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棄暗投明,屢建功勳
2024-09-28 17:48:07
作者: 張大可等
李嚴年輕時任本郡的郡吏,以才幹著稱。劉表任荊州牧,派李嚴擔任過一些郡縣的官職。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下攻入荊州,李嚴正擔任與益州相鄰的秭歸(湖北秭歸)縣令,他見荊州一帶戰亂將起,便棄官西行,入蜀投靠劉璋。劉璋任命他為成都縣令,任職期間,李嚴又以治事能幹聞名。公元213年劉璋提升李嚴為護軍,派他到綿竹督促諸軍抵禦劉備的進攻。李嚴倒戈,率軍投歸劉備,劉備因之「軍益強」。攻占成都後,劉備委任李嚴為犍為郡(郡治在今四川彭山)太守、興業將軍。
在犍為太守任上,李嚴更充分顯露出他優異的才幹,表現了出眾的應變能力。公元218年,劉備與曹軍爭奪漢中,蜀軍幾乎傾巢出動,「盜賊」馬秦、高勝乘機在郪縣(今四川三台郪江鎮)起事,聚眾數萬人,聲勢浩大,進軍到距成都東面僅二百來里的資中縣(今四川資陽),直接威脅蜀漢王朝都城的安全。當時李嚴手中雖只有少量的郡屬治安軍,但他看清漢中的戰事正緊張,前線尚亟需增援,便不向諸葛亮請求援兵,果斷地率五千郡士出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破「盜賊」,斬其頭目馬秦、高勝。李嚴還注意安撫四處逃竄的餘黨,只要放下武器不再作亂,便均不處罰,讓他們恢復民籍,回鄉務農。這樣,叛亂很快就平定了。
同年,越嶲郡夷帥高定出動大軍包圍了距犍為郡界很近的新道縣。新道縣自古即被稱為川西地區「後戶」,在當時成都與越嶲的交通上具有不可忽視的戰略地位。川西地區至越嶲的交通自古由旄牛道擔任,東漢後期旄牛「舊道」被阻塞後,只得改從經由安上(今四川屏山)的另一條「新道」。新道縣就在這條新的交通幹道上。已經占據了越嶲郡中心地區的高定,如攻取新道縣,退則可以閉塞靈關,阻斷道路,擁兵據險固守;進則可以揮兵直入犍為,窺視兵力空虛的川西地區,威脅蜀漢王朝的安全。李嚴聞訊後毫不遲疑,立即又率所部郡士星夜馳往救援,在新道縣擊破高定的大軍,高定被迫龜縮回越嶲郡的中心地區。李嚴因在這兩件事上卓有功勞,被提升為輔漢將軍。
李嚴在犍為太守任上,還做過一些留名青史的好事。犍為郡城距成都一百多里,在岷江之西,因而由成都到犍為必須過岷江。過去岷江上曾修有大橋,名叫漢安橋,寬一里半,但每逢夏秋水大時橋總是被衝垮,交通中斷,且需年年耗資費時進行修理。李嚴任犍為太守後,組織人力鑿通了天社山,再沿江修築了可通車的大道,另從上游用船擺渡過岷江。改道以後,行人、商旅大得其便,「吏民悅之」,都讚譽李嚴整修道路的功勞。李嚴還在郡城中大興土木,把郡城整修一新,「城觀壯麗,為一州勝字」。史書上評論,作為犍為郡的太守,兩漢三國間沒有人比李嚴更著名的了(《華陽國志·蜀志·犍為郡》)。
對李嚴治政的才幹和他在犍為太守任上的功勞,諸葛亮和劉備都給予很高的評價。諸葛亮很賞識李嚴處理政事的敏捷和果斷,曾稱讚說:「部分如流,趨舍罔滯,正方性也。」意思是治政像流水一樣無滯留,既迅速又恰當,這就是李嚴的特點。劉備也非常器重李嚴,公元222年,劉備伐吳兵敗退回後,特地把李嚴召到永安(今重慶奉節),提升李嚴為尚書令;公元223年,劉備病重,託孤給諸葛亮和李嚴,讓李嚴作為諸葛亮的副手,任命李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當然,李嚴得到如此殊遇,一方面因為他的才幹和功勞,另一方面劉備也把他看作劉璋舊部中能效忠於蜀漢的典型。從此,李嚴作為顧命大臣之一,官職不斷升遷,先後任前將軍、驃騎將軍等高級武職,地位日漸顯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