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下江南重提舊案
2024-09-19 19:00:33
作者: 呂志勇,高文文,鄒愛蓮,劉屹松,袁燦興
作為乾隆的寵臣,和珅在關鍵時刻總能得到乾隆的支持,事事辦得順風順水,不僅撈到了好處,還收買了人心。同樣,在皇帝需要臣下支持的時候,他也總是毫不猶豫地站在乾隆這邊,比如在乾隆南巡一事上。
乾隆在位期間,花了大量時間在各地的巡幸上。據統計,乾隆在位60年,巡幸活動超過150次,平均每年出巡兩次以上,不僅在清朝歷史上首屈一指,而且在中國歷史上也極為罕見。無怪乎當時有朝鮮使臣稱乾隆朝為 「一日不肯留京,出入無常」的 「馬上朝廷」。
乾隆認為,巡幸是加強統治的一個重要措施。他的南巡主要是到江浙一帶巡視。南巡大多在正月中旬出發,當年四月下旬回到北京,行程近6000里。
當然,乾隆南巡,並不僅僅是為了領略江南的美景。江南素以物產豐富、人文薈萃而名滿天下,經宋、明以來,朝廷屢次衣冠南渡,中國的文化命脈得以在江南一帶延續,江南的士風一直勝過北方。清軍入關以後,在北方可謂所向披靡,但在江南卻遭到了以書生文人為首的義軍的頑強抵抗,並由此引發了諸如 「揚州十日」等慘絕人寰的屠城事件。清朝統治者對江南文人感到十分頭疼,加上清朝自認為秉承了傳統華夏文明,對文物鼎盛的江南心存忌憚,為此多次開設 「博學鴻詞」等科,希望以此拉攏、安撫江南士人。在這一背景下,乾隆南巡也是為了藉機籠絡人才及地方的豪強大戶,緩和江南的反清情緒。
此外,自宋、明以來,江浙一帶加上南巡必經的直隸、山東等省,物產豐富,是國家的糧倉及經濟命脈所在。但是,這些地方水患頻繁,乾隆在南巡的時候一般會視察河道,下令解決水患,關心農業發展情況。
但是,每次南巡,乾隆也不得不考慮經費問題。他前四次南下均花費巨大,所以,他一提出要下江南,馬上就有官員出來勸阻,理由無非是國庫緊張,百姓疲羸。而和珅的聰明之處正表現在這裡,他屢次力排眾議,力挺乾隆南巡。這讓乾隆十分滿意。
乾隆四十四年 (1779年)正月,乾隆以 「觀民省方,勤求治理」的名義,又召集群臣商議南巡之事。兵部尚書阿桂首先進言道:「皇上曾四次下江南,耗費了大量錢財,江南的官員們為了逢迎皇上,大肆鋪張,搞得江南百姓苦不堪言。如今朝廷財政困難,請皇上以江山社稷為重,慎重考慮。」
吏部尚書永貴也附和道:「皇上,臣贊同阿桂大人的意見,由於皇上前四次下江南消耗巨大,如今經濟疲軟,糧食產量較前幾年不增反減,百姓生活水平有所下降,請皇上三思!」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乾隆的臉色越來越難看。和珅知道乾隆下江南心切,於是鼓起勇氣,力排眾議道:「二位大人適才所言謬矣,皇上下江南是為了體察民情,治理水患,何來擾民之說!如今江南地區經濟疲軟,皇上正好藉此次南巡實地考察其中的利弊得失,然後因勢利導,調整經濟政策。至於二位大人所言國家財政不堪重負,二位大人可以放心,我是內務府總管,皇上這次南巡,一切開支由內務府負責,保證不花戶部一分錢。」
乾隆見和珅為自己解了圍,頓時聲音也大了起來:「朕花自己的錢去江南走一遭,有何不可?朕心意已決,即日擺駕南巡,和珅隨行,太子監國,你等盡心輔佐,不得有誤!」
