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莫斯科,莫斯科!
2024-09-21 04:18:43
作者: 瘋藝炯龍
第952章 莫斯科,莫斯科!
在澳大拉西亞國內因為雪梨地鐵環城線的開通爭相報導的時候,萬里之外的東歐戰場,此時的戰役也進行到了最緊要的關頭。
當之無愧的兩個主角,自然是已經逼近莫斯科的德國中部集團軍群和負責防守莫斯科的俄國預備役集團軍群。
在莫斯科的周邊,雙方軍隊打的那叫一個天昏地暗,甚至在部分火力比較集中的戰場,火藥爆炸的硝煙幾乎瀰漫了整個戰場,能見度甚至只有幾十米。
雙方的戰爭有多麼慘烈呢?目前在莫斯科周邊的戰場上,平均每天至少有3萬名士兵死去,其中有接近2萬人是俄國軍隊。
但偏偏就是這些沒有經過多少訓練的俄國新兵,硬生生抵抗住了強大的德國中部集團軍群的進攻,並且誓死守衛住了莫斯科。
成千上萬的俄國士兵高喊著:「烏拉!」,義無反顧的向著前方的德國軍隊衝去。
哪怕他們手中拿著的是鐵鍬,也絲毫不能阻擋他們奮勇向前的勇氣。
德國人哪裡見過這樣悍不畏死的局面。雖然德國軍隊擁有強大的戰鬥力,但他們內部的許多人對於國家也不是絕對的忠誠。
更重要的,此時的德國軍隊也不是完全一心的。德國首相和遺留下來的容克貴族階級有著不小的矛盾,這也間接的導致了德國政府和參謀部的矛盾。
早在之前制定所謂的巴巴羅薩計劃,也就是分三線進攻俄國的時候,德國參謀部的一些將領就和德國政府有著不小的衝突。
雖然大家的目標都是在短時間內打敗俄國,但相較於大部分德國將領所希望的全力進攻莫斯科,德國首相更希望加強南北的進攻,並且儘可能占領烏克蘭廣袤的農田和高加索的油田。
當然,在德國的資源和人力尚且充沛的時候,其實這兩個目標都是德國軍隊可以輕鬆完成的。
這也導致德國在戰爭前期,政府和參謀部的矛盾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德國的推進速度也很快,看起來形勢一片大好。
但自從德國軍隊被阻攔在莫斯科之外之後,德國國內的可用資源也隨著一天天的消耗逐漸變少。
在這時候,政府和軍方的矛盾也就越來越激烈了。雖然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但對於戰爭還是有著相當一部分影響的。
這種事情也不能評論誰對誰錯,因為雙方對待事情的角度完全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伴隨著德國的進攻逐漸進入頹勢,伴隨著冬天的到來讓德國的後勤線愈發緊張,德國軍隊內部,軍心已經亂了。
影響戰局的還有一點,那就是德國閃擊戰戰術的失效。
閃擊戰之所以馳騁無敵,其根本因素就是敵人對坦克部隊的快速突進沒有概念。
波蘭人沒有,俄國人同樣也沒有。
特別俄國還在二戰爆發前自費武功,在軍隊內部進行了大清洗,處決了包括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在內的多位俄國高級將領。
圖哈切夫斯基對俄國有多麼重要呢?他被譽為紅色拿破崙,是二戰前俄國最年輕的元帥,天才戰略家,眼光獨特的優秀將領。
在他擔任裝備部長期間,因為他的積極倡導,俄國建立了摩托化部隊,也就是後來的裝甲軍隊。
還建立了一定規模的空軍,新型海軍以及一些空降兵部隊。同時,俄國還對步兵和炮兵部隊進行了提升,這樣的貢獻也是俄國擁有強大軍事實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就是這樣一位眼光極其獨到,並且極其有天分的將領,只是因為小小的離間計,再加上蘇達林之前對他的不滿,導致擔任高官的年輕元帥草草的就被執行了處決。
