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羅輯思維:人物篇> 04 藩王造反後留下的毒瘤

04 藩王造反後留下的毒瘤

2024-09-26 10:29:46 作者: 羅振宇

  朱高熾死了之後,就是他寶貝兒子朱瞻基明宣宗登基。這個歷史還挺有意思的,因為朱瞻基這個時候在南京,他得了這個消息之後,馬上回北京去奔喪。朱高煦這個時候終於得到了一生當中唯一的一次機會,就是沿途截殺,因為他在山東,真就幹了這麼一件事。

  但是朱瞻基也是走運,或者說特別機警,他得到消息之後馬上就上路,在截殺隊伍到達地點之前,他已經過去了。那朱瞻基登位之後,還在經常發布文告這麼說,經常有人說我叔叔朱高煦要造反,哪有那個事?我們一家人關係好著呢,動不動還給朱高煦一些封賞。但朱高煦這口氣是實在忍不下來,終於造反了。

  那造反的理由其實也沒有什麼過硬的,現在看那個文書,無非是說你哪座廟不該建,你哪次封賞不該給等,都是這些破理由。明宣宗朱瞻基一看這個理由就笑了,說就這麼點事就要造反?你再看看他拼湊的那些人,都是當地的什麼流氓地痞,還有放出來的犯人,這個軍隊也能打仗?

  他身邊還有一些謀臣在講,這個朱高煦是不是要打濟南?有的人說不對,他可能是要打南京。那明宣宗說胡扯,他哪兒也不會打,那兩個堅城他根本就打不下來,他手裡的那些人全部是山東樂安的本地人,一旦遇到困難,肯定就龜縮回去了,他肯定是坐以待斃。這樣,待我御駕親征。

  這場御駕親征也真的是很搞笑,朱瞻基就帶領部隊去了,就有一些人從朱高煦那兒逃過來了,投降了。朱瞻基就說,你們這樣改了就挺好,大大地封賞,你們還回去,跟你們的那些朋友講,不要再作亂,投降挺好。漸漸地,朱高煦那邊的部隊就跑得差不多了。

  最後朱瞻基就給他寫封信,說你就投降吧,投降後我待你還和原來一樣,你只要把慫恿你造反的那個人交出來,就沒事了。朱高煦一想還有這好事,那就沒事了,居然一槍沒打,一陣未過,就投降了。

  後面的故事就更狗血了,明宣宗並沒有殺朱高煦,而是把他帶回了北京,給他造了一座監牢,還取了一個好名字,叫逍遙宮,你後半輩子就在這兒逍遙吧,不要再去造反了。

  有一次明宣宗去看他,朱高煦一看,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你還敢來看我,上去就是一個掃堂腿,把明宣宗給絆了一跤。你想皇帝這不氣死?正好看見旁邊有一口大鼎,兩三百斤重,就命令自己的衛士,把他給我扣裡頭,我讓你再出來造反。

  

  但是朱高煦力氣大,居然就把這個鼎舉起來了,要砸明宣宗。明宣宗說給我按住,鼎下面放木炭,給點著了,我要把你活活烤死。後來朱高煦就落到了這麼一個下場。

  說到這兒我們要說什麼?其實,整個唐代之後,這種藩王造反的現象,在明代是最為嚴重的,始作俑者是誰?就是明成祖朱棣。因為你的子孫都知道,一旦皇帝不行,我這兒稍有實力,就有樣學樣,學學你,沒準兒就能成功當皇帝。

  一直到明代的中後期,明武宗的時候還有兩起,一個是甘肅的安化王朱寘鐇造反,另外就是江西的寧王朱宸濠造反。這兩起事件其實幾乎是靖難之役的翻版,只不過沒有成功。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說,明成祖也沒造什麼大孽,這不是沒成功嗎?明成祖造成的第一個後果,是藩王造反;但是另外一個後果,你做夢都沒想到。

  明成祖朱棣通過靖難之役造反當上了皇帝,但是這件事情成功概率好低,在整個明朝,只有他一個人成功了。其實放眼整個中國歷史,只要是稍微有點壽命的朝代,這樣的成功也是僅此一例,這樣的成功不能複製。

  你可能會說,有什麼了不起?當個故事聽一聽而已,本來就是一個孤例。但是你有沒有想到,正是因為在明朝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情,最後就在它的機體上演化出了一個巨大的毒瘤,而且根本無法割除。從某種意義上講,最後明朝就是死在這件事情上面。

  簡單推演一下這個邏輯你會發現,最開始朱元璋算盤打得是挺好的,我是造反起家的,我誰都不信,什麼太監、外戚、權臣,都給我閃一邊,我姓朱的就信我姓朱的子孫,所謂血濃於水。他就想著,我能不能通過道德教育,頒發一些祖訓,搞一些管理制度,來確立一個藩王制度,我把我的子孫後代分封在各地,尤其是防範北邊蒙古的邊患。他在北邊一溜排開了九個王,然後通過一些制度,讓他們來拱衛中央,這樣我老朱家的天下不就萬世不替了嗎?

  這個打算也挺好,但是為這個打算你要付出點什麼?第一,當然是制度上的保證,就是每一個明代藩王,在明初的時候,具有極大的權力,他的封地裡面雖然也有一些地方官,這個地方官好像也是對接到那個文官的官僚系統裡面的,但是對不起,大事小情都必須匯報給這個藩王,藩王可謂是上馬管軍,下馬管民。

  他甚至在他的封地裡面還握有一些司法的特權,只要他覺得這個案子該我審該我判,就拿過來了。而地方官對於一些親王和藩王犯法的事情,你是不能管的,你頂多向中央匯報,中央再通過什麼皇親會議、宗人府,才能去捉拿那個犯法的藩王。

  藩王剛開始在地方上的權力極大,威望也極高,所有的文武官員,只要你走到親王的門口,對不起,文官下轎,武將下馬,而且如果見了面,你口稱的是一個臣字,我是你的臣子。這是一方面,是制度。

  另外一方面就是得給錢,所有的藩王,如果是親王的話,他的年俸是多少?十萬石。什麼概念?就是文官系統最高級的文官大概只有這個年俸的七分之一,這個很欺負人。如果藩王生了孩子怎麼辦?你放心,只要這個孩子長到10歲,國家就開始給他發俸祿,一個10歲的小孩就開始拿工資,而且這一輩子所有的婚喪嫁娶,買房子、買車都是國家給錢。

  你琢磨朱元璋這個人,他的心態很有意思,一方面對所有的外人都是極盡殘酷苛刻之能事;但是對自己的子孫?他畢竟小時候是窮出身,後來掙下這麼一大份家業,就是一個鄉下老頭,看著自己的滿堂子孫,是一種掩飾不住流露出來的慈愛之心。明朝歷史上有這麼一句話:本朝親親之恩,無所不用,遠超前朝矣。

  什麼叫親親之恩?就是對待親人,要有個親人的樣子,該給得給,得捨得,這叫親親之恩。可是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他死了之後搞了這麼一齣戲,他的四兒子燕王造反了,而且成功當上了皇帝。

  朱棣當皇帝之後,當然臉一抹又開始翻臉,因為他自己干成了這個事,他就又開始學建文帝,削藩。能找藉口廢為庶人的就給廢掉,能殺的殺掉,剩下來的玩命打壓。他這二十多年基本上是這麼過,就是明代的藩王政治已經開始出現了逆轉。

  可是他死了之後,又出現了朱高煦的叛亂,後面的皇帝全都嚇傻了,原來叔叔是個怪叔叔,一定是要搞我的。明代皇帝防範叔叔,後來就成為他們的一道政治使命。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