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渡江北伐項家軍

2024-09-29 11:52:53 作者: 朱宏

  項羽得英布、取棠邑,攻瓜步、得戰船。兩月內,將九個窪地營寨周圍的柵欄全部修葺合攏,將為兩三萬大軍籌集的糧草陸續備齊,將大江渡口瓜步戍守的秦軍全部剷除,收繳的幾十艘戰船在江邊一字排開。此時,項羽方感覺,「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了,便果斷地派季布帶領十名護衛,過江給主帥項梁報信,約定三日後,請項梁率「江東子弟」大部隊,以及召平所率舊部殿後的幾百人,前來「九連山」大營駐紮。

  項梁接報,喜不自勝,高興地感到,侄兒項羽真是成長迅速,及此便已堪當大任矣!

  是日,項羽從江北「九連山」邊江面,登上最大的戰船,帶領船隊直駛江乘的渡口,執手迎接主帥項梁登船,率領起義軍全部渡江。

  再說項梁這邊,自項羽率領先鋒軍渡江之後,他一直在精心謀劃大部隊整體渡江的辦法:一兩個月內,營造足夠的舟船,藉以渡江。楚國自古水網密布,發展造船業較早,且楚民駕舟經驗豐富。戰國初年就組建起了一支攻伐敵國的強大舟師水軍。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 年),楚康王首次派出舟師在巢湖水域(今安徽舒城一帶)攻伐吳國。此後楚平王又先後於公元前525 年、公元前523 年、公元前518 年三次組織大規模的舟師攻打吳國和濮國。在公元前525 年的一次水戰中,吳、楚雙方都出動了大批戰艦,在長江下游今安徽裕溪口一帶江面上展開了激烈的決戰,結果吳國舟師戰敗。此役不僅證明了楚國舟師的強大,而且也顯示了其造船的實力。在楚與吳多次水上較量中,楚國勝多敗少,表明楚國的戰船具有航速較高、性能較好、結構牢固、戰用裝置先進以及戰鬥能力強等優勢。楚人建造的戰船,有「大翼」「小翼」「突冒」「樓船」「橋舡」等多種類型。不過,這次項梁所面對的是比吳國更加強悍的秦國,秦軍已將江面上的舟船全部清繳,少量臨時找來的小船已渡項羽所率的先鋒軍過江,所以項梁面臨著短期造出一批數量足夠的戰船的艱巨任務。他發動了「八千江東子弟兵」中所有的工匠,加上雇來的木工、油工(刷桐油)、器工,不分晝夜地趕工趕料。終於在五十多天裡,造出了幾十艘「大翼」「小翼」「突冒」,為大部隊渡江做好了準備。

  此刻,項梁看見項羽從江北帶來了從秦軍手裡繳獲的幾十艘戰船,不由喜出望外,隨即向大部隊發出了登船渡江的總命令。

  他慷慨激昂地對眾義軍說:「吾父臨終前曾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如今,我侄兒項羽已在江北建好了大營,囤積了糧草和兵器。只要我們渡過大江去,報仇雪恥的時機就在眼前了。兄弟們,上船!渡江!」

  在船上,項羽向叔父項梁稟報了先頭部隊渡江兩個月來的所作所為:紮營、消滅戍守的秦軍;探望劉莊主、征糧、招兵買馬以及棠邑、瓜步之戰的經過;還有九連山安營紮寨、厲兵秣馬的等等情況。

  項梁對項羽的戰績和用兵甚是滿意,說:「賢侄如此獨當一面,堪當大將軍之任也。」

  項羽躬身抱拳道:「皆為叔父多年栽培、教導有方。」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項梁感慨道:「賢侄定能把起義軍的『楚』字大旗高高擎起,建項家軍,復楚國業,大道之行,大任擔當焉。」

