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華與華簡史(2)
2024-09-26 06:34:08
作者: 華杉,華楠
夢中工作這病,我直到今天還有,經常在夢裡跟客戶開會,我能在夢裡做完一個完整的案子!所以對《三國演義》里曹操自稱夢中殺人,我完全能理解,這不一定是說假話。
白天呢,就是瘋狂地飛,可能早上飛哈爾濱,下午在三精製藥開會,開完會直接回機場吃飯,晚上飛機回上海。第二天上午在公司,下午又飛貴陽益佰製藥了。一年飛兩百多趟,極端時一天飛兩個城市,以至於看見飛機都想吐,上了飛機還想逃出來。
然後我的身體就垮了。垮了啥呢?也查不出什麼毛病,就是睡不著覺,有一次連續三天三夜沒有睡著一分鐘,太可怕了!我跟我媽說我三天沒睡著,她說:「我都聽見你打呼嚕了!怎麼沒睡著?」好吧!可能是短暫的淺睡,我自己也不知道。
後來發展到車也不能開了。記得那天我開著車在延安高架上,就覺得渾身僵硬,手腳都不聽使喚。我想我別在這裡造成連環撞車,太可怕了。從此我再也沒有開過車。
總是失眠、緊張,總覺得累,累到什麼程度呢?累到覺得呼吸的力氣都沒有!平時我們不會覺得呼吸需要用力,但我那時候就覺得沒力氣呼吸!然後就是緊張,緊張到什麼程度呢?跟別人在一起坐著,能體會到什麼叫如坐針氈,就想馬上走!還會有瀕死感,有一天在辦公室覺得自己要死了,趕緊把華楠喊來。華楠問:「你有什麼遺言哦?」我說:「財產歸小土(我太太),爸媽歸你!」
生病就找醫生啊,西醫檢查全沒病,那就找中醫,針灸、湯藥,折騰了一年多,也沒什麼效果。這時候我的一個朋友說,你可能需要去北京安定醫院看看,某人也是跟你一樣,緊張,開不了車,安定醫院某醫生給他開了藥,吃好了。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安定醫院?我印象中隱約覺得是精神病院,不管怎麼說,我還是去了,預約了他介紹的醫生。到了醫生門口,護士往我身後看:「病人呢?」我說:「我就是。」她看了我一眼,我心想她可能覺得我不像精神病。但是,不是精神病,卻跑來精神病院看病,那不是精神病是什麼呢?
接著就見了醫生,說了情況,又到一個像教室一樣的房間,和其他病人一起,像在考場考試似的填了一些問卷,我還覺得自己考得不錯!之後又檢查了腦電波,我心想天才的腦電波可能都不會正常吧?太正常的人恐怕也平庸。不過我也不算天才,我主要是勤奮!就這麼胡思亂想著,醫生給診斷了,他說:「你這個情況,屬於焦慮症,中輕度的焦慮,所以失眠,並且有軀體症狀,我給你一個方案,我不說百分百,但是一個半月之後,應該就有改善。」我一聽這意思就是百分百了,很高興,又關心我的腦電波如何。醫生說:「邊緣狀態。」我問什麼叫邊緣狀態。醫生說:「就是在正常範圍的邊緣,還沒有到輕度異常。」我暗暗覺得測試很準確!是普通人中最聰明的,但還不是天才!
醫生開的藥,是來士普、佐匹克隆、佳靜安定一起吃,這是一種抗焦慮的藥、兩種安眠藥。我後來基本理解了精神科大夫用藥的邏輯,就是大劑量先把你按住,睡下來,解決症狀,然後再慢慢減藥,最後到停藥。但是,停藥是個艱難的過程,所以有「藥不能停」的笑話,後來自己攤上了才知道不是笑話。
我之前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叫「是藥三分毒」,不願意吃藥,至於安眠藥,更覺得那是自殺用的。後來看的醫生多了,才懂得自己的觀念是錯的,那不吃藥對身體的傷害,比藥物的所謂副作用,不知道大多少倍呢!
