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強弱格局產生
2024-09-26 10:33:31
作者: 羅振宇
有一套書叫《戰略》,上下兩冊,作者是英國的戰爭史學家弗里德曼。弗里德曼在他的行當里當然是大神,但是他寫這套書還是花了十幾年的時間,為啥?因為這套書的野心實在是太大了。它要寫的可不僅僅是戰爭中的戰略,而是包含人類歷史的一切時期、一切層次的戰略,從政治的到軍事的,從商業的到市場的,乃至是個人層次的戰略,它全要包含在內,所以它的結構難度可想而知。
因為戰略這個詞本身就大而無當,啥叫戰略?我們按照最寬泛的定義,就是調集資源和力量達成特定目標的藝術,都可以稱之為戰略。我的個老天,如果這樣定義的話,那人類歷史上一切才俊人士達成特定目標所想出來的那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及背後抽象出來的理論,它都要寫進去,所以這套書的寫作難度實在是太大。
這一章沒有辦法只說這套書,因為它的結構實在是太恢弘了,只能講其中的兩個字,也就是書名上的這兩個字——戰略。
戰略這個詞我們每個人從念小學的時候就知道了,而且知道的時候,它對立面一般都站著另外一個詞,叫戰術。問題來了,戰略和戰術的區別到底是啥?我們一般都認為,戰術是指比較小的,比較具體的,而戰略比較大,比較寬泛。但這不是定義的方法,只能從大和小,從一個程度上的區別來定義一個概念,說明我們對它的理解未達究竟。
但是戰略這個詞在人類歷史上也沒有出現過一個權威定義,甚至這麼兩大厚本的書,裡面都不敢說我知道什麼是戰略,所以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事情。就像我所佩服的學界前輩吳伯凡先生,他就跟我講,戰略有兩個定義,第一個叫「事後總結出來的好運氣」,第二個叫「有選擇的放棄」。這兩個聽著也都有道理,但是它不是從正面來定義什麼是戰略。
所以正是帶著探究這個詞本身到底應該是什麼的興趣,我讀了這套書,讀完了,我還真的覺得自己就找到了。所以我們把這套書放開,現在我們就來解讀戰略這個詞。
我們解讀一個概念,不可能從概念到概念,那會煩死人的,我們總得找到一個很具體的抓手吧?所以今天我們講戰略這個詞,找到的抓手是一個人,他叫梅特涅。熟悉歐洲歷史的人都知道,梅特涅是19世紀上半葉奧地利的首相,他其實在我們這一代人的知識結構當中,前後有兩次出場。
第一次也許你還記得,是在我們的中學歷史教科書裡面,寫到1848年歐洲革命的時候他出場了,當時他的身份是奧地利的首相,著名的反動派,人民一革命,他當然就倉皇逃竄,從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一溜煙跑到了英國倫敦去避難。當然走的時候非常不光彩,他是男扮女裝而走,所以當時歐洲的報紙還搞出了一幅諷刺漫畫,是這個梅特涅穿著女裝,然後鼻子老長。在歐洲文化當中,鼻子長就代表這個人愛說謊話,所以當時形象不是很好。
他第二次出場,是在一篇很著名的文章裡面,我們中國人都知道,馬克思寫的《共產黨宣言》。《共產黨宣言》的第一句話,一個幽靈,一個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徘徊。其實你只要讀到第二句,馬克思就已經把梅特涅寫進去了,馬克思是這麼寫的: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聖的圍剿,歐洲的一切舊勢力,從教皇到沙皇,從梅特涅到基佐(基佐是法國的一個反動派),從法國的激進派到德國的警察,這些歐洲的舊勢力都聯合起來了。這就是《共產黨宣言》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所以梅特涅這個人給我們留下的印象不太好,就是一個著名的反革命,著名的亡黨分子。但是今天我們講這個人可不能擱在這個背景下講,我們要回到他當時真實的歷史背景下,再來看他的歷史地位。那梅特涅是一個什麼人呢?其實回到當時的歷史,他是歐洲歷史上最最著名的外交家,他的一生和一個詞綁在一起,這個詞叫「均勢外交」。
所謂「均勢外交」,指的是均衡勢力外交。看到這個詞你會覺得,這不是英國人玩的那一套嗎?對,英國人在歷史上從來都是均勢外交,就是歐洲大陸上不能出現打破原來均衡勢力的那個強權。所以借用邱吉爾的一句話,說英國400年來的外交史,其實一句話就說得清楚,就是防止歐洲大陸上出現強大的、富於侵略性的霸道的國家。
