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新寜墉城
2024-09-24 22:38:08
作者: 凶名赫赫
前線戰鼓剛剛響起,戶部的金庫卻已見底。
李文思四處籌措,甚至向御馬監借貸。
這些借款無一不是附帶高昂利息。
如今他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秋糧的稅收上,期盼能稍解燃眉之急。
這場戰事的獎賞,戶部尚能勉強承擔。
然而,若前線之戰久拖不決,軍餉的供給將岌岌可危。
李文思一撩袍角,向崇禎皇帝跪下,懇切道:「陛下,臣以為,前方戰事,必須速戰速決。
「眼下的大明,實已不堪承受曠日持久的大戰,懇請皇上明鑑!」
吏部尚書李玄日,亦隨之跪倒,附和道:「李閣老所言,實為深思熟慮,為國謀遠之策。
「皇上雖慷慨解囊,軍心一時振奮,但前方兵多餉少,戶部長期補貼已至極限,絕非長久之計。
「而眼下,蘇州府遭旱蝗,太倉州災情嚴重,湖州府蝗災肆虐,山東、河南旱災再起。
「村中炊煙絕跡,野外白骨遍野,一片凋零悲慘,餓殍滿路,景象觸目驚心。
「百姓嗷嗷待哺,我們怎能袖手旁觀?
「況且流賊寇等尚未肅清,無論是賑災還是剿賊,皆需龐大物資,豈能盡數投入北方前線?」
說到這,他頓了頓,又繼續道:「今我軍大捷,正是士氣高漲之時,應乘勝追擊,一鼓作氣,徹底消滅虜寇,以解北方之危。
「切不可錯失良機,固守一隅,且亦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古訓在前,請陛下明鑑。」
聽到這些,陳甲信大驚失色。
身體晃動,險些跌倒。
「皇上,萬萬不可急躁冒進!」
他急忙穩住後隨即跪下,言辭懇切:「皇上明鑑,雖有前線捷報,然敵寇主力猶存,戰力未減,切不可掉以輕心,盲目冒進。
「必須穩紮穩打,以防敵寇有機可乘。
「兵凶戰危,古訓昭昭,稍有不慎,便是國之精銳盡喪,懇請皇上三思而行!」
在此戰役前,陳甲信曾與諸多將領深入探討策略。
根據眾將的見解,此戰需審時度勢,既要抓住戰機果斷出擊,避免錯失良機。
也要謹慎行事,防止輕率冒進,給敵人留下反擊的空間。
大戰涉及數十萬兵馬,勝負非一朝一夕可決,加之敵方傾全國之力,戰鬥力不容小覷。
儘管陳甲信身為兵部尚書,但在軍事決策上,他更傾向於採納前方諸將的建議。
只要明朝不敗,就等於勝利。
前線捷報連連,陳甲信在崇禎帝心中的地位顯著提升。
此時,他自然不願冒然決戰,以免功虧一簣。
一旦戰敗,兵部尚書之位恐難保全,更不用說內閣首輔了。
因此,當李玄日和李文思提出激進主張時,他立即表示反對。
李文思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寒芒,質問陳甲信:「請問兵部陳大人,若不採取速戰速決的策略,而是一味拖延,軍需糧餉從何而來?」
陳甲信輕蔑一笑,反問道:「李閣老身為戶部尚書,糧餉之事,理應由你負責,為何要向我發問?」
他接著道:「我大明或許難以長期支撐,但敵寇更是難以持久。
「難道你沒聽說敵境銀多糧少,連王公將臣都常有饑寒之患嗎?」
「即便我大明面臨困境,但那敵夷小邦,在糧草供給上,遠不及我大明。
「更何況,敵夷已傾盡青壯之兵,國內農田無人耕種。
「久而久之,糧草補給必將陷入困境。
「只要我們能持久對峙,勝利必將屬於大明,懇請陛下深思!」
陳甲信言罷,對崇禎皇帝連叩首,叩擊之聲清晰可聞。
此時,張治四亦來到陳甲信身邊,一併跪下,附和道:「臣完全贊同!陳兵部所言,字字句句皆出自肺腑,一心一意為國為民,足無二心。」
說罷,張治四目光緩緩掃過李玄日和李文思,眼神中滿是深沉的陰冷。
面對即將失去內閣首輔之位的現實,張治四似乎已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準備。
但在退場之前,他定要給李玄日和李文思添堵。
與二人背後捅刀子的手段相比,陳甲信雖與他爭鋒相對,卻更似一場君子之爭,不似李玄日和李文思那般陰險。
目睹閣臣們激烈的爭執,各執一詞。
崇禎皇帝陷入了沉思,久久未言。
……
崇禎三年七月中下旬,在前線明軍與清軍血戰時。
臨近永平,塞外會州之地。
自崇禎元年起,種才限得到溫越的命令,開始了對這片土地的開墾。