吃藥一個半月之後,果然沒事兒了,睡覺睡得好,焦慮症狀也沒了,一切正常!這樣過了差不多兩年,我慢慢停了藥。然後繼續那種緊張的工作狀態,然後又復發了。然後又吃藥,然後又沒事了。然後又停藥,然後又復發了。直到現在還在「藥不能停」的狀態。
兩次停藥,都沒有在醫生嚴格的指導下進行,這又是教訓。現在一定聽醫生的話,即使是不聽,也是醫生叫停也不停,不會是醫生沒叫停自己停了。
我剛開始失眠的時候,就有醫生給我開安眠藥,當時我拒絕吃,怕形成藥物依賴。醫生說:「依賴就依賴嘛!」我當時沒有理解,後來才明白了,是啊,藥物依賴又怎麼樣呢?那高血壓不得終身服藥嗎?為什麼要擔心一個未來可能出現的小小問題,而拒絕解決現在的嚴重問題呢?
因為人追求完美,不願意自己有啥毛病,以至於就挺著,不願意採取行動。不能積極解決問題,但總是很善於對別人給出的解決方案提出質疑。平時我們開會討論問題,不也總是碰到這樣的人嗎?
我詳細寫下自己生病和吃藥的過程,因為我覺得太多人需要這樣的信息,太多人需要吃藥卻沒有吃。所以後來,我就總是勸我那些明顯是焦慮症、抑鬱症的朋友吃藥,可他們當中還有好多人拒絕吃藥,而且他們的親友也阻止他們吃藥,甚至覺得讓他們吃精神類藥物,是對他們的侮辱和謀害。
在知道自己有「精神問題」之後,我也開始找心理諮詢師。我跟老師說:「我一切都好啊!工作、生活都好得不得了!我沒有任何可焦慮的事啊!我為什麼會生這個病呢?」
老師說:「你這是不接受,不管遇到什麼,你首先要接受,要悅納。你憑什麼不接受呢?憑什麼你就應該工作、生活、身體樣樣都好呢?」
我說:「您的意思是,要和疾病共存,而不是和疾病鬥爭?」
老師說:「對,要接受,要悅納,要面對,然後再處理。」
我突然想起德魯克說的:「不要試圖解決所有問題,要與問題共存,學會帶著問題前進。」我一下子就理解了老師的話。我的長處,是總能把我遇到的所有事、讀過的所有書、聽到的所有話,全都聯繫起來,全都用上,知行合一。所以跟心理醫生的這次談話,看似平常,但是對我有非常巨大的影響。
後來又有一次,我說:「現在一切都好,但是有時候,遇到一點事情,還是會緊張,會出現那種焦慮的感覺,怎麼辦?」
老師說:「你還想打100分哪?你就感謝上帝還給你留點毛病吧!否則你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我又釋然了,因為我經常碰到一些想打100分的人,無論你讓他做什麼,他都覺得方案還沒到100分,不願意做!這時候我都想抽他!但是,沒想到自己也是想打100分的人。
生病是上帝的禮物,是我人生觀、價值觀的一次洗禮、一次重組,讓我的智慧增長了很多。總結一下我從生病中學到的。
1.?學會了接受失敗。努力做好自己現在能做的事,把結果交給命運和運氣,失敗了也接受。
不要說能接受任何結果,因為當你說接受任何結果的時候,你想的還是好結果。一定要真心能接受失敗,失敗都能接受,那有點缺陷就不算什麼了,對別人做一點讓步,就更不是事兒了。接受失敗,在人生觀上,就是夭壽不二,死亡也能接受,還有啥呢?我只憑著大是大非,按著自己的志向去做就是。
2.?學會了等待,不要急於解決問題,要學會與問題共存,帶著問題前進。
能等待,就不會焦慮,就不會亂動作,就不會犯錯。
3.?學會了接受副作用,聚焦於解決問題,而不是聚焦於挑解決方案的問題。
4.?學會了不追求最好的結果。因為沒有最好的結果,只有最不壞的結果,所以要夯實最不壞的結果。
這四個學會,都是在生病這件事上學到的,後來又和我學到的一切智慧組合在一起,構成了我新的價值觀。後來我在寫《華杉講透〈孫子兵法〉》時總結說,《孫子兵法》不是戰法,而是不戰之法;不是戰勝之法,而是不敗之法。這個體會,與其說我是在《孫子兵法》中讀到的,不如說是在我自己的人生經歷中體悟到的,沒有這些經歷,我讀不懂《孫子兵法》。
除了人生觀上的改變,生病還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習慣,從此嚴格按自己的作息生活,而且大量地減少交際和非必要的事物,學會了對任何一件事,不是儘量去做,而是先問可不可以不做,可做可不做的事,一概不做,把時間聚焦到自己的工作、學習、鍛鍊和休息。
所以,這幾年生病,是我人生的一個分水嶺,不僅改變了我,也改變了華與華,讓華與華的事業上了一個新台階,打開了一個新天地。
