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2024-09-29 11:33:05
作者: 姜若木
一、儒、道、墨、法四大家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思想異常活躍的時期,代表不同階級、不同階層、不同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各言其說,各持一端,對宇宙、社會、自然等諸多現象都作出了自己的解釋,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主張。於是,在這個大變革的時代,儒、道、墨、法、名、陰陽、兵、縱橫、農、雜等家相繼出現,形成了思想領域裡「百家爭鳴」的局面。在這「百家」
中,主要以儒、道、墨、法四家思想對後世影響最為深遠。
儒家思想的創始人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在政治上尊崇上古堯、舜、文、武、周公時期的社會制度,提倡大同社會。他認為無論是國家、家庭,還是個人,都應該有尊卑觀念,懂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重要。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因此,在治理國家上,孔子主張「仁政」。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孔子開辦了我國古代第一所私人學校,打破了「學」在官府的西周制度。他以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教育學生,在教育上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孔子為教學方便,增刪了《詩》《書》《易》《禮》《樂》《春秋》,以這「六經」作為教材教學,對繼承上古文化作出了貢獻。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將他生前的言行,以及他主要弟子的言行編輯成書,就是《論語》。孔子以後,儒家學派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個人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人,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再傳弟子。
孟子曾到過齊、宋、魏等國,並擔任過齊宣王的客卿,參加了齊宣王伐燕一事。孟子晚年離開齊國後,回到鄒地,與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一起將他一生的所見整理成書,後世命名為《孟子》。孟子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義」。他同孔子一樣主張「仁政」,在孔子的基礎上,他又提出了「保民」思想,反對諸侯混戰,反對對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
荀子名況,戰國晚期趙國人,時人尊稱他為荀卿。荀子年輕時曾在齊國稷下遊學,後又到過燕、秦、趙、楚等國。荀子對秦國的政治十分推崇。晚年出任楚國的蘭陵令,開始在蘭陵家中著書。現傳《荀子》三十二篇。與孟子的認識不同,孟子認為「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認為「人性本惡」。荀子雖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思想中有較濃的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韓非子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在中國傳統思想中,與儒家思想相提並論的是道家思想。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人稱老聃。老子是春秋時期楚國人,與孔子同時。老子一生的思想精華都匯集在《道德經》一書中。他崇尚以無為治世,通過「無為」,達到「無不為」的境界。道家思想的另一個代表人物是戰國時期的莊子,也稱莊周,著有《莊子》五十二篇,現存三十三篇。
如果老子的無為思想是面向社會,莊子的無為思想則是面向自我。他的思想中有消極避世的一面。
墨家思想對後世也有相當影響。墨子名翟,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出身於下層人民,其主張主要是維護下層勞動人民的利益。他反對戰爭,鼓勵勞動,不崇尚奢侈,提倡樸素的生活方式,其中反對厚葬一條,與儒家思想中崇尚喪葬禮儀這一點是格格不入的。墨子的思想核心是「兼愛」和「非攻」,《墨子》一書基本上保存了他的思想。
墨家的思想不大被統治階級重視,但成了後代底層人民幫派組織的思想核心。墨子的信徒稱為「墨者」,多是勞動人民,生活都比較艱苦。墨子死後,「墨者」的首領被稱為「鉅子」,領導「墨者」活動,可以說是中國早期幫派組織的雛形。
法家思想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管仲相齊,就多以法為依據。
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李悝、商鞅、申不害、韓非子和李斯。
韓非子可以說是集歷代法家思想之大成者。他出身於韓國貴族,但因天生口吃,有才難伸,不被重用,只好閉門著書,寫成《韓非子》一書。他認為:「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禮之,此所以亂也。」韓非子主張「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將法家思想發展到了極點。韓非子的主張被秦王嬴政所賞識,後韓非子到了秦國,卻因同窗李斯嫉賢妒能,被謀害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