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30 22:20:25 作者: 周明河

  雙方就這樣劍拔弩張地對峙了三天,對於士氣低落的漢軍來說,這幾天相當難熬。元璋決定先靜觀其變,果然,到了第三天夜裡,陳友諒的左、右二金吾將軍a皆率所部來降。

  本書首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在此之前,陳友諒與屬下商量對策時,其右金吾將軍進言:「既然如今水戰不勝,想要出湖又很不容易,不如我等焚舟登陸,直趨鄱陽湖南部地區,以再圖發展。也可殺向吉安,在熊天瑞掩護下返回武昌!」

  左金吾將軍則道:「如今我部雖然數戰不利,但我部兵力甚眾,尚堪一戰。若繼續拼鬥下去,我部未必就會失敗,怎麼可以自焚船隻向敵人示弱呢?再說萬一舍舟登陸,敵人派步騎兵追殺,我部進退失據,性命都難保,還談什麼將來?」

  陳友諒猶豫了好一陣子,想到幾次交手下來,都是敗多勝少,再打下去,前景似乎很渺茫。他又悄悄詢問張定邊的意見,張定邊只得老實說道:「如今我部水師已喪失優勢,士氣有所不振,欲圖再戰,多有不利!而今且不如先保存實力,回武昌後再說。若從湖口突圍,那時勢必有一番惡鬥,家屬們恐怕會遭殃!不如我們做出從湖口突圍的架勢,轉而南向登陸,迅速向吉安挺進,那時敵人的步騎兵也來不及追趕!」

  陳友諒最後採納了右金吾將軍和張定邊的建議,要大家布置下去。

  左金吾將軍見狀,覺得大勢已去,於是率領部下偷偷來到元璋處請降;左金吾將軍帶走了約三萬人馬,還沒容陳友諒做出舉措防止同類事件發生,右金吾將軍因對前途越發沒有信心,也領著麾下的兩萬多人馬來到元璋處請降。此時,連同十餘萬傷殘士兵及二十萬家屬,陳部尚有不足四十萬眾。

  a 陳友諒國號為「大漢」,所以恢復的也是漢代的官銜,此處「金吾將軍」就是指他的親軍將領。

  兩員親信大將帶著皇帝的親軍先後投敵,這對陳部的打擊無疑是致命的,眾將已基本無心再戰了,都在偷偷考慮自己的後路。而且由於兩名金吾將軍把漢軍的轉進路線也告知了敵方,漢軍在兵力上又已大損,還帶著那麼多家屬,所以原有的計劃已經行不通了。

  一時之間,漢軍上下又陷入了焦慮和躊躇中,元璋見陳友諒久不出戰,便口述了一封極盡挖苦、諷刺之能事的書信,想要激怒他,內容如下:

  方今取天下之勢,同討夷狄,以安中國,是為上策;結怨中國,而後夷狄,是謂無策。

  曩者,公犯池州,吾不以為嫌,生還俘虜,將欲與公為約從之舉,各安一方,以俟天命,此吾之本心也。公失此計,乃先與我為仇,我是以破公江州,遂蹂蘄、黃、漢、沔之地,因舉龍興十一郡,奄為我有。

  今又不悔,復啟兵端,既困於洪都,兩敗於康山,殺其弟侄,殘其兵將,損數萬之命,無尺寸之功,此逆天理、悖人心之所致也!

  公乘尾大不掉之舟,頓兵敝甲,與吾相持,以公平日之狂暴,正當親決一戰,何徐徐隨後,若聽吾指揮者,無乃非丈夫乎?公早決之。

  看罷書信,陳友諒難掩狂怒之情,胸口一時間感覺有些梗塞,他當即撕毀書信,並扣留了使者。

  好在陳友諒的頭腦還保持著一絲清明,不斷提醒自己萬萬不可意氣用事。他轉念一想,不如將計就計,故作姿態,先做出決戰的架勢。為表決心,陳友諒在大營中豎起了金字大旗,來回巡視水寨,還命令將俘虜的朱部士卒一律處死!

  暗地裡,陳友諒則伺機部署突圍事宜,可是,如何突圍呢?這又令他及張定邊等人頗為躊躇,最後還是只能靜觀其變。

  元璋得知了漢軍方面的消息後,不僅沒有進行報復,還反其道而行之,不僅為被俘虜的漢軍士兵療傷,而且將他們一概釋放,並下令:「今後再俘虜敵軍,一律不要殺!」為了進一步收取人心、瓦解漢軍的鬥志,朱元璋還下令祭拜漢軍戰死的將士。

  時間就在對峙中一天天過去,這天,深諳水戰的俞通海突然向元璋建議道:「漢虜言戰而不戰,看來還是想突圍,我部應該扼住長江上流,因為湖水太淺,船隻容易擱淺,不利於阻止漢虜突圍!」

