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死亡之謎
2024-10-01 15:17:59
作者: 李春平
張山虎死在下午下班時候。銷售科的人都下班了,張山虎 還沒回來。按照規定,每天出去送貨的三輪車和其他車輛,除 遠距離者外,都必須當天歸隊入庫。其他人都歸隊了,惟獨沒 見張山虎回來。張山虎是公司里的勞模,是個幹得多幹得快的 人,從來都是按時歸隊。這天例外,庫房保管在下班後等了一 個多小時,還沒見他人影。正在著急的時候,忽然一個員工說 他先前看到市郊的一條馬路上出了車禍,周圍站了許多圍觀群 眾,該不會是張山虎吧?到現場一看,果然就是張山虎。保管 就立即打電話通知李夢澤。這時,交警也才剛剛趕到,麻木的 群眾只顧看熱鬧去了,圍觀了很久才打電話報警。
張山虎死得不像張山虎了。他生前個頭很高大,足足的一 米八出頭。可死後好像短了一截。蜷曲在那裡,渾身是血。鮮 紅的面孔中,看得出幾分和藹與剛強。後腦部分噴滿了血,把頭髮都凝固在一起了。還有些白色的液狀物質,像是腦漿。張 山虎個子大,平時坐在那裡喜歡曉著二郎腿。死後也是蹺著二 郎腿,一隻腳搭在另一隻腳上面。這是他惟一保持的生前姿 態。這個輕鬆的姿態抒寫著他死時的痛苦。所不同的是其中一 只腳上的鞋子不見了。也許是汽車撞擊後,把鞋子撞掉了。不 遠處是他賴以生存的三輪車,已經完全變形地倒在路邊。三輪車上還印著醒目的標誌,那是李夢澤公司的名片。
李夢澤看著張山虎的樣子哭了。但他強忍著淚水,配合交警了解情況。肇事車輛早已不翼而飛,逃逸了。他在心裡對自 己說:一定要抓住肇事者。
面對這個無奈的事實,大家都在對肇事者進行譴責。李夢澤靈機一動,對羅燕妮說:「我得請你幫忙了。你能不能把你們新聞部的記者叫來,拍一個新聞今晚播出?」
羅燕妮答應試試,但時間來不及了,只能在正常新聞節目 後插播,作特殊情況處理。說著就給新聞部打電話,對方表示 同意,並馬上趕來了。李夢澤說,要請他們在新聞後面加上這樣幾句話:據悉,死者叫張山虎,是飲料公司職工,廠方正在尋找目擊證人,對於提供有效線索者,將給予五千元以上的重獎。同時公布聯繫電話和聯繫人。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李夢澤給了羅燕妮一萬元錢,讓她晚 上請記者們吃頓飯,或者把錢分別送給他們也行。羅燕妮覺得 這樣做不妥,她給他們錢更不合適。這就違犯新聞紀律了。李 夢澤說,反正你把這事負責到底,要保證新聞播出來,引起反 響。而且要有後續報導。羅燕妮給他說了電視台的內部情況, 說這事光找新聞部不行,還要總編室同意。李夢澤讓她專門給 總編室溝通一下。記者們拍完,羅燕妮就隨同他們一道回電視 台了。
據交警初步判斷,死者並不違反交通規則,他在自行車道 行駛。肇事車輛也是從正常的機動車輛的道上行駛的,兩者同 向而行。按理講,如果不是酒後開車或方向盤失靈,這種肇事 的可能性不大。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死者並不知道後面 有車,突然轉向,被後面上來的車輛撞擊。通常在這種情況
下,後面的車輛是來不及剎車的。問題在於,肇事車輛在接近 張山虎的三輪車時,車輪向外打了一下。似乎又有故意肇事的 賺疑。
聽了交警的判斷,李夢澤一臉茫然。
李夢澤沒有處理過這種事情,有些慌亂。他把所有的管理 人員都召集起來開會,研究後事的處理。大家的一致意見是 : 先把張山虎的屍體送到殯儀館保存起來,然後再通知死者家 屬。有關撫恤金及家屬撫養的問題待後研究。這些事都讓下屬 們去辦。李夢澤眼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配合交警找到目擊證 人,追査肇事者,把張山虎的死因搞清楚。
可是,又遇到了另一個問題,沒有人知道張山虎老家的住 址。在第一次招聘時,只登記了張山虎的身份證號碼及某縣某 鄉,很不具體。李夢澤馬上想到了劉小樣。劉小樣應當知道 的。於是,李夢澤就決定去找劉小樣。
要找劉小樣也需要勇氣。李夢澤知道,劉小樣還是有些愛 張山虎的。現在突然聽說他死了,那將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 她是覺得少了一個糾纏她的人,還是少了一個愛她的人?是大 悲還是大喜?李夢澤拿不準。但他可以肯定的是,對於羅達慶 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是個天大的喜訊,徹底消除了他的心 頭之患。他少了一個情敵,少了一個對手,少了一個在他的情 感生活中搗亂的人。甚至可以說,少了一個足可影響他的政治 前途、改變他的政治命運的人。想到羅達慶,李夢澤的腦子裡 便跳出了一條新思路:那麼,張山虎的死是否與羅達慶有關呢?
這當然只是一個大膽的想法。李夢澤堅信,這個想法並不 離奇,且有一定合理性。因為他看到過,在報端所披露的一些 腐敗案件中,有為了仕途掃清障礙,常務副市長去雇兇手殺市 長的。有為了了結一段情緣,縣長親手殺害身為銀行副行長的情人的。也有縣委書記跟公安局長共用一個情人、後來為爭風 吃瑭而大打出手的。凡此種種醜惡事件都在政界發生過,這些 敗類所製造出的荒誕、血腥和廝殺,遠遠超過了正常人的想 像。想到這裡,李夢澤少了些失去朋友的悲傷;那種揪心的疼 I 痛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怒火萬丈的憤怒。他下定決心要把張山虎的死因査個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