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悠閒·靜修
2024-09-28 17:55:23
作者: 李銀河
只有在真正一人獨處時,才能懂得李叔同當年的選擇。他選擇的是一種宗教的靜修生活。我不信宗教,但是可以選擇世俗的靜修。
人需要修行,是在獨處時才感覺到的,也是在真正閒下來時才感覺到的。在繁忙的世俗生活中,在黏稠的人際關係中,瑣碎的事情占滿了生活,有些快樂,有些痛苦,但是缺少沉思與修養的內心愿望和時間。當一人獨處和徹底閒下來時,對空間和時間的深切感知才來到人的心中。這就是康德所謂「仰望星空」的心境吧。
在忙於世俗事物時,人除了身處的環境和周邊景致,感覺不到空間;除了細碎的急迫事物和倦怠,感覺不到時間。只有在悠閒和獨處之時,當閒坐海邊眼望碧藍浩渺的大海時,才猛然感覺到空間的寥廓和時間的流逝。宇宙和浩渺的星空來到了人的意識之中,感覺自己像一葉孤舟,飄蕩在無邊無際的大海當中,不知漂向何方,全無目標,全無方向,無論怎樣奮力划槳,只是在原地打轉,徒費氣力而已。在無可奈何之中,時光流逝,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就像一瞬。再看那隻孤舟,舟中之人已經蹤影全無,小舟兀自在水中漂蕩,好不淒涼。
當這樣的感覺來到心中,真想不通為什麼還要做事。佛教的修行就是看透了這一點,所以只是靜坐,終身不做任何事情,其修行的要義就是四大皆空。這種想法不能說不是真知灼見,只不過世人大多不願接受這個令人絕望和無奈的事實,只是一味像鴕鳥一樣把自己的腦袋埋進沙子。
嚴格地說,世人做一切事情的動力都來自不得不做的逼迫,但是這種逼迫有兩類,一類是來自外部世界的逼迫,另一類是來自內心世界的逼迫。來自外部世界的逼迫就是存活的壓力:要通過做事換取起碼的溫飽和舒適,以及精神的愉悅;來自內心世界的逼迫是藝術家、科學家的創造衝動,藝術家感覺到美的召喚,科學家感覺到好奇心的召喚,要通過自己的勞作創造出這種美,要揭示謎底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使自己的創造衝動得以宣洩。
本書首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然而,有內心衝動需要宣洩的人在人世間只是鳳毛麟角,絕大多數人做事僅僅是為了生存而已。在生存所需的一切已經滿足之後,人們為什麼還要做其他事情呢?這就回到了叔本華的鐘擺理論:人在生存必需品未得到滿足時感覺到痛苦,在生存必需品得到滿足時感覺到無聊。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中擺來擺去。他的鐘擺理論幾乎可以囊括世間 99% 的人,所幸他對那 1% 的人網開一面,就是那些有內心衝動的藝術家。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藝術家是造物主的寵兒,他們是最幸福最快樂的人,世間無人能比,帝王將相明星巨賈都不可望其項背。
如果有幸生為藝術家,當然可以自得其樂,暗自慶幸。然而,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凡夫俗子該怎麼辦呢?依我之見,基本沒有辦法,只能聽之任之,破罐破摔。只是要修煉到能夠比較平靜地接受這個殘酷事實,不要陷入過多的內心煩惱和糾結而已。這就是我現在修煉的原因和修煉的內容。我修煉的目標就是要使自己最終能夠接納自己的現狀和命運,真正達到內心平靜地接納自己所處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