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決戰前夕
2024-09-24 22:39:43
作者: 凶名赫赫
在崇禎三年,九月八日。
錦州的女兒河北岸,烽火連天,戰雲密布。
明軍與清軍在峰路山西河段激戰正酣。
三里之內,明軍的戰旗已插遍每一寸土地。
而清軍則固守在蜿蜒複雜的壕溝之後,兩軍對峙,劍拔弩張。
清軍的營寨,如同一片密不透風的森林,自南向北延伸,直至長涇堡的邊界。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在這無休無止的拉鋸戰中,每一天都上演著小規模的衝突。
雙方士兵疲憊不堪,鮮血染紅了戰場。
為了保持戰鬥力,部隊輪換成了常態。
長涇堡,這座位於清軍心臟地帶的城堡,此刻顯得異常平靜。
城牆上,清龍旗迎風招展,皇太極的行宮已遷至此地,以策萬全。
儘管如此,峰路山的要塞依舊在清軍的掌控之中,未有絲毫放棄的跡象。
在原守備官廳內,皇太極坐鎮指揮,面色陰鬱,氣氛凝重。
皇太極緩緩伸出右手,青筋凸顯,目光銳利地落在岳託身上:「和親王,你對當前戰局有何見解?」
岳托恭敬地回應:「臣遵命。」
他深吸一口氣,穩住心神,道:「我大清鐵騎,如今與明軍在女兒河北岸、小凌河兩岸對峙,兵力總計二十四萬餘.
「雖與明軍相仿,但我軍戰力,遠勝於彼!」
自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爆發以來,清軍表面上雖遭受重創。
但實際上,大部分傷亡的是雜役包衣。
當損失攤分到各旗時,每旗僅數百人,整體戰力並未受損,兵力依舊充裕。
岳托沉思片刻,道:「當前,雙方對峙,若要與明軍決一死戰,我們需要有利的地形,足以容納我軍鐵騎。」
他仔細權衡:「我建議,放棄峰路山,乃至女兒河岸的防線,誘使明軍深入我腹地。
「長涇堡以西,山野廣闊,地勢開闊,南行不遠,便是一片適合我大清鐵騎馳騁的平川曠野。」
這時,豪格搖頭道:「但恐怕明軍不會輕易上當,他們不會輕敵冒進。」
皇太極的目光轉向了老代善,問:「禮親王,你有何看法?」
代善輕咳一聲,緩緩道:「解決之道很簡單,我們只需撤出沿河地帶,退入腹地,然後表現出要猛攻錦州的態勢,明軍為了防止城陷,必然會主動進逼,與我們決戰。」
皇太極眯起眼睛,目光轉向多爾袞:「睿親王,你說如何?」
多爾袞沉吟良久,道:「和親王與禮親王的計策可行。
「錦州,乃是明軍的命脈所在,他們千里迢迢前來救援,就是為了錦州城。
「只要我們一動,不論是女兒河還是小凌河的明軍,都會被迫跟隨我們的行動。」
聞言,屋內眾人均在竊竊私語,商議此計的可行性。
皇太極突然大笑數聲,高聲道:「諸位愛卿,吾等所思所慮,不謀而合!」
隨後,他的面容轉為嚴肅,冷聲道:「此戰的成敗,關鍵在於溫越的青牙軍,以及祖大壽,曹變蛟、等新軍。
「至於李鳴負、左顯光、牛苛、湯通之流,不過是一群無能之輩。」
岳托適時插言:「陛下,切勿輕視劉繼虎、王宸霆等人,他們亦需謹慎應對。」
皇太極點頭應允:「對於駐紮在杏山的明軍,朕已有妥善安排。」
他接著說:「與明國的決戰,核心在於如何牽制溫越等人之兵馬,諸位愛卿,可有計策?」
聽到這話,眾人的目光轉向了漢旗的固山額真,以及王德壽等。
豪格與多鐸面露鄙夷。
多鐸更是大聲斥責:「一群廢物,徒增軍餉,真到戰場上,卻毫無作為。」
