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四章 新時代
2024-05-05 07:48:57
作者: 大蘋果
內閣首席的人選一旦定下,後面的事情便好辦多了。因為諸多人選都需要內閣首席大臣推薦名單,議政會加以討論評判。內閣幾位輔臣的名單很快敲定,楊秀、馬青山以及兩名德望較高的老臣最終獲得議政會的批准成為內閣四名輔臣。這當中馬青山的身份其實最有爭議,有人拿他沒有參加科舉,並無功名在身的事實作為反對他擔任內閣輔臣的理由,這個理由當然被林覺反駁了回去。這些人依舊用科舉功名作為評判的標準,這顯然違背了林覺提出的文武並舉,量才適用的原則。這些人顯然還是抱著老規矩不放,還以慣性的思維認為必須以科舉入仕的文職來管理朝廷事務才是理所當然。
林覺告訴眾人,馬青山投筆從戎,他的功名取自於戰場之上。讀書科考固然是一條路,殺敵立功可也是另外一條路。而這兩條路都是為大周效力,不分高低貴賤,一樣的有資格。在大周經歷了這麼大的浩劫的情形下,還抱著重文輕武的思想不放,顯然愚蠢的舉動。
議政會議長的人選上,原本也有大部分人選擇林覺兼任此職。但這一次林覺卻是真的拒絕了。一方面,議政會作為最高權力機構和監督機構存在,倘若自己兼任內閣這議長之職,那便有違變革的初衷。給人一種自己監督自己,監守自盜之感。另一方面,這也將開創一個極為不好的先例,倘若之後有人也效仿自己這麼做,便又將形成獨霸朝綱的局面。雖然議政會議長不是實權職位,但其畢竟有影響力,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左右議政會的決斷。
林覺想了許久,決定推薦陳之亮和袁先道以及一名叫劉世忠的老臣來擔任正副議長的職位。這樣做既照顧了陳之亮袁先道等人身後的老牌宗室勢力,又可以讓陳之亮和袁先道遠離內閣和監察院這樣的要害部門。這一群老東西還是留在議政會跟一大群議政官們扯皮撕逼為好。林覺甚至做了一個小小的設計,如果陳之亮被選為議長之職,那麼他便推薦袁先道為議政會常務官。這樣的話,陳之亮和袁先道便各自擁有一個山頭,長久之後必有爭執,那樣的話自己便更加的安生了。
果然,林覺的人選讓陳之亮袁先道等人大為高興,最終陳之亮成為了議長的不二人選。陳之亮當議長倒也是稱職的人選,畢竟他人脈廣,德高望重,對於人數龐大的議政會所有人而言,必須要有一個這樣的人把控住局面。袁先道和兩名地方路轉運使成為副議長,袁先道得林覺全力推薦成為常務官,更是讓他落選議長之職的心有了一些慰藉。
至於監察院首席監察大臣的人選,林覺是絕對不許旁落的。他有個不二之選,那便是馬斌。玄衣衛說到底是馬斌建立的落雁軍內部的情報機構,行事上沒有合法性。如果還按照之前的行事方式的話,便會為人所詬病。而馬斌建立的玄衣衛這個情報體系卻是林覺絕對不肯放棄的資源,這不僅僅是可以刺探情報,而且還是一個便捷的傳遞消息的快遞系統。這絕對是大有用處的系統,也可以讓林覺對絕大部分的事都知曉內情洞若觀火。玄衣衛要想存在下去,便需要合法化,並且利用朝廷資源擴大。監察院的設立便可以有效的將玄衣衛融合在監察體系之中。之後玄衣衛的一些行動便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變得理所當然了。
當然,林覺的所有這些考慮都不是為了破壞自己一手創立的這個集權統治和權力平衡架構。只不過,這之後有很多的事情要著手去做,動的刀子會很大,林覺可不希望作繭自縛被自己所創立的這個架構給束縛住,變得束手束腳一事無成。那豈非是天下的笑話。
說句直白之極的話:獨霸朝綱隻手遮天?我林覺可以,別人卻不可以。這不是貪戀權力,為一己之私,而是為了便利的推進自己接下來的種種動作。而且,只有林覺自己才知道自己不會把事情搞砸的,畢竟自己的身份和知識見識和他們天差地別。林覺自己至於別人,林覺可不敢預知他們掌權之後會做些什麼。