天子車駕南行,和珅陪伴左右,一路浩浩蕩蕩,奔向揚州。揚州號稱江南第一名城,其繁華程度比北京有過之而無不及,乾隆每次下江南都要在揚州待很長時間。揚州人稱自己的城市為 「小北京」,民間更是將揚州稱作清朝的陪都。和珅自然也不敢對揚州掉以輕心,親自授意兩淮鹽政做好準備。這位官員本是一個道台,因為犯了過錯被革職,為了重獲起用,他賄賂和珅,才被乾隆任命為兩淮鹽政。
兩淮鹽政接到和珅的書面照會後,連忙把乾隆即將入住的棲霞山行宮修葺一新,只等乾隆聖駕到來。
當和珅與乾隆等一眾人馬迤邐行至揚州城外10里處時,只見一條紅地毯連綿不絕直通城內,望眼欲穿的督撫及以下官員全都跪拜迎接。隨後,揚州官員將乾隆迎至行宮。乾隆見行宮如此華麗,不高興地說:「朕來這裡是為了體察民情,你們如此鋪張,讓朕如何跟百姓交代?」
負責修葺行宮的兩淮鹽政見皇上怪罪,一時惶恐不敢言語。和珅見局面僵持,忙打圓場道:「皇上息怒,這次修葺行宮的費用,是兩淮鹽商自發捐贈的,絲毫沒有擾民之嫌。」
乾隆的臉色這才稍微緩和下來。隨後,揚州官員設宴為乾隆接風洗塵。宴席上,乾隆突然來了興致,對官員們說:「朕好文事,天下皆知,揚州自古以來就享有盛名,前朝的文人墨客來揚州遊玩時留下了無數墨寶,爾等給朕盤點一下歷代名人讚頌揚州的著名詩句,就當作是給朕助興了。」
官員們一聽都踴躍獻詩,從王建的 《夜看揚州市》、杜牧的 《遣懷》到李商隱的 《隋宮》,大家越說越來勁,乾隆忙叫停道:「看來諸位愛卿都是飽學之士,和珅,你不來兩首?」和珅笑道:「臣才疏學淺,只知有一句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眾人聽了都大笑不已,乾隆更是笑得前仰後合。
當天晚上,和珅私下與兩淮鹽政見面,突然提起兩淮鹽引案。
兩淮鹽引案是怎麼回事呢?乾隆年間,時任兩淮鹽政尤拔世向乾隆上了一份奏摺,揭開了兩淮鹽業的官商們掩蓋已久的一個大窟窿——前任鹽政普福曾奏請預先支取第二年的鹽引,預提了20萬引。當時規定,鹽稅每引為一兩,預提的鹽引要交三兩的稅。也就是說,鹽政應該向戶部上交60萬兩銀稅,但只上交了27萬餘兩,剩下的30餘萬兩銀子不知所蹤。
除此之外,尤拔世又奏請把之前22年預提鹽引的收入都算清楚。
當然,尤拔世本人並非清官,只是因為他初到兩淮,不了解兩淮官商關係盤根錯節,一上任便向鹽商索賄,結果碰了一鼻子灰。他盛怒之下,索性將遮掩兩淮鹽稅窟窿的白紙捅開,由此掀起了一場乾隆時期官場、兩淮鹽業上的腥風血雨。
當時清朝用兵四川,每日消耗的軍餉數額巨大,對朝廷來說負擔不小。尤拔世這份奏摺可以說正中乾隆下懷,他馬上下令調查此事,結果發現此案涉及幾任兩淮鹽政及眾多鹽商,官商勾結侵吞稅銀達千萬兩之多,舞弊時間甚長,上下相欺,貪利成風。
案件查明後,涉案人員均遭到嚴懲。當然,欠下的銀稅仍然要還,但接任的鹽政總是以種種藉口推託,極少上繳,乾隆本身就不高興。這次他親臨揚州,見此地如此繁華,鹽商生活奢侈,心中更為不滿,覺得當地官員給自己的進獻太少了,於是藉機舊事重提。
由於事發突然,兩淮鹽政一時猜不透和珅的真實意圖,也不敢貿然拒絕,只得先行答應下來,回去再另想對策。但他琢磨了一夜也沒想明白,第二天一大早趕緊找來自己的幕僚汪如龍商量對策。
汪如龍是當地的一個大鹽商,本系書香世家,其祖父於康熙時做過道台,其父則於乾隆初年當過知縣,後來辭官歸隱,據說還曾追隨名聞天下的鄭板橋學習書畫。汪如龍本人也是琴棋書畫樣樣皆通,可惜多次參加科舉考試皆名落孫山,加上家中余錢不多,於是棄文從商,逐漸成為江南大賈。但汪如龍還是嚮往仕途,所以一心想要改變自己的商人身份。