  劉基也建議道:「陳友諒恐怕還是會冒險突圍,這樣用船也快些,一旦得逞,他就無後顧之憂了。我部主力當移師湖口,到那裡守株待兔,等著陳友諒送上門來!」

  「那南面呢?」元璋問道。

  劉基捋了捋長須,笑道:「除繼續進行監視外,南面布置幾支騷擾部隊即可,若他真敢棄舟登岸,我部再行圍追堵截不遲!他那邊帶著家屬,跑不快的!」

  「先生想得周到,那就這樣辦吧!」元璋欣然道,「最後的時刻就要到了啊,如果陳友諒衝出湖去,那我部要斷行追擊,絕不給他以喘息之機!」

  陳友諒一看這個架勢,趕忙來向張定邊討主意,張定邊只是決絕道:「現在想全身而退肯定是不可能了,只能強行突圍,硬撞也要撞出一條血路來!」

  陳友諒不無悔意地說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啊,當初就不該帶這麼些家屬來,如今倒成了累贅!」他更後悔把他的阿嬌帶來了,竟真的讓她成了拖累楚霸王的「虞姬」。

  「事已至此,悔也無益,一切皆是天命!」張定邊以平靜的語氣說道,「此番我等若全然回到武昌,彼等必窮追攔截,我等須以巨艦載石後鑿沉,以封堵長江水道,為部署守城爭取時間為上!」

  朱家軍出湖口後,元璋即命常遇春、廖永忠等人率領水師橫截於湖面,張開羅網,迎候漢軍于歸路之上,又令一軍立柵欄於岸上,便於彼此呼應。

  朱家軍布防於湖口已經有五天了,但是陳友諒仍舊不敢出戰。於是元璋又命人寫了封信給陳友諒,這一次語氣緩和了許多,意在占據一種道義制高點,內容是:

  昨兵船對泊瀦磯,嘗遣使齎記事往,不睹使回,公度量何淺淺哉?大丈夫謀天下,何有深仇?

  夫辛卯以來,天下豪傑紛然並起,邇來中原英雄,興問罪之師,挾天子令諸侯,於是淫虐之徒,一掃而亡!公之湘陰劉亦懼而往,此公腹心人也,部下將自此往矣!

  江淮英雄,唯存吾與公耳,何乃自相吞併,公今戰亡弟侄、首將,又何怒焉!公之土地吾已得之,縱力驅殘兵來死城下,不可再得也。設使公僥倖逃還,亦宜修德,勿作欺人之寇,卻帝名而待真主,不然喪家滅姓,悔之晚矣!

  陳友諒看了元璋來信,深恨天命不在己,自古成王敗寇,將來青史上該怎麼書寫自己呢?他又怒又悔,也無心回復元璋。

  對於陳友諒的殘部,朱部已呈關門打狗之勢,勝券在握。此刻的元璋心情舒暢,逸興遄飛,於是他與博士夏煜等登臨送目於觀音閣。觀音閣是白蓮教活動的一個重要據點,因為投靠了小明王,所以元璋等人也在表面上接受了白蓮教的信仰和儀式,專程趕到這裡祭祀了一番。

  待到祭祀完畢,意興正濃的元璋特意題寫下了一首詩:

  一色山河兩國爭,是誰有福是誰傾。

  我來覓跡觀音閣,唯有蒼穹造化宏。

  抒情過後,元璋意氣彌壯,遣裨將率兵長驅湖廣蘄州及江西興國,不僅將兩地攻克,還繳獲了十餘艘大小船隻。

  自從四月份以來,陳家軍水師在鄱陽湖已經度過了上百天,攜帶的軍糧所剩無幾,為了緩解燃眉之急,陳友諒只得出動五百餘艘戰船,前往位於湖區北岸的都昌一帶搶糧。

  坐鎮洪都的朱文正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即派人到都昌一帶潛伏,伺機放火焚燒陳家軍的運糧船隻。結果陳友諒不僅糧食沒有弄到,船隻還被燒了不少,形勢愈加交困了。

  坐吃山空的日子是維持不了多久的,八月二十五日夜間,陳友諒找到達氏,拉著她的手說道:「阿嬌,剛才朕已經同定邊兄他們商議了,明天就要突圍!」

  達氏心裡一慌,有些不知所措的樣子,許久,她試著讓自己鎮靜下來,可作為一個弱女子,她的心還是不免突突地跳,如揣了一隻小兔子般。她下定了決心,撲入陳友諒懷裡道:「那上位,就讓我追隨在你身邊吧,生生死死我都跟你在一起!」

  「不行,太危險,你還是隨同家屬在後面吧!」陳友諒摟緊了她說道,「此番突圍必是一番死斗,朕把你帶在身邊不方便!」

  達氏不禁流下淚來,她還是堅持道:「那我躲在船艙里就行,絕不會給上位添麻煩!」

  陳友諒看到她可憐的模樣,頓起憐惜之心,也越發憎恨自己的無能,遂微笑著安慰道:「躲在船艙里也不行啊,一旦船隻受損嚴重,我們就得換船,那你說,我們如果帶著你,還方便嗎……阿嬌聽話,你就跟著羅復仁他們在後面就行,這一次我要親自去殺出一條血路來!放心,只要我陳友諒有一口氣,就絕不會丟棄大夥的,更不會丟棄你的!」

