀會的流程

  共讀可以防止半途而廢

  專門講如何自學的書自不必說,就連那些講讀書方法的書,也很少會提及多個人聚在一起讀書的方法[49]。

  我想再說一遍,自學並不是一件孤獨的事。自學者,是指那些自己為自己設計學習環境的人。共讀[50]不僅可以集眾人之智,幫助我們讀懂那些艱深的書,還能夠構建一個知識共同體(學習環境)。這個共同體在我們讀完書後也會繼續存在下去。

  正是因為有了社會關係這種紐帶,人才能成為人。

  事實上,能夠堅持自學成功的人並不多,但我們大部分人都曾經每天花費好幾個小時在學校中學習。在學校里的時候,周圍的夥伴就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共讀是一種集體行為。在共讀的過程中,大家會同時去讀同一本書。有了這樣一個集體,我們就很難在中途放棄。

  首先,除了我們以外,還會有其他的成員一起參加共讀會,這一點非常重要。看到別人還在繼續讀書,我們就算想要放棄,也會咬牙繼續。在讀一些厚重難懂的書時,人們很容易會在中途放棄,而群體壓力(也可以說是同儕壓力、集體主義)則會讓我們堅持下去。

  再者,當我們遇到自己讀不懂的內容時(這也是自學失敗的最大原因),共讀也能夠助我們一臂之力。

  也許其他一起共讀的人中,正巧有人讀懂了這段內容。或者要是運氣再好一點,說不定那個人還能夠講解給我們聽。

  如果沒有這麼幸運,那就在分享讀書感想時,把不懂的地方也標記出來,告訴大家「這裡我沒有讀懂」。

  有的時候我們查閱了一堆資料,也依然百思不得其解,即使是有負責指導的人帶領大家輪讀,也依然得不出合理的解釋。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原文本身就有歧義。如果是教科書的話,可能是編寫時出現了錯誤,如果是原典的話,可能學者們早已圍繞該問題爭論了多年。遇到這種情形,看到「不懂的人不止我一個」,也會給我們的心靈帶來莫大的安慰。Lonesome No More!(我終於不再是孤身一人了!)[51]。

  將讀不懂的地方坦誠地告訴別人,也能夠幫助我們堅持下去。一個人讀書的時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很容易歸咎於「自己腦子笨」或「自己太無知了」。而與其他人一起討論後,我們就會發現讀不懂的並不止自己一個人,從自我批判的旋渦中走出來,重拾學習動機。

  最後,大家一起討論還能夠促進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人類是一種社會性動物,對社交場合上討論的內容會更加敏感。因此,無論是參與討論的當事人,還是在場的其他聽眾,都會對討論過的內容印象更加深刻。

  如果找不到共讀的夥伴,該怎麼辦

  話雖如此,共讀活動的發起是需要滿足一定條件的。

  首先我們必須湊齊一定的人數,而這些人必須有時間讀書,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且手裡還都要有同一本書才行。

  而滿足這些條件比我們想像得要難。

  有一種共讀的形式叫作「輪讀」(指幾個人按順序輪流閱讀同一本書的不同章節,再進行討論。幾個人共同對某一本書進行解釋和研究時經常使用這種方法。在大學的研究會和學習會上也十分常見),比較常見於大學的研究會等人數比較少的正規課程,以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會。那麼,為什麼進入社會後,這種讀書形式就很難見到了呢?原因就是想要滿足條件實在是太難了。

  離開學校後,大家都只能想方設法從自己生活中抽出一些時間用來學習。那些工作不同、生活圈子也不同的人,想要定期聚一聚都很難,能夠用來讀書的時間也都各不相同。想要從自己的身邊找出幾個想讀同一本書的人,實在是不那麼容易。

  那麼,如果找不到共讀的夥伴,我們該如何是好呢?

  有一種方法,那就是直接自己開始讀。在網上搜索一下「一人讀書會」就會發現,這樣做的人並不在少數。

  只有自己一個人的話,節奏就可以自己掌握,只要有空閒的時間,就可以舉辦讀書會。讀書的速度可以自己調整,如果某些原因導致讀書過程中斷,也不會產生什麼不好的後果,任何時候想重新開始都可以。這些和自學的優缺點是相通的。

  負責寫內容梗概的只有自己一個人,一旦偷懶就看不到什麼效果了。由於讀書會中只有自己一個人,無法在討論中進行補充,因此摘要最好不要只寫要點,而是寫成文章的形式。

  如果可以上網,最好將自己寫的內容梗概發布到網絡平台上。

  只要有被別人讀到的可能,我們就會獲得堅持下去的動力。這就是「公開展示」帶來的效果。共讀的優點,就是用群體壓力來防止中途放棄,而「公開」所帶來的壓力則可以用來替代群體壓力。

  如果我們讀的是公開出版的書籍,那麼在網上發布內容梗概後,可能還會有陌生人寫下評論。

  有一句話叫作,「總有人在遠方和我讀同一本書」。

  印刷術普及後,一本書可以同時出現在世界各地。在遠方,也許有人會出於相同的興趣,與我們讀同一本書,甚至我們還可能和他們在異國他鄉擦肩而過。

  如今,網際網路將這一事實更為清晰地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當您打算開始讀某本書時,只要上網搜索一下書名,就會發現自己並不孤單。

  有朋在遠方,不亦樂乎?

  〈練習〉。

  ·報名參加一次讀書會,體驗一下共讀。。

  ·自己發起一個讀書會。選擇一本難度較高,自己一個人讀不下去的書來讀。一開始可以先和認識的人一起讀,逐漸習慣這種方式後,再招募其他的人來共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