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新婚項羽勇舉義

2024-09-29 11:52:40 作者: 朱宏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虞姬自采藕落水,被項羽所救之後,便對項羽多了幾分牽掛和依戀。只要項羽幾天不到虞府來串門,虞姬便坐臥不安,吃不下也睡不香。這一切皆被哥哥虞子期看在眼裡。一日,項梁到虞府給虞太公問安,子期便將項羽與虞姬情投意合的情況,告訴了項梁。項梁聞聽自是喜不自勝,他早就覺得項羽和虞姬真乃天生的一對、地配的一雙。於是,借給虞太公問安之時,為他們鄭重其事地提了親。沒想到,此事也正合虞太公之意。於是,張羅闔府上下準備嫁妝,要為項羽和虞姬這對新人完婚。項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國的貴族,可謂門當戶對,一拍即合。

  那日,項梁請來先生,擇了個黃道吉日,就於項府內張燈結彩、遍貼喜字,熱熱鬧鬧地辦起了喜事。就在披紅掛彩的新郎官項羽,騎一匹通體雪白的高頭大馬,領著一頂八抬大轎,一路吹吹打打,將虞姬迎進項府之時,有眼尖的人看見遠遠飛來一隻大大的翠鳥,於是,指給大家看。待眾人抬頭觀望時,立刻就被那自由翱翔的美麗身姿吸引住了,吹嗩吶的滑了音;敲鑼打鼓的也不由停住了手。有人說,那是一隻鳳;也有人說,那是一隻凰。

  最後,項梁告訴大家,那是一隻成年的蒼鸞。蒼鸞在天空盤旋了一周之後,收攏翅膀棲息在梧桐巷口那棵百年的老梧桐樹上,歡快地鳴叫著,久久不願離去。像是要給眾人道喜;又像是深情地祝福項、虞兩家,從此結為秦晉之好。

  婚禮上,項梁以義父的身份,客串了「主持人」「證婚人」,且贏得婚宴之上滿堂喝彩。自此之後,項梁在會稽郡的吳中索性大展身手,郡里凡有大事小情都請他去主持。於是,他在主持的過程中,暗中用兵法之道來部署、組織賓客和青年,以達到廣聚天下義士,東山再起、報仇雪恨的目的。虞姬嫁給項羽之後不久,秦始皇駕崩,秦二世胡亥即位,由於秦二世的暴政,二世元年(公元前209 年)7 月,便暴發了陳勝、吳廣大澤鄉的起義。

  由於項梁有楚國貴族血統又兼自身能力出眾,深受吳中豪族擁護。項梁也利用主持祭祀等重大事項的機會,韜光養晦,積蓄力量,樹立項家的威望,廣納義士、武士、死士,暗中謀劃反秦復楚的大計。凡此一舉一動,皆被項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每遇坊間不平之事,總學著叔父,勇敢地挺身而出,不畏強暴,主持正義。久而久之,便也得到了吳中子弟的尊敬。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事的消息傳到江南會稽郡後,正在會稽隱居的項梁、項羽叔侄也甚為鼓舞。

  原來,項氏叔侄暗地準備的反暴抗秦的勢力,已如乾柴集薪,只等那不期而遇的一點火星,便要呈現燎原之勢。所以,一旦陳勝大澤鄉起義的消息傳來,項梁就敏銳地感覺到了起兵復仇的機會來了,當天就將侄兒項羽等幾個親信召集起來,密謀商議,伺機而動。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 年)九月,陳勝王率軍攻占陳郡的消息再傳到會稽,項梁得知消息後,更是按捺不住,即刻便召集項氏族人親友聚集商議。

  項梁對眾人說:「秦二世篡權奪位的謀逆之事,已經昭然若揭,他再怎麼也是團不住了。且為修陵築宮狂征暴斂,肆虐無道,使百姓苦不堪言。陳勝王率眾揭竿而起,斬殺秦軍,攻占數縣。

  現在,義軍聲勢浩大,四面出擊,攻城略地,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天下豪傑紛紛響應。我們項家世代將門,為楚名臣,豈能落後於他人!當早謀對策。」