這個新台階、新天地,是從2014年開始的。
七、轉型企業家
2006年,華楠創辦「讀客圖書」。
出版業務比較適合我們,用華與華方法來看,就是商品概念開發和包裝設計,所以我們進軍出版業很順利。到了2010年,隨著《藏地密碼》《官場筆記》《黑道風雲二十年》等暢銷書集中爆發,讀客的業務越來越忙,華楠也基本參與不了華與華的工作了。
這時候,我身體狀態正是最差的時候,我都懷疑我還能不能繼續工作了,我就跟肖征談,讓他做總經理。肖征2000年就跟我一起工作,華與華創辦後,他又來到華與華繼續跟我,當時是公司的副總。
之前華與華還是只有兩個人主持,總共二三十人的小公司,華楠在家管生產,做創意和製作,我在外面管銷售,負責客戶拓展和提案交付,其他人都是學徒和助手。以至於除了我,公司基本上沒有人跟客戶提過案。有時候我在客戶會議上,遇到其他諮詢公司或GG公司的人,看人家就來一個小姑娘,上台說話也落落大方,揮灑自如,我心裡就想:「唉!為什麼華與華的人就沒有一個能自己出來提案的呢?」我還不知道問題在我自己身上,我以自己為100分的標準,99分都不接受,所有的提案都自己去,別人當然沒機會,也不敢提了。
如今我自己玩不動了,不讓別人干也得讓出來,我純屬被逼無奈,這是一種妥協。沒想到這一妥協,妥協出了一片新天地。人家肖征幹得很好,2012年,又提拔顏艷做了副總。顏艷是2004年到華與華的,是公司遷址上海後的第一批員工。
2012年,我病也好了,公司氣象為之一新,生病一點沒耽誤公司發展,還多了兩員大將。我又雄心勃勃起來。這一年,我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念EMBA,兩年的學習,對我幫助非常大。因為之前從來沒學過怎麼做企業,都是自己干出來的,而且我做的,基本上還不算一個「企業」,只是一個師父帶著一幫徒弟,出去接一些品牌創意的手藝活兒。到中歐念兩年書,就是一個系統的掃盲。一塊塊的拼圖都拼接起來了,對企業有了全景認識,自己負責的部分也得到加持了。
去中歐學習,本來也是我的一位企業家朋友督促我去的,我開始時不以為然,認為經營是實踐,不是學校里能學的。他跟我比畫說:「咱們做企業,是這麼大一塊事兒(比畫了一個大圈),你乾的活兒呢,是這麼大一塊事兒(比畫了一個小圈),雖然在你的範圍,你是專業,但是,如果你對整個企業的所有事兒沒有理解,沒有場景感,有時候你就不理解我們在說什麼,你對不上話,找不到感覺。你對整個企業的理解不足,你的專業也會有局限。」
他又說:「你必須搞合伙人制,不能像現在這樣干。現在這樣干,師父帶徒弟,只能是小作坊,不是企業。」
這兩條意見——做企業家、搞合伙人制,對我有很大震動,也改變了華與華之後的軌跡。我想我也是在做一個企業,我也要做一個企業家,而不是一個創意人,所以我就去中歐學習,後來又到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念金融EMBA,確實是對企業的整個經營事務,建立起了結構性的認識。
在和華夏幸福合作的時候,我結識了麥肯錫的全球合伙人張海濛,並請他到公司交流,也給大家講一課。張海濛說:「諮詢公司的發展主要是四個階段。第一,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論,而且確實行之有效,能為客戶解決問題。這個看起來你們已經有了。第二,這套方法能教會其他人,而不是只有創始人自己會,能複製。這個不知道你們做得怎麼樣。第三,能國際化。第四,創始人退出,公司還能繼續發展。」
他講這四條,我就一一對應考慮,自己的一套方法論,這個咱有,就是華與華方法。這套方法能教會其他人,能複製,這個咱們一定程度也做到了,但是需要提高教學複製的效率。第三條,國際化,順其自然,我還不是太關注。第四條,創始人退出,這是必須考慮的,因為時間會讓你必須退出。
其中第二條是重點,就是如何複製。後來尚和管理諮詢公司給我們做管理輔導,胡光書老師說:「要把個人的技能變成公司的技術。」
