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項梁避禍下吳中

2024-09-29 11:52:26 作者: 朱宏

  話說,項羽出生時即天賦異相,父母雙親均在其出生前後離世,此事雖不能斷定項羽將來是禍是福,但卻有一點使項梁深信不疑,那就是項羽長大後定是非常之人。但如何才能將侄兒培育成人,已成為項梁心頭的一件大事。

  項羽七歲那年,項家即按楚國世家貴族規定,為項家選擇世襲嗣子。由於項伯長年浪跡天涯,游離於外,項渠也戰死沙場,項梁又無心充當嗣子,故項梁徵得父親項燕允諾,將項羽立為嗣子。隨後,項梁便開始按照楚國貴族對嗣子之施教要求,對項羽進行嗣子式的啟蒙教育。

  起初,項羽對讀書倒也頗感興趣,但讀了一陣之後,即厭煩起來。項梁以為項羽年歲尚小,又擔心欲速則不達,故也不敢過嚴要求。後來,項梁又教項羽習武學劍,但項羽初學時尚且認真,但時間一長,即又不肯再深入下去。

  虞家兄妹三人在項家住下以後,便拜項梁為義父,項梁也將虞家兄妹視若親生,倍加寵愛,呵護有加。除撫養他們外,還要親自教他們讀書識字。項羽、子期兩人則於讀書之外,另外還多了一項習武的功課。所學武藝也由項梁親授。特別是項羽,自小性情剛烈,頗為好勝,項梁還要教他忍術和兵法。虞家兄妹三人雖然從小失去父母,但卻頗為懂事,故甚得項梁喜愛,倒是侄兒項羽,雖然聰明有餘,一學便會,但卻無有常性,故每有所學,總是淺嘗輒止,不肯盡學,這使得項梁大傷腦筋。有一天,項梁以責備的口氣對侄兒道:「你現在不用功,長大後將會不文不武,何以擔當起國家大事?」

  項羽則興致勃勃地答道:「書足以記姓名而已,我並非為了要當儒生,故不足以學;學劍則只可敵一人,故也不足學。我要學便學萬人敵。」項梁聽後,深以為奇,便問:「那是為何?」

  項羽竟似小大人般侃侃而答:「秦軍素來以眾擊寡,而數敗我楚軍,以至於爺爺以身殉國,為楚捐軀。我不學『萬人敵』,何能為父、為祖,為楚亡秦?」

  

  項梁聽得此言,方記起,自己曾將父親項燕為國捐軀的事跡,當作故事講給侄兒聽:就在楚軍未加絲毫防備時,秦將王翦令秦軍突然向楚國發起進攻,六十萬大軍猶如排山倒海般擁入楚國。

  楚軍將士猝不及防,暈頭轉向地胡亂抵抗一陣就各自逃命了。自此,楚國兵馬越打越少,城池也愈失愈多。最後,王翦竟率軍長驅直入,一舉攻破楚國都城壽春,並將楚王負芻俘虜,楚國就此滅亡。項燕、虞侃二人得知楚都已被秦軍攻破,楚王被俘,又料,敵不過秦國大軍,遂率餘部渡過長江,以便繼續抵抗。哪知,王翦早已造好了不少戰船,在得知項燕率部南下後,即遣水軍截擊。

  是時,項燕覺得大勢已去,只得仰天高呼三聲:「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而後拔劍自殺,以身殉國,副將虞侃也以身殉國。

  項梁已痛下決心,欲將祖傳兵法教給項羽。項羽一見叔叔教自己兵法,即「萬人敵」之大法,心中自然萬分歡喜,從此,虛心領教,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但知其意,更盡學其深意,為以後率領千軍萬馬,以寡敵眾,以少勝多,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虞姬從小不但長得異常秀美,而且聰慧過人,四歲時即開始讀書識字,後來竟比項羽、子期要長進得多,十一歲時,便能將《論語》《孟子》等書倒背如流,閒暇之時,虞姬還常常誦讀詩詞歌賦,併兼學劍術,其劍舞深得項梁讚許。項梁出門在外時,則由項羽帶著虞家兄妹三人一同讀書,讀書之後,又一同練習武藝,四人俱為同輩之人,朝夕相處,無拘無束,倒也親密無間,其樂融融。時光如梭,光陰似箭,轉眼間數年又過,項羽、子期是時已年十五,虞姬也年十歲。這日一早,項梁因事外出,臨行前再三告誡管家項福,好生看顧四個孩子,另又吩咐項羽等四人,在家好好用功,勿使大人擔憂。項梁將家事一一安排妥當,方才出門而去。