流民被引導至此,沿著河流的兩岸,一座座屯堡拔地而起,成為抵禦外敵與自給自足的堅固堡壘。
同時,關內關外的商人們也紛至沓來。
他們不僅在此設立畜場、礦場和伐木場,更將這片土地變成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經濟中心。
會州南區,礦場與伐木場星羅棋布。
北區則是一片片草灘與稀樹草原,畜場遍布,雞鴨牛羊的飼養業蓬勃發展。
每年,這裡產出的肉瓷罐,不僅暢銷於關內外各處,更因軍隊的龐大需求而供不應求。
尤其是崇禎二年,金礦的發現,更是讓會州成為了商人們趨之若鶩的寶地。
豐厚的利潤讓這片塞外的廣闊土地,成為了商人心中的「黃金國」。
崇禎二年末,響應溫越開墾塞外號召的兩位商人,振興商行的會長鄭倫境與副會長馬世蛇,因積極投入,被幕府授予了一百點功勳值的嘉獎。
這等同於一百畝良田或五百畝草場山地的獎勵。
且這些土地可世代相傳。
只要溫越在一日,土地的所有權便穩如磐石。
在中國民眾對土地的深厚情結中,這樣的獎勵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
更令人眼紅的是,若在這些土地上發現任何珍貴礦產,只需上繳三成收入,其餘皆歸個人所有。
馬世蛇的故事,便是最好的證明。
他原本計劃在一處山地建一座山莊,卻意外發現了金礦。
這一發現,不僅讓他的名聲大噪,更讓他的財富暴增。
馬世蛇的金礦之發現,一度讓他心生「懷璧其罪」的憂慮。
他主動提出將金礦獻給溫越,以求心安。
然而,溫越卻以幕府律法為重,堅稱律法如九鼎之重,不容輕易變更,拒絕了馬世蛇的獻礦請求。
這一舉動不僅彰顯了溫越的公正與守信,也讓所有商人的心中大石落地。
他們對開墾塞外的信心與熱情空前高漲。
商人們不僅追求物質上的豐厚回報,更渴望通過貢獻獲得功勳值。
以期在幕府的認可下,獲得更多的土地或封地。
畢竟,軍隊所開墾的塞外土地,其所有權歸於溫越。
而未經開墾的土地,缺乏軍隊的保護,安全無從談起。
加之溫越嚴格禁止私自拓土。
因此,通過積累功勳值從溫越手中獲取封地,成為了商人們的首選途徑。
隨著這一趨勢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商人武裝開始出境。
他們僱傭退役的青牙軍士兵,招募護院家丁,甚至聘請刀客、劍客、鏢師等。
幕府設立的「百家堂」也吸引了眾多擁有劍士身份的武者加入。
這些開拓隊裝備精良,得益於幕府的大力支持。
他們配備了大批先進的火銃與盔甲,主動搜集情報,測繪地形山勢。
也與幕府情報司緊密合作,為幕府提供持續的情報支援。
與此同時,境內匪患的肅清與太平的恢復,使得武器收繳工作順利完成。
昔日人人自危,隨身攜帶武器的現象已不復存在。
在今日的關內關外,能夠攜帶武器的,除了軍人與接受軍事訓練的學生外,別無他人。
普通軍戶、百姓及商人,若需持有武器,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查。
由幕府鎮撫司與情報司確認忠誠可靠後,頒布證件後,方可合法擁有。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攜帶這些武器出門則被嚴格禁止。
而鄭倫境等人的佩劍特權,不僅彰顯了他們的尊貴身份,更是溫越對其功績的高度認可。
這種殊榮不僅意味著他們有覲見溫越的機會,甚至能有幸與他共餐。
這份榮耀令無數人艷羨不已。
如今溫越地位攀升,尤其是封為平虜伯後,想要一睹他的風采都成了奢望。
如今,溫越每年僅在數個特定日子裡,才會邀請各界精英共進晚餐。
名額限定為區區八個席位。
在私下交易中,一個席位的價格已經飆升至六千兩銀子以上,可見一席難求。
然而,獲得「甲等商戶模範」稱號絕非易事。
唯有真正做出卓越貢獻者,方能榮膺甲等之名。
經過數年耕耘,會州這片地區現有人口約八萬,分布於二十多個大小屯堡之中。
會州這片土地原本屬於外藩蒙古土默特部的牧場。
但其歸附清國後,蒙古各部逐漸東移,遷往大凌河流域。
因此,會州地區只剩下少數部落在此放牧。
種才限率軍出塞時,土默特和朵顏部因畏懼青牙軍的威勢,而倉皇逃散。
在驅逐蒙古人後,種才限帶領屯民修復了會州大城,並賦予它新的名字——新寜墉城。
新寜墉城,坐落於潮河南岸.