他的死對俄國來說影響極大。如果圖哈切夫斯基能夠繼續呆在高位直到現在的話,恐怕俄國的裝甲部隊和空軍的實力能夠提升一大截,在戰爭中的表現也就不會這麼拉胯了。
也正是因為圖哈切夫斯基早早的在大清洗中被處決,導致俄國的裝甲部隊直到德國發動了閃擊戰才加急改進,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形成足夠的規模。
不過德國人靠閃擊戰終究是不能取得完全的勝利的。
首先就是閃擊戰需要強大的後勤,這在冬天的俄國是很難實現的。說白了,俄國人自己在和平時期都無法做到完善的後勤,更不要說戰爭時期的德國人,能夠在俄國的土地上滿足自己的後勤需求了。
後勤跟不上,其實並不是德國閃擊戰完全失效的原因。
說到底,俄國的土地面積還是太大了。這讓俄國人完全有充足的時間來應對德國人的戰術,哪怕是強大到無可匹敵的閃擊戰,實際上也是有一定的缺陷的。
再加上澳大拉西亞出口給了俄國一大批T-14A重型坦克,讓俄國在裝甲部隊方面可以逐步應對德國裝甲部隊。
T-14A重型坦克是澳大拉西亞20年前的技術,阿瑟也不擔心俄國人會通過這樣的坦克技術趕超澳大拉西亞。
而且說實在的,目前俄國自身的坦克技術也確實不錯,技術水平是完全能夠研發出來T-14A重型坦克這樣的簡易坦克的。
倒不如連同圖紙一同出售給俄國,從俄國賺取一部分資金和礦物,讓這份已經落後20多年的坦克技術,最後發揮自己的餘熱。
這麼做還能順應之前《聯合國家宣言》中所說的,締約各國應當付出自己的一切人力,財力和物力來應對這場戰爭。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出售坦克和技術圖紙的方式,也能增加澳大拉西亞在這場戰爭中的貢獻。
就算俄國人憑藉著這些坦克取得了不小的戰果,賣給俄國人坦克的澳大拉西亞也能分到一部分貢獻。
再然後就是,T-14A坦克在設計方面是有一定的漏洞的。如果俄國人過於重視這份坦克技術,進行一定的仿製的話,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這就相當於在未來幾年內掌握了俄國坦克的漏洞。
值得一提的是,俄國人為了應對德國的閃擊戰,採用了五花八門的攔截技術。
其中一種手段就是,在道路兩側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隱藏坦克,然後對道路上的德國坦克進行首尾雙管齊下的突襲。
因為俄國的坦克用各種各樣的方法進行偽裝,這樣的方式確實在一開始讓德國人大吃一驚,並且達成了一定的戰果。
雖然後來德國人也變得謹慎了起來,減小了坦克的損失,但這也相當於成功的阻攔了德國坦克部隊的突進速度。
閃擊戰失效之後,德國軍隊的戰鬥力就沒有那麼強大了。 畢竟想要攻克莫斯科的話,德國軍隊必須要實打實的一個個攻克俄國人用人命建立出來的血色堡壘。
雖然德國軍隊也算得上是悍不畏死,再大的犧牲都無法嚇到他們。
但很可惜,他們所面對的是真正不在乎傷亡的俄國軍隊。
雙方軍隊最大的差距是什麼?
在上戰場的時候,德國軍官對自己的手下叮囑的是:「莫斯科就在眼前,為了德意志,衝鋒!」
而俄國軍官對自己手下的叮囑是:「俄國雖大,但我們的身後就是莫斯科。我們已經無路可退了,哪怕阻攔該死的德國佬一分鐘,我們也要拼命地頂上!
