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首建大策
2024-09-30 21:59:24
作者: 周明河
兩天後是一個很不錯的日子,劉邦和蕭何商定把登壇拜大將軍之事放在這一天舉行。
當蕭何把這個激動人心的消息告知韓信時,韓信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等待這一天已太久,總以為自己還會一直等待下去。
從古至今,歷覽前賢,真未見到這麼年輕的英雄,姜太公、管仲、伍子胥、樂毅等都經歷過不少坎坷;只是到了今天,項羽卻是個例外,不得不感嘆時勢造英雄……
韓信竭力壓制自己內心的亢奮,在蕭何面前淡淡一笑,深深地鞠了一躬,但是渾身卻禁不住發抖,咬字都不太清楚:「蕭相國,謝您的提攜之恩!此生何以為報……我一定不辜負漢王與您……」
韓信還想再行大禮,蕭何連忙將他扶起:「如今該稱你為韓大將軍[3]了,任重道遠,一切就全拜託將軍了!」
兩個人的目光有力地交匯到了一處。
這天整個漢軍軍營好不熱鬧,諸將面帶喜色,心照不宣,人人都覺得大將軍的頭銜非自己莫屬。這也怪劉邦平日裡對他們每個人都太好、太親切了,以至於令大家產生錯覺,尤其是劉邦那幾個發小。神聖、莊嚴的壇場已經備好了,吃過早飯,威壯的號角聲響起,大家陸陸續續到校場上集合。半個時辰後,全軍整隊完畢,一陣震天的擂鼓聲響起。
衣冠莊重的漢王劉邦在諸位親近大臣和侍衛的簇擁下緩緩走上壇場。大家站定以後,劉邦先向全軍講了一番大道理以動員大家的鬥志:「誰若怕死,本王絕不強求……不過,誰要是不想拿回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那他就不是真正的男人!誰無父母妻兒,難道你們不想打回老家嗎……」眾將士山呼海嘯一般應和。
一將功成萬骨枯,韓信忍不住多看了幾眼這些憨實親切的兄弟,不知功成之日又有幾人能夠榮歸故里。想到這裡,韓信感到無比悵然。
「今天我們開設這個壇場,就是要推舉出一位能夠帶領大家打大仗、打勝仗的好統帥,真正的英雄是戰場上一刀一槍打出來的,不流汗不流血怎麼能叫英雄呢?希望你們都能在大將軍的帶領下成為真正的英雄……」最後劉邦才進入正題,「從今日起,見大將軍即如見本王,不服、不聽號令者,無論何人一律嚴懲不貸,都明白了嗎?」
「明——白!」全軍又山呼一般回應著。
「好!」劉邦擺了擺手要大家肅靜,「那麼有請我們的大將軍——韓信——上壇,接印信……」
話音甫一落,雄壯的號角、鼓聲響成一團,震盪著四周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的魂魄,這對韓信來說終生難忘。他的眼角當即有些濕潤。英氣勃發的韓信略微整理了一下裝束,手扶佩劍大步從容地向高壇走去。登上台階時,他的腳步是那樣紮實穩重、堅強有力,他高高地仰著頭,給每一個正在注視他的將士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其他本來自信滿滿的將領只得面面相覷,他們還沒有搞清楚漢王到底是什麼意思,有的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看錯了……他們看見一個有些陌生、膚色白皙的細挑高個兒登上高壇,那人單膝著地面向漢王,又雙手高舉著從漢王手中接過大將軍印信。當韓信神情肅穆、威風凜凜地面向眾人時,他們才不得不面對。全軍皆驚,爆發出了地動山搖的呼喊:「大將軍無敵!大將軍無敵!」
韓信表面上一派平和,禮畢,他簡單地介紹了一下自己,並著重向大家申明了賞罰軍規和軍紀。僅是初識,意氣風發的韓信便給人留下了有章有法、不落空言、值得信賴的印象。韓信治軍講求威嚴與仁愛並重,正是遵循了《尉繚子》中的教導:「不愛說其心者,不我用也;不嚴畏其心者,不我舉也。愛在下順,威在上立。愛故不二,威故不犯。故善將者,愛與威而已。」