  項梁、項羽率九百義軍乘船直接繞過「青沙」洲頭,直插叉江北岸灘頭登上「九連山」。再令季布在兩日內,率後續部隊陸續跟進,安全渡江。季布領命而去。

  項梁、項羽所率九百人,登岸後策馬奔馳半個時辰,來到「九連山」最高的山頭。項梁站在山頂上,環顧四周,冬日下,黑松林蒼翠欲滴,松濤聲在耳畔陣陣迴響。項梁對項羽深有感觸地說:「此處連綿不斷的丘陵窪地,適宜將士安紮營寨、操練陣法,真乃屯兵的好地方!」項羽點頭稱是,道:「此地營帳雖已初成,四面布防,也已停當,但起義軍剛起事不久,建制不夠規範,戰鬥力有待提高。望叔父詔令,利用『九連山』的有利地形,將起義軍整編肅紀,方能高舉義旗,滅秦復楚。」項梁頻頻點頭,以表讚許。嗣後幾日,季布率全部義軍乘戰船渡江,劈波斬浪,日夜兼程、一鼓作氣,不到兩日,大軍全部會聚於「九連山」營地。

  一天,項梁攜項羽登「九連山」遠望。項梁讓項羽面向北望去,並問:「看見了什麼?」項羽答:「可見棠邑山巒起伏。」

  項梁再問:「棠邑後面,可見什麼?」項羽回答:「微見廣陵雲山霧罩。」項梁轉向西一指,繼續問:「廣陵後,轉向西遠眺,可見何地界?」項羽回答:「天地六合,混沌一片。」項梁正色道:「侄兒雖剛勇、仁義,但胸無大計且目光短淺。難道沒有看見咸陽城中,宮廷樓台巍然聳立;禁軍鐵騎戒備森嚴?難道忘了『那個人,我可以取代他』的豪言?」項羽聞聽此言,不由面紅耳赤、熱血沸騰,便回答:「國讎家恨,侄兒須臾不敢忘懷。然,力有餘而心不足,不知如何戰勝暴秦的虎狼之師!」項梁凜然道:「心裡想著咸陽的仇敵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手中握著為父多年來教授孩兒的兵法秘籍。大丈夫便自當有大志向,以秦制秦,何難不克。即使我輩馬革裹屍,戰死疆場,孩兒也當前赴後繼,蕩平天下!」聽了叔父的話,項羽始知,對付秦軍的虎狼之師,既要有視死如歸的決心和鐵的紀律,更需要師秦以制秦的謀略和兵法秘籍。

  各路大軍會聚「九連山」大營後,項梁擇一吉日攜項羽威風凜凜地登上了那座剛剛搭起的「升旗台」。台上已備牛、羊、豬三牲祭品;瓜、果、稻、黍、稽等供品。定好時辰,按楚國祭祀禮儀進行祭祀:項梁跪於牌位前,雙手托樽:「祖先在上,天、地、百神在看。今項氏後人於此,山川顯形,諸神庇靈。保佑光復項家軍,重振項世家族威名。眾義軍,伐無道,誅暴虐,報家仇,雪國恨,亡暴秦,復楚國。」

  待項羽等項家後人一一祭拜、行禮、起誓畢,眾人皆歃血為盟。項梁取出一面有「項家軍」金絲繡大字的錦旗,鄭重交於項羽道:「從今日開始,我義軍便以『項家軍』為名,打『項』字義旗!我項家將門世家,忠心報國,如今重整旗鼓,聞名天下的『項家軍』又回來了!家父臨終有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我誓率領眾將士,光復大楚故國,解三楚民生之倒懸。」

  項羽接過大旗,轉身面對眾將,慷慨激昂道:「昔之嬴政,驅虎狼滅六國,修阿房封泰山,自詡功蓋三皇,權過五帝,號稱始皇,以圖萬世。坑先賢大儒,焚百家經書,收民間之兵,鑄十二金人。修長城,征天下役夫,母之失子,妻之失夫,弟之失兄,兒之失父,餓殍遍野,悲號慟哭。凡此罪孽,傾黃河之水,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焚天下之松,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

  神人共憤,天地不容。及之二世,賦稅繁雜,無不用極;吏治混沌,賞罰不明;暴斂無度,綱常不紀;百姓悲苦,人心叛離,天人共憤,八方起兵。陳勝反秦,稱王復楚,振臂一呼,聚者如雲。

  然秦軍勢大,寡不敵眾,陳勝兵敗。我今於此山巔,立項家軍旗,起兵出征,為誅暴秦。秦將王翦,弒吾祖父,滅我大楚。秦有虎狼之師,吾有國讎家恨。汝等起義,拋妻棄子,沙場浴血,拯百姓於水火,復大楚於今日。吾今明誓: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言畢,項羽親手升起「項家軍」大旗。全體義軍振臂高呼:「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剪除暴秦,死而無憾!」聲震山谷,久久不絕。