新任兩淮鹽政到任之初,汪如龍就主動前往結識,進獻了許多關於如何收稅納捐、如何追查走私漏稅以及如何查假打非的斂財良策,深得兩淮鹽政賞識。而汪如龍為人狡詐多變,極會見風使舵,反覆無常。乾隆這次南巡,汪如龍親自督促大小鹽商捐獻錢款,修建行宮,鋪平道路,置辦器物,不僅展現了自己的辦事能力,而且從中漁利頗豐。
汪如龍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自薦明日親自去拜見和珅,探明口風再見機行事。
第二天,兩淮鹽政一大早就去給和珅請安。和珅是何等聰明之人,自然知道對方此行沒這麼簡單,故意問道:「這麼早過來,想必不僅僅是為了請安吧?」
兩淮鹽政諂媚地笑道:「和大人英明,在下佩服之至!小人有個朋友,一向仰慕大人,特獻寶馬一匹前來求見。」
收禮收到手軟的和珅,尋常的金銀已經很難打動他,唯有古玩、寶馬之類的奇珍異寶才能讓他動心。果然,兩淮鹽政和汪如龍此舉一下子就引起了他的興趣。他問道:「對方是什麼來頭?」
兩淮鹽政回道:「江南富商汪如龍,也是在下的幕僚,現在就在外面帶著寶馬候著呢。大人一起出去瞧瞧寶馬吧?」
和珅走出寓所,見汪如龍舉止儒雅,氣度不凡,不由得生了幾分敬重之心。汪如龍見到和珅,忙跪拜道:「汪某拜見和大人,久聞大人之名,今日一見,足以慰平生仰慕之情。」
和珅親切地說:「快快請起!我看汪兄之馬乃異域寶馬,不知可否一試?」
汪如龍自然首肯。和珅一躍而上,汪如龍在後面略一加鞭,那馬便奔馳而出,須臾即回。和珅在馬身上絲毫未動,感覺甚是平穩,下馬後,他對汪如龍說: 「此馬莫非是汗血寶馬?」汪如龍諂媚地笑著說:「此馬名曰赤兔,不但是汗血寶馬,而且是汗血寶馬中的極品。聽說和大人出身侍衛,武功高強,所謂寶馬配英雄,如果和大人喜歡此馬,汪某願雙手奉上。」和珅笑道:「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啦!」
汪如龍輕易送成了禮,藉機說道:「日後還請和大人多多關照,和大人有什麼需要儘管跟小人說,保證讓和大人乘興而來,滿意而歸。」和珅笑道: 「好說好說,哪天有空了,我要跟你好好聚一聚。」隨後,汪如龍拜別而去。
皇帝從北京跋山涉水來到江蘇揚州,江蘇巡撫沒有不露面的道理,所以,乾隆前腳剛到揚州,江蘇巡撫後腳就跟來了,他向乾隆請罪道:「臣接駕來遲,請皇上恕罪。」乾隆說:「接朕事小,處理政務要緊,江蘇乃江南重鎮,你給朕治理好了比什麼都強。」江蘇巡撫忙恭敬地回道:「臣一定肝腦塗地,不負皇上厚望!」乾隆說:「你回南京去吧,過些日子朕還要去浙江巡視。」
和珅見江蘇巡撫辭別乾隆走了出來,便在半道上截住他問道:「大人這麼快就要回南京啦。你來揚州也不來拜訪一下我,難道你只知有皇上,不知有我和珅嗎?」江蘇巡撫不屑地說:「人言和珅是石頭縫裡迸出來的孫悟空,今日一見,名不虛傳也。」說罷拂袖而去。
眼看江蘇巡撫擺明了不想依附自己,和珅一時也無可奈何,只能以後再找機會教訓一下他了。現在揚州那麼多人等著巴結自己,和珅暫時還不想花心思去想這些不愉快的事情。
這天,乾隆跑了一天早早就休息了,和珅卻沒閒著,因為汪如龍又來請他赴宴了。他隨汪如龍來到一座私人宅第,酒過三巡,兩人談得十分投機。
得知汪如龍的出身後,和珅有意拉攏他,便說:「你我同為讀書人,又同樣科場失意,可以說同是天涯淪落人,以後一起共創大業吧!」