  叔父離開家門後,項羽則又如同往日一樣,與虞家兄妹一起,在家中研習文武之事。四人讀書習武后,覺得無聊,項羽見叔父不在,玩性不禁大發。虞姬離開玉雞溝已有數年,此時也想回老家看看。項羽知虞姬思鄉心切,遂對管家項福軟磨硬纏,硬是要他帶著虞家兄妹同到玉雞溝去。

  項福早年是項燕的親兵,對項家素來忠心耿耿,平時又對項羽和虞家兄妹備為呵護,極為寵愛,見四人皆有此意,遂備好乾糧,套上馬車,逕往玉雞溝方向而去。項福帶著項羽他們到了玉雞溝後,虞家護院虞會見虞家兄妹回來,既驚又喜,又見同來尚有項羽和項福主僕二人,遂熱情地將他們迎入屋內。虞家兄妹在項梁家一待數年,與虞會相見不多,此時見了,自是分外親切。

  幾人歇息了一會兒,虞家兄妹追念父母心切,虞會便帶著虞家兄妹和項羽,前往虞侃夫婦墳上拜祭。

  這一日,項梁突然來到玉雞溝。原來,數日之前,項梁聞聽哥哥項伯在外惹上命案,遂前往處理,經過多方斡旋,才將其暫時保出,並將哥哥安排在了下邳的一位朋友家中。後來,項伯也就是在此得與張良相識,又得到張良的幫助,方才逃過厄運。當然,此是後話。

  熟料項梁辦完事,從下邳回到下相,行至梧桐巷村口時,卻見兩名秦朝官軍在調戲一位村姑,而其中一位官軍,與項梁因嫌隙結仇。此刻狹路相逢,項梁不由惡從心頭起,怒向膽邊生,按捺不住,上前與之理論,兩名秦朝官軍欺他只有一人,且是赤手空拳,立刻拔刀相向,劈將過來,項梁無奈之下,不得不施展拳腳,將兩名官軍一一打倒墜地。哪知竟都是後腦著地,一命嗚呼而亡。

  項梁見闖下了大禍,於是就急忙轉往玉雞溝,想在此處暫時躲避。沒想到,竟然與項羽他們不期而遇。當下,項福即按項梁安排,將虞家兄妹留在玉雞溝,交於虞會照應,自己則帶著項梁、項羽匆匆離開下相老家,先到彭城暫避。路上,項梁有意對侄子項羽說道:「賢侄,我知你素有滅秦報仇的大志,但僅有此志向是遠遠不夠的。消滅秦國必須要會帶兵打仗,帶兵打仗又必須要知道地形地貌,各地山川地貌都要了如指掌,將來行軍布陣方才有把握取勝。」

  項羽並不知道項梁為滅秦報仇做準備的用意,疑惑地問:「叔叔給我那些介紹地理地貌的書,我早已看了不少,而且也背得滾瓜爛熟,難道還不夠所用?」

  項梁聽後,嚴肅地對侄子說道:「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書上知識只是參考,也是大概,僅有這方面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項羽又問道:「那該如何是好?」