  項羽也說:「叔父言之有理,國讎家恨,我們項氏一族,須臾不敢忘記,當下,正是響應陳王起兵伐秦之時,事不宜遲,我看是越早越好!」

  項梁又說:「其實,很早以前我就想起事抗秦,光復大楚河山,重振我項家基業,目前可謂正逢其時。但如要起事,須要得力者相助方可事半功倍。」

  項羽接道:「這個自然。我看叔父廣交義士,已在吳中這裡,暗地訓練數百死士,單等號令一下,他們即可趕到。諸位可再推薦一些英雄豪傑,以壯大我復楚之根本。」

  項梁聞聽項羽所言,立刻茅塞頓開,說:「侄兒的話讓我深受啟發,我素與吳中『二季』相交頗厚。季氏兄弟原是北方曲阿人氏,因犯事南下,避難吳中。兄季布,弟季心,均為忠肝義膽、勇猛善戰之士。季布為殷通副將,季心卻游於四方,身無所定。

  此外,季布異父同母弟丁固,原為北方薛縣人氏,不但武藝高強,更以忠義聞名。明日我便請他們前來相助。」

  當時,項氏族人項莊等均在座,項莊分別舉薦了常邑人龍且和伊廬人鍾離昧。項莊告訴大家說:「龍且、鍾離昧兩人,均為大將之才。鍾氏今也在殷通屬下任將。」項梁聞之大喜,待議事完畢,便立刻派遣諸族人分頭行動,於明日天亮,即前往各處,聯絡英雄豪傑前來會合。

  數日後,會稽郡守殷通將一封請柬派人送了過來。項梁展開來看,只有寥寥十個字:懇請項梁前往郡衙一敘。

  項梁閱畢,頓覺心中疑惑,不禁暗思:我與太守殷通素無來往,他今為何派人送來請柬?莫非自己策划起事的意圖已經泄露,太守此請是暗藏殺機,來者不善?

  項羽在一旁,也取過請柬細觀,便立刻體會到了叔父心中猶豫不決的為難之處,於是便寬慰叔父說:「想這麼多幹什麼?既是太守請柬相請,想來也不會有什麼嫁禍之事,叔父儘管壯膽而行,見機行事吧,家中侄兒自會暗中伺機守護。」項梁認為項羽說得有理,於是決定第二天動身前往郡署,面見殷通太守。

  第二天早晨,項梁起了個大早,意欲出其不意,占據主動。

  殷通沒料到項梁會來得這麼早,接到守門士卒的通報,急忙趕至郡署大門外相迎。相互寒暄,互致問候,太守對項梁說:「久聞項公賢名,今日得見,果然儀表堂堂,氣度不凡,真是幸會,幸會!」項梁見太守這般殷勤,心中的不安稍減,於是謙恭地說道:「太守是這一方的民之父母,早該來拜見。今日得見,果然幸甚!

  幸甚!」殷通聞聽,也不多言。即刻便將項梁引進客廳,雙方剛一坐定,太守就屏退左右和屬下,他湊近項梁悄聲說:「近聞項公,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聚集賢能,蠢蠢欲動!是否屬實啊?」

  殷通說話的聲音雖然不大,但項梁聽罷,卻是陡然一驚。項梁一時愣住了,不知道如何回復太守的問話,更不知道此時是該走還是該留,甚至覺得客廳外埋伏的刀斧手,只等太守一個示意,就破門而入,將自己拿下。

  就在項梁六神無主,緊張得手心冒汗之時,卻聽見太守「哈哈」大笑起來。須臾,太守斂住笑,說:「項公不必緊張,我殷通絕無惡意,只是有一事不明,要請教項公。」

  項梁此刻總算回過神來,穩住心態問:「太守既有事要問詢草民,何故妄言草民的所作所為?草民一向遵紀守法,謹小慎微,太守難道不知?」

  殷通聽了項梁的話,先是搖頭,後又點頭,項梁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所措。雙方一時間,都陷入了沉默。

  片刻過後,殷通終於打破僵局,說:「常言道『打開天窗說亮話』,我今天請項公來,是因為接到報告:陳勝在蘄縣造反,天下從者甚眾,已經連攻下數城。我想請教項公,對此有何高見呢?」

  項梁心知殷通是在拿話拭探自己,便說:「陳勝起事,天下皆聞,我當然知道。只是眾英豪紛紛響應,北方大亂,尚未波及會稽,我們項氏自是謹守族規,無非備戰備荒耳,以不變應萬變吧。」

