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這個三國史很上頭> 二、析敵情,戰赤壁,三國鼎立

二、析敵情,戰赤壁,三國鼎立

2024-09-28 17:49:48 作者: 張大可等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平荊州,順流東下,號稱八十萬大軍,要與孫權決戰。在強敵壓境之際,孫權六神無主,急忙召集群臣會議。大家都面面相覷,「莫不響震失色」。大臣之間主戰主降的雙方,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意見很不統一。儘管魯肅從夏口請諸葛亮來到柴桑,表示孫劉聯合,力陳抗曹的主張,但孫權還是懾於曹操的威勢,難以下定決心。這時,周瑜奉命駐守鄱陽,所以魯肅建議孫權急速把他召回,以便決定抗曹大計。

  周瑜回來以後,在群臣會議席上,以張昭為首的文臣極力主張投降。他們的理由是:「曹公,豺虎也,然託名漢相,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資治通鑑·赤壁之戰》)這說明他們在精神和輿論上已被曹操所懾服,因而喪失了抗曹信心,結論是只有投降這一條路。張昭既是文臣之首,他的主張代表了多數人的心情。周瑜當時力排眾議,挺身而出,駁斥了這種投降的論調。他首先指出,「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既然是漢賊,那麼為漢王朝討賊,自然是正義之師。這在精神上建立了支柱,在理論上名正言順,有了根據,以此號召天下,可以取得更廣泛的支持。從眼前來說,正是鼓舞士氣,同仇敵愾,以便為孫氏政權效死的大好時機。接著,他說:「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資治通鑑·赤壁之戰》)周瑜這番話,正是針對孫權及群臣膽怯心理而發的。但這並未完全解除孫權的擔憂。再接著,他又指出操軍不利的四個方面:一是北土未安,操有後患;二是北方步卒,不習水戰;三是戰線太長,供應不濟;四是北兵不習水土,必生疾病。周瑜透過曹軍強大的表面現象,洞悉了曹軍虛弱的本質,故而得出正確的結論:「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擒操,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三萬人,進駐夏口,保為將軍破之。」(《三國志·周瑜傳》)孫權聽了周瑜精闢的分析,解除了顧慮,信心倍增,精神大振,說:「孤與老賊,勢不兩立。」猛地拔出佩刀向奏案斫去,大聲說:「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孫權表明了自己的決心,並且決定聯合劉備,共破曹操,而這個決心,正是周瑜影響的結果。

  散會的當夜,周瑜又面見孫權,進一步分析雙方的力量對比。周瑜說:「曹操下戰書,聲稱八十萬,完全是虛張聲勢,就把張子布等人嚇住了。實際上,曹操只有十五六萬人,已經十分疲乏,所得七八萬荊州水軍,尚未心服。曹操用疲病之卒,驅趕著狐疑之眾來和東吳較量,是自來送死。主公給我五萬精兵,就足以對付曹操了。」周瑜這一席話使孫權徹底安下心來,他說:「五萬兵一時難以聚合,你先領三萬兵前去對敵,我領大軍繼後。」孫權於是任命周瑜為左督,程普為右督,領兵三萬,與曹軍在赤壁山(今湖北赤壁西北)隔江對峙。

  周瑜認為以少勝眾只可智取,不可力敵。他趁曹軍初到水上,還不習水戰,且又在進行中沒有準備應戰,突然向曹軍發起了進攻,打了一個勝仗。初戰勝利,大大鼓舞了江東士氣。曹操停止了前進,把大軍收縮在江北,又下令把戰船用鐵鏈連接起來,在上邊加緊訓練士卒。周瑜又用黃蓋詐降計,火攻曹軍。曹軍此役損失慘重,只得退回北方。孫劉聯軍經過一年的征戰,劉備得了江南四郡,周瑜占了江北的南郡、江夏等郡。自此,三國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