汪如龍也知道自己若能入得和珅門下,榮華富貴不在話下,不禁高興地說:「小人有大人為師,如沐春風,豈敢不肝腦塗地以報大人?還請大人以後多加照顧,多加栽培。」
和珅滿口允諾。就這樣,汪如龍拜在了和珅門下。有了這層關係,兩人的關係也就更深入了一些。又幾杯酒下肚後,和珅問道:「你這次請我來,不光是為了喝酒作樂吧?」
汪如龍忙說:「能夠結識大人,小的已經知足了。」
和珅意味深長地一笑:「那莫非是兩淮鹽政有事相求?」
汪如龍知道什麼都逃不過和珅的火眼金睛,當下也不再繞圈子:「不瞞大人,我早聽說鹽政大人的官位是拜大人所賜,不過,鹽政大人似乎對和大人不夠大方。揚州現在最能賺錢的買賣就是食鹽生意,利潤驚人,只要大人能讓我當上鹽政,我願意每年孝敬大人20萬兩銀子。」
面對回報如此豐厚的買賣,和珅沒有理由不答應。事後,兩淮鹽政向汪如龍打探和珅的口風,汪如龍謊稱和珅對其並無不滿,只是公事公辦而已。兩淮鹽政這才放下心來,不過他還是趕緊拿出10萬兩銀子給和珅送去。
在乾隆離開揚州的前一天,汪如龍再次宴請和珅。為了向和珅表示忠心,汪如龍將祖傳的一幅名畫送給和珅,並在畫中夾了一張銀票。他的苦心沒有白費,後來和珅在乾隆面前把汪如龍好好誇了一番,又說現任兩淮鹽政雖然迎駕有功,但卻極為奢靡,應加以警誡,否則天下群起效仿,競相奢侈,於國於民都不是好事。乾隆覺得和珅言之有理,於是讓他推薦兩淮鹽政的合適人選。就這樣,汪如龍順利當上了兩淮鹽政。
事後,前任兩淮鹽政憤憤不平,找到和珅申辯此事,說自己每年向和珅孝敬10萬兩白銀,為什麼還會丟掉兩淮鹽政的肥缺。和珅不動聲色地告訴他,只因為別人孝敬的更多,邊說邊伸出兩根手指,暗示汪如龍給的是20萬兩。這位前任鹽政大人頓時啞口無言,悻悻離去。此乃後話。
離開揚州後,乾隆去了蘇州幾天,然後輾轉來到杭州府海寧,下榻海寧名人陳元龍家。陳元龍是雍正朝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已去世多年。
說起陳元龍與乾隆之間的淵源,民間有很多傳說,其中一個版本認為陳元龍是乾隆的親生父親。
此事說來話長,陳元龍在康熙朝擔任禮部尚書時,他在北京的府邸與雍正的府邸相鄰。當年康熙皇帝老邁,見雍正膝下無子,實在不放心把大清的江山交給他。就在這時,傳來了一個好消息,雍正的妃子懷孕了,但讓雍正失望的是,這次生出來的又是一個千金。無巧不成書,就在同一天,隔壁的陳元龍家也生了一個孩子,而且是一個男孩。憂慮的雍正想出了一個調包計,他以慶賀兩個孩子周歲為名,把陳元龍及其家眷騙進府中,趁機用女兒換走了陳元龍的兒子。陳元龍雖知是計卻敢怒不敢言,也不能揭穿,只好隱忍下來。事後,陳元龍小心謹慎地把雍正的女兒當成自己的女兒撫養起來,自己的親生兒子則成了雍正的兒子,等到後來雍正當了皇帝,這個孩子就成了太子,再後來也當上了皇帝,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
乾隆一生六次下江南,有幾次都住在陳元龍的老家浙江海寧。在下榻陳元龍老宅的幾天時間裡,乾隆親題堂匾兩塊,一曰 「愛日堂」,一曰 「春暉堂」,不管是 「愛日」還是 「春暉」,都是出自同一句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於是,篤信 「狸貓換太子」故事的海寧百姓,更加確信乾隆就是陳元龍的親生兒子!