  項梁答道:「只有親身去實地考察,才能將各地山川關隘的特點瞭然於胸。」項羽聽後,有所釋然,會意地笑了起來。

  項羽隨著項梁離開了下相,先到彭城;再到商丘,以後又到了豫州(今鄭州)、洛邑(今洛陽),再經南陽抵達武關,最後來到秦都咸陽。在咸陽住了兩個月後,項梁與項羽一同又趕往櫟陽縣,卻意外地被秦朝官軍捉拿,關押於獄中。初關進牢獄,叔侄倆就挨了一頓「殺威棍」。項羽被打得疼痛難忍,掙脫兩個擒住他左右胳膊的獄卒,要與之拼命,項梁及時將其抱住,並斥責道:「好漢不吃眼前虧!男子漢當能屈能伸!決不可作無謂犧牲!」

  起初,項梁以為自己有命案在身,被官軍通緝拘押,凶多吉少,難免一死,便千方百計賄賂獄卒,打聽逢凶化吉的辦法。誰知,獄卒告訴他,此處關押的人,皆是準備送往驪山秦皇陵修墓的苦役。項梁這才恍然大悟。

  在獄中,剛剛十五歲的項羽,就經歷了這非人的折磨。他目睹了秦王的殘暴:囚徒中受笞刑的,無不被打得皮開肉綻,奄奄一息;受羞辱刑、黥刑的被刺瞎了眼睛;受宮刑的,下身鮮血淋漓,生不如死;受株連刑的被打斷了雙腿,讓項羽噩夢連連,項羽在夢中竟與自己從未謀面的親身父親得以相見。也許是思念,也許是蒙難之人寄希望於蒼天。總之,夢中的他,只希望自己快快成年,能像父親一樣,幫助那些受苦受難的人們,即使以命相搏,也死而無憾!

  身陷囹圄的項梁通過賄賂獄卒,打聽到櫟陽獄掾司馬欣的大名,素知司馬欣乃關中名士,且又與蘄縣獄掾曹咎有交情,當下便買通獄卒,給蘄縣獄掾曹咎修書一封。原來,這蘄縣獄掾曹咎,為項梁乳母之子,且與項梁同歲,兩人情誼頗為深厚。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曹咎為了謀生,即到與下相縣相鄰的蘄縣任獄吏,後升為獄掾,項梁在故鄉時,也曾多次與曹咎相會,兩人把酒言歡,暢論天下大事。曹咎在蘄縣聞知項梁身陷牢獄之後,當即修書一封,而後又派快馬送於櫟陽獄掾司馬欣。司馬欣身為三秦名士,聲名顯赫,故也早知項梁大名,只是未曾謀面而已,此次接好友曹咎書信方才得知,楚國名士項梁竟被關在櫟陽獄中,危在旦夕,心中著實吃驚不小。司馬欣當即用重金上下打點,將項梁、項羽叔侄救出獄。

  司馬欣為他們設宴壓驚。席間,司馬欣叮囑他們,回到下相,務必早做打算,暫避一時為上策。他贈良馬、金銀盤纏,擺酒為他們二人餞行。並修書數封,為叔侄二人打通沿途關節。臨行,司馬欣告訴他們曰:「楚國被秦國滅掉後,不少楚國人趕往江南去了,聽一些知情的人說,楚人只有跑到會稽才能鬆一口氣,因為對於秦王朝來說,那裡地處偏遠,秦朝在那裡的郡守都是得過且過、睜眼閉眼地混日子而已。」

  項梁謝過司馬欣後,拉過項羽給司馬欣行了跪拜大禮。並告誡項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從今往後,司馬大伯乃項氏世代恩人,有朝一日,你待司馬大伯,當以待我之禮,並酬以重報!」

  項梁、項羽叔侄倆灑淚告別了司馬欣以後,便向東出了兩谷關,途經三川郡,迤邐再向東南,逕往下相方向而去。這年初夏時節,項氏叔侄平安回到了故鄉下相。

  這一日薄暮時分,虞家兄妹正在院中練劍,項梁、項羽急匆匆地從外推門進來。虞姬等見項梁、項羽臉上神色有些慌亂,衣服也有些零亂,與常時溫文爾雅大相逕庭,便急忙迎上前去。項梁與項羽來不及與眾人說話,便急匆匆地將項福喚出,讓他火速套上馬車,將他們送走,然後又低聲交代數語。虞姬等人皆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但見項梁、項羽神色如此緊張,故都不敢再相問詢,只得一切聽從項梁的安排。直到最後臨行之時,項梁才小聲告訴虞姬他們,根據司馬欣的建議,他們將暫時到江南會稽、吳中等地隱居避難,一旦安頓好,就儘快接虞府上下前去團聚。

