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赤壁鏖兵,畏曹主和
2024-09-28 17:49:34
作者: 張大可等
公元208年,正當孫權消滅黃祖,占領黟(今安徽黟縣)、歙(今安徽歙縣),並積極準備吞併荊州之時,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兵不血刃占領了荊州,接著又順流而下,想一舉蕩平東吳。強敵壓境,東吳朝野震恐。孫權召集群臣商議對策,張昭和秦松帶頭主和。張昭認為曹操打著朝廷旗號,得了荊州水軍之助,聲勢浩大不可抵擋。只有魯肅和周瑜二人主戰,弄得孫權六神無主。
張昭作為元老重臣,在群僚中有很大影響,但他有恐曹心理。早在公元202年,曹操乘破袁術之聲威,派使向孫權征質,張昭就拿不定主意。當時就是周瑜堅決主張不送質子,孫權和吳夫人都很高興。這次面臨曹兵壓境,張昭主張投降,使孫權大失所望。
公元221年,曹丕封孫權為吳王,張昭製作了朝儀。張昭封由拳侯。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大會群臣,盛讚周瑜、魯肅二人主張抗曹之功。這時,張昭向孫權舉笏慶賀,還未開口,就被孫權奚落道:「當年如果聽從張公的主張,我如今就得乞食為生了。」「昭大慚,伏地流汗」(本傳裴注《江表傳》)。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孫權在赤壁大戰二十年後對張昭當年的投降主張仍然耿耿於懷。孫權設置丞相職務時,群臣都建議讓張昭任丞相,孫權卻說:「如今天下多事,丞相責任太重,不宜讓張公受累。」結果讓孫邵做了丞相。孫邵死後,群臣又推舉張昭,孫權說:「我難道是吝惜丞相這個官職而捨不得給子布嗎?當丞相事務繁雜,而張公性格剛直,如不聽他的主張便要怨憤,這對他沒有好處。」結果任命了顧雍。孫權兩次駁回群臣的建議,用種種藉口不任命張昭為相,表面上是說為張昭著想,實際上乃是由於當年張昭主張投降一事使孫權對他深為失望,不願對他再委以重任。
張昭知道自己已經失去了孫權的信任,便以年老多病為由辭去官職。孫權另拜他為輔吳將軍,改封為婁侯,食邑萬戶,他閒居無事,便閉門著書,撰寫了《春秋左氏傳解》和《論語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