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一統秦天> 一、一對政敵的較量

一、一對政敵的較量

2024-09-29 11:34:14 作者: 姜若木

  最早提出合縱的公孫衍,與最早遊說連橫的張儀同為魏國人,但兩人實在是一對冤家。起初,公孫衍在秦國任大良造(秦爵第十六級,相當於丞相加將軍),可後來秦惠文王轉而信任張儀,用張儀取代了公孫衍。張儀為相後,倡導連橫策略,在惠文王十二年(公元前323年)約齊國和楚國的大臣相會,以圖聯合齊、楚向魏國進攻。公孫衍解職後返魏,被魏惠王任命為相,號為犀首。他針對張儀的舉動,建議魏王廣結友國,以相抗衡。

  於是,就在秦、齊、楚相會的那一年,魏國約集趙、韓、燕、中山共同稱王,史稱「五國相王」。在這五國中,魏、韓其實早已稱王,此次集會只是新結趙、燕、中山為王,並且五國相互稱王。魏國用發起相王、承認一些國家稱王的辦法來組織聯合陣線。

  「五國相王」是魏國結盟自強的一大勝利,這引起了齊國的擔心。齊國害怕魏國憑藉這聯盟的勢力,對自己不利,於是加以破壞。齊國兩次設計破壞五國聯盟,都未得逞。然後,魏惠王的合縱被楚國的進攻打亂了。

  山東曲阜的周公廟

  就在北方五國相王的當年,南方的楚國向魏國發起軍事進攻,楚將昭陽在襄陵打敗魏軍,奪取八個邑。眼見敵不過楚國,魏惠王轉而聽從張儀的主張,將公孫衍棄於一邊。

  公元前322年,張儀來到魏國,向魏惠王提出聯合秦、韓而攻擊齊、楚的策略。魏惠王覺得有道理,就任命張儀為魏相。然而,詭計多端、巧言如簧的張儀,表面上是要魏聯合秦、韓攻擊齊、楚,真正的意圖卻是要魏事秦,進而使諸侯都來仿效。這可惹火了公孫衍。公孫衍忙不迭地出來阻攔,到韓國通報說:「秦、魏聯合,魏王重用張儀,目的在於圖謀韓國。如果韓國重用我,秦、魏的連橫就可以被阻止。」

  韓國大臣公叔很欣賞公孫衍,就委以公孫衍國事。與此同時,齊國和楚國也想到秦、魏連橫於己不利,就出面反對張儀,支持公孫衍任魏相。

  魏惠王不久也發現張儀的真實目的是要他投降秦國,心生不滿,不想與秦聯盟。見魏惠王不肯就範,秦惠文王就出兵攻打魏國。

  本書首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秦國咄咄逼人的東進勢頭令東方列國生畏,於是紛紛支持公孫衍的合縱之策。齊、楚、燕、趙競相重用公孫衍,請他去參與各自國家的決策大事。魏惠王見此,也將張儀逐回秦國,讓公孫衍復出,主持政事。於是公孫衍志得意滿,掌五國相印,更加積極地推行合縱。

  公元前318年,也就是魏國以公孫衍代替張儀為相的第二年,趙、楚、魏、燕、韓五國聯合攻秦,並推楚懷王為盟長。然而,實際出兵與秦國交戰的只有魏、趙、韓三國。伐秦聯軍進到函谷關,遭到秦軍的迎頭痛擊。聯軍組織鬆散,很快敗下陣來。次年,秦軍又在修魚(今河南原陽縣西)重創聯軍,斬殺八萬將士。五國合縱攻秦的戰爭宣告失敗。

  從公元前323年秦與齊、楚相會引發「五國相王」,到公元前317年「五國伐秦」失敗,縱橫家公孫衍和張儀竭盡口舌之能事,挑起一次次事端,令天下不得安寧。當時有個叫景春的人對此評價說:「公孫衍、張儀才是真正的大丈夫,他們一怒,各國諸侯就會畏懼;他們安居,天下的事端就會平息。」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