這個話聽著是正義凜然,其實是怎麼回事呢?就是我英國人作為一個離岸的島,我就反對歐洲大陸上出現任何新的崛起的勢力,誰崛起我打誰。所以英國這400年來的外交史特別好記,16世紀跟西班牙人死磕,無敵艦隊覆滅;然後整個17世紀、18世紀,跟法國人死磕,死磕的高峰就是打拿破崙,著名的滑鐵盧戰役。打完拿破崙之後,歐洲崛起的新勢力就是俄國沙皇,所以整個19世紀上半葉,英國人跟俄國人死磕;19世紀下半葉德國崛起,英國人又調轉槍頭,再來對付德國人。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把德國人給打趴下了,英國人說不行不行,德國人趴下那可不行,你法國人不能太欺負德國人,其實這也是均勢外交的一個表現形式。所以為什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人對德國處於綏靖政策,跟它的均勢外交的傳統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英國人甭管多煩蘇聯,多反對共產主義、反對史達林,但是利益是最主要的,要達成均勢,所以又和蘇聯人聯合起來,死磕德國人。因此英國的外交政策特別好理解,這個外交政策叫「離岸平衡手」,因為我是一個海外孤島,我的主體利益是在全世界的海洋上,我是日不落帝國嘛,所以只要歐洲大陸不出現一個能夠直接挑戰我地位的強權,這就是我的基本利益所在。
所以均勢外交這個事在英國人這頭特別好理解,可是梅特涅的表演舞台是在奧地利,那是一個內陸國家,內陸國家你搞什麼均勢外交?在大陸上是非常殘酷的地緣政治,我多一塊土地你就少一塊,那是勢力外交,怎麼搞出了個均勢外交呢?
對,梅特涅這個人通過他在維也納會議上的一系列表現,他的功績就是奠定了一百年的歐洲和平。維也納會議是在1814年召開的,整整一百年之後,到了1914年,歐洲人才開始打第一次世界大戰。這中間整整一百年和平,其實挺奇怪的,因為此前的歐洲君主打成一團,此後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無比慘烈,唯獨中間一百年風平浪靜。
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說德國統一過程當中的普法戰爭和普奧戰爭,也慘烈,但是畢竟持續時間不長,只有幾個星期,所以影響面沒有那麼大。在歐洲之外也有一些戰爭,比如說克里米亞戰爭,是英國人、法國人聯合起來磕俄國人,但是畢竟在歐洲本土之外,在歐洲這一百年和平大家享受了,而且造成一個錯覺,很多歐洲人覺得,這白人之間的戰爭是不是就歷史性地結束了?所以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大家才不習慣,怎麼打仗死這麼多人呢,這麼慘烈呢?
所以現在歷史學界公認,這一百年的和平就應該歸功於梅特涅所主導的維也納會議。要理解維也納會議,得建立兩個背景知識,第一個就是奧地利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第二個是拿破崙戰爭。我們先來說奧地利。奧地利當時統治的王朝叫哈布斯堡王朝,這個家族在歐洲特別奇葩,他們有一句名言,說讓歐洲的其他君主去打仗,我們快樂的哈布斯堡家族的人只會結婚。說白了,我們去搞領土,主要憑的是聯姻,而不是什麼槍炮,那個東西太低級。
所以在中世紀過程當中,哈布斯堡家族嫁女兒、娶媳婦、結婚繼承遺產,在歐洲大陸上搜羅的領土大得嚇人。攤開歐洲地圖,從西邊,比如說比利時,還有像西班牙、葡萄牙,大部分的義大利,還有奧地利本土,以及現在我們看到東歐的那些國家,什麼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塞爾維亞等等,都是當時的哈布斯堡家族的土地,都是奧地利帝國的土地。
但是這一招到了近代之後就不靈了,為什麼?因為民族主義起來了。比如說英國和法國這樣的民族國家,就特別容易崛起和團結起來,因為大家去構建一個想像的共同體。而這個時候哈布斯堡家族這一套,拼湊這麼多土地,那麼多種宗教,那麼多種民族,它向心力自然就比較差,所以不要看它地盤很大,它的實力其實是比較差的。
