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教的目的,在於不教 男孩和你想的不一樣
2024-09-28 17:33:07
作者: 王金梅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這則故事講的其實是一個簡單的道理,但是用到親子關係上,卻很有趣。孩子認為父母不了解自己,父母則認為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了解你?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呢?下面讓我們來看看父母對男孩常見的幾種誤解。
一、當男孩在看電視的時候,他在看什麼?
父母一般認為男孩喜歡看動畫片,是因為動畫片色彩鮮艷、卡通人物造型有趣、小動物活潑可愛,還有絢麗的聲光特效。但事實並非如此。男孩之所以愛看動畫片,是因為他們被故事情節所吸引。表面的絢麗多彩是不會長久地吸引男孩的注意力的。男孩雖然年紀小,但他和大人一樣,有一套完整的思維系統,只是它還處在發育階段。
對於男孩看電視的方式,大多數父母的理解也是不準確的。父母通常認為男孩只有全神貫注,才能看懂節目內容;如果他們三心二意,就無法了解故事梗概。對此科學家專門做過一個實驗。
科學家找到兩組5歲的孩子。一組在一個空空蕩蕩的房間裡看電視,另一組在一個擺滿玩具的房間裡看電視。實驗結果顯示,待在空屋子裡的孩子大約有87%的時間在看電視,而待在有玩具的屋子裡的孩子只有47%的時間在看電視,因為後者的注意力被玩具分散了。但是,當科學家測試這兩組孩子對節目內容的記憶程度和理解程度時,結果卻發現兩組的得分完全相同。孩子看電視的方式比父母想像的複雜,他會在玩玩具和觀看電視之間合理地分配注意力,而且他只接收電視節目中有效的信息。也就是說,如果孩子在看電視,說明他看懂了;如果他轉移注意力了,說明他已經看不懂了。
二、當父母把男孩無法理解的內容強行灌輸給他時,結果會怎樣?
有一則寓言故事,說有一隻鳥的名字叫大鳥,有一天它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名字不好聽,於是它給自己起了個新名字叫「羅伊」。但是當人們都叫它的新名字的時候,它又發現其實自己並不喜歡這個新名字。它最後說,儘管「大鳥」這個名字很普通,但它畢竟是我最初的名字,我喜歡這個名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悅納自己,要從喜歡自己的名字開始。
但在年幼的孩子看來,一個名字只能對應一個事物。比如寶寶就指他自己,而不是指所有的小朋友。貓的名字就是貓,狗的名字就是狗,你要是跟他講,柳樹叫柳樹,也叫樹,他就難以理解。所以,當你給他講大鳥將他的名字改為「羅伊」,又改回「大鳥」這個故事時,孩子就會很困惑。因為他認為自己的名字指的就是自己,他不明白名字為什麼還能換來換去。
在這裡我們發現,孩子並不能理解寓言所蘊含的深刻道理。也就是說,成年人把超過孩子認知能力的信息強加給孩子,其實收不到任何效果。所以,父母只有在了解男孩的前提下,才能提供男孩感興趣的內容;父母只有為男孩提供與男孩認知能力相匹配的內容,才能被男孩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三、當男孩重複做一件事情時,他會感到厭倦嗎?
成年人大都厭倦簡單重複的事情,就算是給男孩講故事,父母也每次都想換一個新故事講。但在男孩看來,重複的內容卻蠻有趣的。
男孩喜歡聽重複的故事,喜歡看情節大致相同的動畫片。因為對學齡前的男孩來說,重複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在一遍一遍的重複中,男孩的理解能力不斷地得到提高。很多父母不了解這一點,自作主張地說:「關於恐龍的書你已經看過很多了,換一本吧。」殊不知,對男孩來說,重複的內容才是最好的學習教材。
看到這裡,父母們也許會發現,原來男孩的世界和你以為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所以父母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男孩,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而是要學會尊重男孩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讓男孩自由地成長。好的父母,是在男孩需要引導的時候,科學地加以引導;在男孩需要幫助的時候,適時地給予幫助。當然,最好的父母是與男孩一同成長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