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新羅改

2024-05-05 02:49:22 作者: 肥鳥先行

  至德三年的五月,回鶻上可敦李光親帶領年幼的回鶻可汗賀莫達抵達了長安城。

  對於這位皇妹,李倓給予了相當熱烈的歡迎,他親自在長安城外迎接李光親,然後將太極宮邊上,永王曾經的宅邸賜給了李光親。

  李光親是皇帝命令承擔永王一脈的,李光親帶領了小可汗拜見了永王的靈位。

  李光親的親生父親僕固懷恩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功,如今已經封了國公,雖然禮法上李光親和僕固懷恩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但是監國太子李倓還是讓僕固懷恩和李光親見面,李光親見到了自己的父母兄弟,又是垂淚不已,在僕固懷恩的府上住了兩天,將自己在草原上的事情說給了家人聽。

  隨著安史之亂的平定,李倓的氣運點收入逐漸趨於穩定,而隨著玩家人數的增加,氣運支出和氣運收入逐漸達到了一種平衡。

  在玩家人數達到四萬人的時候,李倓就很少再大規模招募玩家了,除非有老玩家刪號退出,才會針對性的補充一下玩家。

  這也讓關注大唐風雲的玩家們炸開了鍋,紛紛指責狗策劃飢餓營銷,故意不開放更多的測試名額。

  請記住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而在遊戲中的玩家們則都有了一絲默契,對於遊戲中的一些內容不再向外人宣傳,除了一些在大唐風雲中拍視頻的玩家之外,大部分玩家都只在遊戲論壇中討論大唐風雲的內容,遊戲的熱度雖然還是非常高,但是在日新月異的時代中很快被其他熱點壓住。

  不過大唐風雲的帳戶價格節節攀升,李倓不得不提高了兌換測試資格的門檻,如今暫時沒有仗打了,普通玩家積累貢獻點更難了,雖然玩家也在論壇抱怨,但是玩家們如今也都有些模模糊糊的想法,這不是一款遊戲,而是一次第二人生。

  一個身患絕症的玩家,在現實世界中得病死亡之後,卻發現自己真的來到了遊戲世界中。

  這名玩家的帖子很快被刪除,並且成了大唐風雲的一個都市傳說後,卻有很多玩家在遊戲中見過這位玩家。

  這件事玩家們集體心照不宣,而一些敏銳的玩家也開始更加重視和「土著」的關係,而不是和以前一樣將他們當做遊戲NPC看待。

  至德三年六月,返回新羅的新羅留學生們,在新羅的城市和鄉鎮開辦書院,這些書院打起了「傳播唐學,啟蒙思想」的旗號,以儒家孟學的君輕思想為主題,在新羅興辦教育,創辦報刊。

  對於這些書院,新羅小朝廷一開始是一點都不在意的。

  這些士子都是寒門子弟,當然這些寒門也都至少都是富農這一類的小地主,真的都吃不上飯的家庭肯定是無法送孩子去大唐留學的。

  新羅的小朝廷暗中對這些留學大唐的士子禁錮他們出仕了,禁止他們擔任任何公職。

  當然新羅朝廷是不敢明確針對大唐發布這樣的命令的,只能在選官任官的時候暗中這麼做。

  新羅小朝廷一開始是不在意這些士子的,對於金城的那些真骨貴族來說,這幫子士子不過就是鄉下土包子,血統低賤的下等人,他們辦書院什麼的根本無所謂,只要不讓他們出仕就掀不起風浪。

  不過事情還是慢慢發生了變化,到了至德三年的年底,新羅的幾十座書院已經擁有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作為東亞文化圈的國家,新羅普通百姓對於讀書人是非常尊重的,更不要說這些都是曾經在大唐學習過的讀書人,就算是全作煥這種肚子裡沒多少墨水,實際上在大唐混日子的傢伙,返回新羅之後也人模狗樣的當起了書院的山長,成了十里八鄉最被人尊重的「讀書人」。

  除了招收有讀書潛力的種子之外,全作煥的書院還聯合周圍的幾家書院,辦了一家名為《新羅新說》的報紙。

  新羅朝廷確實非常落後,並沒有意識到報刊這種東西的重要性,並沒有對《新羅新說》這份報紙有多大的警惕。

  在新羅朝堂上的那些「大」人物,更喜歡閱讀大唐的報紙,如今海運發達之後有人花費重金從大唐沿海城市購買各種報紙,然後高價賣到新羅來,在新羅金城的達官貴人那邊是供不應求。

  不過這些都是和普通百姓無緣的,《新羅新說》更像是一份市民閱讀的報紙,因為價格低廉,閱讀門檻很低,很快在新羅流行起來。

  甚至在新羅的首都金城,每一期的《新羅新說》一印出來,就迅速搶購一空。

  除了金城之外,《新羅新說》在另外兩個城市也受到了歡迎。

  一個是新羅南道最重要的港口仁川,在大唐強行租借了仁川之後,這座北方最優良的港口迅速發展起來,成了東北亞的物流基地,如今每天進出仁川港口的船隻數量驚人,也迅速在仁川誕生了碼頭工人這個群體。

  工人一起吃飯,一起幹活,需要分工協作也需要結算工錢。

  因為這些需要,有些工頭有意無意的,舉辦了一些短期的識字培訓班。

  大唐規定在碼頭做工都要簽訂契約書和勞務合同,為了能夠看得懂合同,也為了能夠看得懂時間結算工錢和安排上班時間,工人們也會學著識字。

  全作煥的老家距離仁川不遠,他也敏銳的把握到了碼頭工人這個群體,他迅速帶領同學們抵達仁川,在仁川碼頭邊上開了一家書院。

  全作煥的書院免費教學,主打的就是為期一個月的短期掃盲培訓班。

  這個舉動大大受到了碼頭工人的歡迎,全作煥的聲望日益提高。

  而識字的碼頭工人也開始在閒暇的時候閱讀報紙,一開始只是看三版四版那些民間傳說和話本小說的內容,逐漸的他們也開始關注新羅國內的時政。

  和仁川對應的,在新羅的武州(後世光州),這裡因為養蠶和繅絲行業的聚集,新羅朝廷為了增加貿易出口,從大唐引進了一些淘汰的繅絲紡織工具,在光州大半紡織業工坊。

  這些紡織工進入工廠,也需要讀書識字,和《新羅新說》遙相呼應,《武州時論》也迅速成為新羅第二大報紙。

  等到新羅朝廷意識到輿論的重要性後,金城百姓已經開始看上這兩份報紙了。

  就在新羅朝廷頒布報業禁令,禁止私人辦報之後,一股洶湧的抗議浪潮洶湧而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