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筏不是彼岸

2024-10-02 02:35:23 作者: 一行禪師

  那年冬季,佛陀住在毗舍離。一天,正當他在離大林精舍講堂不遠處禪坐時,幾個比丘在精舍另一處的園地自殺而死。佛陀知道後,便詢問他們自殺的原委。原來,他們是在禪觀身體無常壞滅之性後,便對色身產生畏懼,以致不欲生存,佛陀知道這個原因後感到非常不安。

  他齊集所有的比丘,對他們說:「我們觀想無常和壞滅的目的,是要看清楚萬法的實性而擺脫它的藩籬。逃避這個世界,並不可以使我們達到開悟與自主。要達到開悟與自主,得先要洞悉萬法的真性。這幾位同修沒有真正地了解,所以才會做出此逃避生命的愚行。他們這種行為,也同時違反了殺戒。

  「比丘們,一個解脫了的人對世法不會執著,但也不會畏懼。執著與畏懼,兩者都是纏縛我們的繩。一個真正自由的人已超越了二者,安住於平和快樂之中,這種快樂是不可量度的。一個自由自主的人不會執著於恆常性和獨立我體這等狹見,也不會執著於無常和無我的邊見。比丘們,你們要理智地本著無執的精神,去學習和修行教理。」接著,佛陀指導他們實習下意識的呼吸,以幫助他們調息和振作起來。

  

  佛陀回到舍衛城之後,更講說了很多有關破除執著的言教,以對治一個名叫阿利陀的比丘對教理的誤解。面對著一群在祇園精舍的比丘,佛陀說道:「比丘們,如果你們誤解了教理,就很容易會被困於狹見之中,因而令自己和別人痛苦。你們對教理的聆聽、理解和實行,都是需要運用理智的。一個了解蛇的人,會用一支有叉的棍子來按下蛇頸,然後才把它拿起來。如果他拿起蛇的尾部或身部,他便很容易被蛇咬到。正如你會運用智巧來捕蛇,你也應該同樣地修學教理。

  「比丘們,教理只是形容真理的工具,不要當它就是真理。指著月亮的手指不是月亮,手指只是用來指出月亮的方位。如果你把手指當作月亮的話,你便永遠不知道月亮是什麼。

  「教理就像一艘乘載你渡河到對岸的木筏。我們需要木筏,但木筏並不就是對岸。一個聰明的人到了對岸之後,是不會扛著木筏到處跑的。比丘們,我的言教就像那木筏,是幫助乘載你們往超越生死的彼岸的。好好用那木筏乘載你們到達彼岸,但不要執著它是你的,而不肯放下。不要被困於法理之中。你們一定要懂得把它舍放。

  「比丘們,我所傳授給你們的言教,如四聖諦、八正道、四念處、正覺七因素、無常、無我、苦、空、單一和無求等,都是需要以開明理智的態度研學的。用這些教理來幫助達到解脫是對的,但謹記不要對它們執持不舍。」

  比丘尼的精舍住著五百名尼眾,她們時常邀請佛陀和祇園精舍的尊者前往開示。佛陀安排了阿難陀尊者負責選派比丘前往尼舍說法。一天,他選派了婆達比丘。雖然婆達比丘在修行上已證得很深的果位,但他的口才卻不見特出。翌日,他乞食後在林中獨自用飯完畢,便前往尼舍。比丘尼都熱切地接待他,喬答彌比丘尼請他升座開示。

  安坐在坐墊之後,他背誦了一首詩:

  住於安寂,

  見法歸源,

  無嗔無戾,

  和悅充斥。

  圓持專念;

  得真自在。

  出離慾念,

  乃大歡喜。

  尊者沒再多說,只是自行進入甚深的禪定。雖然他說的話僅有幾句,但單是他坐在那裡,平和安樂的形象已足以使尼眾備覺勉勵。一些比較年輕的比丘尼對這樣短促的開示難免感到有點失望,她們力求喬答彌比丘尼請他多說一點。喬答彌比丘尼向婆達比丘鞠躬頂禮後,轉達了尼眾的意思。可是,婆達比丘只是再重複了一遍詩句,便自行離座了。

  數日後,佛陀獲悉婆達尊者的開示。有人向他提議,日後或許應該選派較善辭令的比丘前往說法。但佛陀的回應是,那比丘的臨場比他所說的內容更為重要。

  一天乞食回來,佛陀到處也找不到阿難陀,羅睺羅尊者和其他的比丘都說沒有見過他。只有一個比丘報告,說他好像看見阿難陀在鄰近「不可接觸者」的村落中乞食。於是,佛陀便叫那比丘前去找他。那比丘找到阿難陀回來,但同時也帶了兩母女到精舍見佛陀。那女兒的名字叫摩登伽女。

  佛陀細聽阿難陀這天遲回精舍的原因。數星期前的一天,阿難陀乞食後回精舍的路上突然感到口渴,他在「不可接觸者」村裡的一個井邊停下來。這時,他看見摩登伽女正把木桶放下井裡提水。她是一個可愛的女子。阿難陀向她請求一點水喝,但她拒絕了,她告訴阿難陀她是一個「不可接觸者」,因此恐怕給僧人供水會污染他。

