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兩宋春秋> 五、史彌遠專權

五、史彌遠專權

2024-09-29 11:44:35 作者: 姜若木

  在寧宗前期,韓侂胄權傾朝野。之後,就換成史彌遠了。

  史彌遠是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人,他在淳熙十四年(1187)考中了進士,先後做過太常主簿、諸王宮太小教諭、起居郎等官。當時,朝廷對金是戰還是和引起大臣的強烈爭議,韓侂胄在朝中任樞密都承旨,加開府儀同三司,權位在左右丞相之上,由於他力主出兵,最終南宋和金朝又打了起來,但交戰後南宋軍隊損失慘重,大敗而歸。

  

  打仗失敗了,南宋只好再與金朝和談。金國提出了五項要求:第一,割讓兩淮;第二,增加歲幣;第三,巨額戰爭賠款;第四,雙方歸還被俘人員;第五,交出與金作戰的主謀——韓侂胄。前四項問題都不是太大,最後一條韓侂胄當然不答應,此時他在南宋朝廷說一不二,怎麼可能自動送上門去被金國砍腦袋。所以聽了金國的要求,韓侂胄就宣布要與金國血戰到底。韓侂胄為了自己的性命不惜把整個國家都搭上,這引起了南宋各種勢力的恐慌,以前就想要除去韓侂胄的人現在更是加緊了謀劃。

  史彌遠此時任禮部侍郎兼資善堂翊善,他與韓侂胄長期不和,欲除之而後快。宮裡的楊皇后為了能使自己欣賞的皇子將來順利登基,也早想誅滅韓侂胄,於是兩人一拍即合。很快,史彌遠又聯絡了幾個朝臣一起密談,商討實施計劃。先由楊皇后假造聖旨,寫出「令韓侂胄免職與閒官,即日出國門」的密詔,然後史彌遠以密詔命宮禁衛隊實施。開禧三年(1207)十一月二日,當韓侂胄上朝經過六部橋時,埋伏在這裡的宮禁衛隊一擁而上,將毫無防備的韓侂胄擒獲,然後把他抬到玉津園的夾牆內,一名武將正等在這裡,看到韓侂胄來了,上前一錘就結束了他的性命。

  因為誅殺韓侂胄有功,史彌遠升任右丞相兼樞密使,以他為代表參與和金國的談判。金國不僅提出增加戰爭賠款的要求,還堅持要韓侂胄的人頭。史彌遠不顧國體,答應了金國的要求,將韓侂胄的人頭獻給了敵國。

  嘉定元年(1208),史彌遠遷知樞密院事,進奉化郡侯,兼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從此大權獨攬。

  史彌遠等組織誅殺韓侂胄的一幫人進入了政權中心,皇子趙詢也在楊皇后的支持下被立為太子。史彌遠非常善於耍弄政治手腕,將一個個政敵輕鬆地除掉,自己則迅速被提升。寧宗這個人本來懦弱無能,韓侂胄專權時朝政都交給了韓侂胄,韓侂胄死了以後,他又急切地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人來主持朝政,於是,史彌遠擁有的權力越來越大,很快就超過了原來的韓侂胄,他不僅掌握了相權,還掌握著全國的軍權,這個時候,他的政治手芙蓉錦雞圖軸腕耍得就更加純熟了。他常常稱病在家,但朝中的大事都必須由他決定,很多人為了求官都紛紛到他府中送禮。史彌遠在政治方面雖然少有作為,不過他對韓侂胄執政時指理學為偽學、罷黜理學家的做法加以糾正,還贈給朱熹等人官職,召林大中、樓鑰等故老十五人入朝,受到朝野的好評。

  嘉定十三年(1220),皇太子趙詢病死。第二年,寧宗的弟弟沂王的兒子趙竑被立為太子。這位皇子對史彌遠獨攬朝政十分反感,他曾經在自己的書桌上寫下「彌遠當發配八千里」的字樣,還將史彌遠稱為「新恩」,表示以後他當了皇帝就要將史彌遠流放新州(今廣東新興)或恩州(今廣東陽江)。史彌遠知道這些事後,心裡害怕,決心要除去趙竑,以免除後患。

