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印度糧倉
2024-05-05 07:48:30
作者: 青山鐵杉
當初亞歷山大·卡多根,迎合張伯倫首相的主張,堅決把主張對德國先發制人打擊的外交部常任秘書替換掉,在道德層面上當然屬於無可挑剔的那一種。
用英屬印度的糧食,來解決目前英國國內甚至德國英占區的問題,這有什麼問題?這不是理所因當的嘛,不然殖民印度做什麼?我大英不遠萬里去做慈善?
只是出於一貫以來的謹慎,亞歷山大·卡多根還是故作矜持用鼓勵的目光看著艾倫威爾遜道,「艾倫,分析一下這件事情的可行性。」
「常任秘書,我相信在座的同事們,應該沒人比我更懂印度。」艾倫威爾遜已經迫不及待的站起來,用信心滿滿的專業口吻道,「相信各位同事都對英屬印度的富庶有所耳聞,我在英屬印度工作過一段時間,對當地不敢說非常了解,但也可以說不是外人。」
「從地理上來看,英屬印度無疑是一個十分適合農業發展的地方,這一點從當地海量的人口就能證明,甚至有些英屬印度的官員說,印度人像是蟑螂一樣繁殖,卻還能活得下去。」
艾倫威爾遜的話剛落,整個會議室響起一片哄然大笑,毫不掩飾的展示老牌帝國主義的高道德標準。
「英屬印度的耕地,在這個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相信大家對美國的農業基礎印象深刻,美國從參戰之後,從來沒有被補給所困擾過。印度當地降雨充沛,而且氣溫合適,農業人口眾多,正是因為種種的條件,才會成為帝國皇冠上的寶石。」
英屬印度的耕地多,絕對沒錯!只是擁有不下於中國的人口,就算現在英屬印度的官員,也不知道自己管理的殖民地到底有多少人。
英屬印度降雨充沛一點沒錯,和非洲一樣印度大部分地方分成雨季和旱季。位於季風區的印度,經常會出現連續幾個月的降雨,期間少有晴天。就連在二十一世紀,也經常能夠在報導上見到印度出現了洪災。
而且印度一旦出現洪災,一般都會出現在恆河流域,恆河流域有印度八成的人口。
雨季過後就是旱季,所以在洪災之後,旱災在印度也不是新鮮事,大面積的顆粒無收,導致印度農民自殺率極高。
農業時代氣候穩定,降雨平均才是真正的根本,這一點處在季風氣候中的印度,和定時被北冰洋寒流收割的美利堅,其實無法和中國比自然條件。
印度的農業條件不錯,僅僅是紙面上的,實際上恆河流域這個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因為距離喜馬拉雅山過近,導致在季風季節,季風被世界屋脊攔住,雨季恆河流域降水巨多。
兩千毫米的年降雨量,一千六都在雨季當中下完,又因為印度地處熱帶,蒸發量巨大,這些降雨根本留不住,全國不缺水,只是兩個月都下完了,然後又蒸發掉。
當然在艾倫威爾的口中,這些不利因素通通都不存在。印度是當仁不讓的大英帝國皇冠上的寶石,支撐大英帝國榮耀的基礎,有困難找印度就對了。
亞歷山大·卡多根頻頻點頭,自語道,「我差點忘記了,艾倫是殖民地部對英屬印度的聯絡官,對整個英屬印度的情況非常熟悉。」
「那倒也不是全部熟悉。」艾倫威爾遜故作謙虛道,「只有在外交部這個環境,有著如此多優秀的同事,才能想出來解決辦法。」
雖然表面上滿臉謙虛,可如果艾倫威爾遜屁股上面有尾巴,估計此時能夠上天了。
「艾倫要是覺得沒有問題的話,會議結束之後可以和印度方面聯繫。我也不知道印度的產糧區在哪。」亞歷山大·卡多根點頭,準備把糧食短缺的處理意見,交給外交大臣決定。
亞歷山大·卡多根沒有在英屬印度工作過,要是問一些中國的問題,他倒是可以解答。
沒關係,艾倫威爾遜這個還領阿里汗工資的專員非常清楚,印度的產糧區,類似於北大倉的地方,是英屬印度旁遮普省。
英屬旁遮普省其實在紙面數據上條件極差,降水量稀少,屬於熱帶草原和熱帶沙漠氣候,幾乎就是靠近撒哈拉沙漠的草原,但是維度靠北,陽光不至於過剩。
至於印度的大多數地方,農業環境條件是很差的,澇的澇死,旱的旱死,陽光過剩。
英屬印度分治後,印度只搶奪到了旁遮普省的五分之一,就是這麼一點面積,卻成了印度全國最倚重的糧食產區,印度是不是出現災荒,全看只有五萬平方公里的旁遮普省今年是不是風調雨順。
「好,今天就討論到這裡,艾倫你和印度總督府那邊聯絡一下。」亞歷山大·卡多根鬆了一口氣,議程還是非常多的,今天只不過是一個開始。
「我馬上去做。」艾倫威爾遜如同即將接受檢閱的士兵站的筆直。
散會之後,艾福爾看著好像精神了不少的艾倫威爾遜,奇怪道,「好像一提到印度的事情,你一下子活躍了不少。」
「艾福爾,人總不能有偏見吧。現在英占區上千萬的人糧食供應不上。我們是英國紳士,怎麼能像蘇聯人或者美國人那樣做事,我們是日內瓦公約的簽署國。」艾倫威爾遜義正辭嚴的道,「一旦占領區出現大面積的非正常死亡,對大英帝國的名聲有負面影響。」
「美國人怎麼了?艾森豪將軍是一個不錯的人,至少比巴頓強多了。」艾福爾噗嗤一笑,真不知道自己的同事從哪聽到的消息。
「但這不能改變艾森豪那具有德意志味道的口音!」艾倫威爾遜想都不想的道,為了表明對美國的忠誠,艾森豪只會比一般的美國將軍表現出來更大的忠誠。
離開會議室,已經得到授權的艾倫威爾遜,立刻聯絡印度事務部,旁遮普省可是一個好地方,那可是和平教、錫克教和印度教徒的匯集之處。
再來到歐洲一個多月之後,艾倫威爾遜終於有機會再次和有聲有色的大國聯絡上,想想簡直要喜極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