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制住你的情緒,懂隱忍才是大英雄
2024-09-28 18:37:15
作者: 李世強
古今中外,凡是能夠成就大事的人都具備一種卓越的才能—中庸之道。待人處事不激進、不冒失,沉穩又懂得忍耐,能做到這些,才能在官場及社會中處於不敗之地。這也是很多成功人士的智慧之精華。
有人講:「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根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細細品來很有道理,為人處世,忍讓才是最高明、最根本的智慧。人生在世,處處爭強好勝、妄露鋒芒,並不是什麼聰明的行為。俗話說槍打出頭鳥,誰先凸顯出來,誰就有先被打掉的危險。
《莊子·人世間》中曾經記錄過這樣一個故事,甚是耐人尋味。
來到齊國曲轅的匠人石,看見了一棵巨大無比的櫟樹,而這棵櫟樹被當地人視作神樹。這棵樹的樹冠可以遮蔽數千頭牛,樹冠之大可想而知,樹幹就有數十丈粗,樹梢離地面八十尺處方才分枝,要是用它造船的話,可以造十幾艘。觀樹之人絡繹不絕,匠人卻不看一眼,繼續前行。匠人的徒弟看了大樹半天,氣喘吁吁地趕上了匠人石,說:「自我跟隨師父起,還未曾見過這般樹木。但師父為什麼看都不看一眼呢?」
匠人石回答道:「快別提它了!如果用它造船,船必沉沒,做棺槨會很快腐朽,做成器皿會壞得更快,作為屋門之材定不合縫,作為房梁定遭蟲蛀。這樹不是什麼可塑之材,所以才活到這般年紀。」
回到家後,匠人石夢見櫟樹對他說:「你用什麼和我比較?是不是你想用那些可塑之材和我相比?還是那些果樹?那些果樹待到成熟之時,果子就會被打落在地,之後遭到摧殘的就是枝幹,大小枝幹通通會被修剪。各種事物也不過如此而已。我曾經被人砍得半死,最後得以保全,思來想去,我最大的用處就是無用。要是我真有用,還能頤享天年嗎?你怎麼能用這樣的眼光看待事物呢?你不過是將死之人,又怎麼會真正理解不是可樹之材的樹木呢!」
最「無用」的反倒最長久,這不正是委曲求全的道理所在嗎?一棵參天的古樹,卻要用彎曲的樹枝、低劣的木質、樹葉的怪味等來偽裝自己,以使自己逃脫被人類砍伐的命運。老樹況且如此自保,人類處世的道理不也應該如此嗎?
但實際上,我們總喜歡把自己比別人的高明之處表現出來,恨不得自己得到所有人的崇拜,這種誤區往往會讓自己鑽牛角尖,最終樹敵無數。古人云:「藏巧於拙,用晦如明。」想要平靜淡然的生活,就不要妄露鋒芒,否則「功高蓋主,主必壓之」,尤其是在上司面前賣弄自己的聰明,是最不明智的選擇。
以下這個例子足以說明:
韓信身為漢朝開國第一功臣,曾多次獻出妙計,定三秦,率軍俘魏王,活捉越王歇,收燕盪齊滅楚,最後逼得項羽在垓下自殺。司馬遷曾經這樣評價過他:「是韓信打出漢朝一半的天下。但他犯了功高震主的大忌。」
劉邦曾經這樣問過韓信:「你看我能統兵多少?」韓信說:「最多不過十萬。」劉邦又問:「那你又能統兵多少?」韓信不斂鋒芒地說:「多多益善。」
劉邦因為這樣的回答而顏面掃地,耿耿於懷於韓信。在打仗方面,劉邦確實不如韓信,但韓信不懂得身為人臣要收斂鋒芒,相反卻又常常在劉邦面前鋒芒盡露,最終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韓信甘受胯下之辱」這個故事盡人皆知,為此,韓信被人們稱為「能屈能伸」的大丈夫。但在收穫豐功的同時,他不懂得收斂鋒芒,一味在主公面前貶低對方,抬高自己,這樣的人,誰能容忍。一個曾經的英雄最後竟是死於狂妄自大,哀哉!
不以別人的冒犯而憤怒,不以他人的無理而爭吵。懂得中庸之道,懂得權衡利弊,在任何情況發生後,能夠短時間內思考出最有利於自己的方法,做出能夠自保的策略,這才是成為這個時代的成功者。
只有學會委曲求全,做到能屈能伸,懂得中庸之道,自己被保全了,才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