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商人逐利之本質
2024-09-24 22:38:50
作者: 凶名赫赫
溫越深知前線補給的緊迫,糧草往往只能領到所需量的一半至七成,這已算難能可貴。
因此,他沿用舊策,以白銀補足差額。
此次遠征北上,他攜帶著數十萬兩白銀作為後盾。
庫房中金銀成山,但在今日的青牙軍中,作用已微乎其微。
糧票成為了流通的主角,其信用度的提升使得金銀漸成倉庫之塵。
溫越樂於將這些金銀兌換成糧草,以解將士燃眉之急。
戶部官員雖傲,卻非當地軍政體系直接統轄,他們與總督、巡撫之間僅稱同事,不受其制。
但在白銀面前,傲慢消融,官員們笑臉相迎,與輜重營的交易顯得格外順暢。
溫越明白,大戰將消耗大量銀兩,但視金錢如流水,不花則無用。
況且,此戰因魚乾的銷售,成本可迅速回籠。
未來魚乾的暢銷,將為他開闢無盡財源,何懼白銀花銷?
……
沿途行進,絡繹不絕的物資車隊映入眼帘。
抵達青牙軍營外圍,溫越看見眾多商賈匯聚。
各地方言交織,喧囂繁華,恍如市集林立。
這皆是各地商隊,慕名而來,欲與青牙軍進行交易。
青牙軍的福利待遇堪稱優渥,其飲食供應,按甲乙軍級劃分,每人每日皆有定量米飯(或麵餅麵條)、肉類、蔬菜、鹽、調料,甚至配給茶葉、糖和菸草。
隨關內外畜場增多,軍營靜止時,更添牛奶供應。
青牙軍士享有的待遇,即便放眼整個大明,亦名列前茅。
溫越崛起後,雖有人明里暗裡試圖挖牆腳。
但鑑於優厚的伙食待遇,無人願離青牙軍。
因軍士伙食豐盛多樣,輜重營需頻繁外出採購,且規模龐大。
眾多商隊嗅到商機,蜂擁而至,向青牙軍售賣各色商品。
不過,與他營不同,青牙軍營兩百步內,禁人靠近,違者格殺勿論。
最接近營區的是青牙堡和山海關商隊,而外地商賈,則在一里之外扎堆,便出現了一個個市場。
在熙來攘往的集市里,不乏當地百姓軍戶,尤其多見的是東南方向馬娘宮一帶的屯堡軍戶。
由於大軍成功阻擊了敵軍的進犯,曾一度避難松山、杏山的軍戶們,陸續返回故土,緊鑼密鼓地恢復生產。
敏銳捕捉到商機,他們紛紛攜帶各式土產,前來交易。
每次都一售而空。尤其是蔬菜和各類海產品,格外搶手。
錦州這片,這個戰事頻仍之地,因銀多糧少,通貨膨脹嚴重,物價高漲。
然而,青牙軍的輜兵們外出採購,從不欠帳,更不賴帳。
每一次都現金交易,出手闊綽,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結果,軍營外聚集的商隊日益增多,當地軍戶販賣貨物者也越來越多。
加上魚乾作坊的大量開設,吸引了許多千里迢迢運糧的民夫,決定留下打工。
這使得黃土嶺南至海濱,集市如雨後春筍,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繁榮景象。
望著軍營外人聲鼎沸的商隊,種才限輕撇嘴角,感慨道:「若非戰火未熄,我還以為回到了青牙堡。
「這些商人,為了銀兩,真是無所畏懼,生死置之度外。」
溫越也深有感觸,一場明清兩方的大戰,數十萬生死相搏,卻意外催生了商人間的龐大商機。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商人的精明,總能讓他們立於不敗之地。
他深有感觸地評述道:「這再平常不過了,世間熙熙,皆為利驅;攘攘眾生,皆為利往,尤其是商賈,追求利潤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本性。
「時下,大明的許多地區,對他們來說不可或缺。」
此時,大明商賈的勢力如日中天,邊疆軍鎮的糧秣補給,大都仰仗於他們供應與運送。
每一場戰事,都能窺見他們活躍的身影。
西方的景象亦是如此。
在神聖羅馬帝國的戰事中,一支幾萬人的軍隊,竟有十數萬人隨行。
其中大半是商隊,還有為數眾多的流氓、乞丐、小偷、娼妓等。
溫越的話一針見血,說出後世那著名的話:「自古至今,商賈與資本的本質如出一轍。
「一旦有利可圖,他們便無所畏懼。
「當利潤達到百分之十時,資本便會四處擴散;
「達到百分之二十時,便開始活躍起來;
「達到百分之五十,則會鋌而走險;
「為了百分之百的利潤,他們可以無視法律;
「而當利潤高達百分之三百時,他們甚至不惜犯下任何罪行,哪怕冒著生命危險。」
眾將聽後,無不震撼。
大將軍的這番話,將商人的本質剖析徹底。
眾人皆是讚嘆如此洞察力,真乃神人也。
由此,眾人對追隨溫越的決心更加堅定。
贊畫宋潮越細細品味著溫越的話語,越品越覺其中哲理深遠。
他不由由衷地讚嘆:「大將軍此話,真如醍醐灌頂,道盡事物本質的真諦。」
每次與溫越相處,宋潮越越發覺他身上充滿了神秘感。
他曾詳盡研究過溫越的生平背景,除了傳襲錦衣衛校尉,以及靠著自身晉升錦衣衛百戶外。
其餘經歷平平無奇,也未曾受過什麼太高深的教育,為何卻能如此耀眼奪目?
