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兵不血刃進臨安
2024-09-29 11:46:25
作者: 姜若木
賈似道在丁家洲潰敗後如同喪家之犬,陳宜中和留夢炎兩人很快取代了他在南宋朝廷中的地位,分別被任命為左右丞相,併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最初,丁家洲兵敗後,陳宜中勸說太皇太后謝氏將賈似道處死,太皇太后不肯,將賈似道僅貶到了廣州。沒想到賈似道途經漳州木綿庵時,被會稽縣尉鄭虎臣殺死。賈似道死後,南宋的腐敗沒有任何改變,只不過是死了一個賈似道,又來了一個陳宜中,一個留夢炎,將過去一手遮天的局面變成了陳留兩人的明爭暗鬥而已。
1275年3月,元軍先後攻占建康、鎮江等重鎮。忽必烈重新部署滅宋方略,命阿里海牙攻湖南,切斷南宋東西聯繫;又命阿術駐瓜州,攻揚州,阻擋淮東宋軍南援;大將伯顏則率主力直取臨安。
在這裡需要提到一員大將,那就是指揮這次戰役的元軍總帥伯顏。伯顏是蒙古八鄰部人,生於1237年。父親曉古台是跟隨旭烈兀西征的眾多將領中的一員,因此,伯顏自幼長于波斯。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後,旭烈兀派伯顏回朝奏事。忽必烈看他一表人才,談吐不凡,感慨地說:「你的才幹是不居於諸侯王臣之下的,就留在我的身邊吧。」於是,伯顏就成了忽必烈的肱股之臣。1274年,由於史天澤年邁,忽必烈拜伯顏為中書左丞相,領南下元軍繼續伐宋。伯顏上任前,忽必烈對他說:「當年宋太祖的大將曹彬奉命進攻南唐,曹彬從不濫殺無辜,一舉平定江南。你要體會我的這種心情,效法曹彬,不要讓我的人民橫遭鋒刃。」後來在整個伐宋過程中,伯顏確實做到了「不濫殺無辜」這一點,採用了懷柔的策略。
元軍攻宋期間,正逢江南疫病流行,江南百姓更因戰亂流離失所,一些地區甚至發生了饑荒。伯顏看到後,下令開倉賑饑,發藥治病。江南百姓大為感激,稱伯顏的軍隊為「王者之師」。丁家洲戰役後,在元軍的武力與懷柔政策下,南宋軍民多不戰而降。
本書首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1275年7月,阿術率軍在焦山水陸配合,運用火攻大敗宋軍張世傑水師,俘虜萬餘人,獲戰船700餘艘。在這一仗中,張世傑的水軍力量雄厚,士氣也很旺盛。只可惜張世傑有勇無謀,空懷忠勇,將南宋巨艦用鐵索連在一起,本來是表達誓死不退的決戰之心,卻讓元軍來了個火燒赤壁的南宋版。一把火過後,跟著是元軍的水陸並進,將張世傑水師幾乎全殲。
這年的10月,伯顏兵分三路南下:阿剌罕、奧魯赤率十萬騎兵為右路軍,自建康經溧陽、廣德,攻獨松關;董文炳、張弘范率十萬水師為左路軍,由江陰奔澉浦;伯顏親率中路軍一萬餘人,以呂文煥為前鋒,向常州、平江進發。最後,計劃三路大軍在臨安會師。南宋得知常州危急,急忙派張全率兵2000,平江知府伊玉、麻士龍率兵3000赴援,與元軍展開激戰,在元軍大兵壓境的情況下,多數戰死。11月16日,伯顏督軍常州,築台發炮猛轟,連攻兩晝夜,終於破城。常州失守,無錫、平江守軍不戰而降。
1275年年末,南宋政權依舊進行著最後的抵抗。但謝太后在陳宜中等人的慫恿下,還夢想著可以進貢議和。她派出的使者很快就被伯顏打發了回來。1276年1月17日,三路會師於皋亭山。張世傑等南宋將領要求背城一戰,謝太后不允。1276年1月末,謝太后最終承認宋朝皇帝是忽必烈的臣民,並把國璽交給了伯顏。2月,伯顏率軍進入臨安。在元軍進入臨安的前一天,陸秀夫、張世傑等人帶著趙昰、趙昺二王逃往福建。自此,南宋就結束了它作為一個朝代的使命。
說到南宋的滅亡,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非常荒唐的事情。當元軍接近臨安的時候,陳宜中等人主張遷都,放棄臨安。經過幾次勸說後,終於說服了謝太后。陳宜中得到謝太后的准許後馬上回到府中,叫家人開始收拾物品,準備逃亡。謝太后在宮中久等陳宜中回音不至,就慌張了起來,派人到陳宜中府中探個究竟。探子去後,回來稟告說陳宜中正忙著收拾行裝。這可把謝太后氣壞了。她哭著大罵陳宜中只顧自己安危,卻不顧及他們孤兒寡母的死活。她越想越覺得悽苦,最後乾脆不走了,作出了投降元人的決定——這不是糊塗嗎!其實陳宜中雖然奸佞,但他卻明白,如果趙氏不存在了,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所以他是一定要帶趙氏遺孤走的。只是,一來他確實有輕慢趙氏孤兒寡母的心理,二來他急於布置遷都的各項工作,一時沒有來得及回宮稟告。可惜只因一個老婦人的愚鈍,就將南宋江山輕易地斷送了……
元軍進入臨安後,伯顏下令不要搶掠,並封存府庫,登記錢穀。伯顏言明,將士不得擅自進城,敢暴掠者,軍法從事。在伯顏的保護政策下,臨安的經濟沒有受到嚴重破壞,市場照常經營。1276年3月,伯顏將南宋皇宮中的祭器、儀仗、圖書全部北運,宋室成員被押往上都。
伯顏歸京時,忽必烈令百官到郊外歡迎,權臣阿台馬認為伯顏在占領臨安後一定會撈取很多財物,就一個人先跑出來,在半道上以向伯顏祝賀為名,打算弄些好處。伯顏心裡明白,寒暄過後,他就解下隨身佩帶的玉鉤帶送給他,並說:「宋皇宮中寶物需呈獻給大汗,我不能擅自做主,這玉鉤是御賜之物,就贈給你作為遠道出迎的謝禮吧。」阿台馬非常不快,他以為伯顏看不起自己,從此懷恨在心,憤然騎馬走了。這件事情沒過幾天,阿台馬就在忽必烈面前造謠說,伯顏私藏了宋室至寶玉桃盞。忽必烈聽後,十分震驚,立即叫人追查此事,但因沒有確鑿的證據,況且又是用人的時候,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而玉桃盞的事情直到阿台馬死後才真相大白。一個宮人找到了玉桃盞,並向忽必烈獻上了此物。忽必烈望著小小的玉桃盞感慨地說:「我差一點兒讓忠良受了冤屈啊!」
在整個出征南宋的戰役中,伯顏未亂殺一人,進臨安後也未取一物,這種行為在古今將帥中是少有的。他在自己的詩中寫道:「擔頭不帶江南物,只插梅花三兩枝。」不能不讓人欽佩——真有一代名將的風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