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的技巧:提升自我認知能力,把力氣花在「刀刃」上
2024-09-26 12:20:45
作者: 賽茜
進入牛津後,我逐漸發現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學習能力、跨躍性思維和共情能力。相較於很多人,我比較幸運的地方可能在於19歲時就認知到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回想起來,這要感謝我從小頻繁「做判斷」的經歷。
英國的中學學習需要自己選課。實際上它就是一個進階的過程,會讓我們評判當下的能力,並思考未來的學習。這個過程,會鍛鍊學生主動、獨立思考的能力。
很多時候,小孩子容易在「別人家的孩子」和「我們都是為了你好」這樣的話語壓迫下,喪失主動思考能力。這對於提升孩子的自我認知,並以此進行決策和判斷,沒有太大的幫助。
早年的獨立生活經歷,迫使我被動地提升了為自己做決策和規劃的能力,也幫助了我在中學學習的課程中,更高效地完成與個人情況適配的「選擇」。
我的高分秘訣是,選擇學科時,如果能達到以下中的任意兩項,那總成績一定會拿高分。
·容易拿高分的:複習時間和成績回報率最高的。
·感興趣的:上課時最感興趣的。
·未來有用的:就業和對未來規劃有直接幫助的。
英國初中有4門選修課,高中只學3門,大學專修1門科目。我在每一個階段都比同齡人多選了3~5個科目,一是想給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二是每個科目都給我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價值。
我鍾愛圖表分析,因為它能讓我在最短時間內分析出利弊。下面的表格是根據我當時的選課經驗填寫的。起初做選擇時,我也不能百分百確定學科分組的準確度。
[img alt="" src="../Images/Figure-0067-0001.jpg" width="95%" /]
我會分享思考的過程,雖然在具體的情況上未必具有普適性,但會有一些共性的規律,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做出自我選擇和判斷。
選擇最擅長的考試方式
我很早就確定了地理和高數是我擅長的學科。初中和高中地理考試需要的是記憶力,高數則是靠刷題能夠勤能補拙的學科。
在國內學習時,課文背誦、奧數課和記憶課都給我打下了堅實的「背誦基礎」。留學的前兩年,為了克服英語上的困難,每天背誦15~30個單詞的學習經歷,也鍛鍊了我的背誦能力。
我一直認為,「擅長」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是通過後天積累習得的方法。當方法夠純熟,就成了「擅長」。
依靠記憶力和刷題的技能,我提前一年拿到了初中法語的A+。但在高中時期,我卻遇到了學習上的困難,僅僅為了克服英語上的障礙,就已經花費了非常多的精力,如果再加上法語的負擔,會影響到我其他學科的學習時間。因此,雖然初中法語成績很不錯,我還是在一學期後果斷放棄了這門學科,選擇用更多的時間專注於其他科目。
如何衡量「熱愛」
很多長輩會給予晚輩這樣的建議:做你熱愛的事。
但實際上,尋找到熱愛所在,往往可能比拿到一個好成績更加困難。我的經驗是:多觀察和理解自己。
工作後,在我轉行做投資人時,這家公司的第9輪面試是與「領導力培訓專家」進行談話,她在兩個小時的聊天中突然問我「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樣的感覺」。這位面試官提到,自我了解和與他人產生情感共鳴是評估領導力的重要因素,而很多人其實對自己當下的心理狀態是麻木的。
回到學習的話題,在學習上,找到「熱愛」其實是有清晰的衡量指標的:
·你認為此學科知識的重要性(對於你和社會)。
·你對授課老師的看法與關係。
·在課堂上的快感。
第3點尤為重要,能否在課堂上收穫快樂,視每個人自身情況而定。我在中學時,很喜歡研究大自然,比如了解火山爆發的原因等。給我們教授課程的老師非常博學,因為會被隨機提問,每次我都很期待他的課堂。
上大學後,我更喜歡老師的輸出。因為他們的思考方式和看世界的層次,往往可以讓我把看似分離的知識體系連接在一起。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對馬克思主義地理學[1]和女性主義地理學[2]產生了興趣。
隨著認知的擴大和環境的改變,我們的「熱愛」也會進化。只有隨時對自己的興趣保持洞察力,才能持續為自己的「熱愛」燃燒。
明確自身優勢與劣勢,並加以利用和補足,是我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發現,也是我認為會獲益一生的認知寶藏。在這個過程中我可以以自己為尺子,去丈量這個世界。
有人說,成為一個全能型人才,並非需要每一個項目都百分之百擅長,而是需要很強的學習能力、自我分析能力和主動性。
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在通往羅馬的道路上,我期待把條條大路看一遍,然後選擇那條屬於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