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武則天傳奇> 第四十九回莫名其妙長孫謀反驚天動地孫武大戰

第四十九回莫名其妙長孫謀反驚天動地孫武大戰

2024-09-29 12:02:54 作者: 暮淺安

  不過李義府倒霉是後話了,在當時,李義府和許敬宗等政壇新星正熠熠生輝。武則天不會忘,養狗是為了抓獵物,這個獵物,就是最強敵人——長孫無忌。

  

  自從武則天立為皇后,長孫無忌好像就銷聲匿跡了,他幹什麼呢?

  他可能是想韜光養晦,便開始干起了兼職——修國史去了。

  武則天整頓朝臣的日子,也是長孫無忌潛心修國史的日子。從武則天當上皇后到顯慶四年(659年)四月,他一共編寫了武德、貞觀《兩朝國史》八十卷,梁、陳、周、齊、隋《五代史志》三十卷和《顯慶新禮》一百三十卷。唐朝建立了史館,開創了宰相領銜修史的傳統。有唐一朝一共修了八部正史,占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

  需要說明一下,李治和武則天去洛陽巡遊這一年,長孫無忌也在埋頭修國史,因為他們壓根就沒帶他出去玩。

  武則天從洛陽回京後,一直在尋找機會除掉長孫無忌。

  顯慶四年(659年)四月,她終於找到了機會。但在機會來臨之前,她建議李治對宰相班子進行了重組,重組的宰相班子一共有六位:太尉長孫無忌(仍是首席宰相)、司空李勣、太子太師于志寧、侍中辛茂將、中書令許敬宗和黃門侍郎許圉師。

  但是,長孫無忌畢竟是皇帝的舅父,又做了三十年的宰相,權傾朝野,威震天下。要扳倒他,需要慎之又慎。武則天是一個果斷的人,但是她並不急躁。在需要耐心的時候,她非常有耐心。

  動手整治當朝宰相,這得需要一個充分的理由。以這個理由為突破口,武則天的行動才名正言順,動起手來才會又快又准又狠。那麼,突破口在哪裡呢?

  長孫無忌老謀深算老奸巨猾,他的把柄可不是那麼好抓的。不用急,當初王皇后怎麼倒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不久,韋季方案發生了。

  顯慶四年(659年)四月,洛陽人李奉節控告太子洗馬(太子宮掌管文件圖書資料的官)韋季方、監察御吏李巢有搞朋黨之嫌,搞朋黨就是意欲謀反。高宗令許敬宗和辛茂將審理此案。

  這本來是一個很小的案子,可許敬宗是怎麼審案的呢?他大搞逼供,嚴刑拷打韋季方和李巢,讓他們招供自己結交的權貴是誰。另一方面,許敬宗暗示這兩個人,只要他們供出長孫無忌,事情就好辦了。可是韋季方是個老實人,他哪裡敢誣告國舅啊,堅決不承認。最後,韋季方受不了刑訊逼供,想去撞牆一死了之。

  但是,他連死的權利都沒有,又被救活了。而且自殺可幫了許敬宗的大忙,他解釋道:韋季方是長孫無忌的門生,他們一起陷害忠臣,伺機謀反。韋季方是怕把背後的人挖出來,才選擇自殺的。韋季方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百口難辯,只好任由許敬宗擺布。

  搞定了韋季方,許敬宗馬上向唐高宗匯報案情進展。他說,案子已經調查出眉目來了,韋季方的問題不是簡單的結黨營私,這裡面涉及一個陰謀,他是想和長孫無忌合謀,上下勾結,陷害忠臣和貴戚,試圖謀反。現在,韋季方看到陰謀敗露,只好畏罪自殺。

  許敬宗在台前蹦得歡,其實他體現的是武則天的心愿。因為在做這件事情之前,他肯定和武則天通過氣,武則天也會教他如此這般。

  試想,如果沒有武則天的打氣,他許敬宗敢向三朝元老、國舅、太尉長孫無忌下手嗎?看看這迅猛的手段,完全可以揭露一個問題:長孫無忌被整治的過程,史書中一次未涉及武則天,就是說她和高宗、長孫氏的特殊關係,她絕不能讓高宗知悉她的參與。長孫氏的最後倒台,是因其陰謀作亂,要奪取唐朝皇權,只能是這個大罪才能讓他倒台。而長孫氏也用這個莫須有的罪名誣謅過多起大臣「謀反」,武則天是在以牙還牙。

  長孫無忌是如何在武則天幕後指揮下,被一步步推上斷頭台的,唐高宗是如何一步步被逼著同意處置他的舅父長孫無忌的?

  唐高宗聽了匯報之後,他怎麼反應的呢?

