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落日:慈禧傳 【序言】
2024-09-19 18:58:48
作者: 呂志勇,高文文,鄒愛蓮,劉屹松,袁燦興
紫禁城的落日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延續了276年,於1912年被中華民國所取代。考察這個由滿族建立的王朝,人們不難發現,其開始興盛和末期衰敗的歷史與兩個女人有關。這兩個影響清朝興衰的女人就是孝莊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和慈禧皇太后葉赫那拉氏,她們都被尊為「聖母皇太后」。
博爾濟吉特氏去世後的諡號是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文皇后」意為文皇帝皇太極之皇后),讚美之詞僅16個字(1);而葉赫那拉氏的諡號是 「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顯皇后」意為顯皇帝咸豐之皇后),溢美之詞長達22個字。依清朝慣例,帝後諡號字數越多,意味著此人的地位越高、功績越大。然而事實卻是,孝莊皇太后輔助順治、康熙二帝開創了清朝盛世,名垂青史;而慈禧皇太后卻讓清朝一步步走向衰亡,死後罵聲如潮。
慈禧生於1835年11月29日,名蘭兒 (杏貞),1852年選秀入宮,咸豐帝賜號蘭貴人,次年晉封懿嬪。咸豐帝體弱多病,加之當時的清朝外有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內有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讓他心力交瘁。1856年,懿嬪生下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即後來的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又晉封為懿貴妃。懿貴妃工於書畫,咸豐帝時常口授讓她代筆批閱奏章,並允許她發表自己的意見,懿貴妃由此插手政事。1861年咸豐皇帝駕崩後,她悍然發動 「辛酉政變」,將年幼的載淳推上皇帝寶座,借 「垂簾聽政」執掌大權。
慈禧很有政治頭腦,也很有才幹,否則也不可能20多歲就權傾天下。她在宮廷傾軋的權力鬥爭中,堪稱以弱勝強。她之所以能通過政變登上權力巔峰,是因為她洞悉人性、工於心計、敢作敢為、無所畏懼、為權力不惜犧牲一切,同時充分利用個人魅力。她手下的貴胄大臣如奕訁斤、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榮祿、張之洞、袁世凱等,對她死心塌地。如果說慈禧在執政的47年中,對國家、對那個時代有所貢獻的話,或許是她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支持劉銘傳、馮子材與法國作戰,一定程度上支持曾國藩、李鴻章倡導的洋務運動。她一生最大的成功或許在於在男性統治的世界裡,奪得了本應由男人把持的最高權力。
慈禧所處的時代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她的一生幾乎與中國歷史上的多次戰亂重疊,從太平天國運動到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再到義和團起事、八國聯軍入侵,以及英俄兩國支持的新疆叛亂、回民暴動……戰事頻頻,讓清政府難以招架。面對種種危局,她鎮壓農民起義,殘殺改革派,因廢帝引來外國勢力的 「干涉」,心生不滿而向十一國開戰……她在政治上的失敗,不僅僅是因為決策錯誤,更因為她極力維護封建舊制,對權力有著病態的渴求。她心中只有朝廷和統治者的至高權力,卻沒有國家概念,她把國家的一切都視為私物。所以,每當要在皇權和國家利益之間做出選擇的時候,她總是選擇皇權而不惜損害國家利益,寧願割地賠款也不丟皇家顏面。國家任人宰割,百姓備受荼毒。那一段悲痛的歷史,讓我們牢牢記住了這個女人。
而作為女人,慈禧受到的咒罵更多:陰險狠毒、冷酷自私、專橫跋扈、生活糜爛、驕奢淫逸、妖媚惑主、愚昧守舊……其實,慈禧原本是一個性格溫和、剛柔並濟、情感豐富之人。正因為她才貌雙全、善解人意,才深得咸豐帝的寵愛。她個性鮮明而張揚,主張女人要有尊嚴和優雅地生活,強調女人的獨立精神;她還認為女人應該讀書識字,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她喜歡美,喜歡豐富的色彩,喜歡淡淡的蘭香。她生活的寢宮不允許有任何異味,終日散發著水果的清香。在宮中,她最愛打扮,也極為時尚。作為女人,她得到了讓無數女人艷羨的一切:愛、高高在上的地位、鐘鳴鼎食的生活。
本章節來源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但慈禧也有惆悵和無奈,她年紀輕輕就成了寡婦。那些恨她的、對她有偏見的人,那些稗書野史,把她說成是風流成性、放蕩淫亂的女人,顯然有故意污衊、醜化之嫌,不過,慈禧晚年的確生活奢侈、揮霍無度。同時,作為一個母親,為了掌控皇權,她不擇手段,導演了一場場皇家悲劇。
慈禧的一生與晚清的歷史可謂剪不斷、理還亂。當我們今天回顧與品評她的功過是非時,很難用單一的標準來評價她複雜的人生。本書從慈禧出生說起,試圖探尋她的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探尋她成長過程中的偶然和必然,以解開她身上的未解之謎。只有站在公正客觀的立場上,以人性化的視角,細心考辨史實,才能全面深刻地了解那個時代,看清慈禧的真實面目。
(1) 此處16字不包括 「文皇后」三字,因 「文皇后」是按皇太極尊諡 「文皇帝」而稱。同理,慈禧的諡號22字也不包括 「顯皇后」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