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行為是調研的關鍵
2024-09-26 06:33:53
作者: 華杉,華楠
在售點觀察和訪談里,我們調研的是什麼?是消費者的行為。
如何完整地研究消費者行為呢?我們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舉行消費者小組座談會。八個消費者一組,有一個主持人,用一種半催眠的談話方法,探索消費者的觀點和行為。
這個調研方法被普遍使用,但是也有很多人不得其法。問題設計得不對,或主持人水平不夠,都會讓調研無法得到預期的效果。下面我來談談華與華設計消費者小組座談會的幾個關鍵點。
(1)關於信息渠道的問題
多數調研問卷設計會直奔接收信息的渠道——「請問您是從哪兒知道我們品牌的?」這個問題我覺得不問也罷,因為沒什麼意義。我現在可以告訴你答案:50%是朋友介紹。
在做信息渠道調研的時候,很多調研公司還很喜歡問:「對您來說,最可信的信息渠道是什麼?」在這種調研報告裡面,我們一般都會看到最可信的信息渠道是親朋好友介紹,而電視GG在可信度上往往排名很靠後。
這種調研結論有意思嗎?一個年輕的媽媽在回答調研問題的時候,往往言之鑿鑿地說不相信電視GG,可是在自己孩子咳嗽時,慌忙地去藥店買藥,看到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的包裝,想起電視裡曾經看到過的GG,就毫不猶豫地購買了。原因是什麼?當你問她「信不信」,她不能回答「信」,那太輕率了,只是聽你說過,沒試過,沒證明。但是她願意「試一試」。你問她信不信幹什麼呢,不是給人出難題嗎?
很奇怪大家總是痴迷於這兩個問題,甚至有研究機構發布「調研報告」,做出20種信息源的信任度排名。大家鄭重其事地學習、轉發,我不知道大家從這報告學到了什麼?對自己的工作有什麼指導意義?按那個信任度排名來投放媒體嗎?
1. 朋友推薦;2. 網上評論;3. 編輯內容(報紙文章等);4. 品牌官網;5. 訂閱的郵件;6. 電視GG;7. 品牌贊助;8. 雜誌GG;9. 戶外GG;10. 報紙GG;11. 廣播GG;12. 電影放映前GG;13. 電視節目植入GG;14. 搜尋引擎GG;15. 在線視頻GG;16. SNSGG……
這個研究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數據巫術」。他的研究方法可以想像,設計一份問卷,列上信息源,派發問卷,請受訪者排序,統計,出結果。有意義嗎?
(2)調研消費者之間現有的傳播行為
前面說到,調研者在問「請問您是從哪兒知道我們的品牌的呢」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的目的主要是要統計消費者獲取品牌信息的傳播渠道,百分之多少是朋友介紹,多少是電視,多少是網絡……而這個答案,基本沒有什麼意義。
但是,在這個問題之後,在獲得「朋友介紹」這個答案之後,有一個最有價值的黃金問題,絕大多數調研設計者都錯過了,就是:「他怎麼跟您說的呢?」
華與華方法說傳播的關鍵在於傳。傳播不僅是我們去播,更是發動消費者替我們傳。GG語不是我說一句話給消費者聽,而是設計一句話讓消費者去說給別人聽。
因為通過問這個問題,我們能掌握消費者對我們的看法和概括,找到消費者對我們的購買理由,特別是,找到消費者的「原話」,多數情況下,這原話可以直接拿來當GG口號使用,這也是傳播的原力。
在這個問題之後,你還可以追問一個問題:「請問您向朋友推薦過我們的品牌嗎?您怎麼跟他說的呢?」
他如果說沒推薦過,就算了,不要去問:「假如您向朋友推薦我們的品牌,您會怎麼說呢?」別讓他發想。我們需要知道市場上發生過什麼,我們絕不需要消費者幫我們做創意,那是我們的工作。
(3)調研消費知識和消費觀念
認知決定行為。事實上,這裡的關鍵點在於要去調研的受眾是什麼樣的受眾?就是研究消費者的消費知識和消費經驗,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認知」。消費知識,就是他對這類商品懂得多少,有多少知識;消費觀念,就是他的判斷標準。我們常說,重要的不是事實,而是消費者的認知,因為這是你跟他溝通的基礎。
比如,我們去做一個胃藥的調研,他對胃藥懂什麼?他對胃病懂多少?他需要的知識大概是三個:第一,他對胃病的知識;第二,他對胃藥的知識;第三,他對胃病患者生活方式的知識。生活方式分兩個方面:第一,什麼生活方式導致了他的胃病?第二,得了胃病之後要注意什麼?這個是消費知識。
對胃病的知識,你要先問他有什麼問題,是什麼症狀,聽他怎麼描述。再問他是什麼胃病,淺表性胃炎還是胃潰瘍,這後一個問題,好多人就答不上來了。為什麼藥品的GG大多陳述症狀,而不說具體對病的診斷,就是因為對症人人都會,對病就很多人不知道。
(4)不要問需要消費者思考和總結的問題
我們很想知道消費者為什麼買我們的產品,很多企業的痛苦都是不知道消費者為什麼買我們的產品,所以我們想問他:「請問您為什麼買我們的產品呢?」
這個問題對嗎?這個問題問得不對。
錯在哪兒?錯在你把自己的責任推給了消費者。消費者為什麼買我們的產品,這是我們要總結的,但不能讓消費者幫我們總結,當你問他這個問題,他就開始幫你總結了。
應該這樣問:「請問您第一次買我們的葵花胃康靈是什麼時候?」「當時什麼情況呢?」「在哪兒買的?」「買的時候有比較考慮過其他胃藥嗎?」「店員跟你說什麼嗎?」「買了幾盒?為什麼?」「吃後感覺怎麼樣?」「吃了多久?」「之後又買過幾次?」「一直就用葵花,還是又換過別的藥?」「什麼情況下換的呢?」
關鍵就在於,你只需要他回憶場景,不要讓他幫你作總結。
(5)調研消費者如何使用我們的產品
調研消費者如何使用我們的產品,對於產品開發和GG策略,都是有巨大價值的。華與華將珍視明滴眼液的包裝設計成一個視力表,就是給包裝盒也創造出一個使用價值。
藥品的使用有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消費者都是對症下藥,症狀一解除,他就停藥了,或者明知道該繼續鞏固,但也容易忘記吃藥。這樣對患者的康復不利,當然,對藥廠的銷售也十分不利。
正是洞察到這種消費者的行為特徵,一些藥企在GG中宣傳療程用藥的概念,並有明顯的收效。但是,隨著藥品GG監管越來越嚴格,政府規定,如果你的藥品說明書上沒有寫療程的,就不得在GG中宣傳療程,所有這一類的GG都被叫停了,就是有一個例外——達克寧,因為在它的說明書里,註明了「症狀消失,再用7天」,這就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