  大江之濱,「九連山」頂,一面大旗迎風招展,眾將士肅立,令秦軍聞風喪膽的「項家軍」自此集結。「項」字旗下,項羽分授各部軍士銜職。車、騎、步、駑、戰船士等部,分別由項莊、項聲、項他、項襄、虞子期、龍且、季布等人率領。從此,這「九連山」上的義軍,被百姓稱作「項家軍」。正是這支從「九連山」

  崛起的「項家軍」,此後跟隨項羽,出生入死,克敵制勝,最終消滅了秦軍勁旅。

  眾義軍聚在「九連山」上,「項家軍」的大旗之下,一場恢宏的歷史大劇,也由此拉開了新的一幕。

  項羽自把祖傳兵法由劉莊主處取回,便日夜溫習研讀,前期已經用它訓練了義軍的先鋒隊伍。此刻,便進一步在整支義軍隊伍中推廣。

  兵法云: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馳或張。熟讀兵法的項羽在排兵布陣的訓練上,自有其獨到的主張,那就是要求楚軍從熟悉號令系統的鈴、金、鼓、旗四種開始,軍令如山,令行禁止。「鈴」代表將帥下達的口頭命令。「金」則表示退,輕敲為止戰,重敲則退兵。「鼓」為攻,一聲一步,若連續不絕則表示衝鋒交戰。「旗」為方向,右則右趨,左則左趨。「奇兵」則與對應的正軍號令相反。而敲鼓時「奇兵」也有相對應的行動,如一次鼓聲可能暗示他們向右移動。在這些號令之外,項家軍還給不同的部,設計了不同顏色的領巾,以作識別。這也是每個軍士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

  為了保證每個士兵都達到可以實戰的標準,實戰演練中,項梁,項伯、項羽、項莊、龍且、季布、虞子期等各帶一隊人馬,排列陣形,對抗演練。一時間,「霸王山」各個小山頭上,人聲鼎沸;各個山窪里,馬蹄聲、鼓聲陣陣。平條、滾邊、鋸齒狀;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旌旗迎風招展。什麼車懸陣、雁行陣、環形花蛇陣、鋒矢陣、偃月陣、魚鱗陣,陣陣有招。項梁熟知兵法,見招拆招;項羽以兵賦形,出其不意,借招過招;龍且則是招招變化,猶如二龍戲珠,跌宕騰挪。

  正是在這種接近實戰的嚴酷標準之下,項羽將項家軍打造成了可以橫掃秦軍的最為強大的部隊。正是有了以上種種訓練的基礎,義軍才談得上組合隊形,打造出了項家獨創的「九龍八卦」

  陣法。

  此陣法是軍隊雙方交戰時配置兵力的方式,也是士兵作戰時不同的排列組合。在戰場上,隨著敵情、地形、氣候等種種因素的變化,士兵的排列組合就需要按照具體情況來變換,不同的排列組合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陣」。

  以八陣為例,有天、地、風、雲、飛龍、翔鳥、虎翼、蛇蟠八陣;有金、木、水、火、土、天、地、人八陣;不管陣形如何複雜,其基本構成不外方、圓、曲、直、銳五種狀態。就其作用:方形陣用於集結部隊;圓形陣用於保存力量,抵抗外力進攻;雁行(尖狀)用於突擊敵人;衡軛(長形散開)用於分割包圍敵人;鉤形,左右翼彎曲如鉤,便於改變陣形,迂迴包抄;數陣,密集部隊不被分散;疏陣,用於擴大陣地;彎月(扇面形)用於殲滅敵人等等。

  項羽設九龍八卦陣於「九連山」之北端,面積約一萬平方米。

  陣形按照周文王八卦方位圖設計,包括群英、長蛇、臥龍、十面埋伏等。設在中間的八角攢尖式八卦亭,也叫發令台。隨著挺立於發令台上將軍令旗的前後擺動,台下操練兵士的喊聲此起彼伏:「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聲震寰宇、氣吞江河之勢,令觀者無不膽寒。以乾坤天地為母,以水火陰陽為基,以風雷鼓動,以山澤成形,終於九龍八卦陣練成。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