這一來軍法也著實寬簡多了,全軍最後欣然散去。
劉邦請韓信上座。雖然蕭何極力推薦韓信,但他和韓信都還沒正面交談過,很好奇究竟什麼樣的人物令蕭何如此上心。
韓信剛一落座,劉邦便問道:「相國多次跟本王言及將軍智略,本王尤是上心,總想尋一個比較正式的機會向將軍細細討教。而今本王將全部精兵都交予將軍指揮,如此傾心待將軍,還望將軍如是待本王,咱們君臣之間還得敞開心胸、暢所欲言,呵呵……為今不知將軍何以助本王定天下呢?」
漢王能夠這樣放心任用自己的確令韓信非常感動,他再次行禮,既然漢王讓他敞開了說,他便開門見山地反問:「今大王若用末將東向以平定天下,豈不是說要與項王為敵?」
「那是自然,將軍說下去。」
「《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煩請大王想一想,論勇毅、強悍、意氣,您與項王比較何如?」
這話算是問到劉邦的心尖上了,他斂起嘴角的笑意,面色凝重、默然良久,缺乏底氣地說道:「本王都比不上項王啊!」
韓信定了定神,漢王夠坦誠,據蕭相國透露,張良先前就吃驚於漢王的領悟力,以為漢王「殆由天授」[4]。漢王的不拘小節、豪放大度令他頗為欣賞。此刻,韓信已經等不及要一吐多日來的深思熟慮。
韓信又上前向劉邦行禮,沒有就座便開始侃侃而談:「恕末將直言,大王您在這些方面不如項王,可是您也有諸多方面是項王不及的。末將曾經在項王身邊跟隨一段日子,對項王了解多矣,請先讓末將為大王分析一下項王的為人!」
「好,大將軍直言無妨!本王願洗耳恭聽。」
「依末將看來,項王勇力殆由天授,氣魄誠然非尋常人可比,項王為人陰晴不定,一旦發起怒來見者無不畏懼,惶惶然如羔羊見猛虎。這是項王的長處,亦是短處……」
「哦,大將軍何意?長處為何又是短處?」
「古語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項王因天生才氣絕人,故而自恃其私力、自逞其私智、自奮其私勇,凡征戰必親力親為,尤不能任用賢明之將,手下真正堪稱大將者無一。因此,項王亦不過徒逞匹夫之勇罷了……」鍾離眜有勇有謀,還是不錯的,但在韓信眼裡,他的智略還差得遠。
「呵呵,大將軍所言甚是,本王也曉得項王的弊症,故而獨獨不將他放在眼裡……」
韓信生怕自己的話劉邦會聽不懂,故而講得儘量通俗明白:「項王待人亦恭敬慈愛,言語嘔嘔,其情殷切;人有疾病,他便黯然下淚,甚至親自給人家餵食,謂心赤誠也。然而等到有人立了功當受賞封爵時,印璽揣在項王懷裡都磨得光禿了,他還不願意賜予人家,如此本末倒置之舉,可見項王終究只是婦人之仁……」
「哈哈!講得好啊,講得好!大將軍快接著說。」劉邦聽得確實很有滋味,他一面命人趕緊為韓信添茶水,一面習慣性地將兩腿伸到了桌子上,不拘小節如此。
韓信忍住沒有發笑,興致勃勃地繼續說下去:「項王今日雖以武力臣服諸侯而霸天下,可是他不居關中而都彭城,這是他失策。而且他還有悖義帝之約,分封諸王時專講感情親疏,致使很多諸侯對他心懷不滿,大王您便是最大的受害者……而且項王還開了一個不好的頭,他逐義帝於江南,此種不忠不義之行使各諸侯紛紛效尤,驅逐舊主而自己稱王,大失人心。尤其項王迷信暴力,專事蹂躪生民,其所過之地百姓無不怨恨,眾人不敢反抗只不過是懾於一時威勢罷了……而今日項王視而不見,末將願請大王拭目,山東不日將大亂,項王難以招架、無以收拾……」
「極是,極是!」
「項王名雖為霸,實失天下之心,因此可謂其強亦弱,其眾亦寡……今大王誠能反其道而行之:任天下武勇智謀之士,以仁義號令天下,倡仁義、收人心,則何所不誅?何賊不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則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順應士心,則何所不散?三位新立侯王本皆秦將,帶領關中子弟浴血拼殺已有數年,其間無數關中子弟命喪黃泉,三王又欺騙其眾降於諸侯,至新安,項王以詐坑殺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三王得脫,關中父兄怨此三人,莫不痛入骨髓。而今他們只不過是仗著楚國的威勢才得以稱王,而秦民對他們沒有一絲愛戴……」