為了莫斯科,為了俄國,為了勝利,烏拉!」
雖然都是悍不畏死的衝鋒,但俄國軍隊在衝鋒之前,其實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一個相當誇張的數據是,在莫斯科保衛戰中,相當一部分俄國士兵在戰場上存活的時間不超過24小時。
在部分作戰比較激烈的戰場,士兵們從走上戰場開始,到犧牲所用的時間甚至不超過一個小時。
雖然只是紙面數據,但也能體現出莫斯科戰場上的殘酷了。
雖然德國軍隊的傷亡要好上一些,但德國人口只有八千多萬,明顯無法和俄國在這樣的戰場比拼有生力量。
此消彼長之間,德國人的攻勢愣是被死死的阻攔在了莫斯科之外。
哪怕莫斯科近在咫尺,德國軍隊仍然無法前進一步。長久以來,這對德國軍隊的士氣是巨大的消耗。
畢竟之前的德國軍隊可是百戰百勝,現在在莫斯科跟前栽了跟頭,這種突然而來的反差感,會讓一些德國軍隊感到挫敗和茫然。
一旦德國軍隊的風光不再,之前因為不斷的勝利所被掩蓋的問題也就逐漸的暴露了出來。
首先就是德國軍隊內部並沒有想像中的團結,許多德國軍官和士兵對國家的忠誠度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
畢竟說白了,目前的德國政府是高度集中於德國首相的。但德國首相併非傳統的容克貴族出身,是一名連美術學院都沒有考上的落榜美術生。
眾所周知,容克貴族對於德國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也讓這個階級天然的對許多普通的德國人充滿著優越感。
雖然在德國首相掌握了德國政權之後,再也沒有人表達出這種輕視,但容克貴族的利益明顯和德國首相併不是完全一致的。
這導致目前的德國軍方分成了兩派,一派是德國首相提拔出來的黨衛軍派,目的也是為了制衡容克貴族所代表的資深派軍官。
雖然雙方並沒有完全撕破臉皮,但互相之間採取一定的手段進行競爭還是時常發生的。
雖然容克貴族是德國傳統的軍事階級,但因為一戰戰敗後容克貴族已經損失了相當一部分青年軍官,導致容克貴族的影響力不復以往。
而德國首相所提拔出來的黨衛軍派因為有著來自政府和首相的支持,他們的升遷速度堪比神速。
有的人前一天還是黨衛軍的中高層軍官,後一天就瞬間搖身一變,成為了參謀部的高級參謀,獲得了將軍的軍銜。
這種身份地位上轉變的速度,是傳統的容克貴族拼了命也趕不上的。
這也導致許多容克貴族對於黨衛軍派的將領的升遷速度有些眼紅,甚至產生了些許的不滿。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幕同樣也在歷史上上演。德國大名鼎鼎的將領曼施坦因,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公開表示莫斯科保衛戰的失敗全部是德國首相的責任。
曼施坦因表示,德國軍隊在進攻俄國之前,根本沒有一個完善的計劃,也沒有相應的統籌,全軍的三軍總司令部。
對於整份對俄國進攻的巴巴羅薩計劃,曼施坦因更是表達了自己的反對態度。
曼施坦因認為,德國軍隊不應該分散兵力去進攻俄國的資源要地,而是應該集中兵力迅速攻克莫斯科。
而下命令讓德國軍隊分兵去占領資源要地的德國首相,不僅導致了這場戰爭的失敗,同樣也是一個根本不懂戰爭的傢伙。
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德國首相的意見在被曼施坦因多次反對之後,德國首相也曾憤怒的表示:「我手下的這些傢伙們根本不懂什麼叫戰爭經濟學。」
關於曼施坦因和德國首相在軍隊進攻方向上的分歧,是後世討論的熱點之一。
不過曼施坦因在這方面還是占據優勢的。畢竟歷史上的德國首相在戰敗後就已經身亡,和一個死人爭吵,獲勝的人當然不用多說。
至於分歧的雙方到底誰對誰錯,最後是那個結果已經非常明顯的時代來說,其實也已經不重要了。
但對於現在來說,雙方的分歧還是很重要的。當然,這也並不只是德國首相和曼施坦因關於進攻方向之間的分歧。
換個概念來說,這仍然是德國首相和容克貴族之間的分歧。曼施坦因同樣也是容克貴族出身,容克貴族之間也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軍事素養和能力較強,有自己獨特的思想,並且不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
這樣的特點在德國首相看來,那就是擁有軍人不該有的個性。
在德國首相的履歷中,他只擔任過普通的士兵。在他看來,軍人首先要做的是服從,個性和其他的思想應該放在最後。
(本章完)