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宗登基之謎
2024-09-29 11:43:18
作者: 姜若木
大宋開國之初,作為弟弟的趙光義(宋朝建立後,趙匡義改名趙光義)緊隨哥哥趙匡胤之後,在平定戰亂和治理國家中立下不少功勞。他們的母親杜太后是一個非常有政治眼光的女人。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後,他的部下快馬加鞭,先行回到開封,向趙匡胤的母親杜氏報喜說:「您的兒子做皇帝了。」老太太對此並不驚異,只是回答說:「我兒向來胸懷大志,今天終於如願以償了。」
趙匡胤登基時,杜太后身體還好,經常以皇太后的身份參與國事。宋太祖為母親在朝堂上舉行慶賀大禮,群臣紛紛上前祝賀,杜太后卻面有憂色,看起來一點都不高興。有臣子納悶地問她:「母以子貴,您現在已貴為皇太后,還有什麼不高興的事嗎?」
杜太后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做皇帝太難了,一個人位居萬萬人之上,國家治理得好,自然能夠受到臣民的尊重,可要是治理不好,就會眾叛親離,到時再想做普通百姓,過太平日子也辦不到了。」
趙匡胤一聽,趕緊跪在地上:「母親的教誨兒子當永記在心中。」
相傳杜太后病重時,宋太祖一直在身旁侍奉湯藥,一天,杜太后突然問道:「你知道你為什麼能做天子嗎?」宋太祖覺得母親重病臥床,不是討論這一問題的時候,嘴裡只是支吾著並不回答。但杜太后仍然追問他,不得已,他只好答道:「這都是靠祖上和太后的福氣。」杜太后微微笑著說:「怎麼可能是這樣呢,你之所以能做天子,全是因為周世宗死後繼位的國君太過年幼,如果當時是一位成年人繼位的話,你哪有機會當上天子啊。如果將來你不行了,你應該傳位於光義,光義再傳位給小弟廷美,這樣宋室的江山都會掌握在成年人的手裡,趙氏子孫也就能長久富貴了。」
太祖俯在地上,不住叩頭:「兒子一定聽從母親教誨。」杜太后隨後叫來趙普,要他把這一傳位次序寫成盟誓,並藏在一個金制的小箱內。這就是所謂的「金匱之盟」。
太祖皇帝與弟弟趙光義的感情十分深厚,兩人同在周世宗柴榮手下當差的時候,就經常在一起喝酒聊天。趙匡胤武藝超群,而趙光義則喜歡讀書,兩人一起縱論天下,英雄氣概溢於言表。陳橋兵變時,趙光義出力不少。光義本人具有較高的政治才幹,受到哥哥的重用也在情理之中。光義當過開封府尹,後被封為晉王,位在皇帝之下,宰相之上。宋太祖在親征李筠、李重進時,把京城留守的重任就交給了光義,任命他為大內都點檢。趙匡胤正是在這一官職上發動的兵變,難怪在大軍出征時,京城內又有「點檢做天子」的謠傳。趙匡胤對此並不在意,足見他對光義的信任。
到了開寶九年(976),南方的割據勢力中只剩下了名存實亡的吳越。此時的趙匡胤躊躇滿志,在深秋十月仍然興致勃勃地到校場上看部隊練兵,以至眾將以為太祖不久就要親自前往太原征討北漢了。宋太祖隨後趕到晉王光義的府邸,兄弟兩人宴飲甚歡,沒想到回宮後,太祖突然舊病復發,自此臥床不起。朝廷上的一切政務,都交給了趙光義料理。到了十月十九日夜,開封突然下起大雪。這一天太祖命人召晉王入宮。趙光義來後,太祖命左右內侍一齊退出,獨留下光義,兩人一起喝酒商討國家大事。宮女和宦官遠遠地立在外面,只聽得宋太祖和趙光義兩人的話語若斷若續,聽不清楚談話的內容。不大一會兒,只見室內燭影搖晃,遠遠地看到光義的影子連連在窗上晃搖,好像在躲避什麼,而宋太祖則手持玉斧戳地,發出很大的聲響。接著,內侍們就聽到宋太祖發出非常慘切的聲音:「你好自為之……」這一聲過後,趙光義快步走出寢門,喚來內侍,讓他們速請皇后、皇子等人到來。等這些人陸續趕到寢宮,發現太祖皇帝僵臥御榻,早就歸天了。