  嘉定十七年(1224)八月﹐在寧宗病情危急時,史彌遠聲稱皇上有密旨,將宗室之子貴誠立為皇子,改名昀。在寧宗駕崩的當晚,他與皇后密謀,將太子趙竑貶為濟王,讓趙昀接了皇帝位,他就是宋理宗。趙竑被貶到湖州後,史彌遠仍不放過他,寶慶元年(1225)正月﹐因為有人謀立濟王趙竑做皇帝,史彌遠就派人逼趙竑自縊,並向外宣稱他是病死的。寶慶三年(1227),史彌遠被封為魯國公,紹定六年(1233),食邑千戶,封會稽郡王。史彌遠輔佐寧宗十七年,理宗即位後,他又穩穩地做了九年宰相,歷任兩朝,擅權達二十六年之久。

  史彌遠當政期間,對金一直採取屈服妥協的政策,對國內民眾則瘋狂掠奪。他不僅收賄營私,還大量印造新會子,宣布不再以金﹑銀﹑銅錢作為兌換,而只以新會子兌換舊會子,並且把舊會子折價一半。他的這一措施使會子充斥市場,幣值跌落,物價飛漲,一時間民不聊生。

  雖然獨居高位,史彌遠內心也害怕樹大招風,況且朝中也有不少大臣對他獨攬朝政、迫害濟王很反感。理宗因為感激他擁立自己做了皇帝,對他當然是多加庇護,但史彌遠依然多次上疏要求辭職還鄉。在史彌遠晚年時,發生了一起風波,幾乎要了他的命。原來,史彌遠想在自己的家鄉找一塊好的墓地作為將來的歸宿,為此,他找了很多風水先生,最終看中了阿育王寺。史彌遠自己也覺得很合心意,便下令在那年八月中秋節後把寺廟拆掉,在原址為自己建墳。阿育王寺的和尚們聽到這個消息,都非常著急,寺里的方丈更是寢食難安。這時有個小和尚提出了一個辦法,得到方丈允准。他們趁晚上的時候,在南宋都城臨安的城門、宮牆和大街都貼上了一首詩:「育王一塊地,常冒天子氣;丞相要做墳,不知主何意?」

  臨安的老百姓對史彌遠早就心懷怨恨,見了這首詩後都紛紛傳言:「史彌遠要霸占天子氣,要謀皇篡位了。」消息傳進皇宮後,理宗心裡也開始擔心,他知道史彌遠的為人,過去史彌遠能夠幫他坐上皇位,現在說不定也會篡奪他的皇位。於是,理宗把史彌遠召進宮中,問他這是怎麼回事。史彌遠也生怕皇上翻臉,到時可能不光富貴保不住,恐怕被滅九族都有可能。他趕緊撒謊說:「臣的墳墓早就選在大慈山了,詩中所言都是無中生有,望萬歲明察。」就這樣,阿育王寺被保留了下來,史彌遠後來也真的葬在了東錢湖大慈山。

  點 評

  宋孝宗是南宋少有的較有作為的皇帝。

  孝宗登基後,定年號為「隆興」,立志光復中原。他恢復岳飛諡號「武穆」,追封岳飛為「鄂國公」,並剝奪了秦檜的官爵。他命令張俊北伐中原,但準備不足,被金國打敗,被迫於隆興二年(1164年)和金國簽訂「隆興和議」。第二年,孝宗改元「乾道」,任用王淮理財儲蓄,以備將來收復河山。

  乾道年間沒有戰事的干擾,再加上孝宗專心理政,宋朝廷一改高宗朝時貪污腐朽的局面,並出現了「乾淳之治」(乾 :乾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

  禪位於光宗後,孝宗自稱太上皇,閒居德壽宮,但光宗長期不去探望孝宗,孝宗悶悶不樂,因而病死。之後的皇帝都沒能繼承孝宗志願,宋室日漸頹靡,終於亡國,可悲可嘆。

  相關連結

  趙昚小傳

  趙昚(1127—1194),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祖七世孫,初名伯琮,後改名瑗,賜名瑋,字元永。他原來是太祖趙匡胤的次子趙德芳的六世孫,父親為秀安僖王趙子偁。由於高宗無子,從宗族中選擇了他作為後繼者,成為高宗養子。紹興三十二年(1162),高宗讓位於趙昚,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長房。淳熙十六年(1189)遜位,讓位與兒子趙惇。趙昚於紹熙五年(1194)病逝,終年六十八歲,在位二十七年,廟號孝宗。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