他仿佛能洞悉古今,目光所及,仿佛穿越了數千年。
那超凡的遠見和卓識,是他從未在他人身上見過的。
宋潮身為飽讀聖賢之書之人,一貫秉持「子不語亂力怪神」的信條。
但在溫越身上,這條信條卻被徹底顛覆了。
除了「星宿下凡」,「神怪附身」,如此這般的解釋。
宋潮實在找不出其他合理的說法。
他心中暗自揣測:「據一些玄學所云,每當江山動盪、生靈塗炭之時,總有梟雄王者應運而生。難道,大將軍便是這預言中之人?」
……
返回主營,見日頭已近中天,溫越便下令開餐。
伙頭兵和護衛們忙碌起來,將一道道佳肴擺上帥帳的餐桌,眾人圍坐一堂,共享盛宴。
青牙軍的將領們,除了此刻遠在長嶺山的孫截散。
像中軍鍾陽眺、大將趙率教、種才限、高嚴、熊一揚、王鉤,以及鎮撫遲大成和總醫官王學田都圍坐在桌邊。贊畫宋潮,因其卓越表現,日益受到溫越的器重,也榮幸地坐在了這一席。
餐桌上,菜品豐盛,烤全羊、大塊的豬牛肉、各類鮮魚、海帶魚湯。
還有新鮮的時令蔬菜,應有盡有。
尤其是魚類和海產品,每天都有漁獲源源不斷送至軍營。
輜重營慷慨解囊,招致眾多商販和漁民爭相服務。
而銀兩,正是溫越此刻最不缺的資源。
主食是大桶的米飯,還有麵條和大餅。
溫越雖在大明北地多年,心底里還是偏好米飯。
除了晚上進食,他不太喜歡麵條作為主食。
「餓壞了,餓壞了。」
王鉤狼吞虎咽,對海鮮興趣寥寥,專攻羊肉與牛肉。
高嚴和熊一揚也吃相豪放,邊吃邊舉杯暢飲。
二人皆嗜酒,但因在外征戰,只能淺酌,所飲之酒度數不高,且量有所限。
王學田曾是嗜酒如命,隨軍日久,也學會了節制。
但每餐必飲,對酒的熱愛不減。
不過,與二人不同,王學田飲酒時則顯得從容不迫。
一邊品酒,一邊晃腦,享受著酒與食的交融。
趙率教正襟危坐,細嚼慢咽,盡顯統將之威嚴,身旁的鐘陽眺亦莊重少言。
溫越輕舀一勺魚湯,品嘗後讚許:「此湯鮮美,實乃佳品。」
他續道:「山海各有饋贈,海產雖豐,卻難久存,致漁民常陷困頓。」
宋潮擱筷微笑:「幸得大將軍傳授魚乾之法,海魚可久藏,此技若廣傳,漁民生活定大為改善。」
眾人頷首贊同。
種才限嘗湯後,亦稱其味美,提道:「憶及老家特製魚乾,醃後懸掛廚房風乾,烹時慢燉,其味獨特,將軍若感興趣,末將願親手烹製。」
王鉤正大快朵頤,滿嘴流油,口齒不清道:「君子應遠離庖廚,鍾兄,真男兒豈可下廚?」
王學田捋須,搖頭道:「誠哉斯言,王將軍此語,頗合我意。
「鍾將軍雖有心意,只需傳授製法,由人烹製即可。」
宋潮微嘆,王學田雖與己皆文人,然其言辭,易招人忌。
「你們此話,真是可氣,我只是說願欲給大將軍烹製而已。」
眾人目光聚焦於種才限,他平日裡性格內斂,溫文爾雅,但偶爾鋒芒畢露,尤其在大將軍面前,那份爭強好勝之心格外明顯。
現在看他這般樣子,眾人都是笑了起來。
而王鉤與王學田面露尷尬。
隨即,抬王鉤巧妙地轉移話題,問道:「大將軍,若我消耗巨量絲綢,您作何感想?」
眾人疑惑,王鉤為何突然對大量絲綢產生興趣?