胡老師的輔導,讓我認識到我們過去「師徒制」的問題。華與華一直是師徒制,公司骨幹都是我帶出來的徒弟。但是,我們的師徒制文化有句話叫:「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又說「言傳身教」,看徒弟自己的「悟性」。總之在學得會、學不會上面,主要責任在徒弟,不在師父,這就不是一個有效率的培養方法論。只是從師父的技能到徒弟的技能,而沒有從每個人的技能,最終形成公司的技術。所以師父必須承擔更大的教學責任,必須形成教材。後來我讀到萬達公司的《商業地產運營管理》,那是整個流程捋下來的詳細操作手冊,我覺得華與華也要形成全業務流程的操作手冊,每一步具體怎麼做,都要整理出來,也要公開出版。這就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工作。
再回過頭去說合伙人制,我也大致了解了麥肯錫的合伙人制分配機制,然後就想怎麼才能建立一個「科學的」合伙人機制呢?想來想去也不知道,那就土法上馬,分兩級,董事合伙人以全公司收入為基數拿提成比例,合伙人按自己負責業務的收入為基數拿提成比例,就這樣先做起來,以後再慢慢疊代,或許以後要走向麥肯錫一樣,按利潤池分配,但開始的時候,我想在GG和培訓上投入比例會比較大,如果按利潤分配,大家恐怕沒有我這樣的投入意願,乾脆不讓他們參與投入的事,合伙人不必為利潤負責。
合伙人制在2014年啟動,當時我們也是請了一間諮詢公司,台灣做引導力輔導的開放智慧公司,來給我們全公司開了一個叫「裂變」的凝聚共同願景的會議。這個會對於我來說很新鮮,因為我習慣了「一言堂」,我說,我干,然後大家跟著干。而現在是讓每個人來說、來寫、來畫公司的願景和行動計劃,貼牆上去,然後把共識找出來。
裂變的意思是要通過合伙人制,裂變出人才,裂變出規模,裂變會議提出的三年目標——2017年諮詢費收入達到1.5億。當時我們一年大概4000萬的收入,所以這個目標還是挺大的。後來到2017年,做到了1.35億諮詢費收入,2018年做到了1.5億。
在分組討論的時候,我聽到陳俊在小組發言說:「公司既然說重視創意,那你就拿100萬出來,重獎超級創意!」我一聽這個創意不錯!馬上和華楠、肖征商量,當天就宣布每年重獎年度最佳案例100萬元,2014年就發了第一屆,西貝莜麵村項目組拿了第一個百萬大獎,之後幾年的獲獎案例分別是360、吉林雲天化、漢庭酒店和莆田餐廳。百萬大獎搞得很有激情,我又宣布增設一個每五年一屆的500萬元大獎,獎勵能為客戶長期持續創造價值的案例小組。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我的諾貝爾獎情結。沒機會拿獎了,就自己發一個。
2014年之後,我們在培訓上也加大了投入,首先是合伙人和骨幹總監全部由公司支付學費去念EMBA,然後是全公司分批赴日本學習TPS,每年策劃骨幹和設計骨幹分別有一次海外遊學,2018年國慶節我們就組了一個30人的團到美國東海岸的西點軍校和哈佛大學遊學。
2018年,公司成立十六年了,我帶的第一撥徒弟,都已成為經驗豐富的老將。合伙人制的激勵,讓公司取得了迅猛的成長,人員也增長到150人。我覺得我已經從一個策劃人,轉型成為一個企業家。從1996年進入諮詢業開始,我從業已經22年了,這22年,接觸的都是中國最優秀的創業者、企業家,耳濡目染,跟他們學到很多企業經營的思想和方法。賈國龍說西貝最大的產品是「人」,我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花在培訓上的時間越來越多。領導者的責任,就是成就他人,就是培養新的領導者。在經營上,我對諮詢業務也找到了「規模感」,我的規模感具體在5億~10億。但是,像麥肯錫那樣全球做到70億美元,是怎麼做的呢?我還不清楚。先把我們的10億人民幣目標完成吧!做到10個億,靠什麼呢?就靠華與華價值觀。
八、華與華價值觀
華與華的價值觀,基本上都是儒家價值觀。基本原理就是時間積累。在華與華辦公室的企業展廳牆上寫著:
經營使命:讓企業少走彎路。
核心價值觀:不騙人,不貪心,不誇大。
企業精神:真人真心真本事。
經營理念:悅近來遠,終身服務。
這四條,都是儒家思想。其中經營使命和核心價值觀的表述,看起來是「消極的」。經營使命是「讓企業少走彎路」,而不是一飛沖天,征服世界;核心價值觀首要的是「不騙人」,而不是開拓、進取、創新、奮進之類。這種表述,本身就是我們關於價值觀的價值觀,那就是——價值觀是一個最低標準的底線,而不是立一個高標準的追求。當你對這個底線認真起來,你會發現要守住這個底線,並不容易。就像谷歌要守住「不作惡」的底線,容易嗎?