  「那我不管,我就跟在上位身邊!生死都在一處!」達氏心裡更多的其實還是恐懼,她最信服陳友諒一個人的力量。

  陳友諒一生最喜歡自比楚霸王,也每每自以為可以超越項羽,可是沒有想到,自己還是沒能衝破宿命,將來的青史上,難說不把自己視為「項羽第二」!無疑,阿嬌就是她的虞姬,垓下之圍時,虞姬為免拖累霸王而情願自戕,若是此時的阿嬌也上演那麼一出,自己是該高興還是悲傷呢?虞姬自戕了,所以霸王成功突圍了,可是如果虞姬沒有自戕呢?

  陳友諒不敢想下去了,無論如何他還是不願服輸,他既不能失去江山,也不能失去美人,只是竭力說服著他的阿嬌。兩個人相擁著、絮語著,直到半夜才睡去,這一晚真是既漫長,又短暫。

  次日,陳友諒醒來後,達氏也隨同起身伺候他穿衣。陳友諒發現達氏的眼睛紅腫著,看她疲倦的神情,陳友諒曉得她定然是一夜未眠,忙關切地問道:「你這樣怎麼行呢?今天可是非常的日子,快別胡思亂想了,趕緊再去睡一會兒吧!」

  待陳友諒穿好了衣服要出去時,達氏突然哀戚著說道:「上位放心,萬一被俘,我絕不會受辱的!」

  「好!」陳友諒舉了舉手上的寶劍道,「朕也告訴你,除非朕死,否則誰也別想俘虜朕的女人!」

  兩人最後訣別時,陳友諒給了她一把可以袖藏的精緻匕首,然後頭也不回地走了,留下一陣陣讓人悲感的秋風……

  二十六日這天,窮蹙已極的漢軍開始全力突圍,陳友諒親率前軍,張定邊統領後軍,家屬們大致處於中間位置。

  陳友諒首先選擇的突圍地點在湖口西面的南湖觜,但這裡是朱家軍重點設防的區域,漢軍前鋒在這裡遭到了朱家軍將士的有力阻擊,激戰了整個上午,漢軍一直未能突破。無奈之下,陳友諒又改去湖口方向突圍。

  元璋見狀,於是親自指揮諸將進行全力阻擊,雙方艦隊沒一會兒就緊緊地糾纏在了一起,拼命廝打著順水進入了長江。從中午又戰至黃昏,雙方仍然難解難分,船隊一直被衝到了涇江口,駐紮在那裡的朱家軍立刻發炮,予敵以迎頭痛擊。

  漢軍仍在做困獸之鬥,但面對朱家軍的強力封鎖與四面圍攻,情形不容樂觀。此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漢軍利用夜色突圍的概率還是很大的。然而,一件誰也沒有料到的偶發性大事卻臨頭了——夜幕時分,突然有一批降卒要求見元璋,他們聲稱「陳偽主已死」!

  元璋趕緊召見了他們,一名了解內情的陳友諒親兵稟告道:「……只因我們的大船受損嚴重,陳偽主便帶著我們十幾個人換乘小船,準備轉移到另一艘大船上。可就在這時,貴部突然朝我們萬箭齊發,流矢正巧射中了陳偽主的一隻眼睛,他當場被利箭貫穿頭顱而死!」

  元璋還有些疑問,道:「陳友諒英雄一世,為何這麼不小心呢?」

  那親兵答道:「近來陳偽主意氣甚是消沉,大約是太分神了,何況天色又很晚了,哪裡看得清!當然,也是貴部弓箭手神勇,我們一行十幾人大概就活了我一個!」

  「那屍體和首級呢?為什麼沒有帶來?」元璋高聲問道。

  那親兵忙跪下去說道:「只因當時小的心裡太慌,只顧著逃命了,小的不敢撒謊,陳偽主千真萬確已死,不信明公接下來看!」

  起初,元璋還有些將信將疑,但看漢軍的氣勢越發不振,元璋於是命人向全軍通傳了這條天大的喜訊,朱部將士聞之雀躍,於是殺敵益奮!就這樣,在徹夜的混戰中,朱家軍一舉生擒了大漢太子陳善、平章姚天祥等人,以及羅復仁和達氏等部分家屬。

  第二天,見大勢已去的陳漢平章陳榮、參政魯某、樞密使李才等大小官員,帶領全軍五萬餘人來降。只有太尉張定邊及楊丞相等人,乘夜以小舟裝著陳友諒的屍首及其子陳理,經過一番苦戰,在岳州張必先派出的援軍接應下,總算順利衝出了包圍圈,逃回了武昌。

  當初從武昌出發時,連將士帶百官和家屬約計六十萬之眾,可最終能夠回到武昌的卻只有區區五六萬人,一場史上空前未有的大水戰,就這樣以朱部的完勝落下了帷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