而阿巴泰對火器的推崇未曾改變。
他站出來為漢軍旗辯護:「陛下,與青牙軍的交戰,非漢旗不可。
「順恭王的炮營,在黃土嶺之戰中表現卓越,雖在女兒河遭遇小挫,但不應過分苛責。」
皇太極面色平靜,淡淡地喊了一聲:「順恭王。」
王德壽匆忙出列,自那日與青牙軍炮營交鋒後,他心中一直充滿懊惱。
巨額投資,卻只換得以百對一的戰果,令清軍上下大失所望。
炮營在那場炮戰中損失慘重。
幸運的是大部分炮手尚存,所有火炮也大多都在,依舊具備戰鬥力。
王德壽高聲奏道:「陛下,臣深思熟慮,對付青牙軍的火炮,唯有揚長避短,方能取勝!」
他解釋道:「青牙軍的火炮,其弱點在於射程。
「我炮營何需在近處與其對射?我們可選擇遠距離開炮,重現黃土嶺的輝煌。」
皇太極淡淡問道:「如果他們用土車作為掩護呢?」
王德壽回應:「若是這樣,我漢旗應選擇合適的作戰地形,讓他們的土車失去作用。
「臣已思慮良久,從明軍占據的興洋屯,一直到伊家嶺、宋家溝等地,地形起伏,遍布坑窪,還有眾多的田地和溝壑。
「他們的土車和戰車根本無法通行,即使在某些地方勉強通過,也必然速度很慢。
「我軍在他們行軍時以火炮轟擊,定能給予溫越等人以沉重打擊!」
皇太極沉思,難得王德壽能想出制勝之策,他的神情也緩和了許多。
其他人也開始議論,均認為王德壽的說法可用。
岳托沉聲說道:「漢旗布陣於伊家嶺一帶,來牽制溫越的火炮軍。
「而我方鐵騎則在長涇堡的南側和東側布防,那裡的地勢開闊,正適合與明軍的騎兵主力交鋒。」
代善接話道:「地形的限制使得伊家嶺等地不適合騎兵的部署,明軍只能將步兵部署於此。
「正中了漢旗的下懷,他們可以在此地展開火器陣列,對步兵造成重大威脅。」
皇太極突然有個疑惑:「青牙軍的土車戰車無法在戰場上移動,而漢旗同樣如此。
「雙方的火銃兵面對面交火,漢旗的火銃陣能否壓制溫越的火銃陣呢?」
眾人目光聚焦在王德壽身上。
王德壽麵色複雜,最後決然說道:「為了大清的榮耀,臣願肝腦塗地,誓死效忠。
「臣決定,將炮營的所有紅夷小炮都推至前線,與敵軍火炮對射,誓死一戰。」
皇太極微笑著點頭:「好,順恭王的忠勇可嘉。」
然而,在內心深處,皇太極對漢八旗能否在與青牙軍的火炮對決中勝出,依然心存疑慮。
但在清軍眾,除了漢旗炮營和漢軍的火銃兵,已找不到其他能對青牙軍造成大規模殺傷的兵力。
無奈之下,只能硬著頭皮,將這重任交給他們。
決戰的成敗,有個條件。
一是取決於正面戰場的較量,二是能否切斷明軍的退路。
皇太極毫不猶豫,直接點名多爾袞與多鐸,以及所有漢旗和朝鮮軍,將他們部署在前線,與溫越等人正面交鋒。
為了體現公平,他將兒子豪格和岳托也納入戰鬥序列。
一同參戰的還有四旗八旗蒙古兵,以及部分外藩蒙古兵。
如此一來,女兒河北岸的正面戰場上,滿洲四旗為主力,蒙漢軍和朝鮮軍作為輔助,總兵力接近十萬餘。
當然,考慮到戰後各旗的傷亡,實際能參戰的兵馬約為十萬,甚至略少。
他們面對的明軍,加上松山守軍等,估計也僅有十萬左右。
皇太極的目光如鷹隼般銳利,掃視眾人:「蒙古兩黃旗的旗主嗄傘與白圖引,率領三萬兵馬,以及外藩蒙古二萬餘人,五萬雜役阿哈,總計十萬大軍,攻打明軍的杏山,包抄並切斷其後路!」
情報顯示,明國在杏山等地,部署有兵劉繼虎,王宸霆等將領,加上當地駐軍,總兵力約為四萬餘人。
在筆架山附近,也有總兵蒙到的數千兵馬。
十萬大軍的雷霆攻勢,定能將他們包圍並殲滅!