關於讓企業少走彎路,是有針對性的,因為千百年來,人性的弱點總是貪巧求速,想要捷徑,想要「不走尋常路」。所以《論語》里孔子說:「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難道人們都不是從大門出來的嗎?為什麼大道上沒人走呢?人們嘴上都會說「大道至簡」,但都不能知行合一,不懂得走簡單的大道,總覺得可以一蹴而就,總想要另闢蹊徑,就會走入王陽明說的「斷蹊僻徑」,就會走彎路。
最高的效率是不返工,最快的進步是不退步,所以只管扎紮實實地去做,不要「將迎意必」,不要「期必」——就是一心盼望著成果一定會怎樣,而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勿忘勿助。勿忘,是每一天都不要忘了下功夫;勿助,是不要拔苗助長。你以為你跑得快,其實都是給自己挖坑埋雷,這一點我們見得太多了。
客戶來找諮詢公司,往往本身就有貪巧求速的心態,覺得你那麼多成功案例,幫我們也搞到像某某那樣成功吧!或者遇到了什麼問題,希望你馬上給他解決。這時候,諮詢公司如果利用他的一廂情願和僥倖心理,很容易吸引他下注,下注給諮詢公司,再下注到市場。諮詢公司也很容易用客戶的身家,下自己的賭注,賭贏了,諮詢公司揚名立萬;賭輸了,那客戶他自己銷聲匿跡,因為沒有一個輸家會站出來控訴諮詢公司的,那是丟自己臉的事。
在諮詢公司和客戶的這個合作關係中,諮詢公司天生有這樣的優勢,就像醫生治療生男生女,成功率怎麼算也有50%,就算無效退款,也能發財。所以諮詢公司會騙人,會貪心,會誇大。會把過去的成功案例,貪天之功以為己有,吹噓得天花亂墜。手裡再拿著一瓶靈丹妙藥,鼓動客戶下注,而客戶一旦下注,就進入人性的第二個弱點——人們會在他已經下注的地方繼續下注。等到損失巨大終於死了心,已經好幾年過去了。
我們的立場,就像我在《華杉講透〈孫子兵法〉》里說的:「兵法不是戰法,是不戰之法;不是戰勝之法,是不敗之法。」我們追求的不是大獲全勝,而是立於不敗之地。因為企業經營的目標是永續,是永遠,我們經歷過太多的成功失敗和起起落落,知道「成功」不算個啥,基業長青才是王道。企業家必須把自己的征服欲降下來,使命感提上去,寧靜以致遠。看了我們的「成功案例」來的,我要告訴他那是別人的成功,別人能成功,不等於你跟華與華合作能成功。諮詢公司要和客戶的「成功」保持距離,成敗都是他的事,我們也只是儘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本職工作而已。有時候客戶會問:「我付你那麼多錢,你能給我帶來啥?」這個問題很危險,背後是將迎意必的心思,就是「期必」,期待一個必然的結果,這不是好的做事的心態,最好到胸脯拍得最響的公司那裡去下注。在華與華,我們對這個問題的標準回答是:「你就當這錢打了水漂您也認,您就來!」
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我就可以保證我做到了「不騙人,不貪心,不誇大」。
言過其實為恥,行勝於言為善。這樣做,本身也是讓華與華自己少走彎路。孟子說,要「集義而生」,不要「義襲而取」。集義而生,就是滴水穿石,一天天攢出來的。義襲而取,就是一把搞一個大的。
《孟子》又說:「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苟為無本,七八月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那有源之水,滾滾流出,晝夜不停。盈科而後進,把溝坎注滿,再繼續往下流,漸進而流入江河,注入大海。有本有源的事物,就是這樣子。孔子就讚許它這一點罷了。假如沒有本源,就像那七八月間的驟雨,一下起來,嘩啦嘩啦,大小溝渠都滿了,但是一會兒就乾涸了。所以名聲超過了實際的,君子引以為恥。
人呢,實勝於名為善,名勝於實為恥,如果道德才能都本不足稱,卻獲得了超過實際的虛名,雖然一時可以掩飾,時間長了必然敗露,就像暴雨後的大水退去一樣,之前的聲名,都成了一場事先張揚的丟臉事件。
君子重本,得不到不往前面湊,而是往自己身上找,反身修德,養深而蓄厚,然後實大聲宏,而名譽隨之,有本有源,漸進不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管他有多高的聲名,他都還有更大實力在後面!