  阿難陀對她說:「我不需要你是貴族高官,我只需要喝一點水罷了。我很樂意接受你的水。請不要怕污染我。」

  這一來,摩登伽女便立刻給他供水。她覺得自己對這個英俊和藹、說話溫文的僧人很傾慕。她實已對他充滿愛意。她徹夜難眠,滿腦子都是阿難陀。那天之後,摩登伽女每天都待在井邊,等候著看他一眼。她說服母親請阿難陀回家吃飯。阿難陀接納了兩次邀請。但當他發覺這少女戀上了自己,便再沒有應邀了。

  摩登伽女對他日思夜想,逐漸消瘦。最後,她忍不住向母親傾訴她對阿難陀的愛意,並表示希望他能還俗與她成親。她的母親呵責她這般愚昧,愛上一個僧人是不可能有結果的,但摩登伽女堅持她寧死也不會放棄阿難陀。為恐怕女兒受不住,摩登伽女的母親唯有希望以藥物刺激阿難陀,以期他會對女兒的熱情有所反應。她來自摩登伽族,對於一些邪教藥物是有點認識的。

  那天早上,摩登伽女在街上見到阿難陀,便央求他再到她家裡吃飯,說這將會是最後一次。阿難陀有信心自己可以對她們母女說教,使摩登伽女放棄對他的痴戀。但在喝下了藥的茶之前,他根本就沒有機會說教。當他感到雙腳麻軟、頭目眩暈的時候,阿難陀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他立刻運用呼吸來抗衡藥力。前來找他的比丘發現阿難陀的時候,他正跏趺而坐。

  佛陀慈和地問摩登伽女:「你很愛阿難陀比丘嗎?」

  摩登伽女回答:「我全心全意地愛他。」

  「你愛他什麼?是他的眼、鼻還是口?」

  「我愛他的一切——他的眼、鼻、口,他的聲音,他走路的姿態。大師,我喜歡他的一切。」

  「除了他的眼、鼻、口、聲音、走路等,阿難陀還有很多你未知道的美德。」

  「它們是什麼?」

  佛陀回答:「他的愛心就是其中一樣了。你知道阿難陀比丘愛什麼嗎?」

  「大人,我不知道他愛什麼,我只知道他不愛我。」

  「你錯了。阿難陀比丘其實是愛你的,只不過不是你渴求的那種愛罷了。阿難陀比丘愛解脫之道、自由、平和、喜悅。由於他對自由和解脫都有所體驗,他的臉上常常掛上笑容。他又愛所有的眾生,他希望將解脫之道帶給所有的人,好使他們都能夠享受到自由、快樂與平和。摩登伽女,阿難陀比丘的愛,是來自了解與解脫的。他這種愛不會像你那種愛,給你帶來痛苦和絕望。如果你是真的愛阿難陀比丘的話,你便會明白他的愛,而且更會讓他繼續生活在他選擇的解脫之中。假如你也知道怎樣像阿難陀比丘般去愛,你便不會再痛苦和感到絕望了。你的痛苦和絕望都是來自你欲私占阿難陀,這是一種自私的愛。」

  摩登伽女望著佛陀說:「但我怎樣才可以像阿難陀那樣愛?」

  那天之後,摩登伽女實已對阿難陀充滿愛意,每天都待在井邊,等候著看他一眼。

  佛陀慈和地對她說:「如果你是真的愛阿難陀比丘的話,你便會明白他的愛。你的痛苦和絕望都是來自你欲私占阿難陀,這是一種自私的愛。」

  「那就要在愛的同時,能保持著阿難陀比丘的快樂和你自己的快樂。阿難陀比丘就像一股清風,如果你把清風捉住,困在愛的牢獄裡,那清風很快便會散滅,而再沒有人可以受用它的清新涼快,就是你自己也不例外。摩登伽女,如果你愛阿難陀如你愛一股爽朗的清風一樣,你自己也會變作一抹涼風,那時你便可以把自己和別人的痛苦與壓力都一併消除。」

  「大師,請你教我怎樣才可以這樣去愛。」

  「你可以選擇阿難陀比丘的道路。你可以像阿難陀比丘那樣,過著平和喜悅的解脫生活,又將快樂帶給別人。你可以像他一樣,受戒為尼。」

  「但我是一個『不可接觸者』!我怎麼可以受戒呢?」

  「我們的僧團是沒有階級分別的,僧團里已經有幾個『不可接觸』的男眾受戒為比丘了。波斯匿王十分敬重的蘇利陀尊者,便是一個『不可接觸者』。如果你成為比丘尼的話,你將會是第一個『不可接觸者』比丘尼。你願意的話,我可以請契嬤尼師替你主持授戒儀式。」

  摩登伽女高興不已,立即伏在地上向佛陀求受比丘尼戒,佛陀把她交託契嬤尼師照顧。她們離去後,佛陀便望著阿難陀,然後對眾比丘宣說:

  「比丘們,阿難陀的戒願依然無染,但我希望你們要小心處理與外界的接觸和關係。如果你們常住專念中,你們便可以知道自己內里的起心動念和外界在發生的一切。越是早一點察覺問題,便越可以更有效地將問題處理。在日常生活中時刻行習專念,你們便能夠增長定力以應付必時之需。當你們的定力穩固時,你們的視線便會明朗清晰,處事也會得宜。定與慧是手牽手的,定慧互通,二而為一。

  「比丘們,年紀比你們大的女人,要待她們如姐如母,年紀比你們小的女子,要待她們如妹妹或女兒。不要讓對女色的吸引成為你們修行上的障礙。如有需要的話,在定功未夠深厚之前,儘量減少與女性接觸。與她們在一起時,只要說有關研習大道的話題。」

  比丘們都很高興地接受佛陀的指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