  殷通見項梁心存謹慎,不敢妄言,便知道是因為自己乃秦廷命官的原因。眼下只能由自己來捅破這層「窗戶紙」了。於是直截了當地說:「如今天下皆已反秦,此乃蒼天亡秦之時,我雖秦廷命官,此時也不想再『為他人做嫁衣』,也想舉江南全郡二十六縣之地,起兵伐秦,誅無道,順天意,求自保,圖自立。」

  聽得此言,項梁方知太守此請的真實意圖,心裡懸著的那塊大石頭總算落了地。便回應說:「識時務者為俊傑,太守既然圖變求存,那麼一定深思熟慮,謀劃若定!」

  殷通迫不及待地說:「兵法云:『先發者制人,後發者制於人。』鄙人認為事不宜遲,需速舉會稽全郡二十六縣之兵,北向伐秦。只是當下缺將少帥,難以成事。」

  其實,對於殷通,項梁是頗知其底細的。殷通原是秦人,未發達時在秦國極不得志。楚國昌平君為秦相時,殷通投其門下為食客,因善於投機取巧,故甚得昌平君信任,日後才漸漸發達。

  後來,昌平君被秦王疏遠,後又被逐出秦廷。殷通見昌平君此時已無甚大用,遂又對昌平君落井下石,暗地上書秦王,謊稱昌平君身在秦國而心在楚地。秦王見殷通此說,便將昌平君逐出秦國,而對殷通信任有加。秦王平定三楚後,獨獨看中殷通,故又將江南會稽一郡之地全付於他,殷通從此走馬上任會稽郡。此事細末原委,殷通原以為別人不知,但昌平君在秦國失意返楚後,與楚將項燕共事幾年,相談之時,又豈能不說,故殷通之為人,也深為項梁所知。

  殷通停了停,喝了一口清茶,見項梁不答話,便接著說:「在下素聞項公乃將門世家,如能得公相助,則大事可成矣。」

  項梁聽罷,一面心裡盤算,一面對殷通虛與委蛇地說:「大人慾順應大勢,起義舉事,乃草民之幸,但此事非同小可,不是一般人相助就能辦成的。梁雖本地人,但在吳地勢單力薄,恐有負於閣下重託。但我聽說吳中有位桓楚,素有將軍之才,且能力過人,人緣又好,人脈又廣,如能得到他的相助,則大事可成。

  只是桓楚前些年觸犯秦律,眼下正亡命於水澤,君欲舉事,宜速將其找來。」

  殷通聞聽,急問:「桓公現在何處?」

  項梁答道:「舍侄項籍素與桓楚交厚,雖然人們都不知桓楚現避何處,但舍侄卻知道。」

  殷通又問:「尊侄現在何處?」

  項梁答道:「項籍現正在家中。如君允許,我明日帶他一起到這裡來,你親自詢問他,一定可以得到滿意的答案。」殷通聞聽項梁所說,感覺成事有望,不由喜出望外,立刻喚人設宴,款待項梁。

  當天夜晚,項梁從會稽郡中平安回到家裡,看項羽等人已經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便立刻將他們召集到一起,對他們說:「殷通此次請我去議事,竟然是要叛秦舉事,請我等相助。回來的路上,我思索再三,覺得殷通無非一介庸吏,首鼠兩端,今欲用我反秦,無非識時務、求自保、圖自立。吳中百姓早有除掉此官之心,只是苦於未有機會下手。今日殷通召我於郡署,言其明日要見項籍,莫如我們趁此機會舉事,斬殺此人,號令吳中,則大事可成!」

  項羽等人皆點頭稱可行!於是,項梁密囑項莊等,暗率武士把守會稽郡署的各要害通道,項莊等自然是依計行事,各處安排妥當。

  翌日早晨,項梁、項羽皆內裹甲冑前往郡署。不承想,守門侍衛攔住,只許項梁一人入內。項梁隻身來到郡署前廳,對坐在上首的殷通說:「我現在已將侄子項籍帶來,現正在門外等候,你可以親自問他桓楚的下落,此後便可派人前去聯絡。得到此人,大事可成!」

