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臨行前,上天界寺拜別
2024-05-05 09:37:59
作者: 清波凡人
「正是。」
「走之前晚輩特地來拜別大師,順便給你老人家帶上一罈子老酒。」
徐欽侃侃而敘。
「是軍神親手埋下的陳釀酒?」
「當然。」
見徐欽點頭稱是,老和尚開心笑了。
看起來這陳年老酒對他的精神刺激,要優於其它任何東西。
主要是姚廣孝對軍神徐達的尊敬。
徐欽嗤笑一聲,道:
「晚輩聽聞大師過年之後,好像身體不佳,想必應該是精神方面的原因吧。」
姚廣孝苦笑了笑,沒有直接回答徐欽的詢問,而是說起幾件小事。
「徐公子應該還記得,老衲年前講過,今年準備回老家去探親,順便在那裡過年。」
「當然記得,您的老家在蘇州府下面的一個縣。」
徐欽微微頷首,回復道。
「唉…」
姚廣孝嘆了口氣,悶聲悶氣道:
「老衲在世上唯一的親姐,今年已七十有一嘍。」
「怎麼?她老人家身體不硬朗?」
徐欽聞言很不以為然。
「大師啊,你那七十一歲的老姐,在當下已是相當高壽了,有生之年能見到你這位兄弟,不知會有多麼高興呵。」
「不是這個意思。」
姚廣孝搖了搖頭。
「老衲在回家的路上,聽到路邊小孩在唱童謠,什麼燕南飛江山亂,百姓苦有誰悲…」
「還有,老衲的老姐,居然不讓我進家裡的正堂里坐,把老衲帶去的金銀玉器和過年物品給扔了出來。」
「老姐罵我是亂臣賊子,助紂為虐。」
「老衲又去見當地老友,他也不肯見我,說是『和尚誤矣…和尚誤矣…』。」
「你說,老衲從老家灰頭土臉地回到京城裡,心情會好嗎?」
老和尚緊皺眉頭,表情痛苦。
他手裡念珠轉動不停,「老衲這些天裡,一直捫心自問,難道當初是我做錯了什麼?」
徐欽想都沒有多想,直接回復道:
「不…不是的,大師並未做錯什麼,只是當下許多人所謂的正統思想在作祟。」
「以晚輩愚見,一個皇帝是否具有正統性,就看他是否為廣大百姓謀福利,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開展疆土,強國富民。」
「當今陛下不奪江山,朱允炆他未必就坐得穩江山,他也未必能成為一世英名的好皇帝。」
「天地輪迴,因果循環,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徐欽的觀點,在當下屬於異端邪說。
卻讓姚廣孝驚愕不已。
這不就是符合他的『天道如此,還在乎民意?』的觀點。
「徐公子說得好。」
姚廣孝手撫長須,笑顏道:
「你果然與眾不同,老衲沒看走眼。」
「南隸地一帶,多年受太祖高皇帝多年的恩賜,尤其是各地豪紳望族,他們講究三綱五常,認祖歸宗。」
說到這裡,姚廣孝的目光一下子變得極為陰沉,寒芒仿佛要凝結出冰花來。
江南的士紳階層,控制著大多數城市和廣大鄉村的話語權。
他們迫於朱棣兵鋒所致,表面上服從新朝,背後卻用各種童謠、話本等隱晦方式,來詆毀辱罵新朝。
藉此貶低朱棣的統治合法性。
這是戰場之外沒有硝煙的戰鬥。
朱棣可以殺盡江南仕子,人頭滾滾。
可以說,他想殺誰都可以。
但殺人不能誅心。
只要耕讀傳家的江南士子殺不乾淨,朱棣就會永遠面對這個困擾。
士子殺人則不用刀,但他可以把你的名聲、戰功等詆毀得一無是處。
還讓後世史書上來寫朱棣的種種不是。
當然,還有妖僧姚廣孝。
總之,他們不殺人但誅心。
徐欽了解這段歷史。
可具體應該怎麼去做,心裡沒底。
這可不是紙上談兵的搞一場朝堂辯論,費點口舌就能搞定。
這是真槍實彈去直面這些豪紳勢力。
搞好了,這是皇帝陛下的英明決策得當。
搞出紕漏來,對不起,你是替罪羊。
所以,徐欽離京前上天界寺,表面上是來告別,實際是來討教。
不管怎樣說,黑衣宰相是當代大師,傑出人物,他的實際經驗和見識,比自己強太多。
自己無非是位穿越者,能先知先覺,事先了解到這段歷史。
但這段歷史的具體推演過程,演繹的方式方法,卻是無知的。
徐欽抬頭看向了黑衣宰相,「大師,您覺得晚輩這次去,應該怎麼辦才妥當?」
態度十分誠懇。
姚廣孝還是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道:
「徐公子這次下揚州和淮安等地,是帶有五千稽徵衛的兵馬,是嗎?」
「既然如此,便是打算以武力鎮壓反對聲音?」
徐欽點了點頭給予了肯定回復。
「不錯,無論是削藩還是攤役入畝的政策推行,陛下的最終目的,那都是肅清內部的反對力量,坐穩皇位,再圖發展。」
「永樂王朝的大刀,要在江南一帶,殺他個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姚廣孝說到這裡,忽然話鋒一轉,瞪眼反問道:
「那江南豪紳們要是都配合無比呢?」
「那不是更…」
徐欽忽然醒悟了過來,「大師是說,江南士紳會表面上配合,避開朝廷的重壓鋒芒,等我們走了以後,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而且還會繼續用軟刀子詆毀新政?」
姚廣孝點了點頭,沉聲道:
「聰慧過人,一針見血,就是這種情況,屆時徐公子認為該怎麼辦呢?」
「這個問題,也是晚輩想請教大師您的。」
徐欽並沒有過多掩飾,拱手施禮道。
姚廣孝似乎也猜測到了。
他笑著手指向書案的另一端,上面堆著疊整齊的文稿。
「你熟讀史記,還記得隋文帝楊堅南征,滅了南陳,派出二皇子楊廣為江南總督。」
「楊廣的江南總督府就設在揚州,但當地以謝氏,琅琊王氏為代表的江南士族,和南陳皇族殘餘勢力相互聯合在一起,數年間屢次謀反。」
「楊廣派兵鎮壓數次,收效有點但不能斷根,當地豪紳們陽奉陰違,民間則是人心惶惶,隋文帝的新政無法推行。」
「有人提出了講經禪學,請江南德高望重的佛門高僧講經解惑。」
「晉王楊廣同意這種方法,在揚州大明寺設壇七天七夜,請來兩位大師講經,終於人心所向,隋朝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南北統一。」
徐欽聞言頓悟,「大師,你打算用這種方式,以佛經從思想上消除異議?壓制江南士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