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陝北戰役和大順軍放棄西北
2024-10-07 14:38:54
作者: 顧誠
當李自成親自率領駐守西安地區的大順軍主力移往潼關與多鐸部清軍決戰時,清阿濟格統領的軍隊也已經進入陝北。其部下有固山額真譚泰等滿軍,平西王吳三桂、智順王尚可喜以及從宣府、大同、山西抽調的漢族降附軍,兵力相當雄厚。大順軍方面的部署是亳侯李過(改名李錦)守延安,高一功守榆林。阿濟格軍入邊牆後,命姜瓖統領明朝投降兵將圍攻榆林,自己帶領滿、漢主力經米脂攻延安。李過部為保衛延安同清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雙方曾七次交鋒,其中大順軍兩次乘夜間出城反擊,都因兵力不夠未能奏效。[9]據尚可喜的敘述:「賊李錦據延安與膚施縣城相犄角,王分兵圍之二十餘日,未下。王敕諸將佯攻膚施,而陰勒精兵薄延安城,猝用大炮擊之,賊不支,遂宵遁。王與固山(指譚泰)分追,馘斬甚眾,鹵獲其甲馬器械不可勝計。」「冬十二月,克延安。」[10]延安失守後,李過部向西轉移;阿濟格即率清軍主力南下西安。榆林戰役的經過據清方將領報告:「惟榆林守將高一功乃闖賊舊黨,堅拒相抗。英王因西安事大,統兵南征。所遺各鎮官兵攻圍榆林,恐兵馬眾多,無人總統,看得大同鎮臣姜瓖威望素著,於十二月三十日委以總督重權統攝諸軍,職(清委榆林總兵王大業自稱)同寧武總兵高勛、宣府領兵副將今加總兵職銜康鎮邦俱聽指揮,料區區一城自難久守,可計日而下也。」[11]又唐通報告:「本年正月初五日,臣自綏德赴雙山與賊寫戰書一紙,將一切利害與賊高一功說明,要戰即約定日期即來交戰,如不戰領兵困城。正月十二日差炭窯上百姓投書;十四日未時賊走,榆林有存倉米八百石、豆八十石,民間精壯百姓搶去;止有老弱千餘。」同日夜間,唐通與阿濟格委任的榆林巡撫趙兆麟(原為大順政權官員)、姜瓖等派遣的「撥兒馬」二百名進入榆林;十六日姜瓖、康鎮邦、王大業也進駐榆林。[12]這說明高一功據守榆林半月之後,主動放棄該地,實力沒有多大損失。[13]《懷遠縣誌》記載,1645年正月中旬,「高一功拒戰於常樂,敗奔響水,十六日清兵入城(指懷遠縣城)安撫。姜瓖追至波羅,又大破之,高賊遁去」[14]。
李過、高一功率部撤離陝北,是在李自成放棄西安以後,從延安到西安之間有阿濟格、多鐸兩路清軍主力,已經不可能按李自成南撤路線行進,因此,他們採取向西轉移,先到寧夏的惠安堡[15],然後會合了鎮守西北甘肅、青海(當時為西寧衛)等地的大順軍黨守素、藺養成、賀籃等部一道向南撤退。至於其他一些奉大順政權的命令駐於西北地區的原明朝歸附將領如馬科、左瓖、牛成虎等都先後在清朝招誘下拜表投降。李過、高一功等大順軍舊部為了同李自成統率的主力會師,採取的路線是由陝西漢中入蜀,順長江東下湖北。不料,鎮守漢中地區的大順軍舊部賀珍、羅岱、黨孟安、郭登先四將卻已變節降清[16],公然動武阻擊李過、高一功等部大順軍過境。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李過、高一功等部終於衝破了賀珍等的防區[17],由漢中南下四川太平、東鄉、達州、夔州等處,然後順江東下,在1645年夏抵達今湖北省荊州地區[18]。這就是大順軍放棄西北向南撤退的西路軍。許多史籍弄不清楚大順軍從西北撤退時是分東、西二路的,撤退的兵員、領導人、時間和路線都不相同,往往混為一談,把李過、高一功也說成隨李自成一道東下,這是違反歷史事實的。實際情況是,從清軍進攻陝西開始,李自成同李過、高一功等就再也沒有見過面。從後來的情況看,李自成、劉宗敏統率的大順軍主力(東路軍)遭到阿濟格部窮追猛打,領袖人物犧牲,實力損失很大,部下餘眾各奔前程,有的降清(如王體中等),有的依附南明何騰蛟(如郝搖旗),有的孤軍作戰(如劉體純),有的轉入李過、高一功部下;而李過、高一功領導的經四川入湖廣的部隊卻成了後期大順軍聯明抗清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