  殷通聞言,急忙傳令:「速請項籍進見!」

  項羽隨即入內,佯裝參見。殷通見項羽生得人高馬大,且腰佩寶劍,氣宇軒昂,威風凜凜,心中早有幾分慌亂,仍故作鎮定地問:「壯士可是項籍?」項羽上前一大步回稟:「正是!」

  這邊,項梁見項羽已跨到殷通跟前,即刻向項羽示意。項羽心中明白,頓時再跨一步上前,趁殷通不備,一劍便將其首級斬了下來。

  郡署衛士見項梁、項羽叔侄斬殺了殷通,一時驚得手足無措,少數不要命的衛士,還持刀上前來捉拿項羽。項羽則面無懼色,奮勇向前,揮動手中祖傳的「軒轅劍」,東拼西殺,南刺北搠,片刻工夫,竟將郡內近百衛士砍倒。面對通身沾血、威武不屈的項羽,剩下的軍士,皆紛紛拜伏於地,磕頭求饒了。

  這時,郡府的左右副手季布、鍾離昧兩員大將也來到前廳,見項羽竟將太守首級斬下,便拉開架勢,持劍相向,與項羽針鋒相對,眼看短兵相接,一觸即發!

  項梁見狀,挺身而出,歷數殷通首鼠兩端的醜惡嘴臉,又亮明項氏家族反秦興楚的大義之舉,立即贏得了季布、鍾離昧等眾將的響應。鍾離昧思索再三,掛劍離去。其他諸位偏將,紛紛言明,願與項將軍共舉事。尤其是季布,本就與項梁熟稔,立刻表明,願歸項氏麾下。郡中其他軍士,見郡守已經身首異處;且郡署中大小將領皆已傾向項公,於是,放下手中劍戟,也不再做無謂的抵抗。

  項梁見此,便趁熱打鐵,左手掣著殷通首級,右手舉起郡守大印,高聲對眾人說:「殷通不義,意欲謀反,現已被我等誅殺。

  郡守一職,今由我項某權且暫代,如有不服者,皆如此頭!」

  這時,忽聞外面喊聲又起,項梁叱問:「是何人在此喧譁?」

  季布回道:「定是郡署內還有部分官兵不明就裡,尚在抵抗。

  讓我前去安撫之。」項梁應允。

  季布去後,門外喊聲漸漸平息。突然,項莊等領兵破門而入,但見那項羽持劍立於項梁身旁,兩人皆威風凜凜,猶如天神降臨。

  於是,單膝下跪,稟報曰:「外圍秦卒,皆被制服,並無一兵一卒逃遁!」

  項梁、項羽便知會稽郡已經得手,於是高喊:「會稽郡府,今已被項氏收復,何人還敢違抗?」

  郡府餘眾見項氏軍士裡應外合,內斬郡守殷通,外圍又被項莊等制服,於是皆惶恐地匍匐於地,心悅誠服地說:「我等皆願聽命於項將軍也!」

  項梁聽言,隨即便當眾頒布了政令:一、領會稽郡守兼御史之職;二、命項羽為副將,統領兵馬;三、張榜安民,列舉秦二世殺兄篡權、築宮修陵、大興土木、橫徵暴斂的罪行,舉兵反秦,再舉興大楚的義旗,並號召四方豪傑及官吏前來相助。

  項梁自領郡守之職以後,一面迅速召集各路死士前來郡中聚集;一面昭告吳中軍民,已將前會稽秦府太守殷通斬殺,殷太守所判冤獄冤案,一律開釋;所收苛捐雜稅一律免除。郡內百姓看了告示,奔走相告,無不歡欣鼓舞。四方豪傑及官吏前來相助的也是絡繹不絕,幾日內,從者數以千計。

  接著,項梁又令項羽等,分頭到會稽下屬二十六縣招兵買馬。

  令項羽等萬萬沒有料到的是,青壯年前來投軍者,竟然很快就達到了三萬之眾。考慮到後勤保障,項羽不得不忍痛割愛,從中精挑細選出精兵八千,稱作「江東八千子弟兵」,統一由項羽親自率領,操練兵法,厲兵秣馬。

