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牛津女孩> 與時間握手:原生家庭的和解論

與時間握手:原生家庭的和解論

2024-09-26 12:22:24 作者: 賽茜

  與家庭的關係,是每個人需要畢生探索的課題。

  原生家庭論是這兩年非常流行的觀點。就像我在這本書的開頭所講過的那樣,一個人的童年往往會對其性格產生深遠的影響。

  家庭會帶給我們溫暖,但同樣也會帶給我們傷害。當我們與原生家庭和解,實際上就是與過去和解,與所有在過去遭受過的「苦難」和解。

  有些人會宣揚「原生家庭決定論」,認為過去不可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早已在他童年時寫盡了,但我不贊同這樣的觀點。我認為,和解是我們擁抱時間的方式。往事不可追,現在和未來往往掌握在自己手裡。

  在寫這本書時,我刻意在前半部分留出了關於我經歷的空白,這種刻意並不代表我的懦弱和迴避,而是想要避免讀者可能產生的固定思維。

  而現在,我想更全面地分享我的「過去」。

  從小,我不僅像前面所講述的那樣,是一個自信、有野心的女孩,同時還是一個沒有安全感、容易產生自我懷疑的女孩。我的成長經歷很極端,不管是家庭收入、父母關係、同學關係還是自我認知,都發生過非常大的變動。

  我的父母在三四十歲的時候有了我,作為「老來得子」的那個「子」,我從小就被他們視為掌上明珠。

  本書首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四歲以前,我可以說是過著「小明星」的生活。每次父親的公司拍宣傳GG時,總會給我找到一個上電視的角色。我的母親也會在各大會議和年會上給予我表現的機會。現在回想起來,一個小女孩在上百個人的年會上朗誦著《三字經》的場景,似乎十分滑稽和尷尬。但種種被動展示的機會,都讓我認定自己是一個非常優秀和出色的小孩。

  父母極端的寵愛很容易導致溺愛,讓我變得越發自大,也越發以自我為中心,習慣了所有事都「說一不二」。可想而知,我這樣的性格,在進入校園後,是很難交到朋友的。進入學校以後,我成了那個容易得罪人、愛爭強好勝、不討喜的孩子,這讓我感到十分失落和沮喪。

  而父母的關係,也在我看不見的地方悄然發生了巨變。我從一個人人羨慕、備受寵愛的小孩,變成了一個母親教育我要靠自己撐起一片天的「大人」。母親總說,別人就像一面牆,總是會倒的,只有靠自己,才能真正撐起自己的未來。至今我記得她講這些話時的神情,而我此後獨立又野心勃勃的性格,也似乎在那個時候就決定了。

  那個時候的社會氛圍不比今天開放,離異家庭會遭到很多不友好的社會評價。父母因為擔心我的未來,在不幸福的婚姻里糾纏了三年之久。爭吵、憤怒、悲傷和埋怨,這些情緒充斥著我的童年。現在回想起來,一切悲傷都幻化成了衛生間裡只剩下碎片的結婚證書。美好的過去成了一幅畫,永遠定格在了那個鏡頭。

  這樣心碎的經歷,讓我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對人的情感和關係抱有強烈的不安和不信任。9歲出國留學,我不僅是希望自己在學業上可以重生,也是希望自己可以逃離那個令人傷心的地方。但當我離開家後,我開始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愧疚,尤其是對一直支持我、愛護我的母親。一方面我需要不斷向前,證明自己,另一方面我又內疚不已。這樣糾結、矛盾的情緒,伴隨了我整個青春期。

  隨著異國的成長經歷漸漸豐富,我逐漸填滿了那個不安的自我,開始逐漸認識到,自己其實不需要打贏每一場仗。失去和得到,不再是對立的關係。有些時候,我失去了很多東西,但也得到了很多成長的經驗。那些不好的經歷雖然改變了我,讓我失去了完整的家庭和溫馨的成長氛圍,但同時也讓我獲得了最寶貴的「自己」。在異國他鄉的這些年,我得以成長,我得以向外獲得,得以向內探求,逐漸地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獲得了更真實的內心。

  現在的我變得平和,也變得寬容。現在的我,堅信「紛紛萬事,直道而行」。我需要的,是與時間握手,是認清自己的目標,並不斷地向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