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開明的經濟文化政策
2024-09-29 11:40:58
作者: 姜若木
唐朝從貞觀初年到開元末年,經過100多年的建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達到了全盛時期。一個小的縣城也有萬把戶人家,稻米十分油潤,大米也非常潔白,公家或私人的倉庫里都裝滿了糧食。全國各地都很太平。出遠門再也不必挑選好日子,齊魯生產的絲織品一車又一車在各地暢銷,男子養牛耕種,婦女採桑養蠶,大家安居樂業。
在生產恢復發展的基礎上,開元年間物價較為低廉平穩。開元十三年(725),「東都斗米十五錢,青、齊五錢,粟三錢」。此後直至天寶末年,物價長期穩定,「兩京斗米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絹一匹二百一十二文」。物價低廉平穩對社會的安定有著積極的作用。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唐朝戶口亦逐漸增長。在武德年間,全國有戶20萬,貞觀時增至30萬,永徽三年(652)上升至380萬戶,神龍元年(705),全國有戶615萬,有人口3714萬。而到開元、天寶年間,人口增加更快,在天寶十四年(755),全國戶數增至891萬,人口達5291萬,這是唐朝人口統計的最高數字,由於有相當數量的人不在簿籍,所以政府統計的戶口數比實際戶口數要低。估計,天寶年間全國實際戶數至少有1300萬至1400萬,按一戶五口計算,唐朝全國約有6000萬至7000萬人。墾田面積據其估計約有800萬至850萬頃左右。
政局的安定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玄宗注重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例如,開元二年(714),他命戴謙開掘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東北50里的甘泉渠、25里處盪河渠、20里處的靈長渠及千畝渠,當時引水灌溉的田地面積達千餘頃。
這些農田水利的興修,對抵抗旱災、增加糧食產量大有裨益。此外,唐玄宗還下令招募社會流民耕種荒田,免徵5年賦稅,刺激農業生產的發展。由於玄宗採取了這些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使全國出現了「高山絕壑,耒耜亦滿」的局面。為了解決穀賤傷農的問題並抵禦天災,玄宗又極力主張恢復常平倉、義倉制度。常平倉的設置,主要在於平抑糧價,防止年豐穀賤傷農和荒年穀貴傷農。而義倉的設置,主要在於荒年救災和青黃不接時向農民免息貸種。
手工業方面,陶瓷、紡織、印染、造紙、印刷等各行各業較前代也有較大的發展和進步。隨著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商業也迅速發展。「東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開封),西至岐州(今陝西鳳翔),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每店有毛驢可供客人選租,數十里之內必有驢驛。南起荊、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陽(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涼府(即涼州,今甘肅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富商大賈空前活躍,社會財富的增加,使國力也空前強盛。
社會經濟的繁榮,也推動了文化事業的發展。玄宗本人就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帝王,對當時文化藝術氛圍的形成不無影響。玄宗特別擅長音律,使得當時的音樂舞蹈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盛唐詩歌最為後世稱道,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如高適、岑參、王維、孟浩然、李白和杜甫等,都是光耀千古的詩壇泰斗。他們在詩中歌繁華、吟出塞,全面深刻地反映了這一時代的文化特徵;其他如書法、繪畫、雕塑、陶瓷等藝術也無不有顯著成就,這些在以後的章節詳細介紹。
唐玄宗前期,國家政治生活像唐太宗、武則天時期一樣,保持著相對寬鬆與開放的面貌。也正是因為有了從初唐至盛唐比較清明的政治環境和文化氛圍,所以,在進入中唐以後也出現了像初、盛唐時的魏徵、姚崇、宋璟那樣敢於講真話的賢臣名相,和一大批敢於評論當時政局的官員和文人,如顏真卿、劉晏、楊炎、陸贄、王叔文、杜黃裳、李絳、白居易、斐度、孟簡、王涯、李訓、鄭注等。舉一個頗能說明問題的例子:任左拾遺的白居易能夠屢屢當面糾正憲宗過失,指斥「陛下錯」而不至於獲罪。
那時,由於政治相對比較清明,文禁較為寬鬆,所以詩人群體對於皇帝與朝廷權貴的批評大抵都是直抒其言,無所忌憚的,有時甚至達到嘲諷挖苦甚或侮謾的地步。即如白居易任左拾遺之前的元和元年(806),他在盞至縣(今陝西周至)任上,就曾寫下著名的《長恨歌》,公然拿玄宗與楊貴妃情事開涮,以「懲尤物,窒亂階,垂於將來」。李商隱也在《馬嵬》詩末尾云:「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也是諷刺玄宗貴為天子多年,卻保不住愛妃,反倒不如普通百姓能夠夫婦長相廝守。如此群體性地張揚皇帝隱私,褻慢帝王尊嚴,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上,大概只出現在唐代!