趙率教玩笑道:「莫非王兄弟有喜事臨門,娶妻還是納妾?我記得你已有家室。」
眾人大笑,王鉤忙擺手澄清:「記得炮軍營中的藥包嗎?
「我偶然發現,絲綢比棉布更易點燃,若用絲綢制包,炮膛不易過熱,可顯著加速重裝過程,或許原先五炮需散熱,現今至少可連發十炮。」
眾人聞言震驚,溫越心有所感。
王鉤之言,讓他勾起了對後世資料的記憶。
的確,炮隊使用絲綢藥包,有效防止炮膛過熱。
青牙軍炮手技藝已臻化境,而限制火炮連發的正是炮膛散熱。
王鉤的提議,更讓溫越聯想到後世火門藥的導管,是鵝毛管還是雞毛管?
這能避免引繩堵塞及散藥飄散的問題。
當溫越凝思之際,將領們已議論成一片,意見不一。
儘管絲綢藥包前景誘人,但巨額開銷令人咋舌。
炮軍本就是耗資巨大的兵種,炮手培訓、火炮製造,無一不是重金投入.
如今再添昂貴絲綢,成本之巨,可想而知。
溫越深思熟慮,認定絲綢藥包雖耗資,但預示了炮兵未來.
青牙軍應領先時代,為了勝利與減少傷亡,投資在所難免。
於是,面對王鉤熱切的目光,溫越決定:「先聯繫絲綢商,訂購一批,進行試驗與訓練。
「若效果顯著,炮軍營藥包一律改用絲綢。」
王鉤喜出望外時,溫越又提及:「火炮火門引藥,可用鵝毛管或雞毛管試驗導管。」
王鉤一拍大腿:「妙哉!與大將軍不謀而合,末將正苦思火門導管之材料不妥,竟未想到鵝毛或雞毛管,佩服!」
此後,王鉤坐立難安,全神貫注於新藥包試驗。
這邊,熊一揚也顯得心事重重。
他突然放下碗筷,向溫越表達擔憂:「大將軍,謝不冬兄弟昨日率哨騎探查賊奴白廟堡,建虜在女兒河兩岸高度戒備,我深怕謝兄弟遭遇不測。」
帳內一片寂靜,溫越緩緩抬眼,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最終嘆出一口氣:「戰場無情,生死難料,但在此戰爭里,決無膽怯之地。溫兄弟,謝不冬雖是我親兵愛將,但軍紀如山,無分親疏。
「一切按軍法行事,該派他偵察時,你同樣得下命令,不許有任何偏袒。」
見熊一揚欲言又止,溫越輕輕擺手:「謝不冬主動請纓,赴哨探營,他定已深思熟慮,考慮周全。
「他的偵查經驗豐富,定能化險為夷。」
「諸位,既然已用餐完畢,咱們現在進入正題!」
趙率教等人面露憂色,他們深知夜不收任務兇險,尤其是建虜對青牙軍的警惕日益升高。
謝不冬生性開朗,頗得眾人喜愛,即便他並非溫越的親兵護將,也與大家交情匪淺。
趙率教與謝不冬從青牙堡時期便是好友,謝不冬的偵查本領,也有趙率教悉心教導。
說不擔憂,那是假的。
不過,既然大將軍已轉移話題,他們便不再提及此事,以免徒增煩惱。
火兵清理完餐桌,將領們圍攏至精細的沙盤前,這是自抵達松山以來,對錦州周邊地形描繪最為詳盡的模型。
沙盤上,敵我雙方的分布清晰可見,清軍的標記旗在峰路山、石門山等地明顯減少,而錦州城等要地則布滿了代表己方軍力增援的旗幟。
這一切,皆源自哨探營詳實的偵查數據。
眾將凝視沙盤,陷入深思。
清軍在峰路山等關鍵點的撤退,錦州城的增兵,背後究竟有何深意?
他們又在密謀何種行動?
趙率教沉吟片刻,向大將軍稟報:「大將軍,末將認為,清軍此舉意在誘使我軍前往錦州,以此拉長補給線,尋找破綻。
「尤其在石門山大量撤兵,而峰路山仍留駐重兵,這無疑是表明其欲誘我主力至錦州城下,若我軍被其纏住,他們數萬騎兵將乘機渡過女兒河,切斷我軍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