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抉擇
2024-09-29 14:04:39
作者: 一景之月
耿瓛雙眼開始泛起了紅光,似乎自己這麼一番安排,朱棣必死無疑一般。
但楊文卻說出了不同的看法,他沉聲道:「大帥,依我看燕王這麼做,並非是徹底放棄了北平,北平城池堅固,曹國公的兵馬尚未在德州,一時半會趕不到北平,況且五十萬大軍,行軍速度可想而知,燕王這麼做,就是看準了曹國公五十萬大軍來不及攻打北平,所以才幹如此大膽,兵行險招,親自率領五萬兵馬來攻打永平府。」
說道這兒,楊文掃了一眼耿瓛,見他連連點頭,才繼續大著膽子道:「燕王這是想趁著曹國公的五十萬大軍來到北平之前,先行一舉解決了我們這一路人馬,這樣一來,北平便去了後顧之憂,然後在集中兵馬對付曹國公?」
「嗯,楊將軍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這個時候,燕王敢不顧北平安危,全力攻打永平府只怕是有了此意啊?」 耿瓛嘆了聲道。
楊文又道:「只是末將看來,咱們雖然剛剛占領了永平府,但根基維穩,況且,我軍將士有八萬之多,永平府城小,兵多反而擺不開,若是在城中迎戰燕王只怕諸多不便啊?」
耿瓛的目光黯然了不少,望著楊文奇道:「依楊將軍之言,我等該如何迎戰燕王呢?」
這楊文在朱元璋一朝,一直是個默默無聞的中下級武將,朱元璋大肆誅殺有功之臣後,胡惟庸案,藍玉案,剷除了大批功臣,造成了軍事人才的匱乏至,洪武末年,開國功臣「存者唯(長興侯耿)炳文及武定侯郭英二人」。為了彌補軍職的空缺,朱元璋不得不提拔中下級軍官,楊文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得到晉升,成為執掌方面的統兵主帥。洪武二十六年二月,楊文以右軍都督僉事之職出任海運總兵,奉命「率京衛將士運糧往遼東」。
在此之前,開國功臣靖海侯吳禎、延安侯唐勝宗、舳艫侯朱壽等人都曾「總舟師」由登、萊轉運糧餉物資到遼東,以後「歲以為常」,足見朝廷對此事的重視。這次楊文擔任海運總兵,這是他第一次以主帥身份執行軍務,意義非同尋常,這意味著他已經擁有「執掌方面」的權力了。楊文不負朝廷重託,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洪武二十六年七月,他被提升為左都督,此後被朱元璋移兵奉議等處多次平叛,幫助朱元璋平定了都康、向武、南丹等地,功勞甚大,此後一直奉命鎮守遼東。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朱元璋病重,這位兢兢業業的開國之君此時並沒有減少對北部邊防問題的擔憂。為了防止蒙古部落在他死後趁虛而入,他臨終前對北部邊防作了最後的安排。他發了三道敕諭,一份發給燕王朱棣,一份發給武定侯郭英,另一份就發給了左軍都督楊文。他命令「楊文從燕王(朱)棣,武定侯郭英從遼王(朱)植,備御開平,俱聽燕王節制」,多次追隨燕王出兵塞北,對燕王的行軍布陣,極為熟悉。
聽耿瓛詢問,楊文道:「依末將之見,燕王兵力不足五萬,我等有八萬兵馬,不如我等在城外列陣,背城一戰,只需好生布陣,挫敗燕王也不是絕無可能?」
吳高聽了冷笑聲,道:「楊將軍此言差異?那燕王兵馬雖不足吳王,可多事騎兵,來去無蹤,塞北連韃子都不是其對手,我等若是擺開陣勢,背水一戰,聲勢的確足夠下人,可燕王這此來,儼然是昔日的楚霸王巨鹿一戰,若是我等守不住,豈不是進退不得,到時燕王趁機攻下永平府,我等該退往何處?再者,朝廷五十萬大軍已經在趕往北平的途中,只要我們能拖一日,便是給朝廷,給曹國公多了一日攻打北平的機會,勝算也就大了一分!所以本侯以為還是據城而守為妙。」
楊文看了一眼耿瓛,見皺著眉頭沒坑聲,顯然是還沒動心,便道:「侯爺之言也是極有道理,只是我等有八萬大軍,未必就怕了燕王,何況咱們擁有永平府,後方給及充足,以逸待勞,打敗燕王也不是不可啊?」
耿瓛思索了一番,只覺得兩人的建議都不錯,既然如此,不如做兩手準備,想了便道:「兩位將軍不必爭了,本帥已經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