《中庸》說:「詩曰:『衣錦尚絅。』惡其文章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錦,是五彩織成的衣服。絅,是襌衣。尚。是加。暗然,是韜晦不露。的然,是用意表現。衣錦尚絅,就是穿著錦繡的衣服,卻在外面套一件樸素的襌衣罩著。為什麼呢?因為錦衣文采太露,所以遮蓋一下,外面雖然尚絅,暗然韜晦,但畢竟裡面有錦衣,實德、實力都在其中,自然不能藏露,所以日漸彰顯。小人之道呢,出發點就是動人視聽,惑人心志,所以專事文飾,外面雖用意表現,但虛偽無實,裡面的實德、實力卻無法支撐,時間一長,他就撐不住了,所以日漸消亡。
真人真心真本事,就是衣錦;不騙人,不貪心,不誇大,就是尚綗。衣錦尚綗,就能暗然而日章,就能少走彎路,就是大道。
華與華的企業精神,我還經常引用朱熹的一句話,叫「存天理,滅人慾」。有的人聽到這句話,反應很激烈,以為不讓他過性生活了。朱熹這話到底什麼意思呢?朱熹說:「吃飯是天理,美食是人慾。」這個標準太高了,我們可以調低一點——美食是天理,管不住嘴吃多了,吃出肥胖三高,就是人慾。這樣,你每一頓飯都可以修行「存天理,滅人慾」了。在我們的工作中,什麼是天理,什麼是人慾呢?為客戶創造價值,就是天理;想要和客戶合作關係穩定,繼續續約,就是人慾。如此存天理,滅人慾,你就不會猜客戶想要什麼,不會投其所好,而是該怎樣就怎樣,發揮出你最大的價值,給客戶他所需要的,不是他自己想當然想要的,這就是真人真心真本事。如果客戶不識貨,不接受,那就是「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這就是孔孟的態度,你用我,我就行道於天下,不用我,我一身本事,卷而懷之,藏之山林,也不患得患失。
華與華的價值觀,就是徹底杜絕患得患失,絕不有利必趨、有害必避,一切只憑著良知,憑著大是大非去做。能這樣存天理,滅人慾,自然就做到不騙人,不貪心,不誇大。
真人真心真本事,我後面還有一句話,叫「良師益友父母心」。諮詢公司,當然是客戶的良師益友,而且是最重要的良師益友。良師益友的理念,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心。你要把自己當客戶的父母。當父母,不是把自己輩分抬高了。我的司機曾經開車在路上跟別的車鬥氣,我說你對我要有父母心,如果後面坐的是你的孩子,你就不會跟他鬥氣了。從此他再也沒有跟人開過鬥氣車。醫院的醫生,如果有父母心,就不會給病人亂開檢查單子亂開藥;生產奶粉的企業,如果有父母心,還需要擔心奶粉質量嗎?所以父母心是個寶。很多人以為找客戶難,殊不知甲方找一個靠譜的乙方,比乙方找到一個靠譜的甲方,不知道難多少倍!你真正能有「真人真心真本事,良師益友父母心」,好多人還是看得到的。
不過這也真的是很難的修行。但人生什麼樣的修行不難呢?扎紮實實去做,就能做到最後一條,華與華的經營理念——悅近來遠。這話也是《論語》里的,葉公問政,孔子說:「近者悅,遠者來。」就是說,客戶啊,你也不用去外面找,把在這兒的服務好了,近處的喜悅了,遠方的人,他自己就來了,這就叫近悅遠來。如何能做到近悅遠來呢?就叫悅近來遠。你出去找,你要多少人、多少精力、多少投入啊!他自己來,你就沒有成本。
近悅遠來,就是流量成本為0。
流量成本為0,就是孟子說的王道。
實現流量成本為0的王道,就靠價值觀,靠時間,不將迎意必,不期必,不貪巧求速,不拔苗助長,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勿忘勿助,日日不斷,滴水穿石,集義而生,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志有定向,至誠無息,止於至善,活在他人想像之外!