  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 年),為躲避官府的緝捕,項梁、項羽叔侄二人晝伏夜行,擇鄉野小道,一路向南,直奔吳中。不一日,經過棠邑,大江已近在眼前,項梁不由悲喜交加:喜的是脫身在即;悲的是不知何時才能再回到下相老家。

  不承想,叔侄倆眼看臨近江北岸了,卻又遇上了關卡的盤查,秦兵擋住了去路。叔侄二人急忙竄入山道而行。前是山巒丘陵,後是官府追兵。夜色蒼茫中,叔侄二人倉皇而逃,一頭扎進了一處黑黝黝的山嶺。

  項梁見尚未成年的項羽踉蹌隨行,悲從中來。正嘆天道不公,欲亡項家時,前方煙霧籠罩,突現一座黑森森的松林。但見:枝丫四合如鸞鳳之巢,盤根錯節若龍蛇之勢。松濤陣陣似雷鳴,狼嘯穿雲盪心魄。他們當時還不知,此山、此林在當地都頗為有名,人喚此山為「九連山」,因為九座山頭都有「窪」相連,又稱「九連窪」;人喚此林為「黑松林」。因為時有狼群出沒,尋常人日落之後,根本不敢入林。叔侄二人此時哪裡顧得其他,只是逃命要緊,撲稜稜地就撞將進去。

  秦兵見此林險惡,自然不敢貿然進入,只在林外徘徊一陣,便打道回府了。項梁、項羽林中奔行數刻,聞追兵聲漸逝,遂心頭稍安。又行數步,見一大石橫臥樹下。叔侄二人又累又倦,便撲在大石上,再也不想動彈。

  二人正迷糊打盹時,項梁忽覺腥味撲鼻,汗毛聳立,冷汗淋漓。急起身,只見左前方突起的山石上,一狼後腿微屈,前腿仆出,擺出一副躍躍欲動之勢,兩眼綠瑩瑩透著凶光,畜毛支棱著迎風擺動。項梁畢竟經驗老到,不敢絲毫動彈,生怕驚了狼性,撲將過來。然項羽已經按捺不住,翻身而起。

  狼之習性,群居覓食,一狼不可怖,群狼可撕虎。此時已翻身而起的項羽,毫無怯懼,緊握雙拳,怒目相向。只見那狼四腿挺直,脖項高昂,一聲悽厲的長嚎震松林。

  項梁心頭一緊,呼了一聲:「不妙!」

  「嗷……嗷……」此起彼伏的狼嚎聲瞬間響起。林間石後,十數點綠光,倏然閃現,令人膽戰心驚。

  項梁起身擋在項羽身前,伸手探摸腰間,方察覺未帶兵刃。

  為逃避官府的追捕,離開下相時,倉促中,只帶了行囊和項家祖傳兵法數卷。項梁冷汗涔涔,心中不禁悲嘆:天欲亡項家矣,吾命休載!

  一個黑影迅疾如風地沖向領頭的那匹灰狼。

  「賢侄,不可!」項梁話音未落,項羽已奔至石下,一拳挾風,由下而上,猛擊灰狼的下頜。

  項羽此一擊,可謂出其不意。灰狼負痛,碩大的身軀如遭雷劈,猝然彈起,從石上竄下,血盆大口張開,尖牙利齒間寒光閃爍,直撲項羽雙肩。

  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項羽一擰腰身,灰狼擦面而過,項羽輕舒猿臂,一把抓住蓬鬆如掃帚的狼尾,大喝一聲:「孽障,受死!」掄圓神力,順勢將這灰狼砸在巨石之上。只聽「嘭」的一聲悶響,灰狼一聲哀嚎之後,四腳亂蹬一氣,口鼻汩汩冒血,眼見著少了進氣,只余出氣,須臾間,便一命嗚呼了。