  項梁在親自檢閱了項羽率領的八千子弟兵後,甚為滿意。便命令其前往下屬諸縣,剿滅秦軍官兵,安撫當地百姓。所到之處,自然是受到民眾的熱烈歡迎。有兩個縣的百姓,一聽說項將軍率領「子弟兵」到來,更是踴躍響應,衝破秦軍官兵的阻撓,奮力打開城門,項羽一馬當先領軍殺入,兵不血刃就攻取了縣城。如此,不滿一月的時間,會稽郡二十六縣已全部脫離秦朝的統治。

  一月來,項梁一直在會稽郡署集眾商議討秦大計,對前來投奔之各路英雄豪傑,也均視其才學能力之大小,分配官職,獎勤罰懶,任人唯賢。斷案無不講證據,行政無不有禮有節,可圈可點,很好地安撫了郡縣子民,維護了一方平安。然而,有一天,偏偏就有一人匆匆前來,當堂討要說法。項梁耐心地詢問其緣由,這人說:我在當地素有名望,但在項郡守這裡,卻未得到一官半職,心裡實在不服,我今日要向項太守討要說法。項梁翻看了舊日的卷宗,於是當眾回答他說:「本官從來量才是舉。有名無實或有才而不能盡職者,都不能為我所用。你還記得那一次,我曾讓你主持一個喪事,結果你辦事不利,故不能用你任職。難道還要我拿這舊日的卷宗給你看嗎?」此人聞聽,知道自己前番的醜行已經記錄在冊,不禁羞愧而退。眾人見項梁用人如此量才是舉,皆敬服。一月過後,項梁見會稽漸漸安定下來,於是準備十一月初渡江北伐。

  其時,龍且、季布等,向項梁建議說:「古人云:綱舉而目張。今會稽郡雖初得安定,但氣勢尚不足以震懾四方,是謂綱已舉而目未張也。今占得會籍一郡,需抓緊時間養精蓄銳,積極準備,單等時機到來,便可向北挺進,渡江伐秦。誠能如此,則綱舉而目張矣。」

  項梁說:「諸位所言甚為有理,我也正有此意。」於是,命令項羽加緊訓練士卒,排兵布陣,隨時準備渡江北伐。同時,派人打探北方的消息,尋找戰機。

  一日,項梁、項羽叔侄正與項莊、龍且、季布等在郡署議事,忽探子來報,張楚國陳王遣使從江北過江前來求見。

  這陳王使者名曰召平,乃周朝開國君王周文王之子召公奭之後,原籍廣陵,年近五旬,中等身材,外表精明利落,溫敦儒雅。

  召平出身於廣陵,原為大秦帝國侯爵,地位頗高,人稱召平侯。

  召平雖是秦朝高官,但卻得不到秦朝信任,秦始皇還派人暗地監視他,使他行動頗多不便。召平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所以待陳勝舉事起義,便主動投往陳勝軍中。由於召平為人寬厚,且有賢名,陳王聽人介紹後便召他相見,數次相談,對他十分信賴。後來,陳勝知道召平為廣陵人氏,且在家鄉素有威望,故派他獨領一軍,以攻取廣陵諸城。誰知,事有不諧,召平率軍一路順利,但抵達家鄉之後,卻受到廣陵郡守軍的頑固抵抗,攻城數次失利,均未成功。且秦二世所派的增援章邯一部正率幾十萬秦軍匆匆趕來。召平只得率領屬下義軍遁逃至江南,欲趕至會稽,向項梁求助。

  正過江時,召平心生一計:「古人云:『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能說服項梁歸順陳王,也不失為大功一件。」於是,召平突發奇想:假借陳王詔命,好使項梁即刻就範。於是,他拿出身藏的陳王空白詔書,及時偽造了矯詔一份。過江之後,召平便懷揣矯詔與隨從直奔項梁大營而來。

  項梁聞聽陳王遣使來到,心中大喜,急與項羽等人出城相迎。

  當下,召平見項梁生得眉清目秀,儒雅俊逸,儀表堂堂,屬下將官也個個神采奕奕,鬥志昂揚,而最引人注目的則是項梁身後那人,雙瞳如電,威風凜凜,英雄之氣凜然加身,猶如天神一般,心知此人即是項羽。於是滿心喜歡,開言贊道:「久聞項家將門世家,忠心為國,名震天下;近又聞項將軍舉事會稽,反抗暴秦,實令在下欽佩之至。今日得與項將軍等英雄相見,足慰平生!在下今奉陳王之命,前來向項將軍等眾英雄及江南義軍問安!」