九、正心術,立正學,為往聖繼絕學
企業是經營知識的機構,諮詢公司當然更是經營知識。除了經營知識,我們也應該給這個世界留下知識遺產。我一向是愛學習,愛總結,也愛動筆的人。在公司經營工作之餘,寫作也就成了我的第二事業。更何況,我的寫作,本身也是公司經營的一部分。
十幾年前,清華大學的博導高中羽老師就勸我寫書。我說我的積累還不夠,有一些經驗,但是很難說系統地寫一本書出來。他說:「唉!負責任的人,都覺得自己積累還不夠,不負責任的人就成了大師了。」我聽了他的話,2013年,終於鼓起勇氣出版了我和華楠合著的第一本書——《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那時候我正在中歐上學,我就請中歐的營銷系系主任蔣炯文教授給我寫序。蔣教授熱情洋溢地給我寫了一篇充滿讚揚之詞的序言,不過他也對我說:「華杉,你這本書真不像一本暢銷書的寫法,比如說你寫超級符號,整本書應該只有一個主題,就是超級符號,比如你說超級符號的三大特徵:一、明確的指稱;二、濃縮巨大的信息量;三、強烈的行動指令。你說超級符號是所有人都熟悉的、都聽它指揮的符號,能讓一個新品牌在一夜之間成為億萬消費者的老朋友,能激發品牌偏好和大規模購買。這些觀點已經夠一本書了,後面就是一個一個的案例分析,去印證這些觀點,這本書就寫完了,讀者也能學到。但是你這本書的信息量太大了,話題太多了!」
蔣教授說得非常準確,《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這本書,確實並不只是講超級符號。2016年我又出了增補版,增加了更多內容,都不是超級符號的內容。這本書,實際上是華與華方法的一個精要版。所以之後我還會出版一本書,就叫《華與華方法》,就是重新整理過的華與華方法精要。
按蔣教授的標準,這本書應該分拆擴充寫成十本書,這是我的計劃,也是我的任務。但是,就像之前我跟高中羽老師說的——我的積累還不夠——或許要再積累十年。積累什麼呢?一是讀書學習,二是積累經驗,三是積累案例。我希望我寫的,都是自己的實踐案例,因為你觀察分析別人的東西,總是不把握,就像我看別人有時候分析我的案例,往往邊都不挨。所以最好是自己實踐得來、知行合一的東西。要建築科學的大廈,有四梁八柱,屋頂窗戶,分割一個一個的房間,然後說,這幢房子,這些個房間,相互獨立,完全窮盡,我把這些事情都給講清楚了!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畢生的精力去完成。
在這個積累醞釀的過程中,我也想找點其他的事干,如果說有什麼我從小就熟悉、與生俱來,又身體力行、知行合一的,恐怕就是中國的兵法和儒家價值觀了。這些東西我差不多每一個毛孔都懂,我就想寫「四書」註解。但是,我想我一個搞諮詢公司的,寫一本《論語》解讀,恐怕沒人看。我就臨時決定,先寫一本《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因為搞諮詢的,寫兵法比較合理呀!兵法有人讀了,就成了「國學大師」了,《論語》也就有人讀了。
於是我把家裡的《十一家注孫子》翻出來,下我的日日不斷之功,每天早上5點起來,開始寫《華杉講透〈孫子兵法〉》,183天就寫完了。寫這些東西,對於我來說,真是舉手之勞,竹筒倒豆子,全部交代了就是,因為差不多就是寫我自己。《華杉講透〈孫子兵法〉》2015年出版,獲得了很大成功,如今在中國已賣出超過50萬冊,並且已經在韓國、泰國出版,中國台灣也出了繁體字版。我希望我這本書能翻譯成十種語言,傳播到全世界。2018年,我又受羅振宇邀請,在得到APP開了一個《華杉講透孫子兵法·30講》的音頻課程,也非常受歡迎。很多讀者說,我這本書顛覆了他們對《孫子兵法》的認識,我說,我不過是把你們過去搞錯的給歸正一下而已,也沒有一個字是我的觀點,都是十一家注的正解,只是人們不熟悉古文,後面講的老師又個個都想發明新觀點,於是越描越黑,聖道就失傳了,我不過是把原著原意上的灰塵抹去,重新擦亮,這就是為往聖繼絕學。
《孫子兵法》之後,我緊接著又出版了《華杉講透〈論語〉》,如今賣了9萬冊,也算開局不錯。再接著又出版了《華杉講透〈孟子〉》《華杉講透〈大學中庸〉》《華杉講透王陽明〈傳習錄〉》,這樣就完成了我的儒家思想寫作計劃。
