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企業家導師
2024-09-23 09:21:01
作者: 梁園築夢
這麼多年,純文學經歷了黃金時代,如今正在走向它的衰落期。但無論純文學如何式微,《人民文學》這份國家頂級刊物在全國讀者心中還是非常有地位的。
更何況早在去年下半年,《人民文學》就在媒體上宣傳姜玉樓的新作,這讓很多對純文學不感興趣的讀者都有了訂購的衝動。
好在他們的等待是有價值的,93年一開年,《人民文學》第1期在經過數月的宣傳後,終於擺到了書店的書架上。
無數讀者湧向各地書店和書報攤上,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購買這一期的《人民文學》。
書店的店員和報攤的老闆對這一現象早就習以為常,因為每年姜老師發表新作的時候,他們都會經歷這麼一場搶購潮。
《大時代》,是小說的名字,似乎在寓意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
很多看到這個書名的讀者眼前頓時一亮,他們有預感,這絕對會是一部出人意料的經典之作。
讀者們不在糾結,也不再猜測書中的內容,反而快點拿著書回家,在溫暖的家裡讀書才是正題。
《大時代》的篇幅很長,它在人物塑造和情節設定上雖然借鑑了《大江大河》,但前者更多著墨於大學生宋運輝,而他寫的則是根正苗紅的農民企業家。
小說中,李有福出身貧寒、屬於苗正根紅的「大老粗」,行動力十足。在鄉村改革的浪潮中帶領村民緊跟政策,一直走在時代的前沿。
70年代末,高中文憑的李有福和村集體協商,按照比例籌集了幾千塊錢。靠著這筆在當時不小的啟動資金,在一個不到一百平米的土房子裡,創辦了「上河公社農機修配廠」,之後的幾年間,犁刀、鐵耙、萬向節等五花八門的產品,只要能賺錢、做得了的營生,他全部都嘗試過。
只是廠子實力有限,雖然能賺錢,但賺不了大錢,李有福想要博一把,但公社的人不想冒險。
很快,改革開放的浪潮席捲了上河村。
李有福很振奮,他預感到農村的經濟也會越來越活越,他訂購了許多報紙,最終根據報紙上的一篇社論《國民經濟要發展,交通運輸是關鍵》,判斷國家將大力發展汽車業,決定砍掉其他項目,專攻萬向節。
他的夢想造轎車,但事業想要有起色,汽車底部這個不起眼的零件卻是他必須征服的難關。
這小玩意兒的技術含量可不低,要想攻克難關實現萬向節的製造,就必須投入大量的金錢和人力,但是上河公社農機修配廠可不是他說了算的,因為歷史的原因,依舊受到村裡的制約。
村里認為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幹得好好的,又趕上了好時候,現在賺的錢也不少了,為啥要花這個冤枉錢?繼續製造那些受歡迎的產品不就行了麼?
這讓李有福很是鬱悶,廠子自己說了不算,想干點事情實在是太難了,但他很有危機意識,不僅看到了汽車業的前景,更意識到了上河公社農機修配廠存在的危機,以前縣城周圍類似的廠子並不多,他們還可以混個溫飽。
這些年隨著開放的深入,縣城開了不少類似的工廠,像農機修配廠這種技術含量很低的工廠不斷湧現,分走了上河公社農機修配廠不少生意,這幾年廠子的業務量已經開始逐漸下滑,再這麼下去可是不行的,唯有開發技術含量更高、利潤也更好的新產品才能走出困境。
為了解決困境,帶領村民過上小康生活,也為了獲得自主創業、自主經營的權利,李有福將這些年賺的錢還有家裡的積蓄和借的錢全拿出來,最後承包了廠子。
只是萬向節的製造難度很高,它是汽車傳動軸和驅動軸的連接器,像一個十字架,大的長度近一尺,小的長不過一手指,4個頭的橫斷面平光如鏡子,磨掉一根頭髮的1/6就得換新的。
李有福被萬向節難住了,好在他是個喜歡學習的人,而且有不懂的地方他會向老師傅請教,甚至不惜花錢請大城市的專家教授解決技術上的難題。
於是,他的企業很快完成了轉型並邁向了發展的快車道。
……
與李有福經歷相同的企業家有許多,他們各自有各自的難處,但受時代和眼界所限,他們又都想不到好的解決辦法。
直到一部叫做《大時代》的小說出現在他們眼前。
正如之前所說,雖然小說中李有福遇到的情況和他們不太一樣,可農民企業家創業的艱辛都是想通的,他們所遇到的問題也極其類似,小說主人公李有福在創業之初也是和他一樣,缺少自主權。
但李有福很膽大,他敢賭上自己的所有家財,甚至借了許多外債,換取錢財將那家原有的集體企業承包下來,其後歷經艱難困苦,終於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路。
在全國其他地方,有無數農民企業家受到了姜玉樓這本書的啟發,從而避免了許多彎路,他們將這本書稱之為啟示錄。
《大時代》進入了越來越多各個階層人士的視野中,就連一些高層也注意到了這本書,他們從中更為直觀地看到了農民對富裕生活的渴望,意識到異軍突起的鄉鎮企業是以農民為主體的企業,是農民的一個重大創造,是市場經濟的先導力量,關係到九億農民的切身利益…
在或明或暗的指示下,《大時代》徹底火了。
無數農民企業家發了瘋似地求購這部作品,就為了從中找到求存之路。
小說火了,姜玉樓也成為了不少領導的座上賓,希望他能為某些政策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見。對此,姜玉樓自然很謹慎,能不說就不說,實在推脫不過,只能強調自己的想法都在書里了。
除了領導相邀,還有不少農民企業家千里迢迢趕到燕京,就是為了向他求取真經。
姜玉樓也接見了不少人,給他們提出了不少寶貴意見。
後來,這些人中不少都成了全國有名的大富豪,他們感恩姜玉樓,後來更是當著媒體面,尊稱姜玉樓為農民企業家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