歷經兩年的辛勤建設,城牆堅固,周長逾四里,高達二丈五尺。
城池三面——西、南、東,各設一城門,城樓巍然矗立。
作為會州地區的中心,新寜墉周邊水草豐美,土地肥沃。
儘管處於小冰河時期,氣候乾旱,河水量縮減,但水源仍足以灌溉周邊田地。
因此,城池四周,廣袤的屯田整齊排列,山腳之下,眾多牧場星羅棋布。
隨著淘金商人的湧入,城堡內商鋪林立,叫賣聲此起彼伏,一派繁榮景象。
……
日月浪濤旗在城頭迎風飄揚。
此時,東門城樓上,張大春、祖柏、沈其士三人手持千里鏡,眺視遠方。
在他們身後,青牙軍前鋒朱雀營和左衛青龍營的將官們肅然而立。
勤國營的將領如楊敏東、張入穩、徐玉游、李生進、汪寧暗亦在列。
身著與青牙軍軍官相似的短身明甲,頭戴帽盔。
勤國營軍士們的裝備亦有和青牙軍異曲同工地保持一致。
只是在顏色和款式上有所差異。
他們的軍營不在新寜墉城內,而是駐紮在其他地方。
一旁,參謀司的人員也在場。
千里鏡中,大批商人及其武裝商隊映入眼帘。
他們騎乘馬騾,駕馭大車,沿著官道絡繹不絕地駛來新寜墉城。
在這群人中,不少人身披鎧甲,手持火銃。
儘管這些裝備已是青牙軍棄之不用的舊物,但對塞外蠻夷或是大明境內的明軍來說,仍不失為尖銳的利器。
這些武裝商隊,成員構成複雜多樣,多由民間的「俠客」組成。
儘管在青牙軍眼中,他們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
但在塞外拓荒時,卻往往能派上用場,成為得力助手。
「這次遠征塞外,為何要拉攏這些商賈?他們能擊潰幾個敵軍?」
張大春放下望遠鏡,嘴角微撇,對那些趾高氣昂的武裝商隊成員不屑一顧。
祖柏也放下千里鏡,微笑道:「按照大將軍的指示,要調動整個關內外的資源,軍人與商人都是一家。
「即便他們戰鬥力有限,但至少能負責運送戰利品。
「再說,我們奪回的牛羊和人口,最終還要通過他們賣出,為了那些瓷罐頭,張兄就忍一忍吧。」
張大春與沈其士聞言大笑。
勤國營的徐玉游、李生進等人也識趣地陪笑,場面顯得其樂融融。
此時,陳贊畫輕撫著精心修剪的鬍鬚,緩緩道:「對於塞外的征伐,平虜伯自有深謀遠慮,你們萬不可小覷了商人的力量。
「無論是運輸糧草、提供物資,還是貿易交流,哪一項能離得開商賈?
「更不用說,收集塞外各部落的情報,測繪地形山勢,僅靠情報局的人手遠遠不夠。
「況且,若不利用這些商人,難道要讓其如山西等地商人一般,為敵所用?」
祖柏微笑不語,張大春與沈其士對視一眼,嘴角微撇。
雖然他們還是有些瞧不起這些商人武裝。
但不可否認,陳贊畫所說的話,的確有那麼幾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