傳說歸傳說,一些反對 「狸貓換太子」故事的有識之士認為,乾隆一向喜歡到處題匾賣弄文采,「愛日」「春暉」只是巧合而已。乾隆之所以這樣寫,是出於對陳元龍家 「六部五尚書,四朝三宰相」的讚嘆,因為陳家幾代人都在朝中擔任要職,不僅是海寧本地的書香世家,更是清王朝數百年來的名門望族。其府邸是海寧名勝,亭台樓榭,花木扶疏,自然是接駕駐蹕的理想之處。認同 「狸貓換太子」故事的人認為,乾隆下江南來到海寧是 「回家省親」,是來陳家老宅祭拜祖宗。而反對者認為乾隆下江南之所以蒞臨海寧這個小地方,純粹是奔著海患來的,因為乾隆年間海潮頻繁,海寧一帶是重災區,乾隆下江南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治理海患。
這一點不難證實,乾隆來到海寧的第二天,就親自來到錢塘江畔視察水情。時逢錢塘江漲潮,乾隆對和珅說:「你聽說過錢塘潮嗎?」和珅回道:「臣孤陋寡聞,沒聽說過。」
乾隆說:「朕每次下江南,都會來這裡觀看錢塘潮。這錢塘江位於江海交匯之處,每天都要承受兩到三次的海潮襲擊,海潮初來之時本不甚猛烈,只因錢塘江底地勢凸隆,海潮衝來後,受地形陡峭影響,潮頭突然高聳而起,所以就形成了我們剛才看到的洪峰肆虐的情景,平時的小潮小浪不打緊,若趕上幾年不遇的特大洪峰,海寧及其背後的千頃良田就要遭殃了,更重要的是居住在災區一帶的老百姓的生命財產也會受到威脅。」
和珅趁機給乾隆戴高帽:「皇上洞察秋毫,臣萬分慚愧。」
乾隆繼續說道:「歷代以來,朝廷都會在這裡修築海堤,最早的堤壩是用泥土堆積而成,元代時改土壩為木壩,明朝時水利專家開始用石頭築堤壩,稱為石塘。但是,建造這方圓數十里的石塘耗資巨大,朝廷和地方的財政都不堪重負,所以百餘年來經常半途而廢。」
和珅立馬表態說:「臣忝居戶部侍郎,願為修築海堤竭力籌款。」
乾隆說:「這可是一項規模浩大的工程,需要上千萬兩銀子。」
和珅堅定地說:「這是造福千秋萬代的工程,只要皇上批准,臣將極力籌措。」
「好,有你這句話,朕就放心了。」乾隆隨即又對一旁的浙江巡撫李質穎說,「和大人剛才給朕保證了錢不再是問題。朕命令你立即在錢塘江一帶開修海壩,就用獨創的魚鱗石塘法構築,但是有一點,你必須監督到位,朕不希望辛苦籌措的錢被承辦此事的官員層層盤剝剋扣。在修築堤壩的過程中,朕會派戶部官員前來督查,若發現有偷工減料剋扣工程款的,一律處斬!」
李質穎惶恐不已,趕緊表態:「皇上放心,臣一定嚴格監督,絕不讓一分一厘的工程款流入貪官的腰包。」
和珅也適時附和道:「皇上天威,量那些個承辦官員就是吃了豹子膽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李大人乃第一承辦人,定然不會辜負皇上的一片苦心。」
李質穎見和珅為自己說話,忙接過話茬:「和大人所言極是,臣定當不負皇上重託。」
在乾隆的高度重視下,錢塘江石塘工程歷經數年而成。由於乾隆有言在先,承辦的官員即使有賊心也沒賊膽,加上浙江巡撫李質穎事必躬親,錢塘江海塘修築得非常堅固,海寧一帶的百姓無不歡欣鼓舞。對此,和珅功不可沒,這也成為他一生中做過的少數幾件好事之一。
這次南巡,乾隆多次頒發諭旨,免去直隸、山東等地應徵地丁錢糧的十分之三;凡老民老婦,均加恩賞賜。途中他又派官員祭祀興修河道的已故官吏。他還在杭州、江寧等地舉行了閱兵儀式,再一次拜謁了朱元璋孝陵,最後才起駕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