歷史上有個名詞,叫奧匈帝國,奧匈帝國跟奧地利什麼關係?就是匈牙利人不幹了,說我跟你不是一個民族,你是講德語的,對吧?我是講匈牙利語的,雖然你說我是你的領土,我認,但是我們好像是兩個國家。這樣,我們在上面再架一層中央政府,叫奧匈帝國,你是一個雙元帝國,什麼意思?我們兩個國家效忠同一個君主就可以了嘛,我們什麼財政、議會都分開來單過,只不過把什麼外交、軍事交到中央政府。這就是一個不得已的安排,就是這個帝國缺乏向心力,所以才改叫奧匈帝國。
匈牙利人最後矯情到什麼程度?說這個軍隊雖然你們可以指揮,但是不能用德語來指揮,這樣做傷我們民族自尊心,應該用匈牙利語來指揮。那你想,軍隊還有戰鬥力嗎?連指揮系統的語言都不能統一。所以當時奧地利這麼一大盤子散沙,湊在一起變成一個國家,在當時的歐洲歷史上就有一個外號,叫布娃娃帝國主義,你雖然也是帝國主義者,但是脆弱不堪,或者叫歐洲的窩囊廢。
而梅特涅進行表演的政治舞台,正是這個窩囊廢國家。歷史對窩囊廢這個東西從來只有一個態度,你窩囊是吧?再贈送給你一項禮物,那就是你命中的煞神,或者說是克星。奧地利的命中克星是誰?就是那個著名的拿破崙。
我們都知道,拿破崙是從法國大革命當中湧現出來的一個人物,剛開始僅僅是一個底層的士兵,後來積軍功節節上升,24歲就當了准將,後來成為法國軍隊的一個統帥。然後乾脆黃袍加身,自己當了皇帝,然後縱橫歐洲十幾年,這叫拿破崙時代。我們對於拿破崙時代的一般印象,就是拿破崙打遍歐洲無敵手,跟所有國家死磕,最主要的對手是英國人,後來的滑鐵盧不就是跟英國人打的嗎;還有俄國人,最著名的庫圖佐夫元帥,所謂俄國人的第一次衛國戰爭。
可是這是後半截的事,前半截拿破崙跟誰死磕?就是奧地利。所以你想,一個窩囊廢遇到了拿破崙這種大魔頭,會發生什麼呢?那這段恩怨我們就要追溯到1793年。1793年是法國大革命所謂的高潮時期,說白了就是鬧得最不像話的那一年,在巴黎的協和廣場上,斷頭台高高聳立,台下人頭滾滾。
最不該殺的人,就是那個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我們對路易十六好像也沒有什麼好印象,反動君主嘛,可是反動派和反動派也不一樣。比如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殺掉的查理一世國王,手上斑斑血跡,真的是一個暴君,後來英國人是組織正式的法庭,按照正常的程序,按照叛國罪判他的死刑,這叫明正典刑,所以其他國家的人也不能說什麼。
可是路易十六的情況不一樣,首先這個人名聲還不錯,私德也很好,然後你說對革命的態度吧,甭管心裡怎麼想的,人家至少沒有反對革命。你們不是不要專制君主制嗎?想要立憲君主制嗎?可以,談嘛,對吧?支持你們革命。所以攻占巴士底獄之後,其實路易十六的表現一直是很好的。
但是在1793年,革命的狂潮仍然把路易十六給殺了。這一殺,在周邊的君主看來,這叫大事不好,為什麼?因為沒有道理,你這是暴民起來,王冠落地,這意味著歐洲人所珍視的傳統的道德、政治秩序,就要全盤崩潰。所以大家說我們得干涉。領頭的就是奧地利,為啥它領頭呢?除了它「膀大腰圓」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路易十六的王后安托瓦內特就是奧地利人,是哈布斯堡王族的公主,所以這是小舅子替自己的妹夫去報仇的一個故事。奧地利皇帝親自掛帥,開始遠征法國,這就是1793年的第一次反法同盟,基本上是糾結了歐洲所有的君主國。
我們知道這個歷史,第一次反法同盟肯定是敗得稀里嘩啦。但問題是,就把拿破崙這個煞星給放出來了,因為拿破崙成名的戰役叫土倫戰役,就發生在這一次戰爭當中,這是1793年的事。
那奧地利的皇帝肯定是不服嘛,你一個國家鬧成那個鬼樣子,我這麼大的一個帝國打你,還不是手到擒來嗎?但是唯獨就怕這個拿破崙。所以到了1799年的時候,奧地利皇帝又開始組織了第二次反法同盟,那為什麼選擇這個日子呢?因為他們發現拿破崙帶領他的大軍正在埃及作戰,而且深陷泥潭。從埃及到法國,路程太遠,那我就打你個措手不及。所以又開始組織第二次反法同盟。
但是他萬沒想到的是,這反而便宜了拿破崙,拿破崙借這樣的一個機會,幾乎是孤身一人就返回到法國,然後緊接著發動了「霧月政變」,自己當了第一執政。說白了,拿破崙當皇帝的路就從這一天開始了,為什麼?國家危急關頭你們都想活命,怎麼辦?你就得找我這個會打仗的,那麼你們都得擁戴我。所以第二次反法同盟其實成就了拿破崙,然後拿破崙帶著他的義大利方面軍翻越阿爾卑斯山。
