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武則天傳奇> 第七十二回夢裡恩情誰人雪上加霜登高跌重方顯眾生百態

第七十二回夢裡恩情誰人雪上加霜登高跌重方顯眾生百態

2024-09-29 12:04:02 作者: 暮淺安

  明崇儼事件的第二年春,太子李賢隨二聖游少室山,一家三口看起來其樂融融。可是,一回到東都洛陽,武則天就開始「摘瓜」了。

  太子本來在長安監國,武后命他隨駕洛陽,李賢以為武則天要害死他,因此遲遲不肯動身,整天胡思亂想。果然,這次他前往東都真就出了大事。他這副心中有鬼神情不寧的樣子,當然逃不過武則天的眼睛。她又傷心又怨恨:我的親生兒子竟然懷疑我!竟然對我有這麼深的敵意!你怎麼不想想你的太子之位是誰給你的?一旦登基翅膀硬了,那還得了!

  其間,太子做了什麼史書上沒有記載,但是永隆元年(680年)八月,武后卻突然使人告太子賢謀反。高宗只好命令中書侍郎薛元超、黃門侍郎裴炎與御史大夫高智周等詳查太子賢謀反事件。

  這場東宮大搜捕,令太子賢和東宮學者們猝不及防。

  不多時,眾人在東宮馬坊里搜出了驚人的物證——「甲冑數百領」!

  藏這幾百套甲冑幹什麼?難道李賢要謀反?

  這時候,孌童趙道生在審訊中招認:是太子讓他帶人去殺的明崇儼!

  這也許是事實,也許是酷刑之下的「自白」。這個疑點,永遠也搞不清了。但這個罪,對太子來說並不太嚴重,不過就是唆使殺人。

  

  比較嚴重的——幾百領甲冑從何而來?

  如果藏盔甲是事實,那武則天就不是小題大做。按照唐律,嚴禁個人與單位私藏武器,甲冑也在禁止之列。包括府兵,平時都不能存有武器,武器全部存於兵器庫,出征打仗時再發給。冷兵器時代,誰要是藏個大刀長矛什麼的,猶如現在民間私藏飛機大炮,那是相當危險的。《擅興律》規定,百姓私藏盔甲一領,判徒刑一年半;若私藏三領,就處死。

  這次在東宮一下搜出幾百領盔甲,李賢是無論如何也洗不清的。

  後世有人懷疑這些盔甲是武則天栽贓陷害,畢竟這種事武則天也不是沒幹過。但栽贓多半是偷偷塞入龍袍、印璽、文告這類小玩意兒。而現在的這幾百領盔甲,用一隊兵卒也得搬一陣子,這種大張旗鼓的栽贓如何掩人耳目?

  當然,藏盔甲不等於就是謀逆,但說你謀逆,你是無法辯解的,不謀逆你藏盔甲幹什麼?

  殺人、謀反,人證、物證全在。按照大唐法律和宮中的家法,「太子不德與庶子謀嫡並棄之」。

  病重的高宗得知李賢殺人、謀反的事,幾乎承不住這個打擊。他偏愛這個聰明機智、身體強壯的兒子,由李賢接替他的皇位,他死也能瞑目了。他怎麼也想不明白,好好的孩子怎麼會出了這種事?

  武后看著重病的李治,也有些遲慮,但還是堅定地說:「作為人子竟然想暗害父母,這種事情天地都不能容得!大義滅親,古有明訓,怎麼能夠赦免!」高宗以為皇后要處死太子,激動地說:「但,賢兒是你的兒子啊!」武后知道了丈夫的意思後說:「詔書我已派人起草了,他不再是太子……」武后說到這裡幾乎哽咽,「從小咱們那麼愛他,賺了個謀反的結果,現在不加懲罰,以後會怎麼樣?後世又怎樣看待我們?」

  永隆元年(680年)八月,李賢被廢為庶人,幽禁於宮中。又把從太子賢宮中搜出來的盔甲在洛陽天津橋南公開焚毀,向天下證明太子賢並沒有受冤屈。

  武則天對李賢的這個處理,被後世有些史家激烈抨擊,說是「居心狠忍」。從人倫之常來看,當然可以這樣說,但此事涉及的是古代的「政治正確」,武則天這樣做,不僅在那個時代有她的法理依據,而且與今日很時髦的「程序正義」也很吻合。況且,接班人不合格就搞掉,這種事情還罕見嗎?如果他很傻很天真,那麼後果就會很嚴重。