寫作儒家思想,我是希望以後能寫一本《儒家企業文化》,因為我一直向日本企業學習,管理思想上宗法德魯克,而德魯克也說他的思想在日本得到了最好的實踐。他說,日本是將西方管理思想和本國文化結合得最好的國家。而以我的觀察,日本結合的本國文化是什麼呢?就是儒家思想!我的日本老師們都很喜歡我,因為當他們跟我講豐田生產方式的某某理念的時候,我都能在「四書」或王陽明的思想里給他們找出根源來,他們也覺得可以和我教學相長。《孫子兵法》當然也是他們最崇尚的了。
中國企業這些年學習美國太多,學習日本不夠,我想把《孫子兵法》、儒家思想和美國、日本過去的經驗整合起來,看看能不能形成一套中國的儒家企業文化和管理思想呢?我不知道自己學力夠不夠,也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不過,在現在的能力範圍內,先把儒家經典解讀寫一遍再說。一來寫這些思想,對於我來說都是與生俱來,生知安行,知行合一;二來自己寫一遍筆記,也是重新學習一遍。
滴水穿石!當你知行合一,切實篤行去滴,你就會發現沒幾塊石頭經得起水滴的,滴吧,滴吧,一塊石頭穿了;滴吧,滴吧,一塊石頭又穿了!前後四年時間,我就把《孫子兵法》、四書、王陽明《傳習錄》都寫完了。之後要回到我的正題,寫華與華的戰略營銷品牌創意方法論系列,但我的積累還不夠。可是,早上寫作已經寫習慣了,不寫難受,我就找了一塊大個兒的石頭——《資治通鑑》。這塊石頭,夠滴個七八年的,剛好七八年後我也差不多可以把我的專業修煉到敢寫書了。
選擇《資治通鑑》,也是有策略的,因為這書部頭太大,一百年也很難有一個人鼓起幹勁去搞一遍。目前市面上的《資治通鑑》白話文本,一種是分給二十多個人,一人分譯一部分的,這種譯本通常質量都很差,因為它是出版社的一個定製產品,參與的譯者本身對書也沒熱情。譯的時候也很盲目,譯得跟白開水一樣,很多不必譯成白話也能理解的,他譯得比白話還白,原文的氣脈全沒了。還有一種呢,就是柏楊老師譯的,柏楊下的功夫很多,貢獻很大,但是他對中國歷史是持根本的否定和批判態度,所以整本書的仇恨傾向太強,也不合適。所以我就想自己寫一本,一是把原文韻味和白話文翻譯的尺度把握好,二是用《孫子兵法》和「四書」的角度去解說歷史,在「司馬光曰」之外加一個「華杉講透」,《孫子兵法》正可解讀戰例,而政事可以用「四書」解讀,不是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嗎?我們正可用整部《論語》,再加上《孟子》《大學》《中庸》,去解讀一遍《資治通鑑》,把《資治通鑑》寫成《孫子兵法》和「四書」的案例集。我想這也是一個有價值的工作吧!
德魯克說,知識人的社會,人過了四十五歲,往往他本職工作的知識就會落伍,自己在工作崗位上也不強了。這時候,人應該找到自己的第二志向,或者第二志趣也行,以免陷入中年危機。我很幸運,我的工作和讀書學習,完全統一。
55歲之前,我應該可以完成我的全部中國歷史和文化寫作。55歲之後,就全部轉入專業企業寫作了,主要集中在企業戰略、品牌營銷、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方面。這方面,我志向還挺大,六個字,就是「正心術,立正學」吧!因為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總是正邪之戰,總是正學和歪門邪道的平衡,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們因為貪巧求速,拔苗助長,總是很容易掉進魔道里去,每個領域都一樣。所以,我想用華與華的實踐和學術,樹立一個正心術、立正學、走正道的範例,也找到我們的同道,我讀王陽明的《傳習錄》,看他總哀嘆如何拯救天下人,我也想像他一樣,建立「致良知」的「企業心學」!
2013年,父親去世之前,在最後的昏迷中,他反覆給自己鼓勁說:「努力!努力!」這就是父親留給我們的最後遺產——努力!
[1]本書中文簡體字版已由讀客文化策劃出版,新書名譯為《漫畫豐田生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