  據《資治通鑑》記載,他說了這麼一句話,非常有意思:「舅為小人所間,小生疑阻則有之,何至於反?」唐高宗並沒有質疑長孫無忌是否應該被牽扯進這個案子裡,甚至也沒有深究長孫無忌怎麼會腦子進水,和幾個小小的文官謀反。他只是說:舅父被小人挑撥離間,心裡對我有猜疑是可能的,怎麼至於到謀反這一步呢?

  許敬宗馬上就說:「臣始末推究,反狀已露,陛下猶以為疑,恐非社稷之福。」他說陛下您怎麼可以再懷疑呢,這就是謀反啊!

  唐高宗聽了以後長嘆一聲,眼淚隨之滾滾而下,說:「真是家門不幸啊,親戚間屢有異志。往年高陽公主與房遺愛謀反,現在連老舅也謀反了,我還有什麼臉面見天下之人啊!如果舅父謀反之事是真的,讓我怎麼辦啊?」

  許敬宗見高宗思想動搖了,馬上順著他的思路上奏:「房遺愛只是個乳臭小兒,與一個女子謀反,成得氣候嗎?長孫無忌就不同了,以前他與先帝謀取天下,天下人都佩服他的謀略智慧。他做宰相三十年,天下人都懼怕他的威勢。如果他哪一天陰謀發動造了反,陛下派誰去能抵擋得了呢?今天幸虧老天有眼,天上老君顯靈,因為審理一個小案子,卻審出了大奸大惡之人的陰謀來,這真是天下之大幸啊!臣害怕長孫無忌知道韋季方自殺的事,狗急跳牆,鋌而走險發動叛亂。他舉手一呼,眾惡雲集,那可就成了宗廟社稷的大禍患了!臣昔年未見宇文化及和他的父親宇文述為隋煬帝信任,結成兒女姻親,委以朝政。宇文述死後,禁軍歸宇文化及統領。一夜之間在江都作亂,先殺死不附和他的人,臣的家就是那時被他毀了的。於是,連大臣蘇威、裴矩等都急忙服從。等天黎明時分,隋朝江山就垮了。這是不久前才發生的事,望陛下快快決定啊!」

  高宗聽說後,心裡慌亂無主意了,只得令他再細緻查一查。

  許敬宗明白好飯要趁熱吃的道理,第二天,馬上又來回奏。

  他說,我昨天連夜審理這個案子,發現比我想的還要嚴重。原來以為只涉及長孫無忌一個人,現在才發現,這是一個牽連若干大臣的大陰謀。他上下翻飛三寸不爛之舌,侃侃而談:

  「我昨天回去提審韋季方,我問他,說長孫無忌是當朝國舅,皇帝與先皇都對他那麼信任,他為什麼要謀反呢?韋季方說,這事開始也不是長孫無忌的意思,是韓瑗在挑撥他。韓瑗曾經對長孫無忌說,當年您和王皇后的舅父柳奭以及褚遂良三人合謀立李忠做太子,現在李忠已經被廢,皇上也不信任您了,您還不早做打算啊?長孫無忌一聽,有道理啊,於是就日夜和這些大臣策劃謀反。都和誰策劃呢?韓瑗、褚遂良、來濟、柳奭,還有于志寧。看來,這不是長孫無忌一個人的事情,幾乎所有的元老大臣都和這個案子有牽連。」

  許敬宗見高宗相信長孫無忌謀反,只是因為他是國舅而不忍心處治。趕緊又奏:「薄昭,是文帝的舅父,文帝由代王做了皇帝,薄昭立有大功。後來他犯罪,只是由於殺了人,文帝讓百官穿上素服,哭著殺了他。到今天下人無不讚頌漢文帝是明君。而長孫無忌不念兩朝對他的大恩,竟然謀奪社稷,他的罪惡怎麼能同薄昭同日而語呢。所幸其奸惡之狀自己暴露了出來,逆賊自然而然地服刑,陛下還疑慮什麼呢?還不早做決斷!」

  聽了這話,李治長嘆一聲,又一次潸然淚下,說:「舅若果爾,朕決不忍殺之。若殺之,天下將謂朕何!後世將謂朕何!」我舅父就算謀反,我也絕對不能殺他。我要是殺了他,天下人會怎麼議論我?子孫萬代將怎麼議論我啊?會說我和親戚不能和睦相處啊!這事就到此為止吧。

  很多史學家說,這是李治在假意表演,屬於得了便宜賣乖。不過,如果你站在他那個位置,高處不勝寒,孤苦伶仃,你也會不知所措的,因為別人都在演戲。儘管他不傻,但很多時候他根本分不清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他又不是沒被忽悠過,看看他身邊的皇后就知道了。

  一看李治已經初步接受了謀反這個「事實」,許敬宗趕緊搜腸刮肚,再加把力、再添點柴,勸他大義滅親,不能存婦人之仁:「古人都說了:『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安危之機,間不容髮。長孫無忌是當今的奸雄,是王莽、司馬懿之類的壞人啊!陛下稍有一點耽擱,臣怕變亂馬上在陛下身邊發生!後悔可就來不及了啊!」