儘管劉繼虎、王宸霆等明將在明軍中也算是威脅,但皇太極並未將他們放在眼裡。
真正讓他擔憂的,是青牙軍在長嶺山部署的一些兵力。
這或許才是真正的威脅。
長嶺山,乍一看,不過是一座平凡無奇的山脈,其貌不揚。
甚至缺乏顯眼的防禦工事,僅有的幾道矮牆也顯得格外簡陋,仿佛隨時可能在風中傾倒。
然而,對於皇太極而言,這絕非一座普通的山嶺。
溫越在此部署了一些部隊,必然隱藏著不可小覷的防禦力量。
不過,根據情報,守軍數量有限,大概只有二、三千之眾,且多為青牙軍的輜重兵。
在絕對的兵力優勢面前,他認為攻下長嶺山並非難事。
豪格對父親的決策自然沒有異議。
然而,黃土嶺之戰後,他對青牙軍的戰鬥力產生了深深的敬畏。
他疑惑道:「何不將兩黃旗部署在伊家嶺東側,對溫越等人實施側翼攻擊?
「如此一來,我們以二十萬大軍左右夾擊,定能取得壓倒性的勝利。」
代善解釋道:「伊家嶺等地,雖然看似有利於漢軍的攻守,卻不利於我們鐵騎的馳騁。
「一旦我們被迫步兵進攻,面對溫越那善於防守、火器精良的軍隊,戰事極有可能陷入僵局,這對我們殲滅明軍精銳極為不利。」
岳托也附和道:「倘若將兩黃旗部署在伊家嶺東側,明國的劉繼虎、王宸霆等人極有可能趁機渡過女兒河,從側翼攻擊我軍苗柏堡的大軍。
「屆時,兩黃旗將面臨明軍的左右夾擊,遠不如包抄其後路,動搖其軍心,將他們置於絕境之中。」
豪格聞言,恍然大悟。
隨著大軍的部署安排完畢,屋內氣氛變得肅穆。
明清雙方的精銳部隊,即將在女兒河北岸的廣闊地帶正面交鋒。
勝負未定,戰雲密布。
皇太極緩緩掃視著在場眾人,聲音嚴厲:「此次,我大清將投入二十餘萬大軍,在錦州、女兒河、杏山等地與明軍展開決戰。
「正面迎敵,切斷其糧道,你們務必拼死一戰,若有臨陣退縮者,朕絕不輕饒!
「九月十一日,大戰之日,女兒河北岸,朕將親自督戰前線!」
豪格首當其衝,振臂高呼:「大清必勝!」
阿巴泰也怒吼道:「殺光明人!」
在眾臣的高呼聲中,皇太極高坐於上首,目光深邃,
……
當天午後,雙子山的女兒河段,一片繁忙景象。
河流表面幾乎完全被錯綜複雜的浮橋覆蓋。
而兩岸,明軍的營寨如星羅棋布,旗幟在凜冽的寒風中獵獵作響,仿佛是冬日裡唯一的喧囂。
在大營北側不遠處,蜿蜒曲折的壕溝如同大地的傷痕,隔絕著敵我雙方。
在壕溝之後,兩軍的士兵們來回巡邏,眼中流露出難以掩飾的疲憊。
溫越站在河畔,凝視著不遠處的浮橋。
此時,一群民夫正忙碌地搬運著輜重物資。
當民夫們通過後,一隊青牙軍戰士從浮橋另一側緩緩走來。
他們是剛輪換下來的休整部隊。
在女兒河南岸,明軍的營中暫時平靜無事。
但北岸的戰鬥卻時有發生。
在戰火的洗禮下,這些青牙軍戰士的眼神變得堅定。
他們已經成長為了更加精銳的戰士。
隨著天氣逐漸轉寒,戰士們換上了冬裝。
當這些戰士們走過浮橋,儘管疲憊,但他們的臉上卻流露出一絲輕鬆。
見到溫越時,無一例外地顯露出深深的尊敬。
溫越,這位在他們心中如同神一般的存在,此刻卻陷入了沉思。
他的軍隊,一直以來都以一往無前的攻勢著稱,以進攻為常態,以掃平一切為己任。
但眼前的對峙,這種看似無盡的等待,是否會對軍心造成無形的打擊。
儘管溫越相信,他的軍隊會堅決執行他的每一個命令。
但士氣的逐漸消磨,是他最不願看到的。
在明軍陣營中,對於是否繼續與清軍對峙,意見分歧嚴重。
許多軍官和士兵認為,與其在無盡的消耗中磨滅鬥志,不如痛快地一戰,。
此刻,兩軍都已疲憊不堪,勝利的天平,只待看誰能堅持到最後。
正當溫越陷入沉思之際,一名騎兵疾馳而來,滾鞍落馬,大聲報告:「大將軍,皇帝有聖旨到!」
緊接著,另一名騎兵也飛奔而至,高聲呼喊:「大將軍,建虜似乎正在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