有內侍捧出杜太后的遺詔,宣告傳位晉王,皇子德昭等人知道爭也無益,只有孝惠皇后向趙光義垂淚說:「我們母子的性命,就託付官家了。」趙光義趕緊說:「當同倍富貴,請不要過慮。」於是,趙光義便在太祖靈前正式登上了皇位,史稱宋太宗。
關於「燭影斧聲」,在宋代時就有各種各樣的傳說。有人說趙光義很喜愛已歸降的後蜀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孟昶死後,花蕊夫人被太祖納為自己的妃子,而且特別寵愛。
當時趙匡胤因病臥床,深更半夜時趙光義膽大妄為,以為宋太祖已熟睡,便趁機調戲花蕊夫宋·瓷製磨喝樂人,沒想到太祖驚醒,要用玉斧砍他。很快,病重的趙匡胤就被氣死了。
也有人說是兄弟兩人在室內自酌自飲,喝到深夜時,兩人突然起了爭執,趙光義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用玉斧劈殺了太祖。
還有人說「金匱之盟」實際上並不是杜太后的旨意,只是太宗和趙普杜撰出來以掩人耳目的。因為太祖死得不明不白,太宗為了顯示其即位的合法性,便拋出「金匱之盟」,以達到穩定人心的目的。
趙光義即位後,改年號為「太平興國」。任命其弟趙廷美為開封尹兼中書令,封齊王,相當於他即位前的官位。皇子德昭和德芳都封為節度使,廷美的子女也稱為皇子皇女,太祖的三個女兒也被封為公主。太祖的舊部也受到優待,就是太祖在世時曾加以處罰或想要處罰的人,太宗都予以赦免。趙光義的這些舉措有效地聚攏了人心,在短期內達到了鞏固帝位的目的。
隨著帝位的穩固,太宗開始培養和提拔自己的親信。原來晉王府的幕府成員如程羽、賈琰、陳從信、張平等人都陸續進入朝廷擔任要職,慢慢地替換了宋太祖朝中的大臣。一批元老宿將如趙普、向拱、高懷德、馮繼業等也被太宗陸續罷免,並把他們調到京師附近做官,便於控制。
太宗還通過擴大科舉取士人數的方式來改變政局,他在位時期,第一次科舉就比太祖時代最多的數字猛增了兩倍多。這些士子被錄取後,地位通常青雲直上,在朝廷中出任各種職務,太祖朝中的老臣很快就被他們所取代。這些天子門生無疑對太宗心存感激,心甘情願地為新皇帝效力。這樣,整個朝廷逐漸變了樣,朝廷的權力牢牢地掌握在了太宗手裡。
接著,太宗開始採取措施改變既定的皇位繼承人。
太宗在征討北漢的時候,按例任命齊王廷美留守京城。有謀士向齊王建議:「你作為皇室至親,如果留守京城,必被懷疑,不如請求隨皇上出征。」
皇子德昭也隨太宗征伐北漢。當時宋軍與遼軍交戰,在高粱河遭到慘敗,趙光義在亂軍中只帶了些隨從逃出了重圍。宋軍中傳言太宗已經死了,有人建議擁立趙德昭為帝,來收拾殘局。不過,趙光義很快就回到軍中,這件事就沒有了下文。但光義聽說了此事後,心中對趙德昭起了深深的猜忌。當德昭向他建議賞賜此次北伐有功之臣時,他帶著嘲諷的口氣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獎賞他們也不遲啊!」德昭聽了這話,立刻就變了臉色,十分憤怒,同時他也感到了趙光義對他已經起了猜忌之心。回家之後,德昭便自刎而死。
就在趙德昭死後一年,他的弟弟,也就是趙匡胤最後一個兒子趙德芳也接著死去了,年僅二十五歲。傳說德芳是一個非常貪吃的人,是因為吃太多的肥豬肉而脹死的。史書上則只說他是因病而死,卻沒有具體說明是得了什麼病。就這樣,趙匡胤剩下的兩個兒子在趙光義即位後六年中相繼死去了。
又過了一年,有人向太宗告發齊王趙廷美陰謀加害皇上,於是太宗解除了他的官職,並將他送到西京閒住。接著又有人告發趙廷美在西京時常怨憤不已,太宗又廢除了他的王位,將其遷往房州安置。不久,趙廷美即病死,而告發他的人也很快就被太宗流放,死在了邊遠之地。
趙廷美死後,太宗讓自己的兒子頂替了廷美的位置,並立其為太子。
至此,「金匱之盟」完全被廢棄,而太宗的這些所作所為,也更加讓人猜疑「燭影斧聲」的真正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