  許敬宗的苦口良藥非常見效,李治終於咬咬牙,下決心處置這件事。

  不知道這個許敬宗是不是特別有演講天賦,反正李治在他的逼真生動、聲色俱厲的口水中,已經七魂沒了六魄,竟然沒有親自審問長孫無忌,就下詔削去他太尉的官職,奪了他的封邑,將其貶為揚州都督,外放到黔州(今四川彭水縣)安置。不過,唐高宗說了,長孫無忌畢竟是他的親舅父,不忍心看他受苦,仍享受正一品官員待遇。

  本來,這個莫名其妙、捕風捉影的案子到這兒就該結了,可是歷史發生了更撲朔迷離的變化:李治一反常態,要深度挖掘。也許他短路的大腦終於反應過來,感覺到有哪裡不對勁了。

  三個月之後,唐高宗下令讓李勣、許敬宗等宰相進一步追查長孫無忌謀反案。許敬宗接旨後,派中書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去錄長孫無忌的口供。

  袁公瑜是怎樣「錄」口供的呢?他完全歪曲了高宗想探明真相的意思,直接對長孫無忌說,皇上對您不放心,您還是自我了斷吧,省得我再費一把力氣。長孫無忌見大勢已去,長嘆一聲,就地自殺了,享年六十二歲。然後他再回去復命,說長孫無忌自感罪孽深重,對不起皇上,自我了斷了。

  一代名臣,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兩朝首席宰相,就這樣憋憋屈屈地死了。他死得很不甘心,但他無力回天。

  長孫無忌是否是賢臣,後世一直在爭論。

  關於這個問題,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李世民當皇帝時,他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不僅幫李世民打下江山,還竭力輔佐朝政,搞好建設,大力舉賢納才,把貞觀之治推向了歷史頂峰。可是,李治當皇帝時,他位高權重,干涉朝政,架空皇帝,結黨大臣,排除異己,陷害忠良,貪污納賄,謀取私利。

  長孫無忌一死,他的親屬也受到牽連。隨後,在武則天的指揮下,唐高宗又對他們進行了徹底的清掃。

  兒子長孫沖和長孫詮先被除名,後被杖殺。這兩人的妻子分別是長樂公主和新城公主,她們都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嫡親女兒,也就是李治的親妹妹。其中長樂公主被貶放到嶺南,新城公主被貶放到雟(xī)州(今四川越西縣)。

  長孫詮被殺時,他的外甥——也是韓瑗的姨侄——趙持滿擔任涼州(今甘肅武威市)刺史,他文韜武略,勇武過人,許敬宗擔心他起兵造反,竟然誣陷他是長孫無忌的同謀,將他召至京師處斬,並暴屍於城外。

  表弟、太常卿高履行(長孫無忌的舅父高士廉之子,東陽公主的丈夫)先被貶為洪州都督,後又被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縣)刺史。當年,長孫無忌的父親去世,年幼的無忌兄妹被同父異母的哥哥趕出家門,是舅父高士廉收留了他們。因此,高履行和長孫無忌名分上雖然是表兄弟,但實際比親兄弟還親。

  他的堂兄、工部尚書長孫祥被貶為荊州都督府長史。另一位堂弟長孫恩被流放到嶺南,後下令處死,但他僥倖逃命,又流放到檀州(今北京密雲縣)。長孫祥流放後,曾經給長孫無忌寫過一封信,事情告發後,他當即被絞死。

  長孫無忌謀反既然是因為前太子李忠被廢引起的,梁王李忠也就順帶著被牽連進來。顯慶四年七月,李忠被廢為庶人,安置在黔州原來廢太子李承乾的故宅里。

  辦完了這一切,李治又下詔將韓瑗和柳奭處斬,但韓瑗已死,行刑者開棺驗屍後才作罷。除此之外,長孫、韓、柳三家近親都被流放到嶺南為奴。

  與此同時,李治還將中立派于志寧貶為榮州刺史,他被貶時已是七十二歲高齡了。

  死去一年的褚遂良也未倖免於難,他被削掉了死後追封的官爵,兩個兒子彥甫、彥沖被流放愛州,在流放途中被殺死。

  對了,這裡還漏掉了一個人,他就是兩年前被貶為台州刺史的來濟,雖然他未被牽扯到長孫無忌謀反案中來,但因為他反對過武則天,第二年照樣被貶了,他被貶為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一帶)刺史。兩年之後,突厥來犯時,他戰死沙場,以身殉國。最後,他靈柩還鄉,被朝廷追封為楚州(今江蘇淮安市)都督。在所有反對武則天的前朝舊臣中,他的下場算是好的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