「開元盛世」是唐朝百餘年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是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所創造的,它的出現與唐皇朝統治者也有很大的關係。但隨著唐玄宗統治趨向腐敗,各種矛盾日益尖銳,社會危機也進一步暴露出來。
唐玄宗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有爭議的皇帝,他前期的成就與後期的反差判若兩人,他把唐王朝推向了頂峰,也為唐王朝的衰落埋下了種子。
點 評
唐玄宗到底不是唐太宗和武則天,他的「開元盛世」,「守成」的意味多於「創新」。而「開元盛世」所以能達到唐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頂峰,並非他比唐太宗、武則天兩位先輩賢明和有能力,而是借乘了他倆已開啟的順風船罷了。他在進入開元後期便漸生驕奢之心,開始享樂,以致「視金帛如糞土,賞賜貴寵之家,無有限極」。在政治上開始聽不進反面意見,連續重用奸佞小人李林甫與楊國忠為相,軍事上任用驕橫跋扈、野心勃勃的楊思勖、安祿山等為主帥,好大喜功,輕啟邊釁,導致社會矛盾激化,最終釀成歷時七年多的「安史之亂」。唐朝由此從極盛的頂峰開始下落,出現藩鎮割據,盛唐局面從此結束。
儘管如此,唐朝自太宗、武則天以來建立起來的政治體制、經濟方針和人文傳統的餘威還在。玄宗以來的十幾代皇帝從總體上看,大多能努力以「貞觀之治」為圭臬,在日益複雜和加劇的各種矛盾中奮力周旋、抗爭,力圖做中興之主。因此,盛唐以後,社會經濟的總水平,是在一條緩慢下降的曲線上大體維持著一個仍顯繁榮的格局。如果再拿唐朝與之前及之後的歷代王朝相比,時間跨度不到300年的唐朝的綜合國力則毫無疑問地當屬整個中國封建社會2000多年歷史上的最高峰。
相關連結
唐玄宗小傳
李隆基(685—762),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之孫,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善騎射,通音律、曆象之學,多才多藝。
神龍元年(705),中宗李顯即位,恢復了唐國號,但政權卻旁落在皇后韋氏手中。中宗去世後,韋後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是為少帝。李隆基與其姑母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誅殺韋後。少帝被迫遜位,相王李旦即位,是為睿宗。李隆基因除韋後有功,被立為太子。延和元年(712)八月睿宗傳位太子,退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年號先天,是為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又欲發動宮廷政變以廢玄宗,李隆基乃與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於先天二年(713)先發制人,賜死太平公主,盡誅其餘黨。年號改為開元,唐代進入了開元至天寶長達四十餘年政局比較穩定的鼎盛階段。
歷史學家對於唐玄宗的評價很多樣,他本人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皇帝,但他所統治的時期可以稱其為「大治大亂」。前期的卓越成就與後期的昏庸無度相當,可以說是一個功過各半的政治家。他是一個多情的男人,由於對楊玉環的鐘愛,荒廢了朝政。因此唐玄宗的成敗,站在不同的立場上評說就會有不同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