「三本亦本王所深恨也!實在欺本王太甚!」劉邦附和。
「想當初大王您初入武關(進關中)時,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秦民無不想要大王您來做他們的王。按照先前的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這也是每個關中百姓都知道的事情。而最後大王受脅迫入主漢中,秦地民眾無不為大王抱不平。而今只要您舉兵而東,三秦必可傳檄而定也……」
「好,好,好啊!本王明白了!」劉邦當即站起來向著韓信走去,也沒藏著掖著,「真不愧是本王的大將軍啊,本王之股肱!實不相瞞,若不是蕭相國一意向本王推舉將軍,本王得天下可真沒什麼指望……我與大將軍真是相見太晚,相見太晚啊!」
「承蒙大王錯愛,理雖如此,我輩亦當努力!」
「嗯!本王相信相國的眼光,也相信自己的眼光,大將軍,你且放手去干,本王會全力支持你!」
劉邦一時間興奮得有些忘乎所以,他重重地拍了一下韓信的肩膀,發現韓信的衣衫有些破舊,先前因為韓信披著一件碩大的披風才沒有人留意裡面的衣服。那時正是物力緊張的年月,數十萬人一下子擠到漢中,又要加強戰備,自然各方面用度都得節省。劉邦乾脆把自己身上穿著的這一身給脫了下來,遞予韓信:「做本王的大將軍可不能寒酸,看咱倆身量差不多,大將軍就收下吧!」
見漢王如此關懷自己,韓信感動之餘免不得推辭,可是劉邦硬要塞給他,還要他當場換上這套新衣服。韓信推辭不過就利索地換上了,這下的確精神多了。
打那以後,劉邦時不時將自己的馬車讓給韓信。那時戰馬稀缺,套車的只能是牛(漢王是例外),將軍一律騎馬而行,只是有時候騎在馬上時間長了實在勞累,做了大將軍的韓信一時軍務繁忙,漢王都看在眼裡。有的時候,劉邦還會分出一些自己的豐盛餐食命人呈送給韓信,劉邦確是非常愛重自己的大將軍。而這一切也令憔悴、疲乏卻又充實的韓信感激備至,他慶幸自己最終得遇明主,於是把顧慮都暫時拋到腦後去了。
這一天飯後,韓信向劉邦仔細地談了一些關於北出關中的具體設想,劉邦自然毫無異議,只等著來自前線的好消息。
「願將章邯首級獻於大王!」韓信終究還是忍不住說出了這句過於自負的話,誰讓他的投桃報李之心比任何人都來得強烈呢。
後來,韓信對漢軍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整編,從中挑選出了一支約三萬人的精銳之師。此外,還建立了一支約有千人的特別行動隊,專管各地的情報收集和傳遞,由韓信親自領導。正像先前跟蕭何說過的那樣,韓信要在漢軍中建立一支強大的騎兵(奇兵)部隊以滿足出關之戰。由於漢中、巴蜀的實際情況較為複雜,這支騎兵部隊還比較弱小,只有大約兩千人,但是他們一定會派上大用場。好在章邯的力量也不算強,只要使用得當,兩千人足矣。
最後,劉邦不失時機地挑選了兩個女子送給韓信,韓信並未多想,直接將她們分送給了手下叫申龍、甘陽的兩名勇士,這是他從萬軍中精心挑選出來的親信護衛郎官,正如當年項羽帳下的自己。這兩位都是話語不多、表情木訥,卻膽大心細、忠誠可靠的人,尤其是有勇有力。韓信帳下自然另有一批參謀人員,除了軍事,也幫著他打理各種事務。
一切均已布置妥帖,韓信認真聽取了眾人的意見。
七月[5]流火,人心稍定,八月天氣更是涼爽了不少,一場大戰在即。整訓多日的漢軍箭在弦上,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