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這個三國史很上頭> 三、性矜高,蒙受不白之冤

三、性矜高,蒙受不白之冤

2024-09-28 17:48:21 作者: 張大可等

  魏延作為一員戰將,「善待士卒,勇猛過人」,這是其長處,也是他受劉備和諸葛亮器重的原因。然而,他傲慢,瞧不起人,這些短處導致他的一生以悲劇告終。他藝高功大,卻目中無人,很多將吏都讓他幾分;唯獨長史楊儀,也因自恃其才傲視他人,不把魏延放在眼裡。魏延甚為憤恨,二人因此積怨,終至拔刀相見,勢如水火。諸葛亮愛惜二人才幹,不忍有所偏廢,同時也無力解決這一矛盾。

  建興十二年(234)八月,諸葛亮病危,「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他把魏延撇在一邊,進行了這樣的部署:「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諸葛亮明知魏延與楊儀互為仇敵,卻只向楊儀面授機宜,並且委之總督軍務及指揮魏延。「亮固知延非儀所能令矣」(《資治通鑑》卷七十一,胡三省語),卻示意「軍便自發」。如此,魏延便被一步步逼到反叛的境地。他矜高傲上,得罪了諸葛亮,帶來殺身的後果。

  諸葛亮剛死,楊儀就令費禕去揣摸魏延的意圖。魏延以為是他大展雄才、伐魏殲敵的時機到了,便說:「丞相雖死,吾自見在。府親官屬可將靈柩運回安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豈能因一人死而廢棄一統天下的大事?」這話雖傲慢犯上,但其伐敵氣概可嘉。對楊儀總督軍事,令他斷後,魏延果然不服。他說:「我魏延乃堂堂大將,豈是楊儀小子可以指揮,為他斷後的?」於是,他請費禕和他一起,共同部署軍務,並且聯名布告諸將。費禕早知諸葛亮的部署,當然不會支持魏延的這種目無君臣的行動,便假意說:「吾為君去勸解楊長史。他身為文吏,不曉軍事,不會不聽從你的安排。」說完馳馬而去。魏延待費禕走後細想,後悔自己的魯莽,但要挽回自己說的話已經來不及了。

  此時,魏延處於孤立和隔絕的狀況。全軍的行動他不可得知,自己因不聽楊儀之令而不知如何行動。他派人去楊儀處察看,發現「諸營相次引軍還」。對於被總部遺棄,魏延大怒,喪失了理智。在楊儀率大部隊尚未開拔時,他便先行撤離五丈原,經棧道南歸漢中,「所過燒絕閣道」,以發泄對楊儀的仇恨。魏延不遵從諸葛亮遺命,擅自行動,並燒毀棧道給蜀軍的回返帶來困難,這就授人以柄。於是,楊儀向朝廷上表,告魏延反叛。魏延說楊儀假公以報私仇,也告他謀反。二人「各相示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於成都。後主劉禪不知孰是孰非,詢問侍中董允和留府長史蔣琬。由於楊儀受命於諸葛亮,因此二人「咸保儀疑延」。劉禪便令蔣琬率宿衛軍北行,以防不測。

  當魏延回軍至南谷口(今陝西漢中西北)時,楊儀、費禕、姜維等人率領的大部隊也隨後趕到。魏延領兵逆擊楊儀之軍,楊儀派王平出戰。兩軍對戰,王平指著魏延及其將士說:「諸葛公雖死,而屍骨未寒,爾輩竟膽敢如此!」魏延手下的將士聽說,明白理屈,紛紛倒戈,一鬨而散,只剩下魏延和他的兒子等數人。魏延無奈,只得向漢中奔逃。途中,被楊儀派馬岱追上,斬之。朝廷得知消息,「遂夷延三族」。(許少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