林覺任內閣首席大臣,轄下四名輔政大臣。轄下十房官長倒有一大半是落雁軍的人。重要的比如刑部吏部財部兵部的官房主事皆為林覺身邊人擔任。兵權林覺是要牢牢抓在手裡的,兵部主事原本林覺屬意沈曇,但沈曇似乎是有所考慮,不肯擔任此職。最後林覺便舉薦了梁七擔任,讓沈曇擔任刑部主事之職。梁七的任命通過之後,他也成為了大周歷史上第一個土匪出身卻當上了朝廷兵部主事的人,這讓梁七心裡歡喜之極,感嘆不已。
原本林覺的想法是建立一個專司軍事的衙門,比如保留樞密院的架構不變。但這樣一來,自己必須要兼任樞密使,方可名正言順掌控軍權。但這麼一來,機構上又和大周之前那樣有所重疊,而且自己兼任樞密使也會讓人感覺太過明顯。鑑於此,林覺才將軍權歸於兵房統轄,這樣的話,兵權歸屬內閣之下,便等同於是自己直接掌控了。這麼做實際上引起了陳之亮等人的不滿,但林覺做出了解釋。內閣雖掌兵,但重大用兵事宜還需議政會批准,並非隨意用兵。而之後需要制定的『兵律』也將約束軍隊的行為,所以無需大驚小怪。陳之亮聽了覺得頗有道理,畢竟議政會才是最高的權力部門,有權決定重大事務。內閣首席大臣的任免都在議政會的手裡,自然連同他的所有權力都屬於議政會所轄。如林覺違規用兵,議政會對其首席之職進行罷免,便等同於剝奪其兵權。
陳之亮之所以這麼認為,是因為他相信議政會數千人的規模已經囊括了大周所有的力量。林覺再厲害,也不敢和天下人為敵。這其實也是陳之亮和袁先道等人相信議政會將大有作為的基本認識。若非是有這樣的認知的話,他們對於議政會這個聞所未聞的玩意是絕對不會支持和相信的。
三天時間密集的推薦和討論表決,人員架構基本搭建完畢。雖不能說完全如林覺的意,但林覺知道,必須也要做一些讓步,否則這齣戲便唱不下去了。必須要給所有人一種尊重議政會的決定的感覺,為此必須做出一些無關緊要的讓步。但是重大事項和人員任免林覺是絕對不會含糊的。而林覺的讓步其實也給議政官們注入了一種極大的動力。他們發現,議政會的決定真的能夠讓林覺表示順從,便更進一步的相信議政會真的是能夠讓林覺低頭的權力機構。越發的對議政會制度深信不疑。
人員敲定之後,便是更為艱苦的開始立法的過程。雖然大周本有律法,但這一次立法顯然有所不同。現有之法雖可借鑑,但絕大多數都需要重新斟酌擬定,甚至有的需要推到重來。這個過程之繁瑣和燒腦可想而知。這也是為何街頭的百姓們看到原本一個個乘黑馬車,騎高頭大馬,衣著鮮華的官員們都變得蓬頭垢面不修邊幅,甚至有些神經兮兮的原因。這立法的過程簡直太磨人了。
為了加快進度,在《大周總律》通過之後,議政會分為十幾個小組分別進行各項條款的擬定和討論,最後統一進行敲定和定議。由於這是今後需要所有人都遵循之法,所以絕大多數人都明白其重要性,不敢掉以輕心。林覺更是親自全程參與,不分晝夜。在這件事上,林覺知道必須要全面而慎重。因為這將涉及到的是大周億萬百姓,絕不可兒戲。要想接近以律法治國的目標,律法本身更需要全面準確而合乎時下情形。惡法帶來的後果不啻於一次亂局。
那些遠道而來的地方軍政官員們怎麼也沒想到,他們在京城一呆便是數月之久。來時還是夏日炎炎之時,當所有重要的事務都完成之後,已經是深秋時節,快要入冬了。
上上下下數千人的努力,終於在入冬之前結束了所有的機構和律法的搭建和擬定。對所有參與的人而言,這也是一個蛻變和自我升華和學習的過程。因為參與律法,每個官員都深切的了解到了整個大周方方面面的情形,這對這些地方官而言是一次絕無僅有的體驗和學習深入思考的過程。這讓他們對自己身處的這個叫大周的國家多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培養了他們胸懷天下的大局觀感。對於絕大多數官員而言,這足以扭轉和影響他們今後的一生。
十月初九,立冬之日。林覺第一次以內閣首席大臣的身份出席議政會閉幕大會。當日數十道聖旨同時發布,昭告天下。宣布大周結束兩府三司制度,以內閣議政會監察院為全新架構的治國架構成立。並且廢止之前所有律法,發布《大周總律》以及各種分支律法二十六部。人員任命的聖旨也同時發布天下。
天下為之震動,萬民為之驚愕。人們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但他們都明白一件事,那便是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