  項羽見狀,還不肯放棄,似乎余怒未消,對著狼頭又是一頓飽揍,濺得一身腥臭血污。群狼見狀,「嗚嗚」哀嚎一陣後,竟各自退去,隱遁於山林,只看得項梁目瞪口呆。

  天邊漸現魚肚白,叔侄二人借著漸明的天光,循著東南方向,急步出林。所幸林子不大,半個時辰不到,二人終於跑出山林。

  叔侄二人出得山林,極目遠眺,只見山不雄偉,卻鍾靈毓秀,峰不峻峭,卻綿延不絕。青山鬱郁,翠柏森森,古木參天,時現龍蛇之影;芳草夾路,可聞更鼓之聲。好一處世外桃源!

  叔侄二人正看得發呆,前方山路轉角處,閃現出一眾人影,荷鋤扛棒,呼嘯而來。待至近前,一黑臉漢子驚問:「敢問二者何人,如何從『黑松林』出來,是吃了熊心還是豹子膽?」

  項梁聽到黑臉漢子說的方言,與下相話雖有所不同,其大意倒也勉強能夠聽懂,於是模仿其方言說道:「你們又是何人,這大清早,大呼小叫,舞刀弄棒,難不成欲行剪徑劫單!」

  黑臉漢子道:「你們兀自不知哩,此林喚作黑松林,林中群狼,侵擾鄉鄰、牲畜不在話下,就連那落單的漢子、玩耍的孩童,也不幸被害,折了七八個。我等欲捕之除害,奈何獸群勢大,難得靠近,打狼不利,擒它們的漢子倒傷了幾個,只滅它們不得。

  卻才聽見林中狼嚎震天,擔心它們又要傷人,故召集村夫察看究竟。不承想,你二人大剌剌從林中走出……」

  項梁正要答話,項羽一旁也學著項梁的話音,淡淡地說道:「你等說的那群狼中的頭狼已被我一頓老拳打死了,畜生本也不經打,沒見你們說得那麼兇猛。」

  眾人聽聞,笑道:「你這孩子,休得誑語,莫說這瘋話,莫讓風大閃了舌頭。」

  項羽笑道:「你等不信,且看我身上衣物,手中之拳,兀自血跡斑斑,怕就是你們所言之惡狼所留吧!」

  眾人一見果然,猶自將信將疑道:「如何打來?」

  項羽頭一偏,卻不再答話。

  項梁於是將那搏鬥之事細說了一遍,只略去秦兵追擊的隱情,言稱二人是外鄉生意人,夜黑誤入了此山林。

  眾村夫聽了,且驚且喜。驚的是,此外鄉人,一個未成年的少年,竟能徒手格殺惡狼,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喜的是,頭狼一除,余狼不足懼也,鄉里由此可得安寧。

  黑臉漢子上前一步,鄭重說道:「見二位不是本地人,不知所因何事,來到此地?劉莊主曾懸賞捉殺惡狼,二位壯士,既為我們除了心頭大患,不妨隨我們回莊,面見劉莊主,其必有重謝。」

  項梁思忖:「此處人地生疏,即使要過江,也沒個好的嚮導,今瞧這鄉民倒是忠厚憨實,不如隨他們回莊,面見劉莊主,不求重謝,但尋過江之策。」於是頷首應允。

  那漢子大喜,招呼眾人進那林中,尋得那頭狼的屍首,四蹄綑紮,抬將出來。

  項梁、項羽叔侄二人隨眾村夫,行出四五里路,見前方有一座石橋橫跨於溪水之上。過得橋來便是一條蜿蜒的青石板路,小路盡頭,綠蔭叢中,有一座古樸小巧的莊園,園前一方水塘,塘邊垂柳匝地,一遭粉牆若隱若現。但見門迎石道開,山接青瓦黛。

