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清華時代> 五、洪秀全含恨歸天

五、洪秀全含恨歸天

2024-09-29 11:50:49 作者: 姜若木

  石達開走後,洪秀全想起自金田村起義以來,6名異姓兄弟,死的死,走的走,僅剩自己一人,不禁感到胸口疼痛,食不甘味,睡不安寢。

  蕭朝貴、馮雲山戰死的慘景,楊秀清、韋昌輝的不仁不義,使他後悔懷疑石達開的忠心,但又覺得石達開過於絕情。他隨即免去了善讒而又無能的哥哥的王位,但不到4年,又封洪仁達為勇王,洪仁發為信王。

  李秀成以其軍事天才成了太平天國的重要將領和後期主要統帥,被封為忠王。早在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時,李秀成因為楊秀清提拔,被舉為右四軍帥,隨後又陸續升遷為後四監軍、殿右二十指揮、二十二檢點、地官副、正丞相、合天侯等職。石達開離京出走,他被封副掌率、合天義,與陳玉成共掌軍政,不久又升後軍主將。他與捻軍相呼應,多次與清兵交戰,解除了清兵對天京的圍攻。1858年,李秀成與陳玉成部會師,進占浦口再破清兵江北大營。1860年5月,李秀成調集數路人馬,又破清軍江南大營,並乘勝攻克丹陽、常州、無錫、蘇州等地,直逼上海。

  

  當時的上海,有英、美等殖民主義者的租界,他們與清朝統治者相互勾結,共同敵對太平天國。英國駐華公使普魯斯就曾說:「皇家海陸軍當局應該採取適當措施,保衛上海,抵抗任何力量的攻擊。」6月,一個名叫華爾的美國人在美國公使的指使下,組織了一支「洋槍隊」,準備和清  軍一起大力鎮壓太平軍。

  7月中旬,太平軍打到上海附近時,李秀成照會英、美、法三國公使,向他們宣布,太平軍保護在上海的外國居民不受侵犯。但英、美、法三國公使非常傲慢,對這個照會置之不理。7月16日,華爾率領「洋槍隊」猛烈攻打太平軍占據的松江和青浦兩個地方,雙方展開激戰,一時間槍聲大作,硝煙四起。8月2日,太平軍的援軍及時到達青浦,大破「洋槍隊」和清軍。太平軍奮力殺敵,取得輝煌戰果,殺死洋兵六七百人,得洋槍兩千條,火炮十餘門,洋炮一百餘門,船數百條,在這次戰鬥中,華爾  受重傷五處。

  1861年初,洪秀全命陳玉成率北路軍,李秀成率南路軍,再次西征。

  命兩軍同時出發,於3月在武漢郊外會師,然後一齊攻打武漢。陳玉成一路衝殺,勢如破竹,順利攻下距武漢僅有一百里的黃州,並駐紮黃州,等候李秀成。而這時李秀成正在滬浙一帶的奉賢、南江、川河與清軍和洋槍隊交戰,打得十分激烈,脫不開身。陳玉成等到4月還沒有等到李秀成,這時又接到安慶危急的軍報,留賴文光駐黃州等候李秀成,自己率兵增援安慶。圍攻安慶的清兵十分強大,結果安慶失陷,守城一萬多太平軍全部犧牲。陳玉成無奈,退守廬州。6月李秀成才趕到武漢,到達後見陳玉成走了,也沒攻武漢,不久又返回了江浙。

  安慶失陷後,陳玉成被革去英王之職,戴罪立功。這消息傳到曾國藩處,曾國藩喜形於色,大聲說:「好,我們可以發兵攻打廬州了。」

  陳玉成在廬州與清兵血戰,清軍屢戰屢敗,然而陳玉成卻誤中投降清軍苗沛霖的詭計,被擒後為天國獻身。

  陳玉成死後,曾國藩攻占了廬州,接著命其弟——陸軍統帥兼江蘇布政使曾國荃進駐雨花台,水軍統帥彭玉麟駛過護城河,將太平天國首都天京團團圍住。洪秀全一天三下聖諭,命李秀成速反師救天京。

  於是李秀成率領30萬主力部隊離開上海戰場,返天京進攻圍城湘軍。

  此時正是嚴冬天氣,他的軍隊沒帶御冬寒衣,糧草供應斷絕,但將士仍然奮勇殺敵。雖然洪秀全知道李秀成有才能,但又對他猜疑,怕李秀成擁權自重產生逆心,對他百般限制,百般防範。於是在這個時候,洪秀全一方面命令李秀成冒雪前進,從長江上游解救天京;另一方面又從李秀成部調走部將,削弱他的力量。李秀成孤軍奮戰江北,竭盡全力攻敵石壘,堅持46天,也未能解救天京。洪秀全又詔令李秀成回京,李秀成只得將軍隊再分。如此,戰死、病死、餓死及掉隊者達十餘萬人。

  在這形勢極為不利的情況下,李秀成趕到天京,勸洪秀全說:「內無糧草,外無救兵,應該讓出天京,轉移出去,再圖大計。」而洪秀全卻說:「你怎麼知道天京守不住了?我奉上帝聖命來到人世殺妖安民,為天下唯一真王,我有天兵天將,守城殺敵定能成功。」

  李秀成的「讓城另走」建議遭到洪秀全的拒絕,而洪秀全的兩個哥哥洪仁發、洪仁達也日夜防範著李秀成。

  洪秀全拒絕李秀成的建議後,精神的壓抑、心理的扭曲和過度的享樂,使他精疲力竭,病勢日漸加重又拒絕醫治,終於在1864年6月1日病故,時年50歲,他的兒子洪天貴繼位。

  過了一個月,天京陷落。李秀成護送幼主以數百騎乘夜色從太平門斷牆缺口處突圍南走,途中為追兵衝散,幼主逃往湖州,李秀成藏匿民間。

  後因奸人告密,被曾國藩捕獲,不久被處死。

  太平軍的餘部又堅持鬥爭了一年左右,最後被曾國藩、左宗棠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以及英、美的洋槍隊聯合鎮壓下去了。

  點 評

  太平天國運動,歷時14年,遍及18個省,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它的興盛、沒落,都是值得人們深思回味的。縱觀歷史,為什麼人類反對專制暴政,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生活的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很難獲得成功?即使有些鬥爭勝利了,也會最終又拜倒在專制主義的意識之下?一切先賢聖哲對人類理想的設計都缺乏對人性、對這個世界的全面分析,他們的思想和理念仍脫胎並依附在封建專制意識之中。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