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道德經》其實很好懂> 第一章 說出來的能叫心裡話?

第一章 說出來的能叫心裡話?

2024-09-26 11:37:20 作者: 度陰山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①;名可名,非常名②。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③。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④。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⑤。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注釋

  ①道可道,非常道:西漢文帝(劉恆)前,《道德經》第一句是「道可道,非恆道」,後來避劉恆的諱,所以成了「道可道,非常道」。《說文解字》說:「道,所行道也……一達謂之道。」即人走得暢通無阻的道路叫作「道」。那麼,為什麼常道不可道?老子所謂的「道」到底是什麼?北宋陳景元的解釋最妙:「夫道者,杳然難言,非心口所能辯。故心困焉,不能知。口辟焉,不能議。在人靈府自悟爾,謂之無為自然。」常道是心得、自悟,所以不可道,而老子的常道就是無為自然。在老子看來,無為自然就是宇宙的正確路徑(道)。

  ②名可名,非常名:第一個「名」指具體事物的名稱;第二個「名」是稱謂;第三個「名」的範圍很窄,它只是老子「道」的名稱。為什麼道的名(常名)不能表述?王安石用四個字解釋:「道本無名。」

  ③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有」與「無」是中國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對哲學範疇,它的創立者正是老子。「無」不是沒有,而是隱;「有」則是顯。道是無,因為它不顯現,只在事物中主宰著事物;事物本身則是顯,它之所以顯現成這樣而不是那樣,都是「無」在起作用。司馬光說:「天地,有形之大者也,其始必因於無,故名天地之始曰無;萬物以形相生,其生必因於有,故名萬物之母曰有。」

  ④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妙,微妙;徼,端倪。王安石對這句話的解釋很特別:「蓋昔之聖人,常以其無思無為以觀其妙,常以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以觀其徼,徼妙並得,而無所偏取也。」

  ⑤玄:有版本為「元」,這是為了避康熙玄燁諱。蘇轍說:「凡遠而無所至極者,其色必玄。」也就是說,遠看一物,看不清,這種模糊的狀態就是「玄」。「玄」是超形象、超感覺、玄妙不可知的,這裡指的是深遠玄乎,宇宙萬物最精深博大的道理。還有其他說法,「玄」即「旋」、旋轉、螺旋上升,代表著運動、變化和生命。在中國古代,旋轉狀事物具有神秘性和神聖性,比如風的旋渦、水的漩渦、中國人的始祖女媧和伏羲的蛇身糾纏在一起呈旋轉狀等。旋轉狀圖案中最有名的當數「回」字紋,呈多層旋轉狀,引申為玄的回返。而當我們說「玄之又玄」的時候,你是不是想到了這些代表了回返運動、變化和生命的事物?它們不停旋轉,萬物就在它們的旋轉中誕生。

  

  譯文

  能說得出的道,不是永恆的道;可以表述的名,不是永恆的名(這裡主要指「道」的名)。天地開始時,不存在有名字的事物,我稱它為「無」;之所以有了萬物,是因為它們有了名稱,於是我用「有」來稱萬物的母體。站在「無」的角度觀察自然從無到有的奧妙,站在「有」的角度觀察萬物生成的端倪。無和有,本質相同,起源相同,但表現形式和名稱不同,不過都可以稱為「玄」。玄妙又玄妙的道,萬物就從此出。

  度陰山曰

  制輪高手輪扁有幸到齊國宮殿工作。閒暇時,他看到齊桓公在讀書,於是問齊桓公:「大王在讀什麼?」齊桓公告訴他:「是記載聖人言論的書。」輪扁又問:「那聖賢還在世嗎?」齊桓公說:「他們都已經死了。」輪扁對齊桓公說:「那您讀的就是聖賢的糟粕啊!」

  齊桓公暴跳如雷,威脅他必須說出道理來,否則讓武士把他做成肉輪。

  輪扁胸有成竹地解釋道:「我做的輪子,天下無雙。現在我老了,想把這絕活傳給兒子。可問題來了,我做輪子時得心應手,但把做輪子的訣竅說給兒子聽時,有三種感覺:第一,感覺說得很淺;第二,感覺未說完全,丟三落四;第三,也是最要命的,就是每次說同樣的道理時,都和前一次有不大不小的差別。」

  輪扁的感受,齊桓公隱約經歷過。他興趣大增,要輪扁繼續說。

  輪扁接著自我分析道:「後來我明白了。真正的道理都出自心得,心得是無法說出來的,即使能說出來,也不是真正的心得或只是片面的心得。聖賢講話寫字同樣如此,最能體現他心得的話是說不出來的,說出來的話都無法體現他的真正心得,要麼不深刻,要麼不全面,要麼這次說的和下次說的有區別,所以我說您看的都是聖賢的糟粕。」

  輪扁這番話體現了《道德經》第一章主要內容「道可道,非常道」的內涵。老子所謂的「常道」是心得,是心裡話。心得和心裡話很難用言語全面、深刻、完全真實地描述出來,所以當有人和你說「我和你說句心裡話」時,他說出來的很可能不是心裡話。就好像有人說「我和你說句公道話」時,你一定要相信,即使他真的想說公道話,說出來的話也不可能絕對公道。

  影片《邪不壓正》中,演員姜文和廖凡有一段關於寫日記的精彩對話,姜文說:「誰能把心裡話寫日記里?」廖凡緊跟一句:「寫出來的那能叫心裡話?」

  寫出來的不叫心裡話,心裡話是寫不出來的。要麼是寫的不如心裡的深刻,要麼是寫的不如心裡的全面,要麼是寫的和心裡想的是兩碼事。

  正如此,你所看到的世界並非客觀世界,而是你描述的世界。也就是說,在老子眼中,人類用語言描述的全部事物,都不真實,它的真實只屬於描述者本人和相信描述者描述的人。

  世上只有兩種事實:一種是事實,另一種是被描述出來的事實。前者是老子所說的「常道」,後者是老子所謂的「非常道」。非常道,到處可見;常道,幾乎見不到。

  雖然如此,但方法總比困難多,一定有方法可以讓我們擁有常道。而這方法就藏在中國的一句俗語中,它叫「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師傅把你帶入門的那些可以描述出來的知識,就是「非常道」;你學到多少,能否超越同門甚至超越師傅,靠的絕非師傅口中那些「非常道」,而定要靠「修行在個人」的「常道」。所謂「修行在個人」,就是你用心揣摩的那些非常道,將它們變成自己的心得後,就成了「常道」,如此,你才有可能超越同門,甚至超越師傅。

  我們以上「道」出的內容,按老子標準,不能算常道,它是「師傅領進門」;至於你能否從以上內容悟到「常道」,還要看「修行在個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