  項梁道:「陳王首舉反秦義旗,天下豪傑莫不雲集響應,且光復大楚故國,解三楚民生之倒懸,正是我輩夙願。項梁雖不才,豈能不披肝瀝膽以隨?」接著,召平在項梁引導下走進了會稽郡署。

  在會稽郡署內,項梁簡單介紹了會稽的現況:自斬殺會稽郡守殷通後,自己已領銜會稽郡守兼郡御史,項羽為副將。接著便命侄兒項羽率八千子弟兵前往四鄰各縣征討殘餘秦軍。項羽率義軍所到之處,擊秦軍所向披靡;撫民秋毫無犯。會稽轄下諸縣令,見項羽斬殺太守殷通,奪了兵權,且百姓對秦朝早已恨之入骨,都紛紛響應,故項羽將軍僅用一月余便平定了整個會稽郡。會稽轄下二十六縣皆歸於項梁名下,唯項氏馬首是瞻,江左之地已得安定。現時,會稽民眾安定,官軍士氣高漲。

  召平聽完,不由連連稱:善!認為北伐時機已經成熟,再下廣陵刻不容緩。

  其實,項梁也一直在等待時機,召平此次前來,無疑正中項梁下懷,故對召平的到來,十分期待。

  待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召平便向項梁、項羽叔侄細細敘述了陳王起義後的詳細情況,並重點講述了陳勝率軍攻占陳縣後,遣諸路大軍征討秦軍的策略。召平道:「陳王率義軍攻占蘄縣之後,即遣將軍葛嬰,引軍向蘄縣東南方向進軍。義軍在攻占陳縣之後,稍作休整,又先後派遣數路大軍,四處出征,討伐秦軍。先派武臣率張耳、陳余等在白馬津渡過黃河,進軍趙、燕之地;又派假王吳廣統率主力西征,重點征討三川郡李由所部;還派將軍周市領一路大軍,向東北方向進軍,攻取魏國和齊國舊地;又派將軍宋留率一路大軍南下,兵鋒指向葉縣、南陽,以等時機成熟,好兵出武關,直搗秦廷。這幾路大軍出征之後,沿途百姓紛紛響應,一路都頗為順利。」

  項梁、項羽叔侄聽後,心情也為之豁然開朗起來。

  召平接著又說:「陳王命令數路大軍出征以後,賢士周文前來求見。陳王與他一見如故,數次交談後,心中甚為愉悅。原來,周文年輕時曾做過楚國春申君的門客,並以才能得到春申君的器重。春申君歿後,其門下客卿皆作鳥獸散,不得已,周文便改投尊翁項燕將軍,在軍中專司『視日』之差,項將軍對周文也是頗為敬重的。」項梁乍一聽到「周文」這個名字,便問:「足下所說的周文,莫不是周章?」

  召平答道:「正是此人。尊翁在世時,也常夸周文才器堪用,能獨當一面。」對於周文其人,以前項梁在父親軍中之時,也是見到過的,並聽父親說,周文此人熟諳兵法,頗有謀略,且有賢名,故召平剛談到周文時,他便有意相問。

  「陳王自見到周文以後,與之相談數次,見此人說得果然頭頭是道,知其胸羅兵機,才堪大用,遂委其為大將軍之職,又令其率軍西征,直攻咸陽,消滅秦朝。時下,周將軍率大軍已至函谷關了。」

  言及於此,召平面露笑容,但瞬間卻又現赧色,接著又道:「陳王所遣諸軍報進軍順利,實是可喜可賀,然獨在下進軍廣陵卻未能奏效,時至今日也未拿下廣陵,實有負陳王厚望。」

  項梁、項羽叔侄見召平有些自怨自艾,一時也不好說些什麼。

  召平又道:「在下才疏學淺,加上時運不濟,致使廣陵未下,說來真是慚愧之至。」召平此言,倒頗有自嘲意味。

  召平此番前來,使項氏叔侄了解了不少關於陳勝起義的內幕,說得項氏叔侄熱血沸騰。特別是項羽,正值二十四歲,年輕氣盛,更是躍躍欲試,頗像是到了江北戰場,正與秦軍對壘拼殺似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