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的焦慮:對抗孤獨的方法就是行動
2024-09-26 12:21:25
作者: 賽茜
焦慮和沒有安全感曾是促使我一直前進的因素。
在學生時代,我接受並習慣性地利用自己的焦慮性格。這種不安的心理狀態總能讓我懷疑自己不夠努力。因此,在人生大大小小的環節中,我總是習慣「再多一點點」(I will always go for the extra mile),這樣的心態也確實讓我在學生時代一次次地拿到了最優秀的成績和意想不到的機會。
步入職場後我發現,那些在頭部諮詢公司提前升職的同學也有這個共性。每次他們在項目實施前,都能做好充分的準備,這些事前的深思熟慮會讓他們在每次發言時獲得與之相匹配的發光機會。作為同事,我會敬佩甚至羨慕這樣的人。但作為朋友,我更能了解他們內心的焦慮和不安。
但現在,我不再認為焦慮和不安是促使我向前走的動力。
因為這樣的情緒往往需要獲得他人的認可和讚賞,並且常常會讓人透支和崩潰,隨著發生的次數越來越頻繁,人們可能在人生這場馬拉松中無法堅持跑到終點。回看自己崩潰的狀況,一般都是因為急於出成果以及對自我施加過多的壓力。這種極度向上的精神往往會讓人失去人生的平衡。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我最嚴重的一次透支發生在大一期末考前的假期。那一個假期,平均每晚我只睡4~5小時。最極端時,一天中我只有30分鐘吃飯的時間,其他時間都在學習。最嚴重時,兩份實習工作(花旗銀行+麥肯錫)、辯論社選舉和地理考試都積壓在一起,極度的高壓導致我在這個重要時刻高燒了兩周。
在那兩周里,白天我躺在宿舍的單人床上靠刷劇麻痹自己,晚上則在失眠中復盤自己糟糕的現狀。
轉機發生在大二那年,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嘗試「獨行」。
獨行看似不合群,但對我而言,需要這樣的一個時機來讓自己「慢下來」。
起初,我選擇了拒絕不重要的社交,這讓我意識到,曾經以為一定要見的人和要去的場合,其實並沒有過多的意義。在咬著牙跨越了「孤獨」和「不合群」的障礙後,我在這一學期中,拿到了日後入職的第一份負責合併併購的投行工作。
後來的兩年,我漸漸開始享受獨行的狀態。我開始慢慢對抗容易讓人產生焦慮情緒的「同輩壓力」,懂得了「閉關社交」的好處。
階段性的自我獨處可以讓人實現更好地復盤,它可以幫助自己從大環境的快節奏中,回歸自己的內心。
就像在很多金融企業中,每周五晚都是同事們一起在酒吧放鬆的歡樂時刻。這確實非常解壓,畢竟可以與戰友們一起釋放拼搏一周後積蓄的壓力,但它的代價就是用一晚的解壓喪失整個周六的清醒。所以,我很快成為那個「無趣」、早退不合群的人。
做出這個選擇後我發現,其實大家都很包容,會尊重你的選擇。
現在的我,完成了自己這一年預設的所有目標,並且下定決心再也不給人生設定任何考核指標。
我希望未來的自己可以一直向上,但在向上的路上不要以自己身體和精神上的健康作為代價。
就像那個家喻戶曉的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兔子真的是因為懶惰和自大才輸的嗎?烏龜真的爬得很慢嗎?現在的我,對這個故事有了不一樣的解讀。跑得飛快的兔子,可能透支了自己的精力,而跑得慢的烏龜,則可能胸有成竹地在向終點前行。
快和慢不重要,保持自己的頻率,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