  數株桃樹輕搖風,百枝梨花巧圍苑。

  項梁、項羽叔侄二人尚未登堂入室,早有家丁稟報進去。劉莊主親自出迎,並以禮相待,將二人請入中堂,分賓主坐下。

  一番寒暄過後,劉莊主特地讓項羽行至近前,他要親視打狼英雄的風采;親耳聆聽惡狼被項羽拳擊而斃的傳奇。誰知,項羽卻是輕描淡寫,不以為然,三言兩語便已話完。劉莊主細細端詳此二人,更見氣宇軒昂,威風凜然。尤其那斃狼後生,小小年紀,竟是天生神力;目顯重瞳,龍行虎步,隱現王者之氣,遂心生結交之意,便說:「敢問二位英雄尊姓大名?」

  項梁見劉莊主鶴髮童顏、慈眉善目,便直言相告說:「吾侄名項羽,不過是情急之中,『初生牛犢不懼虎』而已,讓老伯見笑了!」

  項羽聽言,隨即插話說:「惡狼傷人實乃本性,何懼之有?

  無非勇敢面對,置之死地而後生矣!」

  劉莊主聽得項羽之名,已然吃驚;再聞「置之死地而後生」

  言,更是感佩萬分,便說:「我聽你們口音似乎是下相一帶的人,再看你們舉止,便知你們叔侄二人定非商賈之人,若非楚國將軍世家,項氏一族?!實不相瞞,吾之父輩當年均為楚國大將項志麾下之將,隨項家征戰四方,立下赫赫戰功。嬴政老賊滅六國,誅我叔伯,吾父僥倖逃脫,率吾之一脈,隱居此地,權且避難,平日讀讀書,教幾個後生練練武。國讎家恨須臾不敢忘記。只是,吾已老邁,有心無力。所教幾個後生,粗通武藝,但有勇無謀,難成大事。今觀賢侄神勇無比,劉家小塘焉能留得鯤住,終歸大海與波濤做伴。如今天下動亂,起義反秦者眾,明日我便用船送你二人過江,日後你叔侄二人若能成大事,也不枉老夫一番苦心。」

  項梁聞言大喜道:「這才叫大水沖了龍王廟,自家人不識自家人。」遂將身世和盤托出,並解下身上所背之包裹,捧上兵法數卷,交給劉莊主:「嬴政無道,盡焚天下之書。此為項家祖傳兵法,拜託劉老伯代為保管。此去江南隱避一時,路途遙遠,險象環生,恐有毀壞遺失。此書甚為重要,吾輩他日若要聚義成事,勘用此書無疑。」

  劉莊主雙手接過包裹,正色道:「項將軍為復楚所謀,我定不負所托,在此等候項家大軍前來取書。」

  項梁聞言,拱手而謝。當晚,劉莊主大擺酒席,為項梁、項羽叔侄二人餞行,並贈盤纏若干。

  項梁、項羽心中感激,謝道:「莊主大義,晚輩銘記;他日無恙,定當厚報!」

  劉莊主拱手相揖道:「將軍為誅暴秦,謀之深遠,吾已老邁,但莊中之家丁多受暴秦奴役的苦,日後若有差使,當追隨將軍征戰,死而無憾。」

  賓主相談投機,開懷暢飲。那山野村釀,開樽香十里,隔壁醉三家,人稱「十里香」(後人喚作「霸王釀」),直喝得項羽大呼:「痛快,痛快!」

  一夜無話,次日一早,那劉莊主領叔侄二人行至江邊,見一葉扁舟,在此等候。二人上得船來,只見前方水天一色,身後青山如黛,丘陵起伏,如一條巨龍蜿蜒江邊,美不勝收。

  船行里余,至一江洲,船夫云:此地名為「青沙」,洲中白鷺翩翩,洲邊魚翔淺底,好一處靜謐之境。項羽首見這大江美景,直看得連連喝彩。

  船於洲中淺行數里,便來到臨南岸的叉江。稍事休息之後,船夫再次起槳,將項梁、項羽叔侄二人送至大江南岸。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