翻越阿爾卑斯山打仗,在這個過程當中,拿破崙留下了一幅非常著名的畫,就是他騎在馬上,那個馬的前蹄立起來,拿破崙顯得很英武。其實我們都知道,拿破崙個子很小,他不站在馬上,基本上就很被人看不起。
當然我還看到過一個材料,說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的時候,騎的其實是一頭驢,根本就沒有馬,這是後來對他的一個形象的美化。最後也是把奧地利打得滿地找牙,這就是第二次反法同盟。
第三次反法同盟是發生在六年後,準確地說是1805年,按說這個時候的奧地利你就別跟拿破崙死磕了,又打不過人家,一打就滿地找牙,你何苦找那個不自在?所以這個時候的奧地利也不談什麼給妹夫報仇,什麼恢復歐洲的舊秩序,因為你過去六年都沒打仗了嘛。但是為什麼又參加了1805年的這一次呢?因為有一口惡氣實在是咽不下去。
1805年,拿破崙突然宣布自己要兼任義大利的皇帝,而且派自己家一親戚到義大利當副皇帝。只不過這個親戚跟拿破崙之間的關係很有意思,他是拿破崙老婆的孩子,這老婆的孩子不就是他的孩子嗎?不是,拿破崙這個時候的皇后叫約瑟芬皇后,她在嫁給拿破崙之前是有前夫的,她自己是個寡婦,所以跟前夫生了這麼一男一女兩個孩子。按照我們中國人的說法,這叫拖油瓶,拖到了拿破崙家,但是拿破崙對這倆孩子都很好,把這個男孩就封到了義大利當副皇帝。
可這件事情奧地利絕對無法接受,為什麼?第一,義大利幾乎有一半的領土,包括我們今天看到像威尼斯、那不勒斯,甚至是西西里島,都是哈布斯堡家族的,說這地產首先是我的。而且我不僅是奧地利皇帝,我還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在歷史上,那義大利應該是我們家的。當然我們歷史上知道了,神聖羅馬帝國在中世紀延續了一千年,但是名存實亡,僅僅是保留了這麼一個帝號而已,實際上既沒有什麼號召力,也沒有什麼真正的實權。但是為了僅僅爭這個虛名,我也要跟你拿破崙死磕一下,所以又打起來了。這是第三次反法同盟。
那這個時候奧地利身邊還有一個盟友,那就是龐然大物俄國沙皇,所以這一次反法同盟,拿破崙可是真打出了威風,可以說他軍事生涯的最頂峰也就是在這一次。他發生了一個很著名的戰役,叫奧斯特里茨戰役,在歷史上稱之為「三皇會戰」,因為在戰場上同時有三個皇帝。拿破崙,這是法蘭西皇帝;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還有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
結果是這邊倆皇帝差點被俘虜,所以拿破崙再次登上了他軍事生涯的頂點。拿破崙說,你這個弗朗茨二世,奧地利皇帝,你心裡不就是有那麼點小陰影嗎?覺得你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所以要跟我爭,好吧,神聖羅馬帝國我今兒說了算,從此就結束了。一千多年的傳統,拿破崙一句話就沒了,取消了弗朗茨皇帝的帝號,從此你只能叫奧地利皇帝了。奧地利人也沒辦法,就忍了吧,這次真的是把底褲都輸掉了。
第四次反法同盟就在第二年,1806年,奧地利人說這次我很堅貞,我就不參加了,果然他就沒參加,這次跟拿破崙死磕的主力是普魯士,我們就略過不說了。可是翻過年頭,到了1807年的時候,也就是所謂的第五次反法聯盟,領頭的又是這個奧地利。你說這個傢伙怎麼記吃不記打呢?你還跟拿破崙磕啥呢?那是因為拿破崙這個時候帶領軍隊深陷在西班牙內亂,拿破崙在西班牙平亂呢,奧地利人一看,這是不是有機會了?我已經歇了兩年了,是不是能夠偷襲一下呢?所以在其他國家都沒有真正動手的時候,奧地利又開始犯賤,偷襲法國。其實偷襲的都不是法國本土,而是法國在德意志的那些盟邦。
拿破崙一看這機會,正好在西班牙脫不了身,借著這個藉口,一個大軍就殺回來了,又把奧地利打得滿地找牙。當然這次就沒那麼客氣了,什麼僅僅取消帝號,來,割地、賠款,你給我裁軍,你的陸軍只能保持在多大範圍內,奧地利帝國這次可以說是到了真正的谷底。
這是1807年的事情,梅特涅的故事馬上就要開始,他面對的就是這麼窩囊的一個國家,而站在他對面的是拿破崙。梅特涅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