  李賢的那些狐群狗黨,一個也沒跑得了,全部伏誅。最先被拉出問斬的,是李賢曾非常寵愛的趙道生,東宮的相關官員們也受到不等的處分。

  前面說到的那個只知哄太子開心的劉訥言,他的《俳諧集》在這次查抄中被搜出,高宗翻閱過後,大怒。這個不盡責的劉老師,因此被打發到振州(今海南三亞)面朝大海反省去了。

  負責注釋《後漢書》的左庶子張大安,以阿附太子罪被貶為普州(今四川安岳縣)刺史。

  高政,也就是給李賢痛說長孫家史的那個。他向李賢散布謠言,鼓動他仇視皇后,罪不容誅,但造謠蠱惑畢竟不犯死罪;而且他是長孫無忌的外甥,還是高士廉的孫子。高宗念及這雙重的親戚關係,就饒了他,把他交給他父親高真行去教育。然而,這事的結果讓李治大吃一驚。在政治高壓之下,有的臣僚為了避禍,實在是反應過度。

  高政他老爸高真行是負責保衛宮禁的左衛將軍,很受信任。現在家中出了這麼個逆子,真是又恨又怕,竟然和幾個親族一起,動用家法把高政給殺死了!而且殺得特別慘烈:高政剛進門,高真行把早已準備好的佩刀刺進喉嚨,因他在左衛將軍,刀法一定很好;高政的伯父、戶部侍郎高審行又把佩刀刺入他的腹部;高政痛得哀號不止,堂兄高璇便用佩刀砍下他的頭,然後把屍首拋到路上。只能說,極端的專制足以泯滅人性!

  這應該不是高宗的本意,高宗聽了這件事很生氣,認為做得太過分,把高真行貶為睦州(今浙江淳安縣)刺史,高審行貶為渝州(今重慶市)刺史。

  其他的東宮屬官,可能是由於罪責不大,皆免罪,各複本職。中書侍郎兼太子左庶子薛元超反戈一擊,及時投靠了武后,留住了烏紗冠帽,

  因為太子謀反之事受牽連的大概十多人。那些未獲罪的太子宮屬官們,個個高興得手舞足蹈,唯有李義琰心情不好,因自責而泫然泣下。他深悔未能引導太子走正道,又沒能瞞得住武后,以致李賢垮台,武后專權的局面仍將繼續下去。

  為緩和一下氣氛,也是安慰病重的高宗,武后上表免除了杞王李上金和鄱陽王李素節的罪行,以上金為沔州刺史,素節為岳州史。(李上金是後宮楊氏所生,封杞王,後因犯罪被免官,禁於澧州。李素節是蕭淑妃生,幼時為高宗喜愛封雍王,後淑妃失寵,被貶為申州刺史,降封鄱陽郡王,軟禁於袁州。)義陽、宣城二公主曾被武后指婚給翊衛,也被放於外地。武后也請高宗下詔召回,封給官職。如此一做,議論稍為平息。

  後來在永淳二年(683年),也就是高宗去世的那年,李賢又被遷至遙遠的巴州(今四川巴中市)幽禁。

  走的時候,太子妃和三個兒子也隨行,一家人行裝簡陋,衣衫破舊,僕人們的裝束就更狼狽了。以至於新太子李顯心中不忍,上表請求,每年春秋由官府發一點兒衣服給他們一家,以示照顧。昨日鮮衣怒馬,望之若仙;今日鶉衣百結,不及匹夫。

  從此,這個聰明機智、滿可繼位的李賢,再也沒能離開那悶熱潮濕的地方。直到他三十二歲死在那裡。

  嗣聖元年(684年),武后三易年號,嗣聖元年改為文明元年,文明元年又改號為光宅元年。這一年,高宗駕崩,中宗李顯繼位不久就被武后廢黜,另立幼子睿宗李旦。睿宗柔弱形同傀儡,武后自此完全把持朝政。

  睿宗即位初,武后派左金吾將軍丘神勣前去校檢廢太子李賢的宅第,李賢在流放地自盡。武則天得知後,大為驚駭,斥責丘神勣誤會了自己的意思。於是,貶丘神勣為疊州刺史。但根據兩《唐書》記載,李賢之死很可能出於武后的懿旨,這又成了一樁扯不清的官司。李賢死後,武后下旨以親王禮在流放地下葬。

  幾天後,在宮城南側的顯福門進行了李賢的舉哀儀式,文武百官排列於顯福門左右兩側,以三聲低泣和三聲大哭撫慰死者的在天之靈。朝臣們遙想當年太子賢英武的儀態和不羈的微笑,已經是模糊不清了。儀式只是儀式而已,死者不在洛陽宮城,被葬埋於巴州荒涼的黃土之下,與追悼者本來就各處一界了。

  神龍元年(705年),武后駕崩,中宗李顯重新繼位。唐中宗念及兄弟之情,第二年重開墓室,將李賢的遺體遷回長安,以親王禮陪葬於高宗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經歷了這麼多年的分別,這對父子、母子,該是怎樣的惆悵呢?如果真能地下有知,大概雙方都會後悔曾經的舉動吧。公元712年,李賢遺孀房氏病故,唐睿宗下旨追贈李賢為「章懷太子」,房氏為「章懷太子妃」,合葬於太子墓。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